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阴阳基本知识(五行体系中的阴阳三焦四象)
【作者:赵致生(1943-2021),发表于2011-05-25】,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五行阴阳基本知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行阴阳基本知识
【作者:赵致生(1943-2021),发表于2011-05-25】
阴阳关联关系有:
有“阳系阴,阴系阳”之主被之别。
有“阴化阳,阳化阴”之变向之异。
有“阳阳,阴阳,阳阴,阴阴”之合分之差。
所以,〖孤物独识〗得到的“阴阳”,只是一物之属性不同的两面。
所以,属性阴阳,不能与〖孤物独识〗得到的物质性质视为完全相同。事物本体所具有的性质是事物本体所固有的,阴阳属性则决定于与其相对的另外一个事物的存在,决定于这个事物与另外一个具体事物之间的关联关系。这是我们在前面已经讲了很长时间的问题了,但是,一遇到具体问题,大家还是习惯于(物质科学)的性质理论研究方法,停留在物理学的物质性质之间的固有概念研究方法不能自拔。
为此,我们讲了〖孤物独识〗,〖格物致知〗,〖博物辨识〗三种不同(认识方法)的问题。希望大家走进相对关联关系研究的(属性数学)范畴。用认识方法作为一种划分(绝对二元论)与(相对二元论)的标准。
形性数之体系性,表现在用“数”可以表达形与性之生与命的起始,长程性与短程性。
所以,我们常常说“二为阴阳,三为三焦”,故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论。
其实到老子(春秋文化)时代,形性数的主体理论框架已经被易经尘封了八百多年,基本失传了,已经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没有人敢说得清楚了。老子只依据民间仍然流传的一句话与孔子形成了(有为有不为),(无为无不为)的相对思想。而已经无法用形性数一体化理论来认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理法术体系了。
数为〖孤物独识〗得到的认识一。
“二”是〖格物致知〗得到的认识二,
“三”是〖博物辨识〗的起始,所以可以用来识别万物,认识大自然与世界。
从(认识方法)来说,
没有〖孤物独识〗,就没有“一”,
没有〖格物致知〗,就没有“二”,
没有〖博物辨识〗,就没有“三”。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也可以称为是一种方法论。
可是,我们也可以从形性数的整体结构性来认识它。
〖孤物独识〗得到的是物质的性质认识。虽然它也可以称为属性的认识,但是,它离不开体,并无法与其它事物形成关联关系。所以,它的性质可以说是体的本质决定的,是绝对化的,并不存在相对性。
如果说相对属性是表达的一种阴阳关联关系存在的话。那么,只有在两个事物被〖格物致知〗之后,这种相对属性才能被认识,“性的相对性”只能在两个物体或者两个事物之间才能存在。而〖孤物独识〗的事物是不存在相对属性关联关系的双向性。从这个角度来说,
“一”就是孤物,其属性关联关系是零。
“二”就是只有在两个事物的共同存在所构成的一个相对属性,
所以,我们说它是属性关联关系产生的“一”,也就是属性关联关系的产生可以称为性之始。
所以也可以称其为性之一,产生于两个事物的〖格物致知〗。
每一物皆有二向,称为来向与去向。二向为一相,所以也称性相有二向。
三个事物之间,每个事物被〖格物致知〗之后,皆与另外的两个事物都有二向之性,所以可称每个事物有两相,每相二向,一物共有四向。
但是,三物之间,只有三系。故也称为三相。
显然,
〖格物致知〗每物有“四向两相”,
〖博物辨识〗则只有“三相之性”。
