恐龙地貌(此地是长江黄河)

恐龙地貌(此地是长江黄河)(1)

伏牛山地形图

此地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长江、黄河、淮河的分水岭,中生代白垩纪恐龙的故乡,此地就是伏牛山。伏牛山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也是河南省境内平均海拔最高、人类活动相对稀少、自然生态保存完好的山脉。

这里是北亚热带山地生态环境的标志地,南水北调的源头,中生代白垩纪恐龙的故乡。这里峰峦叠嶂、林海苍苍、流泉飞瀑、鸟语花香,大气磅礴与自然幽婉交融,浑厚粗犷与清秀玲珑并茂,是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十分独特的区域之一。

伏牛山,是中国河南省西南部山脉。东南与南阳的桐柏山相接,为秦岭东段的支脉。西北-东南走向,长约400公里,为淮河与汉江的分水岭。海拔1,000公尺左右,三大主峰分别为鸡角尖、玉皇顶、老君山,其中鸡角尖的海拔2222.5米,是伏牛山最高峰。伏牛山是著名暴雨区。1975年8月上旬河南泌阳县林庄最大日降水量1,005毫米,方城县郭村最大日降水量999毫米。主要旅游景区:中国栾川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景区尧山、老君山、白云山、嵖岈山以及宝天曼、老界岭、鸡角尖等景区。

尧山

伏牛山地理位置

伏牛山位于中国河南省西南部,东西绵延八百余里,属秦岭山脉东段支脉。伏牛山脉是秦岭延伸到河南省的一条重要山脉,西北— 东南走向,长200余公里,宽约40~70公里,形如卧牛,故称伏牛山,它构成了黄河、淮河和长江三大水系的重要分水岭。

伏牛山脉北面与熊耳山脉和外方山脉交汇,其间无明显界限;南面与南阳盆地相接。山地向东延伸到方城东北突然中断,形成著名的“方城缺口”,缺口长约30公里,宽约8~15公里,是一条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山间堆积平原地带,缺口东南又是地势起伏的低山丘陵。“方城缺口”是沟通华北平原和南阳盆地、江汉平原的天然交通要道。

恐龙地貌(此地是长江黄河)(2)

老君山

主要山峰

尧山,位于南召、嵩县、鲁山三县的交界处,距南召县城30公里。因山上有一具大光石形似人头而得名,又称光石脑。山北面及东面陡峭,南面、西面坡度较缓,有小路可达峰顶。山中出产麝香、天麻等名贵药材。

圣人垛,位于南召县城北17公里处。面北观此山,如两人立于群山之中,故称“圣人垛”。大圣人垛位于西部,小圣人垛位于东部,山脉走向为东西向,与大红岭、摩天岭、跑马岭等山峰构成境内主干山脉之一。

九里山,古称韩信山,因世传韩信曾屯兵于此而得名。又因主脉自西北向东南延伸约九里,故称九里山。此山位于云阳镇南5公里处,西与太子山相峙,构成险要的关隘口子河(汉称云阳关)。

太子山,又名太子望山。位于南召县太山庙乡北1公里处,相传因汉光武帝刘秀“登此山以望南阳”而得名。此山东、西、北三面陡峻,山势险要,与九里山并立,构成南召古县城的天然屏障。

官山,位于云阳镇北2.5公里处,相传因“古多王侯葬于此”而得名。主脉为东西走向,山顶似马鞍,主峰海拔383.5米,鸡河从西山脚流过,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有“金马仙凤”之誉,为古南召县八景之一。

恐龙地貌(此地是长江黄河)(3)

嵖岈山

演艺山,位于南召县城东北22公里处。古称燕尾山,因两主峰突起似燕尾而得名。又传东汉刘秀起义军曾在此山屯兵演武,故名。

鹿鸣山,位于云阳镇城北2公里处。相传东汉刘秀为避王莽之兵,由乌鸦引路至此,听有鹿鸣,故称鹿鸣山。山后有一石板,名为刘秀床。

七峰山,位于方城县城北15公里处。该山东北两面山势陡峭,七峰并峙,故称七峰山。

小顶山,位于方城县城东22公里处,山体长9公里,宽3公里,北、南、西三面异常陡峭,峰顶有真武庙,一面立于绝壁之上。

恐龙地貌(此地是长江黄河)(4)

白云山

摩云垛,位于西峡县桑坪乡北部,因山峰直插云中似摩云状而得名。夏季湿热空气于此迅速降温,形成区境西北部冰雹源地之一。

鸡角尖,位于西峡县太平镇东北部,为西峡、栾川、嵩县三县界山,也是区境最高峰,因山峰高矗似一向东引颈高歌的雄鸡而得名。

老君山,位于西峡县太平镇西北部,为西峡、栾川两县的界山,山顶有唐代所建老君庙,方圆数十里内为原始森林。

白石尖,位于西峡县米坪、石界河、太平镇三乡交界处,海拔1689米,有铁矿分布,清乾隆年间有人于山下冶铁。山下旧有老君饲、金水调两座石庙。

白草尖,位于内乡县夏馆镇北24公里处,山体似麦棱状。东侧壑洞幽深,林木茂密,有小道可达山顶,因坡陡险峻又称钻天道。

恐龙地貌(此地是长江黄河)(5)

宝天曼

红石橛,位于内乡县夏馆镇北部与南召县交界处。山下有一巨大的石壁,陡如刀削,高数丈,岩石呈红色,又名红石崖。

宝天曼,位于内乡县夏馆镇的北部,山势高峻雄伟,层峦叠蟑,林木茂密,原始森林广布,为区内自然保护区之一。

牧虎顶,位于内乡县七里坪乡大龙树村东北25公里处,相传此山有神童牧虎而得名,1982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

李青垛,位于内乡县夏馆镇东北22公里处,海拔1652米。明末李青避兵事寄居于此,故名。

五朵山,位于镇平县北部,古名依帝山、骑立山、歧棘山,因有中心垛、尖顶山、摩云垛、定南针、苇湖山等五峰突起而得名。镇平五朵山又称北顶,与南顶武当山遥遥相对,历来为道教重地,山上有青牛宫、灵宫殿、祖师庙等古迹。

杏花山,位于镇平县城北10.5公里处,海拔558米,因古时山上多杏树而得名。山东北麓有唐代名刹菩提寺。

青铜山,位于西峡县寨根、桑坪两乡的交界处,因日照山崖呈青铜色而得名。悬崖产名贵中药石料,山上旧时有祖师庙、娘娘庙、灵官庙等。

首山,位于首河南襄城县南5里,为800里伏牛山之首,故名首山。相传天下名山八,三在蛮夷,五在中国,首山其一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