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士云葬礼(顾士云家庭和睦赞往事)

顾士云崇明区建设镇人,1952年出生。1970年应征入伍,1973年退伍同年任村党支委兼16队队长。1974年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1977年12月参加首次高考,1978年5月入读上海师范学院政教系,1980年7月毕业后到建设中学任教。1985年1月担任学校党支部书记。1998年11月转任学校校长。2009年8月离任后担任崇明县教育局党建督导员。2012年退休后至2021年底,先后担任崇明区教育督导室责任督学和扬帆教育评估中心成人培训的专职督导员。现为崇明区文史研究会会员。©本文经授权后发表,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编辑授权(anxinlu)。

家庭和睦赞往事

—《家族往事》的续谈

一本家族往事,引起诸多反思。反思最多的,是家族何以能兴?何以会衰?

俗话讲,家和万事兴,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要做起来,还是非常难的。家庭人伦,关系错综复杂,夫妻、父子、兄弟、妯娌、婆媳、姑嫂关系纵横交错,平衡协调很有难度。

顾士云葬礼(顾士云家庭和睦赞往事)(1)

一部家族史,不仅是一部奋斗史和兴衰史,也是一部协调史和融合史。家族中,随着世系更替,总有外族妇女通过婚配融入家族。这个婚配而来的人,其内在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家族的发展。那种心理素质好,比较聪明贤惠,能容得下他人,能尊老爱幼,和亲睦邻,心灵手巧,持家勤俭的婚配之人,不仅夫妻关系好,而且和公婆、叔伯、妯娌、姑娘的关系也是相当融洽的。这种贤良淑德之人,正是旺夫、旺家、旺宅之人。反之,如果内在素质差,心里会算计:搬弄是非,播弄机窍;一人独尊,不容他人;唯利是图,事事占先,这样的婚配之人,不仅各种关系搞不好,而且还会败家、败族、败后代。因为在她的作为影响下,其后代也难出贤良仁义之人。养不教,父之过。女不教,谁之过?坊间有不少不良不贤之母娇贯纵养了不仁不义的儿女。

所以,一个家族要保持兴旺,有两件事不可不做:一是要选好婚配之人,二是要教好子孙后代,而关键的就是要选好婚配之人。婚配之人是否贤妻良母,不仅事关家族的团结和睦,而且事关后代的成长成才。在我们家族史上,高祖母和曾祖母这两代女老太太,应该都是贤惠有德之人,她们管家理事,关系融洽,相处和睦,协助高祖父和曾祖父两代人开创了家族史上的兴盛时期。当年大家庭的和睦团结,表现有三个特点:

顾士云葬礼(顾士云家庭和睦赞往事)(2)

一是不分家。大家庭三世同堂,大人小孩十几口人,高祖父掌舵立业,高祖母管家理事,大家庭搞得风生水起,家旺业旺。每天十几口人的吃穿用度,都由高祖父和高姐母两人掌管安排,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大家庭人多力量大,容易聚财,但也不易管理。驾驭者既要有能力,又要有威望,还要能公正,才能保证大家庭的正常运作。

二是不计较。曾祖父和曾祖母两兄弟与两妯娌之间,从不计较个人私利,只管埋头苦干为大家庭添砖加瓦。如果稍有计较的话,这个大家庭也就难以存续了。尤其是最后分家时,凤岗太太一家除女儿分得了祖传的一百步地之外,其余的房产地产都在凤山太太的三个儿子间析分。为家庭事业奋斗一生的凤岗太太和张氏太太几乎一无所得,但在高祖母的分券上,张氏太太也赞同高祖母的析分,在分券上画了花约。此事如放到现在,不知要缠上几场官司?

三是好相处。这个好相处,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顾士云葬礼(顾士云家庭和睦赞往事)(3)

首先是夫妻同心。高祖父和高祖母夫唱妇随,共谋发展,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他们自身有表率,处事有分寸,慈爱无偏心,所以能把大家庭管理得有条不紊,既有自由度,又有凝聚力。

其次是父子同心。高祖父的各种愿景只有得到两个曾祖父的坚定支持和有力实施,才能得以成功。父子同心,斩铁截钉。但这种配合协同,是很难做到的,不少人家往往是人心难聚,老大多撑翻船。高祖父的这条船,就是靠了家人的齐心合力才顺风顺水。如果有一人因睹气而撒手不管,大家庭就要分灶另立。

再次是婆媳同心。人说婆媳是天敌,但在高祖母和曾祖母之间,看不出有何芥蒂。高祖母主持分家,凤岗太太的遗孀张氏太太,面对自己名下房无一间,地被析分的境况,仍然能够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真是难能可贵!因为是好婆媳,所以这张分券才能立得成。

