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现代诗举例(嘲笑现代诗你赢了啥)

嘲笑现代诗,你赢了啥?关键词:辨析 现代诗 基本特征 创作方向,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什么叫现代诗举例?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什么叫现代诗举例(嘲笑现代诗你赢了啥)

什么叫现代诗举例

嘲笑现代诗,你赢了啥?

关键词:辨析 现代诗 基本特征 创作方向

一 引言

前两天,微信群里有网友拿出一首现代诗,问群友“这是不是所谓的现代诗?”有个群友充满调侃地说:“现代诗就是随便写,不讲章法,任意东西,屎尿全上,生殖器展览。”话毕还附上两个咧开嘴笑的表情。

我知道,他在调侃——前段时间因现代诗而火出圈的贾平凹的女儿贾浅浅。看得出来,提问题的人很怀疑现代诗是诗,而回答问题的人则对现代诗充满了鄙视,好像现代诗是一个很上不了台面丢文学脸面的玩意儿。

我很痛心,不吐不快。今天带着追悼现代诗的心情跟大家聊一聊我所理解的现代诗。现代诗或者说文学、艺术在本世纪,若有人坚持,尚留一线生机,若无,生机全无。是不是危言耸听,就交给时间吧。我也不怕大家笑话,我的决心和自信心,我是实践者,而不是评价者。

二 鄙薄现代诗的人群

一些精英的学院派,特别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学者或者中国古代文学的研习者,大多以正统自居,以一种上位者的姿态俯视现代诗。他们因掌握了一些古典诗词的专业知识,有一种优越感,很看不起现代诗。在他们眼里,古典诗歌才叫诗。

古人太有才华了,一首五言绝句,二十个字,字词精炼,意象考究,音律谐和,思接宇宙,心游八方,表情达意让人回味无穷。而现代诗丢丢抹抹不说,动不动一两百个字,语言不精炼,句子无美感,简直就是口水话。怎么能和古典诗歌比呢?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这是他们的观点。

一些古典诗词的创作者,他们以为自己创作古典诗词就是掌握了中国人写诗的真理,开口曰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人写的诗才叫诗啊,现代诗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有意境吗,讲押韵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吗?他们拿出《诗品》,抬出《沧浪诗话》,祭出李白杜甫苏东坡,取笑现代诗洋不洋,土不土的,一篇散文多分几行,一篇小说多断几处,不就是像模像样的现代诗了?谁不可以写呢?现代诗的门槛也太低了。

普通读者对现代诗的看法大多是凌乱的,他们不知道怎样才称得上是一首真正的现代诗,因为现代诗的评价标准模糊,太自由,甚至任性,不像古诗那样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在阅读中,不是作者闹笑话就是读者怕自己闹笑话。有的现代诗哗众取宠,趣味低级;有的现代诗废话连篇,无病呻吟;有的现代诗剑走偏锋,意味模糊,根本看不懂,读者看不懂也就罢了,作者自己会极富个性地讲那是你没读懂,不是我写得不好;有的现代诗堆砌辞藻,内容空洞;有的现代诗缺少新意,别人写烂了的他仍在写……渐渐地,读者只好学乖了,对现代诗敬而远之。有些调皮的读者也会调侃现代诗:“看不懂是吧,看不懂就对了。看不懂的就是艺术!”

综合来看,我们对现代诗的认同感不强,或刨祖坟嘲笑现代诗,或刨祖坟抵制现代诗,或干脆不承认有现代诗这么个文体。要我说,这是个好事,暴露出问题,才能慢慢解决问题,爱诗的人多少是有点“恨铁不成钢”,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现代诗的成就也是明摆在那里的,不能简简单单地去和古诗做个对比,就得出现代诗不行的结论,还应该结合时代发展,联系文学发展史去看一看,切不可一刀切。

三 诗的基本特征,不难把握

什么是诗,什么是有韵之文,什么是无韵之文,什么是散文,什么是小说?

对读者来说,凡接受过语文的教育,心内已明了七分,咱们总不会认为《史记》是诗,或者把小说当成诗吧?诗的基本特征不难把握,一般而言,只要符合以下特征,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一首诗。现代诗也是诗,当然也得符合以下基本特征了。

1 字词句精炼得当,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比如古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如果变成一则散文片段,它的书写也许会是——当我回到阔别已久的故园时,故园早已不复当年模样,一场战乱,一场人间的消散,我已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那墙角的野花倒是独自开着,黄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那么柔嫩,仿佛闪着点点泪光,唉……比如现代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如果变成一篇小说片段,它的表达也许是——我的眼睛是黑色的,不对,应该是我的瞳仁是黑色的,巩膜是白色的,黑色和白色合在一起,是我的眼睛。黑色和白色合在一起,也是我眼睛看到的世界。有一段时间,我的世界黑白颠倒了……

