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综艺制作流程(让综艺从明星制造机)
杨超越,2018年春夏季从一场选秀类综艺突围,随后攀至流量顶端的女孩,最近又引发话题了继登上《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年终特刊封面后,她再次成为封面人物第一次,她与大法官沈德咏、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等人同被杂志选为“影响中国年度人物”;这一回,她和女排队长朱婷、演员姚晨、作家蒋方舟等九名女性并肩,成为《人物》杂志的“2018年度面孔”,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揭秘综艺制作流程?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揭秘综艺制作流程
杨超越,2018年春夏季从一场选秀类综艺突围,随后攀至流量顶端的女孩,最近又引发话题了。继登上《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年终特刊封面后,她再次成为封面人物。第一次,她与大法官沈德咏、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等人同被杂志选为“影响中国年度人物”;这一回,她和女排队长朱婷、演员姚晨、作家蒋方舟等九名女性并肩,成为《人物》杂志的“2018年度面孔”。
当一个世俗意义的青春流量偶像,以相对正式、严肃的形式出现在年度盘点里,甚至被冠以“影响中国”之名,许多人不禁发问,“她凭什么”。口气里有诸多不解。大众一边感慨命运有着诸多可能,一边对她的“一夜爆红”持有一定反感。相比杨超越这样依傍某个综艺节目、依靠不断炮制娱乐话题、依仗综艺造星流水线升腾而起的“明星”,大众显然更乐见、更钦佩实力与努力并存的人物。
可惜,有些时候事情会脱离想象,杨超越并非一个人。从近两年大火的《创造101》《偶像练习生》《这就是街舞》等网综,到荧屏上始终有着收视热度的《快乐大本营》《奔跑吧》等娱乐类综艺,一种变相的“成功学”在渐渐蔓延。上综艺等于流量裂变,上综艺等于新歌新戏宣传,上综艺等于捧红新人、翻红旧人,上综艺等于号召粉丝购买代言商品……种种公式似乎屡试不爽,哪怕内容类似、各种指质不断。
人们看到的是,新戏进入宣传期了,剧组整队到综艺节目露个脸,插科打诨末了喊一句“票房大卖”“收视长虹”;某经纪公司要捧新人了,那就送到综艺节目里先刷个脸熟吧,卖萌卖乖卖惨甚至卖丑都行,但求让人难忘;而哪位明星最近担忧自己没热度了,那也上综艺走一遭吧,这边厢节目刚播,那边厢微博热搜话题已经蓄势待发。总之,有些娱乐类综艺已经丧失了它们本来的面目,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明星制造机”,沦为与“唯流量论”“唯收视率”“数据造假”“天价片酬”等一系列问题捆绑的“帮凶”。
由此,大众追问的“凭什么”,不仅是抛给流量明星个体的,更是抛给节目本身的——什么样的综艺可以既达到博君一笑的目的,又能让人在感到“有意思”的同时还感觉“有意义”呢?
不妨回头,看看国内综艺节目的起点。在那个演艺界不与流量为谋的年代,央视播出的《综艺大观》《正大综艺》都可谓“全民节目”。老百姓欣赏演员才艺的同时,常为倪萍的暖心点评热了眼眶;观众跟着外景主持人赞叹“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的同时,也牢牢记住了翁倩玉演唱的节目主题曲《爱》。再往后,上海电视台制作的益智类综艺《智力大冲浪》等等,都在百姓参与、新奇有趣、可看可玩之间做到了完美平衡。那些节目诠释了寓教于乐的含义。
事实上,观众已经用实际行动澄清了他们收看节目时“娱乐至上”的相关误解。《中华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见字如面》等文化类综艺有个共同特点,都是“干货”前置、淡化演员。放下了对明星的迷信,这些节目不仅集体走红,还闯过了“一季不如一季”的所谓综艺魔咒。甚至,节目中涉及的知识点、趣味点被全国各地的老师收录进课外阅读材料中,推荐给学生们。
雨果曾说:“当我们笑的时候,内心深处应该是仁慈的。”综艺不必拒绝娱乐。但娱乐类综艺要追求高级的笑、能予人身心愉悦的笑,当务之急就是要从“明星制造机”的变形中还原本来面目,让人们在娱乐中感知向上向善努力进取的价值导向。若继续无节制地放大“一夜成名”效应、追逐明星与流量、放纵粉丝经济狂欢,恐怕真正得益的只有赞助商,输了的很可能是平台自身声誉以及荧屏外、客户端上的花样少年。
来源:文汇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