第四是兄弟同心。两个曾祖父为完成高祖父的愿景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家宅的修建完善,田地的耕作管理,鱼苗的养殖销售,都需要兄弟俩同心协力。兄弟同心,黄土变金。高祖父的家业兴旺,曾祖父两人功不可没,他们也为此而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第五是妯娌同心。大家庭的和睦相处,也见证了张氏太太和陆氏太太妯娌间的互敬互爱。当年凤岗太太家只有一个女儿,凤山太太家有五个儿女,兄弟俩的负担不同,如果放到现在,两妯娌早就嘀咕开了,谁还愿意吃辛吃苦地帮着兄弟养活一大家子人?但两位太太妯娌同心,不计私利,共同维护大家庭的利益。如果妯娌俩是钉头碰铁头的那种人,高祖父的大家庭也是坚持不了的。

顾士云葬礼(顾士云家庭和睦赞往事)(4)

这样的五个同心放到现时仍然是非常珍贵的,它是家族和睦,家业兴旺的根本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大家庭模式己经很难重现了,大家庭早已变成大家族了。而在大家族中,常有各种分崩离析现象:有斤斤计较,不讲情义的;有处心积虑,算计家人的;有怒目相怼,挥拳相向的;有以亲为仇,死不来往的…这些家族病态的出现,总体上离不开两个原因:

一是出了不敬不孝之人。后代子孙中,若出了贪心霸道不敬不孝之人,就会导致父子反目,兄弟内斗,族中怒怼,邻里失和。至今坊间仍有不少父子反目,兄弟成仇,老死不相往来之人:有为分摊父母医药费,兄弟间打架斗殴的;有在当年劳保制度下,父母生病的医药费兄弟间共同分摊,而有些公职人员,在凭发票享受大劳保补助款后一人独吞,由此而引起兄弟失和的;有为落实父母生活费,姊妹兄弟多人对薄公堂,最后靠法院执行才得以落实的;有为赡养父母,兄弟间为多出少出几毛钱而打架斗殴,终身断绝来往的;有兄弟姐妹间,为家庭琐事闹结冤成仇,连料理父母丧事也走不到一起的…真是奇葩异种,大刹风景!

二是婚配了刁蛮奸恶之妇。后代子孙婚配之人,都是来自百家姓上的人。有福人家,儿媳妇比女儿还好,婆媳胜母女。无福人家,儿媳妇比仇人还差。仇人是只合日头,不合灶头(“合”字在崇明话里读成“鸽”音)。而儿媳妇抬头不见低头见,眼白虎虎真难堪。目睹坊间,几十年来出过多少刁蛮奸恶之妇:有得罪四邻八舍,闹得前后左右结冤结怼无人理睬而独做人家的;有娘家断绝兄嫂弟媳关系,夫家断绝妯娌姑嫂阿叔阿伯关系,不惜举目无亲的;有为琐事动辄在婆媳之间、妯娌之间、姑嫂之间算计弄事,打架斗殴的;有与公爹打架斗殴,捏住公爹命根子上的蛋蛋欲置于死地而不放手的;有算计邻居,专在责任田上掮界搬界,出让责任田后待人家种植培管了又提出收回土地的;有挑拨离间,处处占先而闹得家中不和、族中不宁的;有以色换钱,借物不还借钱赖帐的;有故意报复,设下圏套,诬陷族中亲属及邻里的…真是花样百出,丑态万般!

家族中如果要避免上述窘境,除了立好家风家规,重视后代子孙的培养外,更要把好子孙后代的婚配关,杜绝不良之女登门入室。崇明话有道:买扁担看丝柳(木纹),寻娘子看阿舅。说明,婚配之人的家族门风不能不究。家里多有刁蛮奸恶之人,其家风也好不到那里,家中也难出贤良淑惠之女。旧时婚配,强调门当户对,也有一定道理。说明先辈也害怕女祸之人。而且最要命的是,一旦娶了刁蛮奸恶之女,不但败坏家族门风,而且怡误子孙后代!

