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县级文职官员的名称(清代的县有多少正式编制)

考编从古至今都是中国人的职业热衷。在古代,人们因“士农工商”的阶级地位而热衷于不如仕途,以获得财权双收、实现阶级跃层。在现代,人们热衷于考编,往往是为了在辛劳奔波的社会之中获得一份旱涝保收的职务,谋求现世安稳。

清朝县级文职官员的名称(清代的县有多少正式编制)(1)

现代考编人

所以,常常流传着一句“宇宙的尽头就是考编”这样的戏谑,统计数据也表明,每年考编的人数只增不减,竞争相当激烈。那么,作为中国最后一代封建王朝-清朝,在考编这件事情上,与如今又有着怎样的不同?各官职又相当于现在什么岗位?那么,我们就用清朝以县为单位的编制,来搞清楚这些问题。

清朝一个县有多少正式编制?

皇权不下县”的管理体系由来已久,无论哪朝哪代,“皇权不下县”几乎都是政府最基层的政权机关。在清朝,一共有一千三百多个县,每个县的等级也都不尽相同,通常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等级越大的县,自然配置的编制就更多一点,等级越小的县,配置的编制也就更小一点。

清朝县级文职官员的名称(清代的县有多少正式编制)(2)

局部县地图

首先要明确,在清朝的编制中也是分等级的,主要分为流内和流外。所谓流内就是官阶入九品的朝廷命官,流外就是没官阶单纯给衙门当差领皇粮的,不过因其领皇粮,所以也算在正式编制一流,比平民百姓的等级还是要高一点。

清朝县级文职官员的名称(清代的县有多少正式编制)(3)

清朝的官员

属于流内的官员,文职从高到低分为:

“知县(正七品)县丞(正八品)、教谕(正八品)、训导(从八品)、主簿(正九品)、巡检(从九品)”

武职从高到低分为:

“总兵(正二品)、副将(从二品)、参将(正三品)、游击(从三品)、都司(正四品)、守备(正五品)、千总(正七品)、把总(正六品)、外委千总(正八品)、外委把总(正九品)、额外外委(从九品)”

至于流外的官员,虽然没有官阶,但是职务种类繁杂颇多,很难细分一一列举,故暂且不论。

清朝县级文职官员的名称(清代的县有多少正式编制)(4)

清朝的官员

编制数量上,以大县的顶级配置为例,在文职流内官员里,通常除了巡检需要配备三名以外,其它各配一名足以。除此之外,加上各类流外人员和武职官员,总共为32人左右。

文官职对应现如今

先从文职来看,等级最高的知县,类似于现在的县长、县委书记,统领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等治理事宜,还要负责处理县内的诉讼审办事务当法官,可谓是手揽大权、百姓的“衣食父母官”。紧随其后的县丞,则是县中的二把手,仅次于知县,负责辅助知县治理县内事务,更侧重于处理户籍、巡捕、钱粮等工作,相当于如今的副县长。

清朝县级文职官员的名称(清代的县有多少正式编制)(5)

清朝的知县

教谕,顾名思义,掌管一个县的教育事业,毕竟人才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动力,所以培养人才、教育树人是至关重要的事业,掌管教育事业的官,必然也要有几分重量的。因此,教谕放在现在,就是妥妥的教育局局长。那么,紧跟其后的训导同理,是给教谕打辅助的存在,类似于教育局副局长。

接下来的主薄,则是负责全面贯彻并监督落实知县、县丞的政策,保证他们的政策事无巨细、实实在在地落实,并在有必要时提醒知县、县丞所遗漏的事务,或提出建议,负责担任领导班子里面的保险栓。放在现在就类似于县秘书长,可能是中央领导班子里面最操心、最忙碌的那一个,但实际决策权并没有那么大。

清朝县级文职官员的名称(清代的县有多少正式编制)(6)

清朝的官员

再往后就是巡检。所谓巡检,职责所在就是负责县内各个区、或县下包括的乡镇的各类事务,且着重于保障地区治安和抓捕犯人,是领导班子里最基层的存在,时常需要亲自巡视检查,有点公安局的那种味道。但是从官职来讲,还是更类似于现在的乡委书记、镇委书记。

不过,这种领导班子也并不是每一级都会设置的。规模稍小的县,因为管理起来更为轻松,为避免官职冗杂,就会免去县丞、主薄这些辅助职务。(也就是副县长、秘书长这一类副职)

清朝县级文职官员的名称(清代的县有多少正式编制)(7)

清朝的官员

至于没有官阶的“流外编制”,那可就多的去了。以主要执掌司法的典史为例,典史类似于如今的政法委书记。政法委书记,乍一听应该是个挺重要的官职,为何会没有官阶呢?

