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李之争谁赢了(李之柔牛年说牛典)

作者:李之柔

辛丑未至,各种网络语先扑面而来,听到、见到最多的是八个字的“谐音梗”——“实‘鼠’(属)不易,‘牛’(扭)转乾坤”,将人们过去一年的心态展露无遗。从一开始的“‘鼠’(数)你有钱”“‘鼠’(数)你幸福”,到后来的“实‘鼠’(属)不易”,鼠年经历的风风雨雨,让人们对牛年寄予很大希望,毕竟几千年来,牛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多是大而稳,朴实而祥和。按《说文解字》的说法:“牛,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其注曰:“事也者、谓能事其事也牛任耕理也者、谓其文理可分析也。”《诗经·小雅》中就有这样的诗句:“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尔羊来思,其角濈濈。尔牛来思,其耳湿湿……”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谁说你没有羊?一群三百只,这可不是小数量。谁说你没有牛?七尺高的有九十头。你赶来了羊群,羊角相邻。你赶来了牛群,牛耳朵在摆动……所谓“诗言志”“志者,心之所之”,喂养牛羊能带来吉祥,这大概是先民内心深处的梦想吧?

牛李之争谁赢了(李之柔牛年说牛典)(1)

  据说春秋时期有个人叫宁戚,他很有才,想拜见齐桓公谋个一官半职,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因家境贫寒,他不能前往,只好给在齐国做生意的商人赶牛车运货。一天晚上,他在齐国的都城外停宿,恰巧碰到齐桓公大开城门去郊外迎接客人,齐桓公的随从很多,他们举着火把,要宁戚回避。正在喂牛的宁戚不禁悲从心头起,敲击牛角作《饭牛歌》:“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短而单衣裁至骭,长夜漫漫何时旦……出东门兮厉石班,上有松柏兮青且兰。粗布衣兮缊缕,时不遇兮尧舜主。牛兮努力食细草,大臣在尔侧,吾当与尔适楚国。”齐桓公听到歌声,说:“这个唱歌的人不一般!”命令随从将宁戚接到城里,相谈治国之道,欲加以任用。大臣们本打算派人去了解下宁戚的底细,可齐桓公说了句很牛的话:“以人之小恶,亡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已。”人无完人,用其所长,这才是用人之道。

  这个故事见于《管子》《离骚》《吕氏 春秋》《淮南子》等典籍,千百年来文学常用的叩牛歌、宁戚饭牛、击角歌等典故,都源出此处。如清代才女刘琬怀的词《清平乐·饭牛图》:“无声喘月,村景连天阔。树底牧童衣短褐,长笛横吹乍歇。西畴南亩犁过,饱瞑两岸晴莎。白石年年不烂,休愁扣角来歌。”女性尚且如此,男性的诗词可想而知,也多于此寻求自我安慰。少抱怨怀才不遇,多考虑自己是不是遇而无才,像宁戚这般有真才实学的“牛人”,在没有遇到齐桓公之前,不是照样喂牛、赶牛车吗?

  “牛人”在春秋时期是官名,据《周礼·地官》:“牛人掌养国之公牛以待国之政令。”凡国家祭祀、宴请、军事等需要用牛的事情,全部归牛人掌管,这与当下形容某人非常厉害,或对某件事表示惊讶、佩服的用法有很大差异。在我心中,先秦时期牛人的代表,若以时间为序,第一位肯定是老子;可以断言,今春以“老子青牛”为题的作品,会出现在不少画师笔下:一位神采飞扬、睥睨天下的白须老人或骑坐或侧坐在牛背上。如此套路也许沿袭自北宋的晁补之、张敦礼抑或明代的张路吧?在我看来,前贤的画作有两个突出的共性,一是老子的形象十分谦和,毫无张扬跋扈之气。二是青牛的姿态逍遥而生动。想来这些人一定是读过《老子》和《史记》的,所以他们的创作既合乎史书中老子的性格,又没有拘泥于书本。

  最早把老子和牛写在一起的书是《列仙传》,大意讲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陈国人,生于殷代,曾任周朝的柱下史。他注重保养精气,内敛而不放纵,后改任守藏史八十多年……待周朝衰落,老子“乃乘青牛车去,入大秦。过西关,关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乃强使著书,作《道德经》上下二卷……”请注意,这里写的是“乃乘青牛车去”,西晋皇甫谧的《高士传》也作如是说。可能是《列仙传》的影响太大,到唐人司马贞作《史记索隐》时,竟加以援引:“《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浮光流逝,老子的“车”被直接忽略,莫非在一些人心中,牛才是老子的符号?“不争”“当其无有,车之用”(《道德经》句)不值一提。

  历代“老子青牛”题材的绘画不少,写牛的诗词歌赋更多,最值得一提的还是柳宗元的《牛赋》,作者先如大写意般勾勒牛的模样和用途:“若知牛乎?牛之为物,魁形巨首。垂耳抱角,毛革疏厚。牟然而鸣,黄钟满脰。抵触隆曦,日耕百亩。往来修直,植乃禾黍。自种自敛,服箱以走。”紧接着话锋一转,开始替牛摆功劳、鸣不平:牛把粮食运到官仓,自己却吃不好;能让穷者富、饥者饱,自己却没有功劳报酬;有时陷入泥里,有时跌倒,常在草野劳作……

  为了进一步阐述牛的辛劳,柳宗元还作了一个比较:牛不如瘦驴,跟着劣马跑;不分场合,趋炎附势;不能耕不能驾,却能吃上好饲料;在康庄大道上奔跑,出入自在;高兴时蹭蹭鼻子,恼怒时尥尥蹶子;当道嘶叫,吓得人躲避。瘦驴善识门户,一辈子都不用受惊。

  在最后柳宗元感慨,牛虽然有功劳,自己却没有实惠!命运有好有坏,有时候并没能力去改变。千万不要怨天尤人,还是等待接受老天的赐福吧。

  这篇赋是柳宗元谪永州时所作,通篇以牛自比,托物言志。得意的时候,有修养的人不会自命为“牛人”;失意的时候,却会觉得自己像牛。柳宗元生于773年(癸丑年),属牛。俗话说“不如意事常八九”,生活中,“牛人”柳宗元有“独钓寒江雪”的魄力,却没有老子“乃乘青牛车去”的潇洒;历史上,老子只有一个,柳宗元、宁戚这等“牛人”其实也不多。《管子》中还有一段与宁戚相关的文字,写他得意之时与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一起饮酒,兴致正高,鲍叔牙捧杯而起,言道,希望桓公别忘记在莒国流亡的时候,希望管仲别忘记被绑在鲁国的时候,希望宁戚别忘记在车下喂牛的时候。

  人处顺境,勿忘逆境;人处逆境,勿弃未来,期盼牛年人人都能牛一点吧!诗曰:“扣角曾歌尧舜天,竹书信史古难传。当时努力何时旦,此处关情几处烟。耕植奉施皆有份,骑乘栖牧也随缘。伯阳隐遁车谁驾,紫气望来年复年。”(发表自2021年2月13日《北京晚报》 作者:李之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