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对应字幕(四川方言的代表性词汇)
各位听众,各位网友,欢迎收听《四川方言》节目我是浩岷今天的节目我们继续来说说成都方言,从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词汇“火巴(音pa,一作“耙”)耳朵”说起,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四川方言对应字幕?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四川方言对应字幕
各位听众,各位网友,欢迎收听《四川方言》节目。我是浩岷。今天的节目我们继续来说说成都方言,从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词汇“火巴(音pa,一作“耙”)耳朵”说起。
【音频大意:我跟舅子打赌,哪个怕婆娘就输50块。我火巴耳朵名声事小,关键要输50块呢!】
“火巴”耳朵的来源有多种解释。其中之一是:在三、四十年前。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成都有许多自行车在一边搭上一个“软和的偏斗”,就像是自行车的耳朵一样,用来丈夫骑车,妻子乘坐,是成都男人为了让自己老婆坐得更舒适而发明的,取的是火巴的本意,软和。因此而得名 “‘火巴’耳朵”,是当时成都市井文化中独特而温馨的风景线。 其实在火巴耳朵自行车出现之前,“‘火巴’耳朵”这个词就已经存在了。本来指耳朵软、事事听老婆的话的丈夫,再把这个词很形象地用到了可折叠的三轮自行车上,这是成都人的幽默。
后来慢慢地,这个词似乎变得奇特而调侃起来。一方面 “‘pa耳朵”是一种雅号,说明男人娶到了一个撑得起门面,当得了家,理得了事,值得男人敬畏的好老婆,爱老婆疼老婆。另一方面,“火巴耳朵”被灌以了怕老婆之义,“火巴”用来形容男人的耳根子软,经不起老婆的教训,对老婆百依百顺,任由摆布。后来大家干脆就用火巴耳朵形容对老婆言听计从的人。
【老子不相信!】
老子在成都方言里代表的是第一人称“我”,有特别提劲的含义。其中一种说法是:四川是道教的发源地,古代巴蜀道教宗派众多,道教在四川盛极一时,人们日常生活中谈经论道无不引用老子的观点思想。最初,人们在正式场合,为了说明自己意见的权威,往往把“老子”放在前面,引经据典。后来这种方式逐渐传往坊间里巷,人们在日常事务的交流,为了说明自己言论的正确性,话语之前也先说“老子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地省去了“老子”的原话,“我”说的话就是“老子说”。其实这种说法不对。“老子”是父亲的意思,口头上称自己是“老子”,张大自己、高人一辈,全国很多地方的口语都说,是一种不雅的自称。
在成都,有一种忽悠叫“扯垛子”
“扯垛子”在四川话中即撒谎、骗人的意思。与过去川西坝子农村里扎草人来吓唬麻雀有关。说有一个丈夫好吃懒做,老婆就威胁他说,你要是再不管田里的活就分家。一天,他背着老婆去打麻将了,傍晚才回来。老婆审问:“搞啥子名堂去了?”懒汉答:“我扯垛子去了。”老婆便不再多问。一天,女人路过自家的田地,见庄稼被麻雀糟蹋得不成样子,而田里根本没有扎的草人。回家大怒:“你一天到晚尽给我扯垛子,垛子呢?庄稼呢?粮食呢?”后来,“扯垛子”在四川话里就成了撒谎、不诚实的意思了。
成都方言里的 “扯”字使用频率很高,这些词汇也很有意思,“扯抻”,就是拉直、痛快的意思。“扯拐”指的是故意捣乱或出故障。“扯筋”,说的是吵架。“扯把子”指的是吹牛、说谎。“扯指拇儿”是在形容有了经济困难。
在成都,有一种耿直叫“落轿”
有一种说法是:四川的滑竿(人抬的轿子)很多,坐在轿子里的人在摇摇晃晃中前行,心里没着落,而落轿立地后就瞬间变踏实了。所以“落轿”指的是守规矩,让人感到踏实的意思。后来常常用来比喻人的品行,如厚道、仗义、诚信等。其实这种说法也不对。“落轿”应该写作“落教”,“教”指教会,指人们的行为合乎“洋教”(基督教)的教规、教义,行事合乎礼义。出自成都著名作家李劼人的小说《死水微澜》《大波》。所以落教一词,指的是合乎教规,引申为合乎礼义。教指基督教。
在成都,有一种聊天叫“摆龙门阵”
“龙门阵”得名于唐朝薛仁贵东征时所摆的阵势。明清以来,四川各地的民间艺人多爱摆谈这一故事,而且说得和薛仁贵的阵势一样曲折离奇、变幻莫测。久而久之,“龙门阵”便成了一个专有名词,指那些变幻多端、复杂曲折、趣味无穷的摆谈。易中天先生在《读城记》中写到:“显然,龙门阵不同于一般聊天、侃山、吹牛的地方,就在于它和‘赋’一样,必须极尽铺陈、排比、夸张、联想之能事。”
巴蜀人摆龙门阵,无边无际,无拘无束,天上人间及一切自然现象、社会现象,都是摆龙门阵的素材和谈资。人们在摆龙门阵中,可以增长许多知识,传播若干信息,还能结识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成都,有一种行事叫“逮到半截就开跑”
四川人说你“逮到半截就开跑”,指的是行事毛躁、不仔细、不稳妥,对原意还没有理解全面、透彻就匆忙行事或下定论,有责怪、埋怨之意。这个表达的由来要从成都的“康庄街”说起,康庄街因为有康公庙而得名。元代末年成都因战争而残破不堪。朱元璋封十一子朱椿为蜀王,派康太监来成都修蜀王府。康太监到成都后首先疏通河沟,然后采石烧砖,择城中高地建王府,耗资较大,官员弹劾他吞噬公款。朱元璋听后大怒,将其处死。不久成都遇特大洪水,因沟渠畅通而未受害,居民感康之功,朱椿顺民意建祠,以示昭雪。后来老百姓就责怪朱元璋当年听话时“逮到半截就开跑”,导致错判。
一座城,总有一座城的风景和故事,而那些流淌在成都街头巷尾的成都方言,绵软中却透着浓浓的市井的气息。细细聆听和品味,才能品出藏在这些语言背后的生活智慧。融入成都,才能更深刻地体会成都方言的精妙。来成都,爱上成都方言。
结束语
一样的四川人,不一样的四川话,《四川方言》,让你在鲜活接地气的四川方言中感受巴蜀文化独特的魅力。特别鸣谢四川师范大学周及徐教授对节目的精心指导!更多精彩内容您可以关注方志四川或者故事882。
下期再会!
本节目取材于《四川省志•方言志》,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研究所、成都故事广播FM88.2倾力制作,联合打造。
方志四川•音频电台
您还可以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在喜马拉雅FM收听本期音频节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