很明显的,诗的语言特征与小说、散文是有区别的,诗的语言是一个几何体的横截面,它选用典型化最有代表性的部分去暗示几何体的全部。而散文或者小说,试图为你勾勒出那个几何体的整体各个部分,以供你认识它。朋友们,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和高度概括性特别关键。诗人把我们生活语汇当中特具美感情味又符合当下表达需要的词汇拣选组合在了一起,以达到最大程度刺激人心的目的。我们常说“共鸣”,“共鸣”也是有层次的,看对象,分阶段的(在此不展开叙述)。诗人的能力在于可以用充满诱惑力的词语句子,吸引读者注意力。词汇的意义或者词汇营造的情境带给人的感受越强烈、生动、鲜活、不能自已,它在艺术上的感染力就会越强,而那样的词汇一定是精挑细选恰到好处带来的效果,好比交响乐的不同乐器演奏,配合得好,可生天籁。

现代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可比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现代诗句“生命是死神唇边的笑”可比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现代诗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可比纳兰性德“当时只道是寻常。”(笔者一家之言)

可见,并非现代诗的词句不能深厚浓烈却又不着痕迹,而是写诗的那个人水平能不能够达到罢了。

2 对物象、意象的勾连产生了隐喻。不管是景色、人物,还是主观臆造出来的场景、画面,诗歌的内容或审美趣味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在于它的隐喻,“隐喻”是写诗的钥匙,也是读诗的钥匙。它不仅语言上可以有暗示性,情感上同样可以,渲染的氛围上面照样行,甚至排列文句的形式也可以有隐喻性(藏头诗)。一切关于诗歌创作技巧的探索,都源自于对隐喻的执著。好的诗人就是隐喻高手,是魔术师,他用闪闪发光的鱼钩加饵料,引诱“鱼儿”上钩。明月喻思念,鸿雁喻家书,竹子喻刚直等等,换句话说,我明明能直接对你说——你好美,但我选择——沉鱼落雁,沉鱼落雁被用烂了,我只得抓耳挠腮地想出——回眸一笑百媚生……

有的词句意象很美,说到人心坎坎上去了,传开了去,成了“固定式”,大家在表达情感的时候,都喜欢借用。比如,说对一个人相思——辗转反侧,这是出自诗经里的,被人们精选出来,成了我们表情达意的有效语言工具。后人翻前山,常常吃力不讨好,写得跟前人一样好,算不得优秀,往前突破一步,才可以。这是横在每一个艺术创作者面前的高山,只有翻过去,才能领略到属于自己艺术境界的平地风光。

我们说诗歌要含蓄,诗歌要深刻,诗歌要有力度,诗歌要言有尽而意无穷,诗歌要有想象力,诗歌意象的跳跃性,诗歌的生动形象性,诗歌带给人的意味,都可以归结到“隐喻”的特征上面去。我们的文化传统,更愿意称之为诗歌的“意境”。

3 讲音韵美。古诗讲格律,格律分格与律,格指写法格式,律指音韵。比如说四言诗,四个字成一句就是它的基本“格”,起承转合之间有一定的规则,这也是它的“格”,而“平仄”和“押韵”这是针对“律”而言的。通俗点说,音韵美就是为了满足语言节奏、音调、情感三者的谐和,一首诗在节奏上面处理得当,音调抑扬顿挫,那么可以在朗读当中自然流露出来诗歌的情感,或喜或悲,或深沉或轻快,因此,音韵美对诗歌来说很重要,它能让诗歌传情达意的表现力更加强烈,鲜活。经典的古诗鲜明而成熟地体现了音韵美的诗歌原则,而现代诗则火候未到。

我们套用古诗对“格”的要求,放在现代诗身上,就意味着不能一句诗想多少字就写多少字,整首诗乱七八糟地随意排列,得有些讲究,就算讲自由,也得讲究下对句子的排列组合,那么,原则的要义在哪里呢?在于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语感习惯。人一口气能读多少字呢,如果一句诗不能有换气的停顿,读的人一定很难受,如果节奏很乱,读的人难免摸不着头脑,如果音调平平,缺少起伏,读的人情感就发挥不出来。所以说,现代诗的“格”未必非得四个字一句,七个字一句,整整齐齐,但是也不能违背“句顺音谐”的原则。