三物之在,物以三而未改,但是人类对它的认识却出现了〖格物致知〗与〖博物辨识〗两种(认识方法)产生的结果上的不同。
〖格物致知〗所得每物“两相四向”,
〖博物辨识〗所得整体的认识是“六向三相”。
显然,
〖格物致知〗是分而之识,
〖博物辨识〗是合而之知。
分合之间出现了认识焦灼,故称之三焦也。
以阴阳而识三焦,定二而一动,定一则二动。
因为以定一之阳,一阳对二阴,二阴之间需要再分阴阳;定二为阴阳,二阴阳而对一,对阴则阳,对阳则阴,变幻不定。
所以,
两个事物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定阴定阳,
三个事物之间阴阳关联关系是:有定有不定,无定无不定。
但是,大家可以知道,三个事物之间的属性虽然出现了“有定有不定,无定无不定”的三焦属性结构状态,但是,却有其固定的形结构。并可以用形的结构性来表达他们之间的关联关系变化过程与形态。即“勾股定弦动,弦定而勾股动”。即我们前面介绍过的勾股弦成圆法则。
我们通过〖孤物独识〗〖格物致知〗〖博物辨识〗三种方法,会得到事物数量增长变化过程中的不同认识。
我们把这三个过程分别称为,
〖孤物独识〗以识数,
〖格物致知〗以识性,
〖博物辨识〗以识形。
掌握了这三种(认识方法),则可以用于万物之识的认识论。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知道了形性数之间的(一生二,二生三)的认识过程,即可以认识万物了。
我们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形性数一体化,理法术一理化”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其理则非常清晰了。
“一二三”者,“数生性,性生形”之阴阳三焦之法也。既是认识世界的认识,也是认识的方法。
那么,我们如何来用阴阳三焦来继续认识五行呢?
今天就先讲到这里了,明天再讲。
三焦与九宫
【2011-05-26】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讲了我们对数字一二三的认识过程与形性数之间起始认识的关联关系。而且介绍了这种认识与〖孤物独识〗〖格物致知〗〖博物辨识〗三种(认识方法)之间的因果关系。形成了人类认识的三个不同知识层面,即
〖孤物独识〗形成的知识层面,
〖格物致知〗形成的知识层面,
〖博物辨识〗形成的知识层面。
我们可以把它总结为:
〖孤物独识〗认识,只是认识数量的简单积累,或者说是个体认识的简单堆栈。它的积累是离散的,不连续的,虽然也可以认识万物,但是,认识到的万物是绝对的存在。用〖垒石结绳〗之法的恰当比喻就是他们只在研究石头,而不研究绳子。所以,它认识的结果是一的堆栈式后继形成的无穷。
〖格物致知〗认识,是建立在两个事物的异同对比分析过程中的方法,以研究两个事物之间关联关系为分析问题的(认识方法)。它具有两个事物之间的认识连续性,所以,它得到的对事物的认识是连续的,连贯的,可以接踵而至,万物一绳,鱼贯而入。形成万物有序的认识链接。用〖垒石结绳〗之法的恰当比喻就是他们是在研究绳子而不是研究石头。所以,它是“数字二”的有序相对次序链接。元素与元素之间是(相对,相反,相通,相变)的存在。
〖博物辨识〗认识,是建立在三个事物的异同对比分析过程中的方法。以研究两个以上事物之间关联关系属性为分析问题的(认识方法)。它展示出来的内容是由相对性走向混沌认识的一种变革。通过〖格物致知〗的相对性认识与〖博物辨识〗的焦灼状态形化,走进属性的混沌运动状态,是认识混沌宇宙的根本方法。
在三个不同的认识层面上,存在“认,知,识”不同的层次知识。
我们称其为
孤物独认,孤物独知,〖孤物独识〗。
格物致认,〖格物致知〗,格物致识,
博物辨认,博物辨知,〖博物辨识〗。
形成了九宫结构的知识颁布性,在九个知识层面中,形成了(相对/相反/相通/相变)的“三认,三知,三识”的形性数知识一体化的逻辑,推理,判断体系。
