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少山与裘盛戎的关系(最好的大探二前无古人)

作者:刘心化

 《大 ·探 ·二》是《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的简称,又名《龙凤阁》,是最受欢迎的京戏唱工名戏。一个剧团如果有好老生、青衣、花脸,演出此剧就特别卖座。

 《大 ·探 ·二》最为脍炙人口的是《二进宫》。内容是明朝一位皇帝(明穆宗)驾崩,太子年幼,其母李艳妃误信其父李良之言,欲将江山让与其父执掌三年五载,待太子长大,原业归宗。很明显这是李良图谋篡位的奸计。忠臣定国公徐彦昭和兵部侍郎杨波上殿谏阻,李艳妃执迷不悟,君臣争执不休。最后李艳妃决定八月十五让江山,反骂徐杨二人是奸党。这是《大保国》的内容。

 李良得势,封锁了昭阳,断了水火,把李艳妃软禁在宫中,李艳妃后悔不已。徐彦昭闻知此事到皇陵前倾诉,杨波带领杨家父子兵前来救援。这是《探皇陵》的内容。

金少山与裘盛戎的关系(最好的大探二前无古人)(1)

清末老照片《二进宫》

 徐杨二家带着杨家父子兵来到昭阳,以铜锤劈开宫门,二次进宫面见李艳妃,解了国家之危,李艳妃方明大义,忠良本是徐杨,奸党乃是其父李良,将太子付与徐杨,并对徐杨加以封赠,这就是《二进宫》的内容。

 一般折子戏以《二进宫》演得最多。20世纪30年代。最有影响的是谭小培、金少山、王芸芳三人灌制的唱片,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笔者幼年时家中有此唱片,真是百听不厌。尤其金少山那黄钟大吕、声如雷震的好嗓子,印象尤为深刻。谭小培的杨波唱得中规中矩,真切感人。王芸芳是南方四大名旦之一,唱工严谨,富于感情。虽然这张唱片只有短短六分钟,但《二进宫》的精华唱段——生净对唱和生旦净三人轮唱都有了。

 听得多了,笔者少年时代也能跟着哼唱几句。1957年笔者在北京大学京剧社演出此剧(饰李艳妃)就借鉴了这张唱片的唱法。

 根据名琴师徐兰沅的回忆说,《二进宫》一剧当年以谭鑫培、陈德霖、刘永春三位唱得最好,徐兰沅当年还是个二十多岁的小青年,曾为这三位伴奏过此剧,特别精彩,曾得到慈禧太后的喜爱,可惜没有留下音像资料来。

 金少山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原是班底,嗓音洪亮,扮相魁伟,工架稳练,尤其1922年与梅兰芳合演《霸王别姬》后声名大震,大红大紫,后来自己挑大梁组班演出,开花脸挂头牌挑班的先例,有“金霸王”的美称。当年他与梅兰芳、谭富英合演的《二进宫》堪称一绝。抗战时期梅兰芳蓄须息演,因此上世纪40年代以后,梅兰芳就不演《二进宫》了。

金少山与裘盛戎的关系(最好的大探二前无古人)(2)

金少山与裘盛戎的关系(最好的大探二前无古人)(3)

王又宸、尚小云、金少山之《二进宫》

 此时张君秋崛起,正值绮年玉貌,嗓音甜亮圆润,高低自如,因此最好的《二进宫》由梅、谭、金变成了张、谭、金了。可惜金少山于1948年去世,《二进宫》就要重新组合才精彩。

 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后,最好的《二进宫》成了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的了。笔者有幸在20世纪50年代末看过一次谭、裘、张的《大 ·探 ·二》,那时谭裘二人只有四五十岁,张君秋才三十多岁,正值他们三位的黄金时期,三条好嗓子旗鼓相当,争奇斗艳,真是珠联璧合千古绝唱。他们那美妙无比婉转多变,激动时高亢入云,争辩时如天马行空的歌声,真是余音绕梁,至今仍在耳际回响似的。今天的青年演员即使是研究生班的佼佼者,仍难望其项背,未能赶得上,更别说超过当年我所看过的谭、裘、张的《大 ·探 ·二》了。

 1958年,王泉奎参加以上海京剧院为主体组建的中国京剧艺术团出访欧洲多国,与言慧珠、沈金波合演《二进宫》,被外国观众誉为:“Beijingopera”(即“北京歌剧”)。铜锤造型经王泉奎先生改良,流传至今。

金少山与裘盛戎的关系(最好的大探二前无古人)(4)

杨宝森、王泉奎、张君秋之《二进宫》

 过去《大保国》、《二进宫》都是单折戏,金少山只演《二进宫》,把《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三个折子戏合在一起演的,是由另一位名净铜锤花脸王泉奎首创的,这种唱法花脸一人顶到底最为吃重,王泉奎天赋极佳,嗓音高亢、洪亮、纯净、气力充沛,具有金属声色,故有“金嗓子铜锤”的美称,他的唱腔非常讲究技巧,韵味,古朴清纯,刚健明快,曾与尚小云、谭富英合演《二进宫》,尚、谭二位都是高调门,王泉奎当时是后起之秀,此剧演出轰动京城,身价大增。