再来说“律”,古诗一般是体现在平仄和押韵上面,现代诗似乎不太讲究这些。有的现代诗注意到了押韵,有的则没有;有的注意到了音声谐和,有的则不管不顾,却以自成一家做辩解。让我们回到音韵美原则的根本上去,我们的现代汉语有四个音调,只要创作者注意到字词之间的音调配合,在诗句上面即使不刻意强调平仄相对,也能体现出平仄相间,让字词与字词的组合,形成一整套类似音乐上音阶组合出来的音声效果,达到顺耳的目的。平仄和押韵这个现成的技巧很好用,欢迎现代诗使用,但也不是唯一可以体现“音韵美”的方式。现代诗可以探索完善其他展现诗歌语言音韵美的技巧和方式。

作为读者,只需要通过朗读就能判别了。一首现代诗,有没有音韵美,读者朗读一两遍,朗朗上口的,句顺音谐的,符合情感内容的就是音韵美的体现。假如那首现代诗,没有押韵或讲究平仄,却依然达到了上述原则效果,怎么不算是有了音韵美呢?读者要相信自己的语感,不必在意创作者的解释,艺术的东西,先讲直觉。(笔者曾专门有一篇讲现代诗音韵美的文章,感兴趣地可以点击文末看看《对现代汉语诗歌音韵美的创作探求》)

4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具体地说,是指诗在字词句的排列组合上,内容的表达上面,音韵节奏上面,思想感情上面要尽量做到和谐统一。通俗点讲,就是主题不涣散,词句不瞎搭配,内容不空洞,意象不混乱,而是有一个框架作为“力”的支撑。现代诗内容上的多元化,意象的深层内涵缺少公信力,作者与读者之间,还没能搭建起来共识,作者觉得有那个意思,读者感觉不到,这样的尴尬让很多读者对作品摸不着头脑,看不懂,一方面是读者对那一类型的作品阅读得少,缺少经验,另一方面是创作者本人肆意发挥,不讲究诗歌内容上内部逻辑的合理与统一,常常是意象天马行空,单独看很不错,组合在一起了就颠三倒四,不知所云,不明觉厉。太多的现代诗缺少诗歌内部逻辑——搭建框架结构的“力”。打个比方,一首诗是一栋房子,情感是地基,字词句、意象、画面等等是砌房子要用到的水泥钢筋砖头,技巧、修辞、表现手法之类是砌房子的技术或搭建的样式,而框架、支撑房子不倒的梁柱则是诗歌的内部逻辑——它是一个综合体,包含了情感、语言、理念等要素,所以是最难的。所谓画虎画皮难画骨。

一般,解决意象公信力难题的有效办法,是从传统经典里走出来,既借用传统经典意象里典型化的内容,灵活搭配传统意象,又能有所创新,分配好它们之间的比例,做好传统与创新的衔接,作为普通读者,因已有的文化积累,就不太会与作品产生完全的隔膜。因此,接续文脉,对于创作者来说,并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而是那些“戮力攻秦”者一直在做的本分之事,不管他有无认识到,有无自觉去做,只要他是在努力做着追求更优质的文学创作的事情,那么,事实上,他就是在做着接续文脉的事情。所以,笔者对于那些焦虑文脉断送的观点,并不在意,中国只要有一百个真心诚意的文学创作者,一百个精进不止,文脉就不会断。

当然,有的作者个性化极强,其写作优先满足自己,至于读者看不看得懂,他是无所谓的。这一类鲜明的作者,不在本节讨论范围内,“我”字太强的人,就算天赋异禀,也不会走很远。

诗的基本特征,概括起来就四个——字词句准确精炼;内容表达讲隐喻;讲音韵美;做到诗体上的形式与内容上的统一。古诗如此,现代诗如此。如果不符合,那就不算是诗。

创作者水平有高有低,鱼龙混杂,但不能因此连现代诗这一文体形式也片面地否定掉,更不应该总是拿古诗去和现代诗对比较真。没有古代文学,哪有现代文学?没有古诗,哪有现代诗?它们之间相互包含,各有特色,一脉相承,不能简单化它们之间的关系,更不应该对立古诗与现代诗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现代诗,不管创作者或者读者愿不愿意、承不承认,它是受着古典诗词文化哺育起来的,是从古典文化中发展蜕变出来的,这个基本的事实,不能忘记。用古典诗歌的优点与现代诗的不足相比较,就好像拿筷子和牙签比谁更长。但是,别忘记了,筷子是用来夹菜的,牙签是用来剔牙的。

四 概述现代诗的发展流变

上文提到,我们阅读现代诗,如果想对现代诗能够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应该对现代诗的发展脉络或者在文学史中的发展阶段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