这是因为,典史主要是用在那些不设副职的小县之中,以替补副职之用,至于设副职的大县,典史发挥的作用也不算很大,因为政法大权肯定是掌握在县令、县丞这些人手中。所以典史不需要什么官阶,说白了就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大多负责的也就是些杂务事,不具备重大决策权。

清朝县级文职官员的名称(清代的县有多少正式编制)(8)

清朝的官员

与典史存在意义差不多的就是税课大使,顾名思义,就是负责税务的大使,放在现在铁定税务局局长或是与税务息息相关的工商局局长,是个能捞油水的“肥差”。正因如此,为防止税课大使贪污腐败,清朝便从人员数量上根本杜绝了这一隐患,全国地方上的税课大使,只设置了四名,且不授予其官阶,就是为了防止其权力过大、以权谋私。

清朝县级文职官员的名称(清代的县有多少正式编制)(9)

清朝的官员

除此之外,还有负责掌管信件来往、驿站事务、并迎接送往官员的驿丞。放在现在就类似于交通局局长兼县委办公室主任。当然,现如今交通局局长权力高,是因为现在的交通程度极其发达,事务繁多,“要致富先修路”。但是在交通落后的古代,这一职务就与中央决策班子基本没啥关联了,跟司机头子和信使头子没啥区别。

清朝县级文职官员的名称(清代的县有多少正式编制)(10)

清朝的官员

不仅如此,还有负责给水利设施开闸关闸的闸官,放在现在铁定是个水利局局长。但是古代的水利设施都设置得比较简单、因此闸官的工作也不需要啥门槛,也不参与什么决策,就负责盯着老天的脸色,注意什么时候下雨就得了,自然不需要授予官阶。更何况,全国上下也并不是每一个省都有水利设施,所以闸官通常只设立在有水利设施的县。

同理,也有类似于现在卫生局局长的医学训科体育局局长教谕,还有会看“风水”的气象局局长:阴阳学训术,不过阴阳学训术放在封建迷信的古代,其实更像是玄学部部长。

清朝县级文职官员的名称(清代的县有多少正式编制)(11)

清朝的官员

当然,上述文职放在现如今更发达的和平年代,通常都是编制里的金字塔顶尖了,算得上是有“官阶”的存在。至于古代有官阶的武职,对应到现代属于军队的行列,不一定要通过考编来实现,考编也不一定能当得上,所以我们不过多赘述。

从古至今,竞争激烈

总而言之,从古至今,考编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古代看似读书人不多,实际上自打科举制度出现以来,“十年寒窗苦读”的寒门子弟不在少数,因为科举是他们摆脱贫困、实现阶层升迁的唯一上升通道,类似于现在的高考,同样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内卷压力极大,竞争相当激烈,落选概率也很高。

清朝县级文职官员的名称(清代的县有多少正式编制)(12)

寒窗苦读的古人

而且,对于古人来说“一战”“二战”都不算什么,“十战”起步的都不算少数,而且还要一级一级地向上考,难度可想而知。放在现代,考编依旧很吃香,因为在资本横行的今天,压榨剥削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许多普通人光是背负房贷、车贷就已经够苦大半辈子了,万一中途“断供裁员”被迫下岗,生活压力之大足足可以逼死一个人。

清朝县级文职官员的名称(清代的县有多少正式编制)(13)

现代人寒窗苦读

因此,收入稳定、旱涝保收、福利保障、朝九晚五的“考编”便成为了现代普通人就业选择上的最后一块“净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