 1938年谭富英、王泉奎和名旦陈丽芳在北京吉祥剧院首次演出全部《龙凤阁》(即《大·探·二》),一唱就红火了。裘盛戎年纪要比王泉奎小几岁,他成名后与谭富英、张君秋合演此剧,极受欢迎。同金少山相比,裘盛戎的嗓音当然不如金少山那么洪亮响堂,声震屋瓦,大有震耳欲聋之势。金少山的唱腔朴实无华,不事雕琢,就凭他那叱咤风云的嗓音,表面上似乎平淡无奇,实则流畅浑厚,观众听了特别痛快解气。

 裘盛戎有自知之明,另辟途径,他的唱腔精雕细琢,善用口鼻共鸣,发声、吐字、行腔、气口、尺寸及音色都很讲究。吸收了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各派之长,形成了韵味醇厚,含蓄细腻,节奏鲜明,刚柔相济的唱法,自成一派,在花脸行当中影响很大,故有“十净九裘”之说。

 他的表演注重刻画人物,身段动作层次分明,以声唱情,工架稳健,洒脱大方,在《大 ·探 ·二》中,裘的戏最重最累,在《大保国》中,净、旦、生三人的戏分量差不多,而花脸最突出。而《探皇陵》中花脸唱工最重,有成套大段二黄唱腔:导板、回龙、原板、散板一应俱全,而老生只有导板、摇板、散板等,要少得多。旦角不出场。到最后的《二进宫》则旦角唱工最重,老生花脸次之。我所看过的谭、裘、张的《大 ·探 ·二》,总的来说三人的唱工都很繁重,但也有细微的区别。

金少山与裘盛戎的关系(最好的大探二前无古人)(5)

谭富英、张君秋、王泉奎之《二进宫》

 谭富英是著名的唱工老生,嗓音甜美酣畅、奔放流利,天赋条件极好,有极高的演唱水平。看似不费劲,一张嘴就唱出来似的,从不故意卖弄,拖长气耍花腔,而是在关键之处,铆上了,声震全场,让你听了非常痛快。裘盛戎则重点在《大保国》中,他的嗓音很有韵味高低自如,有时高亢入云,有时低回婉转,唱出徐彦昭与李艳妃争辩时的复杂感情。那么繁重的唱工他唱起来游刃有余(他们三人均有此优点),尤其在“大人打开功劳簿”一句由二黄散板自然而然转入西皮原板时,开始与国太(李艳妃)激烈争辩的第一句“功劳簿无有国太令尊”中的“无有”二字拔高到嘎调时,有如奇峰突起,台下掌声采声如雷。

 张君秋的李艳妃接唱“江山本是先王挣,并无有徐杨半毫分”接得十分紧凑,针锋相对,唱得响亮有力,台下又是一片掌声采声(一般旦角这一句很难要上好来,包括青年尖子演员张派传人王蓉蓉、赵秀君……等等均未能达到这种效果),只有张君秋一人有此本事。

 紧接着花脸裘盛戎唱“江山虽是先王挣,也有徐杨八九分”中的“先王”的“王”字又翻高了唱,第二个高峰又突然出现,真有“石破惊天,叱咤风云”的气势,观众听了欣喜若狂,掌声不绝。裘盛戎大师在这种关键之处,充分发挥了他高亢嘹亮又符合剧中人物此时的理直气壮同龙国太争辩的激昂情绪。最可贵的是他并非大喊大叫,在翻高八度时,仍保持唱腔的圆润和韵味。我看过别的花脸演员有的也能高唱上去,但观众无甚反应,主要是因为高则高矣,但韵味太差之故。现在优秀的裘派再传弟子杨燕毅、孟广禄也能如此高唱得到采声。可见今天的青年演员要多多加强唱功修养才能赶上前辈。

 到了《二进宫》时谭、裘、张中最突出的是张君秋,一出场面带愁容,心事重重,为太师李良即将篡位而焦愁万分,深悔不该不听徐杨的忠言,八句二黄慢板唱得满宫满调,充分表达了以上所述的复杂心情。我看过别的旦角的《大 ·探 ·二》,往往前面的《大保国》太卖力了,以致到了后面的《二进宫》嗓子唱疲了,加以这段慢板与前面《大保国》中二黄慢板唱腔有些类似,就唱不出几个好来。张君秋则不同,前面《大保国》的关键之处,如“不要你徐杨我自为王”一句博得满堂好,与徐彦昭争辩时的西皮快板,唱得痛快淋漓采声不断,到了《二进宫》时他的嗓子不但没有唱疲,反而越唱越亮,神完气足,这是张君秋最为难得之处。谭富英,裘盛戎也仍然不错,只是到了三人对唱时,胡琴为了照顾到旦角,调门要降低一些,谭、裘二位都是高调门,为了适应旦角,在唱腔上就多少要受到一些影响。