拿笔者来说,对现代诗的发展流变没有清晰的了解,仅知道个大概,已经能在阅读现代诗的时候有一条大致的曲线图了,就好像糖葫芦的那根棍子,可以靠着它一颗一颗地把糖葫芦吃下去,并有一定的对质量好坏的分辨能力。笔者拿自己举例子,不是让大家像学者一样去研究现代诗,研究它在文学史中的地位,而是我们了解到一些基本的发展阶段,在面对现代诗的时候就不会人云亦云,也不会无处下手了。

现代诗开始被称作白话诗,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为了区别于古诗,它也叫新诗。精英学院派对现代诗的评价是有道理的,现代诗的缺陷至今未解决,毋庸置疑。白话诗,正是用咱们平时交流讲话的词语句子写成的,不是文言文式的书面用语,不讲古典诗词的条条框框。新文化运动旗帜鲜明地以“新”易“旧”,革命式的狂飙猛进,根本来不及琢磨再琢磨,换句话说,一切都是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时表示,那个时候太危急了,想着用猛药去救济中国,就难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药好,有的药是毒,有的药副作用很大,但,当时的人顾不了那么许多了……(大概意思如此,并非许老原话)

白话诗是对抗封建腐朽文化势力的斗争武器,尽管当时大致分两派,一派以文学研究会为代表,提倡“文学要为人生”,比如郑振铎、茅盾、冰心;另一派以新月社为代表,提倡“文学要为艺术”,比如胡适、徐志摩、闻一多。大家看,这些都是“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文学上响当当的人物,现代汉语写作,就是这些前辈发展出来的。朋友们,在白话诗草创的年代,它的目的不是文学性的、艺术性的、审美性的,而是战斗性的、社会变革性的。即使是“为艺术”的新月社作者们,他们对标的也是为了创造新文学,破除旧文学。

拿胡适先生来说,他很有自知之明,写的新诗命名《尝试集》,很谦虚。我们来看看胡适先生写的《蝴蝶》: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读者看了之后,会不会一笑了之呢?

再来看选入我们中学教材的《再别康桥》,大诗人徐志摩所写,估计大家都能脱口而出那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大概读者觉得那还有点诗的感觉。徐志摩的创作体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新诗理论的建设性提法——“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上文笔者概述诗歌的基本标准,有心的读者应该能发现,笔者概述的4个点里与“三美”主张大同小异,对什么是诗歌,我们从来就没有失之标准、失之底线,读者们大可放心,专门研究诗的学者们并非酒囊饭袋,连笔者这样的尚且有个相对明了的认识,更何况专门吃这碗饭的专业学者。

现在,我们抛却徐志摩的名气,抛却他在文学史的地位,以今天的眼光去看《再别康桥》这首新诗的艺术性,笔者相信大家不会打出很高的分,绝对不会认为徐志摩的文学艺术创造力可与李杜比肩。大家是不是因此失望地反思——对啊对啊,看哪,连选进课文的现代诗也不过如此,确实和古诗的差距很大啊。

那么,大家有没有从另一个角度想过——那是因为白话诗的发展或者说现代汉语文学创作的发展远未成熟。今天的我们认为《再别康桥》一般般,正是我们整体上文学审美能力的提高,是我们整体上现代汉语写作水平的提高,让我们对什么是好的现代诗有了更加清晰的评价标准。现代汉语写作,从“五四”走到今天,走过了百年,我们对现代汉语写作的探索和积累,让我们有了更高水准的现代诗作品。换言之,类似胡适《尝试集》里的作品,徐志摩的大部分作品,现在的大学生就能有模有样地模仿起来,没准,还能写得更加漂亮呢。

朋友们,这恰恰是现代诗进步的表现。从前被认为是一首好诗的,现在可以被现代诗爱好者们依葫芦画瓢地创作出来,谈不上困难,这不是从前的作者不行,而是现在的我们进步了。用现代汉语写作,才多久?现代汉语写作发展成熟了吗?而我们的古诗又发展了多久呢?这也是笔者说不要简单地拿古诗对比现代诗的原因之一,刨祖坟嘲笑现代诗,对现代诗的良性发展不会有促进作用,只会加深偏见和对立。

事实上,学者们在选编白话诗的时候,已经以一个后世艺术评论者的自我修养自觉地淘洗出来那些具有时代性和艺术性的作品了,草创期的白话诗,就文学艺术性而言,并没有留下多少可供后来人学习借鉴的作品。

在此旁开一笔,各个时期的新诗创作者,都广受外国诗歌的影响,不管是形式上面,还是立意上面,有些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外国诗歌的痕迹。比如诗人冯至有诗集《十四行集》,典型地借西方文学样式创作诗歌。因此当我们聊现代诗的时候,外国诗歌作品以及外国诗歌创作理论,我们不能不考虑进去。

新诗草创期,自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之前,大多数的白话诗现实用处大概更强一些。救亡图存才是头等大事,普通百姓不识字,看不懂格律诗,读不了文言文,但一听贺绿汀的《游击队歌》就明白了,因为它浅显易懂,便于传诵。这就是艺术作品的现实价值。“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抢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看看这些句子,多么鼓舞我们战斗的志气。

大家再来看光未然的《黄河颂》“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样的作品,大家看后难道不会生出一股民族自豪感和战斗的豪情吗?难道读后不会热血沸腾吗?

