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注释(观沧海详细注释)

作者:曹操 (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观沧海注释?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观沧海注释(观沧海详细注释)

观沧海注释

作者:曹操 (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语句注释:

1.临:登上,到达;有游览的意思。

2.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今河北昌黎西北。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曾经过此地。

3.以:连词,表目的关系,“来”。

4.沧:通假字,通“苍”,青绿色,可译为“(辽阔)苍茫”。

5.海:大海,这里指渤海。

6.何:何其,多么;是叹美之词。

7.澹澹(dàn dàn)(注意读音):水波摇动的样子,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

8.竦峙(sǒng zhì):都是“耸立”的意思。或:竦 ,通假字,通“耸”,高。

9.丛生:指草木聚集在一处生长。 丰茂:指茂盛,茂密。

10.秋:是一个令人伤感的季节,秋的意象都与悲愁、悲戚、悲郁的情绪相结合,是一个离愁悲怆的意象。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秋风声。

11.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2.日月:太阳和月亮。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13.若:如同,好像是。若出其中:若出(于)其中,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其:指代大海。

14.星汉:银河,天河(“汉”不能写成“汗”)。 若出(于)其里: 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15.幸:庆幸、幸运。 甚:极点。

16.至:非常、达到极点。哉:表示感叹语气,多用于句子末尾。

17.歌:名词用作动词,写作诗歌之意。以:连词,表目的关系,“来”。咏志:即表达我的心志。咏:歌吟,动词。志:理想,心志。

翻译

往东到达碣石山,来观赏那辽阔而又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

岛上草木丛生,丰盛而茂密,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上无数的巨浪,被高高地卷起。

太阳和月亮此起彼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闪烁,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特别幸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句解: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2、“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这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动静结合。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而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作者面对萧瑟秋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总括:

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曹操这首《步出夏门行·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可以说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也赋予它以性格。本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但是诵读全诗,却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难怪毛泽东同志说“我的心与曹操是相通的”。

因此,此诗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本诗的高潮放在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