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有问题指甲会怎样(你的肾好不好看指甲就知道)

小康妹儿总听说有人因为手指甲出现异样,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肾脏有问题指甲会怎样?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肾脏有问题指甲会怎样(你的肾好不好看指甲就知道)

肾脏有问题指甲会怎样

小康妹儿总听说

有人因为手指甲出现异样

前往医院就医

最后发现了肾脏疾病

这是真的吗?

01 肾不好?指甲还真知道!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肾内科「舒英博士」表示,的确如此,约有40%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会出现指甲的异常。

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指甲异常表现为——对半甲(也叫Lindsay’s甲),其特征表现为近端甲床(白色条带,月牙)呈白色,且占据甲床50%以上,远端指甲呈红色、粉红色或棕色。如下图所示↓

对半甲(来源:参考文献①)

正常甲(来源:参考文献①)

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白甲(也叫Terry’s甲),其典型表现为几乎整个指甲呈白色磨玻璃混浊,月牙消失,远端边缘有一条狭窄的正常粉红色甲床。如下图所示↓

(来源:参考文献②)

→A:几乎整个指甲呈白色磨玻璃混浊

→B:远端边缘有一条狭窄的正常粉红色甲床

除此之外,对半甲和白甲也可见于其他疾病,如慢性肝病、肝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白塞氏病和克罗恩氏病等)、药物影响(如异烟肼等)。

同时,慢性肾脏病也可以出现其他的指甲异常,如:月牙消失、杵状突起、纵向脊状突起、甲真菌病、破甲、碎片出血、凹陷和钳状甲畸形等。

因此,通过观察指甲,的确能反应患者的健康状态。

如果出现对半甲,要高度怀疑慢性肾脏病;出现白甲,更多见于肝硬化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出现杵状指,更多见于慢性缺氧性疾病,如肺心病、肺癌等。

02 肾病是“沉默的杀手”

身体发出的这些预警信号,别忽视!

舒英博士介绍到,肾病尤其慢性肾脏病的特点,就是发病率高(中国成人占10.8%)、患病人群基数大(中国约1.3亿人)、且是“沉默的杀手”↓

● 早期常没有自觉不适、容易被忽略;

● 晚期出现症状后又几乎没有治愈的方法,危害极大。

因此,舒英博士提醒到,如果身体出现了以下6类症状,要警惕是慢性肾病的预警信号:

1、水肿、腰痛、血尿、泡沫尿、夜尿多(晚上起夜2次以上)、尿量减少

2、恶心、呕吐、没食欲、体重下降

3、年轻人患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舒张压高

4、皮肤瘀斑、牙龈出血、流鼻血、面色苍黄

5、月经紊乱、性欲下降,性格改变、记忆力下降

6、顽固皮肤瘙痒、肢体发麻,心慌、气短

03 如何保护我们的肾脏健康?

医生来支招!

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来保护肾脏健康呢?舒英博士强调了以下6点:

定期体检

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肾病常常很隐匿,早期不通过检查很难发现。

保持警惕

出现上文说的预警信号,及时到肾脏专科就诊。

不滥用药物

很多感冒药、止痛药、抗生素、含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都具有肾毒性,盲目使用会造成肾脏损害。

管住嘴、迈开腿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高血脂等代谢疾病均会引起肾脏损害。

目前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已经成为我国尿毒症的主要病因。

避免患上代谢性疾病也是保护肾脏的有力措施。

另外鱼苦胆、毒蘑菇等会引起急性肾衰竭,切记不能吃。

多饮水

对有痛风及肾结石的人群,养成多饮水习惯,保持每天尿量在2500ml以上,避免梗阻性肾病发生。

规律作息,避免劳累、受凉感冒

劳累和感冒受凉,是引起慢性肾脏病加重及进展的最常见诱因。

临床上经常有感冒受凉后,肾病复发的案例,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

舒英博士强调:肾病患者出现感冒症状,不能拖,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受访医生▼

采写/编辑/制图|豆豆

图|123rf等;动图来自SOOGIF

监制|Mkiki

审核|蓝岚

本文为「成都商报四川名医」原创,未经授权禁止全文或部分转载。如需授权请(028) 8129 1833

参考文献

①Terry’s Nails and Lindsay’s Nails: Two Nail Abnormalities in Chronic Systemic Diseases. Siwadon Pitukweerakul, Sree Pilla, J Gen Intern Med. 2016 Aug; 31(8): 970.

②Terry's Nails: A Sign of Systemic Disease.Witkowska AB, Jasterzbski TJ, Schwartz RA.Indian J Dermatol. 2017;62(3):309-311.

③Nail changes in chronic renal failure patients under haemodialysis. Salem A, Al Mokadem S, Attwa E, Abd El Raoof S, Ebrahim HM, Faheem KT.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08 Nov;22(11):1326-31.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