建国前的新诗风格、主题、情感关切点大致如此,建国后的三十年多年亦如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一批文艺工作者,顺应国家建设的需要,选编了大量的新诗,那些新诗里有很多民间歌谣、民歌,抗战诗歌等等,文学作品是用来调动人民热情高涨地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强调文学的现实功用,忽略了文学的艺术性。它的情感真挚、热烈、动机纯粹,也有被认为是好的诗歌代表作。比如闻捷的《吐鲁番情歌》,严阵的《江南曲》,沙鸥的《故乡》,诗人郭小川、艾青等等的一些作品。

现代诗在内容或者情感主题上面发生变化的是在“文革”那个特殊的年代背景下,一些知青为了消解精神的焦虑与迷茫,创作了大量的被后来人称之为“地下诗歌”的现代诗作品。代表诗人是食指,代表作《相信未来》。“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这就是那个年代知青们的心声,面对逆境不屈不挠地奋斗,这样的情感力度,对当时的人来说是救济精神的良剂,特别能鼓舞人心。诗不再仅仅是用来歌颂人民,歌颂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诗也可以把小小我完全地表达出来,这样的改变,似乎不足一提,本来就该如此,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有着特殊且弥足珍贵的意义和力量,它再一次表明,历史之伟力在于人民这句话深层次的地基是生命之伟力在于人性,我们人性的光辉并不会因为苦难磨折就完全丧失掉,而是能焕发出动人心魄的力量。

文革之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国内出现了一个思想解放的高潮期,各类艺术家,不只是文学创作者,都卯足了劲儿去吸收国内外的文化精神养分,积极创作,似乎要把失去的光阴加倍地偿还回来,因此这一时期几乎诞生了目前我们谈现代诗必然会谈到的各类诗人,我们谈现代诗大多是在谈这个时期诗人的作品,可以认为,现代诗的面貌就是在这个时期成型的,展现出光彩魅力。不只是文学创作者怀念难得的八零年代,今天的文青、艺术青年大概都会津津乐道无限感慨那个年代吧,因为它一去不复返,因为现在可望而不可得。

在活力的八零年代,诞生了骆一禾、西川、海子、顾城、舒婷、北岛、汪国真、于坚、韩东、李亚伟、万夏、胡冬、马松……一大批的诗人,感兴趣地读者可以网上检索那个年代的诗人,阅读不同诗人的作品所形成的阅读经验,一定可以让我们对现代诗的评价更加客观和公正,也能让我们对现代诗的创作水平有更加清晰明了的界定与认识。

笔者高一那年买了《海子的诗》,边读边模仿,文学创作的种子从此种下,从读喜欢的诗人的诗集,到读不同诗人的代表作(合编的诗选),再到很少读诗集,甚至后来很少读诗……对诗歌有过热望,也有过失望,有过希望,也有过绝望,心路历程三言两语难以表达清楚,只是在这里想说一句——现实当中,诗歌的力量极其脆弱,弱不禁风,软弱无力,金钱可以改变世界,诗歌却很难。能够亲近艺术的人是幸福的,但那个人必须能清醒淡定,想让艺术的情怀落地需要实力。实力不仅是才力、财力、精力……更是心力、体力、意志力。

九零年代之后的现代诗创作,延续了八零年代的现代诗创作特征,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诗歌创作更加开放、信息量更大、题材更加广泛,创作者的队伍更庞大、个性化更强、小圈子文化变多,现代诗歌的创作理念不唯一,沽名钓誉之徒借着网络发展的便利条件大显身手,前辈诗人的权威性被消解,同样被消解的还有诗歌的艺术性和严肃性,后辈诗人在消解前人权威性的同时却又鲜少拿得出力压前辈的作品,兜兜转转仍然是在走着前辈们走过的路,也因此,让很多热爱诗歌的人心灰意冷。