 《二进宫》中生、旦、净三人对唱时特别精彩,各有关键要好之处,如旦角“你道他无有那篡位的心肠”中的“无有”二字最后的高腔之处要略放慢些,曲折多变,一般旦角演员都能要下满堂好来,(可惜的是张派传人赵秀君前面的慢板,后面的摇板都不错,就这最应突出的关键句,却未能要下好来)。后面的“他二人把话一样讲”中的“把话”二字又是翻高八度高唱入云,张君秋此处又能博得采声。与当年金少山、王芸芳、谭小培的唱片相比较,王芸芳是平稳低唱,张君秋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翻高了唱,更能体现李艳妃焦急求援的心情,并非卖弄嗓子大喊大叫。

 谭富英在进宫前的大段二黄慢板也是一句一好。后面三人对唱时的“吓得臣低头不敢看”中的“吓得臣”三个字也是翻高了唱,突出了杨波惊恐的心情,当然能要上好来。

 以下的三人轮唱,是《二进宫》独有的唱段,也是观众最要注意欣赏之处,尤其是三人互相接唱必须十分紧凑,精神必须高度集中,旦角唱“莫奈何我只得抱太子跪昭阳”,接着净角唱“吓坏了定国王”,生角接唱“兵部侍郎”之后,生角接唱“自从盘古立帝邦”,净唱“君跪臣来臣不敢当”,旦唱“非是哀家来跪你,跪的是我皇儿锦绣家邦”……等句,必须在第一位唱到最后一个字:(如家邦的“邦”字)时与此字同时,第二位就抢着唱下句的头一个字,如净角就抢着唱“自从盘古立帝邦”(“自”字与旦角的“邦”字同时唱出,以下大段唱词以此类推。)这种三人抢着轮唱的唱法十分精彩,最早始于尚小云、王少楼、裘桂仙三位的唱片《二进宫》。

 这样唱很合乎三人争辩说理的规定情景,当然三人此处轮唱不用抢尾的唱法也可以(金少山、谭小培、王芸芳的唱片就未抢着唱),总之三人抢尾的唱法别具一格,又合剧情。但有的人前面两三句抢着唱,而后面几句又不抢了,令人听了反觉得前后不统一,有些别扭,总觉遗憾。也许不是有意如此,因为此时三人轮流抢唱十分紧凑,速度又快,稍不注意一时疏忽(在4分之一秒之内)就错过去了,因此在排演此剧时要反复多练,上台后才有把握。

 《二进宫》一折如前所述,早年最拿手的是谭鑫培、陈德霖、刘永春,而梅兰芳少年时搭班《喜连成》借台习艺也以此剧闻名。梅大师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书中提到:“喜连成贴演《二进宫》一剧是金丝红的杨波,小穆子的徐彦昭,我的李艳妃,在当时是有相当叫座力的。”

 笔者20世纪50年代看过不少名角的《二进宫》如李和曾、雪艳琴、赵文奎的很不错,还有李宗义、王泉奎、李慧芳的《大 ·探 ·二》也不错,但远不如谭、裘、张的好。李和曾的《二进宫》在大段二黄慢板“千岁爷进寒宫休要慌忙……”的唱词是高派的,要有一年四季多种多样的比方(言派也是如此)唱词要多些。雪艳琴已年过五旬嗓子仍有,大段二黄慢板,初唱时微带涩音,但越唱越亮有如老生的“云遮月”嗓子,韵味很足,行腔缠绵委婉,十分动人,而且身段很漂亮,水袖用得不多,但突出重点恰到好处,表演己达炉火纯青,与张君秋是各有千秋。

金少山与裘盛戎的关系(最好的大探二前无古人)(6)

雪艳琴

 一般所谓全部《龙凤阁》(即《大 ·探 ·二》)都只演到《二进宫》为止,只有奚啸伯和王玉蓉合作的全部《龙凤阁》后面还带《斩李良》,内容是捉到奸臣李良后要问斩之时,李艳妃又不忍杀其父了,与徐杨又有了新的矛盾斗争,可惜笔者未看过,究竟结局如何不得而知(估计还是斩了)。其实演到《二进宫》为止很合适,因为奸贼的篡位阴谋已被粉碎,高潮已过,最大的矛盾已经解决,最精彩的部分已过,再演下去演员太累,观众也感到疲乏,难再坐下去,正如梅兰芳的全部《宇宙锋》只演到《金殿装疯》为止,《霸王别姬》只演到虞姬自刎为止,尽管老本的演法后面还有不少场子,观众已不耐烦再看下去,要“抽签”(即离去)了,所以《大 ·探 ·二》演到《二进宫》为止,留下余地让观众去想象反而更为恰当。

 今天的优秀青年也常合演《大 ·探 ·二》,目前来说在唱、做、表方面还远远比不上谭、裘、张当年的水平,那的确是最好的《大·探·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绝唱,但我并不希望如此,而希望优秀青年演员们努力刻苦钻研前辈们的演唱表演精华,能够赶上甚至超过前辈,创造出新的最好的《大 ·探 ·二》来才好。

(《戏迷陶醉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