顾士云葬礼(顾士云家庭和睦赞往事)(5)

因此,在后代子孙的婚配上,要尽量避开四种人:一要避开不要脸面的浪荡之女。人要面子树要皮,人的脸面不可弃。不要脸面的人,俗称不怕蠢,不怕羞牛(崇明话中的“羞牛”就是“羞耻”的意思)。不怕蠢是一种恶习,凡喜欢在孛相场所混,以色相诱人,好吃懒做,朝三暮四的浪荡女人,改邪从良的少,积习难改的多,自己不怕蠢,连子女也会染上这种恶习。她们的所作所为,往往会使家人无光,族中出丑。二要避开算计刻薄的精怪之女。在家过日子需要精打细算,但在亲友邻里中,必须要大度宽宏,不能小鸡肚肠。家庭是讲仁爱的,亲戚是讲亲情的,邻里是讲友情的,不应在其中算计逐利。如果把精明刻薄的一套用到家人、亲友和邻里中,就会失去亲情,失去友邻,失去人心。但现实生活中,总有些精怪刻薄之妇专门在弟兄和族中人之间吃便宜货占鲜头,种田捞界,起房掮界,动辄吵架,不达目的,背里使坏。坊间有邻里起房者,坊间有农户起房者被后边人家暗中搬动房基桩线,待浇好地梁后又恶告他家掮界,害得这家农户拆除地梁后重新浇铸,损失惨重,当事者只好吃了哑巴亏。三要避开箍头管脚的弄权之女。一般夫妻之间,男人主外立业,女人主内理家。但偏有一些女人,好弄权使威,不仅把男人管得唯唯诺诺,甚至还耍尽权谋,号令家人,摆布他人,作弄族人,惹得旁人唯恐避之不及。有朋友告之,初恋时碰到一女,交谈时总是津津乐道于弄得过谁谁谁,朋友由此惊出凉意,退而避之。我真佩服朋友的睿智,先见之明地避开了祸水之女,不然一生都要湿布衫难脱。四要避开蛮不讲理的悍恶之女。悍恶之妇,人皆远之。水浒中的母夜叉母大虫之辈,强悍之中尚讲情义。生活中的母夜叉母大虫,蛮横专断,不讲情义,不讲道理。坊间既有被男人打不怕的女人,又有和男人对着打的女人,更有把男人和家人都打怕的女人。此等悍恶之妇,实皆令人寒之。对上述四类刁蛮奸恶之女,人们常用“朝天坑缸、狗污精明、臭裹脚、臭坑缸、缠柄粪渣柴、杨辣刺”之类的外号给她们贴上标签。

顾士云葬礼(顾士云家庭和睦赞往事)(6)

远思家族往事,近观社会百态,我更感到祖上女老太太们的贤良淑德!高祖母和曾祖母两代人,能组合成一个大家庭,几十年不分家,说明她们都是识大体,顾大局,懂亲情,爱亲属的贤良淑德之人。由于婆媳之间妯娌之间的和睦相处,导致了家业的繁荣兴旺。即使到了我祖父这一辈,老弟兄三人虽然不和,甚至打架斗殴,但由于我祖母,费氏大亲婆,三叔婆她们的贤惠得体,也使老弟兄三人吵闹不结冤枉,打架不成仇。这一辈中的三个祖母也都是贤良淑德之人。尤其是我三叔婆,重情重义,亲情至上,她常说,好煞好势总归是外头人,吵煞吵势总归是自家人。所以,三叔婆总会在两兄弟打架后还温酒招待,劝归于好,才使祖传的养鱼秧头行业几十年不散伙。我常想,祖父这辈人,虽然有折腾与不和,但由于三个祖母的贤良淑德,使之没有酿成深仇大恨,这也是我们的家族之幸!如果三兄弟中,那怕娶上了一个刁蛮奸恶之妇,那他们之间的折腾、算计、斗殴、交恶将不知要演绎出多少好戏出来。

家庭和睦赞往事,感谢贤良淑德人。来自百家姓上的高祖母、曾祖母和祖母们,她们对我们家族的发展同样也是功不可没的。没有她们的贤良淑德,没有她们的倾心辅助,我们这个家族也可能早就分崩离析了。所以,女先辈们在家族史上的凝聚融合作用是必须肯定的。而家族后代中,可能出现的女祸现象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家族,祖辈艰苦奋斗创立起来的基业,既可因贤良淑德女人的倾心辅助而风生水起锦上添花,也可因刁蛮奸恶之妇的胡搅蛮缠而内斗纷争四分五裂,现实生活中很多家族兴衰荣枯的发展历程,都可以佐证这个道理。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发布,任何媒体及个人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授权,并在转载时标明出处及作者,谢谢合作。投稿请加anxinlu

心语编委会

主 编:陆安心

副主编:施炳刚

编 辑:沈雯逸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欢迎关注陆安心的私媒体“心语”。(anxin20141124)也可扫描上面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感谢您的支持!

顾士云葬礼(顾士云家庭和睦赞往事)(7)

Copyright © 2014-2022 心语文化

分享

收藏

在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