其实大可不必,现代诗歌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就会出现目前这样的参与者多,产量大且无序的阶段。一方面,经过八零年代的创作爆发,现代诗歌在创作上有了更多元有效的技巧性积累和内容上的扩充;一方面,在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现代诗创作者的语文底子相对之前的创作者进步了很多,虽然写不出力压群雄、超越前人的作品,却能在一般水平的创作中游刃有余,所以,大家能看到,很多创作者的文笔、文风、抒情的腔腔调调都差不多,说是一个人写的,也不会有人怀疑。这既可以算是现代诗创作水平整体上的提高,也暴露出来如今创作者创造能力的羸弱。像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样的诗作,现在有很多人都能写出来,还能写得更好,但是,我们的眼光不能总是“回顾”,不能总是回过头去相提并论,而应该着眼于未来,把眼睛投射到将来。现在的创作者写不出比前人更好的作品,没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那就失败的。

中华民族一向有历史的眼光,喜欢以史为镜,以史为鉴,目光“回顾”,却鲜少仰望星空,向无尽的将来看去。这也是笔者要为现代诗辩白的原因之一,不能总是刨祖坟嘲笑现代诗,古诗确实好,是我们丰厚的文化遗产,但它是古诗又不是现代诗,我们又不在古代生活,今天的社会制度、生产力水平、社会人心、世界格局与古代有很大的不同,现代社会面临的危机、问题,带给人人性上的考验与古代很不一样,现代的艺术发展与古代的艺术之间既有传承的一面,也有对传统颠覆的一面,凭什么单方面要求现代诗要传承古诗那一路呢?凭什么对现代诗的审美要与古诗相一致呢?

就拿古诗来说,试想,古人紧抱四言诗不放,那就都按照诗经的路子写诗就够了,为什么要发展出五言诗?五言诗发展出来了,干嘛要发展出七言诗?诗既然是正宗,何必诞生词?当我们说现代的时候,这里面已经包含了对传统的颠覆。颠覆掉的不仅是制度、生产工具、经济模式,也有思想观念、习俗、劳动关系……

当下看,现代诗的发展年头并不长,蓬勃发展的高光时刻在“五四”后二十年和1980年后二十年,这已经是放宽了的时间区间了,调侃点说,两个二十年,这么点时间,能干啥?现代诗的创作仍远未到成熟期,需要后来人不断积极探索。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当下所处的国际化大环境,让我们的语言语境与从前大不一样,很多东西已经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习俗、思想……现代化的困局、危机已经初浮于我们的社会,满足人们对未来的思虑格外重要,我们的语言材料与从前也大不一样,只强调继承传统,发扬传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眼光还必须是世界的,未来的,而不仅是中国的。这也是笔者痛心刨祖坟嘲笑现代诗的原因之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一些老旧仍在从前的“黄金时代”里缅怀着,无法自拔,为什么不去观察和书写当下深刻的、本质的东西呼应未来呢?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意义不就是为了更好的未来吗?初心何其改,无能始难为啊。

对现代性的各种探索,西方的国家确实走在我们的前面,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艺术发展影响很大,却未必是健康茁壮的。学习它们不是照搬照用,少点狭隘的民族主义、少用点意识形态眼光,少跪拜别人的理念、学派,实事求是一些。从总体上看,21世纪的艺术发展是疲软萎靡的,个人受制于时代,还是那句话,初心何其改,无能始难为啊。

五 援例谈现代诗创作,抛砖引玉

上文对现代诗的发展做了简要的概述,还发表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提醒那些刨祖坟嘲笑现代诗的人,那么做于事无补,不如散步。散步有助于思考反刍。

朋友们,我们不要忽略一个事实——现代诗与古诗不同,那它们不同在哪里?

语境不同、年代不同、语言材料不同、人心表征不同、情感需要不同,更基础的是具体的生活事实不同,因此,用古人的方法——古诗来传情达意最难以解决的矛盾是——如何表现当下、表现现代性。

同样的,摆在现代诗面前的,或者摆在现代艺术面前的是一样的困境——如何以艺术的方式表现现代性。

1917年,艺术家杜尚从商店买来男用小便池,把它放到艺术展览里,取名为《泉》。“小便池”成了艺术品,这简直就是对艺术莫大的嘲讽,这也能算是一件艺术品?杜尚是在任性的开着艺术的玩笑吗?杜尚说:“《泉》是否我亲手制成,无关紧要。是我选择了它,选择了一件普通生活用具,予它以新的标题,使人们从新的角度去看它,这样它原有的实用意义就丧失殆尽,却获得了一个新的内容”。“小便池”带来的最直接问题是:“什么是艺术?”它颠覆了人们对什么是艺术的见解,颠覆了传统的艺术表现方式,开启了现代艺术发展的新征程。

《泉》的影响力在现代艺术史上很重要,尽管今天的我们仍然表示怀疑……

笔者谈现代诗的创作却先讲了《泉》的故事,是想吸引大家思考下,什么才叫现代诗?

