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窿山孙武墓(苏州穹窿山孙武隐居地)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是著名的南北朝时期的《敕勒歌》,描写了草原的壮阔景象。“穹庐”二字指蒙古包,而“穹窿”二字指的就是天的意思,也有中间高四周下垂的意思。“穹,是穷尽、大、深、高的意思,故而引申可作“天”讲,所谓‘天形穹窿,其色苍苍’。进而把‘穹’字解释为‘隆然上高也’。于是‘穹窿’就被形容‘中间隆起,四周下垂’。“一名穹崇山,因山形'中间隆起,四边下垂’,形似穹窿,故名。”

众所周知,苏州并不以山水而闻名天下,但作为苏州第一名山的穹窿山,历史悠久,集政治、军事、宗教、文化于一山,留下无数鲜为人知的趣闻轶事。

穹窿山孙武墓(苏州穹窿山孙武隐居地)(1)

相传,大军事家孙子隐居在穹窿山并著《孙子兵法》十三篇,乾隆帝六次登山,有御道为证;另有西汉大臣朱买臣,曾在此砍柴、读书;抗韩名将韩世忠与部下相聚于此观景赏月。

穹窿山位于苏州光福镇南,山势高峻挺拔,竹林密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拾阶而上,移步异景,情景相连;或苍松翠竹,或潺潺流水,静谧优雅。难怪孙子先贤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写成如此万代传承的辉煌著作。

穹窿山孙武墓(苏州穹窿山孙武隐居地)(2)

这座海拔只有341米高的小山丘,在不经意间便成为了苏州地区的最高峰。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孙武便是这个仙,《孙子兵法》这部著作的份量足以让世人对穹窿山产生足够的兴趣。当年曾是齐人的孙武为避战乱而客居吴地,就在这穹窿山中的茅棚屋下写下了十三篇奠定其兵圣地位的《孙子兵法》,穹窿山也因此闻名遐迩。

孙武草堂一共是五开间的草堂,在05年之时,这里不过是三开间而已。距今几千年以上的草堂不可能保存至今,我们姑且以发展的眼光来缅怀古人。这五开间的茅屋依山而建,屋前有一泓清泉潺潺流过,泉水甘甜可口,不信可以尝尝。泉水源于绝壁之上,以竹筒接入草堂的院内,别具一格。想必几千年前,定无此格局。

穹窿山孙武墓(苏州穹窿山孙武隐居地)(3)

在孙武草堂内陈列的是仿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床、古凳、蓑衣、锄头、灶台等生活用具,再现了当年孙武隐居撰写兵书,与好友饮茶对弈的生活场景,屋内光线甚是昏暗,人行期间,几千年前的春秋时代竟有种恍若昨日的感觉。小院内除引入的清泉之外,另有座小茅庭静静地伫立着,连遮风挡雨都显得比较勉强。

“朱买臣的读书台”就在孙武草堂的不远处,想必朱大夫在读书时也经常光顾这里。这位朱大夫不是别人,正是“覆水难收”这个典故的原型人物。当年,朱买臣贫困潦倒以打柴为生时就住在穹窿山脚下。他酷爱读书,又怕人嘲笑,就将书藏于石台之下,读书台因此而得名。而山下的藏书镇也因此而得名,只不过如今的藏书镇却以羊肉而知名,“藏书羊肉”在苏州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穹窿山孙武墓(苏州穹窿山孙武隐居地)(4)

话题转回朱买臣的身上,其妻嫌弃他没有出息,抛夫而去。未曾想朱五十岁上经人引荐被汉武帝任命为中大夫,光宗耀祖。其妻听闻后悔之莫及,遂请求破镜重圆,朱当即以水泼地,命之收覆……这就是“覆水难收”的由来,还引出了以此为题材的昆曲名剧——《痴梦》。

乾隆帝六下江南都到过穹窿山,现在穹窿山正门的匾额正是乾隆御笔所题。古时为了接驾,多要建御道迎接。而穹窿山御道和苏州其他的御道不同,一般的御道是为皇帝专设,路面常用青砖砌成“人”字形花纹,寓意过路者是“万人之上”的君主。穹窿山上的御道却是用山石铺成,因为当年乾隆六次来穹窿山之时,每次都是走这条道上山,故称御道,因此穹窿山的御道更多带有纪念性质。

穹窿山孙武墓(苏州穹窿山孙武隐居地)(5)

相传乾隆六下江南,一是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更主要的是为了寻找他的亲生父亲陈阁老。当年乾隆帝在这御道上跪拜上苍保佑其父子早日相遇。这一跪就跪出了一个双膝印记,现在的景点称“双膝泉”。后人为了纪念乾隆的这份孝心,在双膝泉旁建一亭子称为“慈孝亭”。

说到穹窿山,还必须说一说宁邦寺和上真观。宁邦寺位于穹窿山景区的北面,历史悠久,始建于梁代,称“海云禅院”,重建于南宋绍兴十二年,当时抗金英雄岳飞被秦桧谋害后,抗金名将韩世忠看破朝廷的腐败,隐居于苏州的沧浪亭。他的六位部将也随之剃发修行,出家于“海云禅院”,后将“海云禅院”改名为“宁邦寺”,希望国家和平安宁的意思。

穹窿山孙武墓(苏州穹窿山孙武隐居地)(6)

上真观坐落于穹窿山的三茅峰,始建于汉平帝元始年间。清顺治、康熙都分别赐额和亲临上真观,以示皇恩浩荡,乾隆六次下江南六次驻跸上真观。相传清同治年间为上真观最鼎盛时期,殿房5048间,可容纳万人,成为江南的道教中心。

与十几年前相比,现在的穹窿山多了不少人文气息。其实穹窿山的自然风光也是非常漂亮的,行走于山林之间,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特别是竹林和山泉,山林幽静、泉水甘冽,是夏季避暑的不二之选,可瞻仰先贤遗迹,可静享自然的馈赠。

穹窿山孙武墓(苏州穹窿山孙武隐居地)(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