(现代数学)的自然数认识法则,基本上属于数字离散式的堆栈后继形成的〖孤物独识〗理论。数字与数字之间没有一个可以表达链接关联关系的理论产生。
“认,知,识”三个认识层面,
〖孤物独识〗〖格物致知〗〖博物辨识〗三种(认识方法),
“形,性,数”三种结构方式。
形成一个整体认识体系,是三焦混沌认识法则中的九九归一。
从〖孤物独识〗到九九归一体系,需要六合,六气的相变,相通作为链接。
(五运六气),(五行六合)虽然皆是五六之数,但是还是在形性数认识体系中具有各自不同的层面位置与知识内容的。
认而可辨,
知而可议,
识而可论。
所以,
辩之争在认不同。
议之歧在知之异,
论之殊在识之差。
所以,
辩者常以〖孤物独识〗而为据,争辨的是石头,所以常常顽固不化。
议者常以〖格物致知〗而为据,博议的是绳子,所以常常捉摸不定。
论者常以〖博物辨识〗而为据,理论的〖垒石结绳〗的体系,所以常常离不开依法序术。
故
无法无术不足以为论。
无凭无据不足以为议。
无实无在不足以为辨。
故相对之辨有:辩论,辨议两式六层面之合,
绝对之辨有:辨认,辨知,辨识三层面之分。
故相对之议有:议论,议辨两式六层面之合,
绝对之辨有,议认,议知,议识三层面之分。
故相对之论有:论议,论辨两式六层面之合,
绝对之论有,论认,论知,论识三层面之分。
绝对化的论,议,辨,分而不能合。
相对化的论,议,辨,
分可阴阳三焦,
合可(五运六气),(五行六合)。
这样,形性数一体化的认识,则层面清晰,条理分明,
〖孤物独识〗而一生为数,
〖格物致知〗而二生为性,
〖博物辨识〗而三生为形,
象起始于“四”,万物万象之生也。万物万象之(可认,可知,可识)也。
所以,四象的形性数认识,应该是四元六系,每元三系,分而十二,合而为六。
其形为内部出现“X”形。而外部呈现“口”形,
其性为:同同,同异,异同,异异。以X为内涵,而两个内涵为爻,爻之间的关联关系外延则是两个口之合,中出也。
三生四象,是万物万象之始。称为象之一也,
故五行之数,象之二也。
六合之数,象之三也。
所以,我们可以用形性数的一体化关联关系分析“四象之法”,
继续分析“五行为象之二”,“六合为象之三”。
大家可以依据”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认识方法)与认识次序,对五行,六合也进行一下形性数的分析。
这个分析就当成一个作业,留给大家吧。
今天就先讲到这里,明天继续讲。
五行中的属性关联关系分析
【2011-05-27】
大家都知道中医的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但是并不知道中医的理论基础是(形性数一体系化)的一个(理论,方法,技术)构成的(六合体系)。前面的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六合体系)与三焦九宫的关联关系结构性。讲到了时空关联关系可以由六合中的任意一个相的变化运动程序来表达整体六合和(运动抑扬,更相动薄)。
这样,就可以产生一个线性程序的表达。在一个(六合整体)中,我们用一个线性表达来表达这个整体的运动变化过程。这就是(属性数学)的时间概念,而且这一概念不是钟表度量属性可以唯一表达的,它还可以通过人类对声色味的感觉,认识时间的规律性。时间是空间时态变化的一种线性表达,空间变化的时势与时间表达的线性程序是同步的,统一的。春天作为时间概念,在它来临的时候,空间的时态也进入了春色,春味,春声。所以,中国的时间概念都是与大自然自然现象息息相关的过程,而不仅是钟表所表达的刻度。
如果我们把六合(一分为二),时间与空间都可以独立表达,独立存在。
这样,就形成了时间的线性认识范畴,整体时态的空间其它五行运动的体系。
所以,我们可以称六合中表达时间的线性相为(时间相),其它五相为(空间相)。
时间的一维相性,
空间的五维相性,是六合中的时空(一分为二)的(认识方法)。
所以,我们可以用(五运之五相)来表达(时间之一相),可以用(时间之一相)来表达(五运之五相)。