上文已经就诗的基本标准做了叙述,但,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注意了,是今天的我们来说,什么才是现代诗呢?

这里以笔者创作的三首诗为例来展开讨论,抛砖引玉。笔者认为,谈自己切身的创作体会,会比给大家解释或者引用那些文学理论更有参考价值,因为自己的东西领会得更深。

请大家先来看笔者写的第一首诗。

众 芳 芜风雨落花吞,满地红紫年年扔;凭人,君塘云水深。 知不语,芦芽新笋,对比枝痕,俏也磨,前路失身。 走一程,送一程,抑不住,解释东风蘅;强颜不与唇,玉笛黯香魂,无琴锁今生。

朋友们,它是不是像宋词?但它不符合任何一个词牌名的格律;那它是古诗吗?它有五言、二言、三言,也不符合古诗的格律;那么,它是大家所认为的“仿古”诗吗,也许是,也许不是。那这首诗岂不是四不像的玩意儿,有什么可取之处呢?

1 它试图化用宋词里的意境,努力不落宋词窠臼,它的词汇组合、情感主题,不是为了写伤春而到宋词里去找一些与伤春相关的词语句子,重新组合在一起,它有自己的语言和情感逻辑在里面,不是模仿的产物;

有的古诗,或者有的仿古诗歌,乍一读,觉得好厉害。仔细一看,没一句是他自己创造的。他从前人诗句中,这里拿一点,那里借一点,拼凑起来,还特别吓唬人。但只要深入诗歌的语言和情感内部逻辑,就发现它很混乱,不知所指,徒有其表。就像乱点鸳鸯谱一样让人尴尬。

2 它在保持诗的基本特点的同时试图用新鲜的词汇组合去营造“落花伤春”的主题,比如“吞”字、“俏也磨,前路失身”等等,别人伤春也许伤青春易逝,伤爱人不来,此诗伤春是伤前途未卜、理想未竟;

3 考验创作者的是——能否创造性的使用已有词汇,或者化用前人境界,赋予它们新的意味(意境),并被读者理解和喜欢。

这样的诗,效果好不好,笔者才华有限,不敢说探索成功了,只是愿意继续探索下去。

再来看笔者的第二首诗。如果第一首,让大家觉得是在啃古诗骨头,换锅铲炒旧饭,那么,这一首该比较符合大家对现代诗的印象了。

我 和 你

我和你通信三十余年,未曾谋面,亦不知彼此性别

一个是日下迟暮浓烟

一个是风发无际雪原

一个说你恍如我前世

一个说你犹是我来生

你说,夜茫茫霜降时,我用浆响眠渔火

我说,雪纷纷梅尽时,我用朱笔酬香落

一个说提琴音色是我耳故乡

一个说山林野草壮我衣冠冢

重要的灯都已熄

重要的尘都已除

重要的绳都已剪

重要的戏都已故

孤独的人啊习惯于孤独

喧嚣的人呢溺没于喧嚣

谁在飨冷淡的残红

我和你啊

我和你啊,还通着不记名谁的书信,不计年光的音容

大家先看音韵节奏,笔者没有明显地押韵,但自信它在节奏、音调上面,做到了朗朗上口,也能通过读带出感情。这就是笔者前面讲的,音韵美并非必须押韵讲平仄规则不可,但是创作者要能培养自己诗歌语言上的语感,最好的办法就是朗读经典诗词文赋。

再来看字词句的构造和形式,说起来它在技巧上并没有什么新意,不外乎用了排比,表达上使用两个角色互换回环,词语上采用引起人美感的书面语,或者文言句式,使得句子更精简了一些,造成一种文笔优美的效果。

接着看情感,理解成爱情或者理想都可以。而笔者写作此诗,主要是表达本人与内心理想中的那个丰满的自我对话,从中获取战胜世俗的力量。

这是一首普普通通的,玩弄文笔的,形式无新,内容陈旧的,思想也不深刻的——用现代汉语写作而成的诗歌,前辈诗人们已有成熟作品表现出来了,当笔者写出它来,有人评价说像“郑愁予”,对笔者而言,这不是肯定,而是告诉笔者——你写的东西,前辈已写,写得还比你的好,小伙子要加油。