这样就形成了(五运六气)与(五行六合)之间的新关联关系。
(五行六合)表达的是时空一体的结构性。
(五运六气)表达的是与时间的同步的空间(运动抑扬,更相动薄)。
所以,中国古代(属性科学),并不用线性程序所表达的时间,因为它的线性化认识容易与整体的空间(运动抑扬,更相动薄)脱节。所以,为了对时空的整体认识,仍然采用了整体认识法。用六合中的五行来(相对/相反/相通/相变)的表达时间的一相(运动抑扬)。
这样,就形成了(五运六气)与(五行六合)的一框一架模式。
框表示时间时,架就是空间,
框表示空间时,架就是时间。
(框架时间)存在与(线性时间)表达的转换,
(框架空间)只能与时间保持同步的关联关系形成(运动抑扬,更相动薄)的空间。
中医医学基础理论,产生在这样一个时空框架认识下对生命继续认识的理论。
所以,中医的(五运六气)作为一框一架的(五行六合)体系中,从本质来讲,是在表达人类生命的时空结构性与运动变化的时间规律性。
所以,中医基础理论中,没有物质结构的〖孤物独识〗概念性认识,而是〖格物致知〗的认识六合中的时间与空间。在〖博物辨识〗的认识基础上,把生命当成一个独立于自然而存在的六合体系。
所以,生命中的(六合时空观)与大自然中的(六合时空观)是整体统一的。时间的(运动抑扬)与空间的(运动抑扬)呈现统一一致性,时间的(更相动薄)与空间的(更相动薄)存在(定巳动己),(定己动巳)的一体性。时间动/空间变,空间变/时间动。
所以,(五运六气)与(五行六合)都有表达自然与人体生命之间的关联关系内容:
五脏,心肝脾肺肾。
五材,木火土金水。
五辰:古代谓五星分主四时(木主春,火主夏。金主秋,水主冬,土分属四时),故称四时为五辰。
五度:神,气,血,形,志。
五才:脉,脏,肉,筋,俞。
五音,宫,商,角,征,羽。
五方:东南西北中
五风:肝风,心风,脾风,肺风,肾风。
五官:眼,耳,鼻,舌,身。
五谷:稻,黍,稷,麦,豆。
五疾:风湿燥暑寒
五节:春,夏,季夏,秋,冬。
五精:指心肺肝脾肾五脏的精气。
五动:坐立卧视行。
五劳:志劳,思劳,心劳,忧劳和疲劳。
五色:青,赤,白,黑,黄。
五神:五脏之灵气。如心神,肺魄,肝魂,脾意,肾志。
五音:宫商角征羽。
五声:阴平,阳平,上,去,入。
五呻:呼,笑,歌,哭(或为悲)和呻。
五体:四肢与头
五味:酸甜苦辣咸。
五情:喜怒哀乐怨。
五噎:气噎,忧噎,食噎,劳噎,思噎。五种噎塞不通之病。
五液:汗,泪,涕,涎,唾。
五中:经脉之道,五中所主。五中指五脏与经脉的关系。
五子: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干支相配六十年间有五个子年。
……
显然,五行,可以表达六合中的所有事物之间的关联关系构成与时间关系的线性。而且这种体系性的线性认识形成了一元线性与五元整体之间的相对性,构成了六合体系中的时空结构性。
从这个认识角度来说,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建立在时空观一体化的六合理论的基础上的(相对/相反/相变/相通)。它不仅是数字表达空间与数字表达时间的一个数学体系,同时也是一个(形体变化)与(属性变化)的综合体系。
所以,(现代科学)以纯粹的数字化来认识时空,自然无法实现爱因斯坦把时间轴加在三维空间坐标系上的设想。
中国原始(形性数一体化)与(理法术体系)统一化的六合理论,却早在数千年前,甚至可以上朔到数万年就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只是(西学东渐)一百年之后,中国人自己已经对它没有任何记忆了。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了,明天,我们继续讲五行的形与数认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