这也许是每一个文学创作者会遇到的困境,至于怎么突破,那就看个人造化了。

请大家再来看最后一首,这是笔者今年创作的现代诗。

给打雷姐点烟

我想给打雷姐点一支烟

西西里美丽传说中的那样

你诉说的冷艳是所有性感里的初夜

蜜桃的口吻犯罪的蕾丝使男人硬朗

我想给你点一支完成时态的香烟

高铁呼啸过洞,从南到北

航母火力全开,从西到东

一条蛇的扭动能否修炼成龙

吊塔上看星光并不比地面更优美

因整夜光孩子看不清星辰

抽屉里的人被作息打开又关上

从来就没有想过还有另一颗恒星

在我需要你的时候赐我光明

除了原始压抑不住的幻想

你赤身迎风如夏季拆封的雪糕

打雷姐,你是另一个宇宙的黑洞

我忧伤你忧伤的音乐

当我听你歌唱禁忌的时候

我要追问清楚你的世界,十万个为什么

年轻人的爱恋或叛逆是江河还是毛线

我想给打雷姐点一支烟

当你歌唱玫瑰的时候

一个碎花裙的女人走来

一座军火库的打开

丢下贫穷,丢掉耻辱

去品尝初血的滋味

此诗字词句组合和音韵这些基本的东西不再赘述,这里着重和大家聊聊——现代诗对现代性的展现。

笔者的立意是以“情欲”为切入点,暗示现代人爱而不得的焦虑感,第二节用“高铁”喻快节奏生活,用“航母”喻中美对抗,用“盒子里的人”喻社畜,综合多个暗喻,展现焦虑的原因,展现现代性的问题——缺少安全感、冷漠、焦躁,以及由此带来的消极、失落。生活在世界上的普通人是很难不被“命运”左右的,他们没有能力改变——哪怕那么一点点,第三节以暗喻继续展现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迷茫和痛苦,有意思的是——大家认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不是从内心里接纳自己,或者丰满心灵,而是让自己变得更加有钱或者有权,这样就能够削弱或者无视那些问题的伤害,但“伤害”并没有解除,而是转嫁到了别人身上。因此,最后一节,以更直接的革命性的词汇结尾——去暗示,图一时之快,使恶性循环,“现代文明”不过是又落入了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那么我们的“现代文明”又现代在哪里呢?

笔者不敢说这首诗写得好,但它在内容上、语言上、隐喻上和主旨上都指向了“现代性”这个目标,而不同于以往的诗歌叙事或者抒情。换句话说,它有新的面貌,所以,笔者自认为突破了一点点。这首诗在语言上多使用现代名词语汇,隐喻上力求更新,有从前人没有采用过的隐喻,并且隐喻的指向性是开放的,没有固定唯一的解释,诗歌内部的逻辑是成立的,指向的是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和批判。

“高铁”和“航母”这些不会出现在古诗里,人们在城市里工作,朝九晚五,不夜城的霓虹灯闪亮,几乎看不到星星,这么美好的时代,却危机暗伏,面对不确定性,大家都不知如何是好,这不是饥饿、缺衣少食的年代,可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却很大……这些我们当下时代面临的东西,是在以前人们身上不曾发生过的,如果文学艺术作品能够高度反映它们,就不失为对现代性的展现。

如果,我们还是以固守传统的表达方式或者艺术手法去写作,就不具有开拓性。现代汉语写作刚过一百年,它仍在发展壮大中,我们应该秉承不同文体的创作基本原则,去做最有力的探索,诗有诗的基本标准,在基本标准之上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才更具有现实和艺术意义,创作者们应该多想一想,如何用“诗”书写现代性?目前,“现代性”是一个过于宽泛的概念,它的弹性给创作者们提供了相当自由的空间,如果说,从前的现代诗探索都不尽如人意,那么今后,能不能发展出来一个现代诗新的高点呢?试一试吧。

事实上,不管是艺术作品,还是细分到文学作品、诗,当下,我们并没有比较优秀的关于现代性的作品出现。西方有,比如卡夫卡,但时代在变,卡夫卡式的文学表达不一定能很好的表现我们当下的世界。

就现代诗而言,几乎大多数的诗都不涉及对现代性的探索,而是在“小我”的世界里打转转,或者活在前人组建的艺术大厦里纳凉,响屁没有,臭屁也不敢放,怕失了体面。其实,“小我”里又何尝不能展现现代性,只是创作者尚未“妙手偶得之”罢了。在笔者看来,靠运气的“妙手”去暗合,不是天才之举,那就没有可能。我们需要有一部分自省自醒的创作者自觉主动去探索它的表现手法、技巧、呈现方式、艺术效果,这样才有望丰富现代汉语写作。

当然,关于现代诗,对“现代性”的表现并非唯一的路径,成果还得看大家的实践。

六 结语

用了一万多字的篇幅,表面上是反驳嘲笑现代诗的人,实际上是谈对现代诗的认识与探索方向,文章的表达既有客观表述,也有主观意气用事,笔者水平有限,写出来供读者、现代诗创作者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文/胡柳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