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以上就需要预防骨质疏松了么(你的骨骼亮红灯了吗)

"年纪大了,爬两步楼梯就喘得不行,提个什么东西都费劲……”“原来是广场舞的领舞,上周一个转身的动作就把腰给扭伤了,现在还在家里躺着……”。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质开始流失,骨头也变“脆”了,腰酸背痛、骨折等现象发生在身上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骨质疏松症是

中老年五大疾病患病率之首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在日常生活中,骨质疏松的人容易腰酸背疼,影响心肺功能,甚至会发生“脆性骨折”,即经受轻微外力的撞击或者是摔倒高度低于自己的身高就发生骨折,而且极有可能“一摔不起 "。

骨质疏松症也被称为“静悄悄的骨病”,早期没有任何症状,直到逐渐出现腰酸背痛、身高变矮、驼背畸形、心肺功能受影响、骨折等,一般才意识到自己骨质疏松。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调查显示,全世界 50 岁以上人群中,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约为 1/3,男性约为 1/5,且趋势开始年轻化。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位居中老年人五大疾病患病率之首,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35岁以上就需要预防骨质疏松了么(你的骨骼亮红灯了吗)(1)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

2018 年首次中国居民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50 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 19.2%。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50 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 6.0%,女性患病率则达到 32.1%,65 岁以上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更是达到 51.6%。

调查还发现,我国低骨量人群庞大,40-49 岁人群低骨量率为 32.9%,50 岁以上人群低骨量率达到 46.4%,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而居民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普遍不足,20 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知晓率仅为11.7%。

重新认识骨骼,

是预防骨质疏松第一步

我国居民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普遍不足,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基础骨量积累和年龄增大后骨量流失密切相关。

我们的骨骼是由胶原蛋白、钙和其他矿物质组成,骨骼对身体的支撑力得益于其内部是坚硬的蜂巢状立体结构,其中最重要的矿物质就是钙。人体骨骼每天都在不断地更新,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作用下,它不断地被破坏和重建。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正是由于新骨骼构造不够快速,无法弥补旧骨的丢失,所以骨头就变得脆弱易碎。

人体一般在 35岁以上就需要预防骨质疏松了么(你的骨骼亮红灯了吗)(2)30-35 岁时会达到一生中的骨量峰值,到 50 岁起将会平均每年丢失 0.5%~1%的骨量,绝经后妇女平均每年丢失骨量 3%~5%,妇女骨量丢失最终可达峰值骨量的 35岁以上就需要预防骨质疏松了么(你的骨骼亮红灯了吗)(3)30%~40%,男性骨量丢失 20%~35岁以上就需要预防骨质疏松了么(你的骨骼亮红灯了吗)(4)30%。绝经期后女性骨质流失尤其严重,骨质疏松症的风险也更高。峰值骨量就如同人体内的“骨银行”,年轻时峰值骨量越高,相当于在“银行”中的“储蓄”越多,可供人们日后消耗的骨量就越多。骨质疏松症患病几率和年轻时候积累的骨量峰值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年轻时好好补钙对预防骨质疏松有好处,年纪大了更要好好补钙,从而弥补骨骼里流失的钙。

骨质疏松就是“补钙”吗

专家指出骨质疏松需要补钙,但补钙不是无限制地补得越多越好。如果补钙过多,不仅对身体没好处,还容易引发高钙血症、心血管损伤、软组织钙化等不良影响,甚至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研究证明,钙进入人体后,在维生素D₃的帮助下,从小肠吸收进入血液,血液中的钙容易“迷路”,有两种不同的沉积途径:一是沉积到骨骼和牙齿这些正确的部位,二是错误地沉积到心脑血管、肾脏、关节软骨等其他器官组织,造成这些部位的钙化和功能衰退。例如钙沉积在血管,不但骨质疏松没有得到缓解,还容易造成血管钙化,进而引发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问题。也就是专家们常说的补钙补出“玻璃心”。

要让血液中的钙不“迷路”,精准进入骨骼、牙齿等人体所需要的部位,需要维生素K₂的引领。现代医学证实,维生素K₂具有调节钙离子沉积、并将错误部位所沉积的钙离子移除的双重功能。维生素 K₂可有效激活基质谷氨酸和骨钙素两个蛋白,既减少血液中的向血管等软组织沉积,又能抓住这些钙向骨骼“精准迁移”,促进骨形成,让钙真正补进骨骼里。

维生素K₂对于骨骼和心血管健康的意义已经得到了许多研究与临床的验证。发表在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184 名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经过一年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后发现,适量维生素K₂可以通过促进成骨活性,降低破骨活性及改善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髋部及腰部的骨密度。35岁以上就需要预防骨质疏松了么(你的骨骼亮红灯了吗)(5)2013 年国际骨质疏松症杂志也刊登了一项荷兰历时 3 年的临床研究,通过对 244 名健康的绝经后妇女骨密度测试等,发现服用 180μg 维生素K₂(MK-7)的女性的骨密度和骨强度更好。

2004 公布的鹿特丹研究显示,通过长达十年的观察,有 4473 名没有心肌梗塞历史的参与者,那些每天摄入高水平的维生素 K₂( MK-7)的参与者,在冠心病、动脉钙化及死亡率方面都显著减少 50%。

四个注意,

全面预防骨质疏松

2016 年《中国中老年健康状况白皮书》把骨骼健康、心血管健康、认知健康列为威胁中老年人的三大疾病。简单来讲,骨质疏松症是骨代谢的异常造成的,但越来越多科学研究表示单纯补钙的做法有待改进,总体上可以通过 4 个方面帮助强健骨骼,预防骨质疏松。

1、注意均衡饮食:增加饮食中钙及适量蛋白质的摄入,低盐饮食。 嗜烟、酗酒、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高磷饮料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危险。

2、注意适量运动:人在运动中肌肉的活动会不停地刺激骨组织,使骨骼更强壮。 适量运动还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反应性,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而骨折的风险。

3、注意增加晒太阳:晒太阳是帮助我们身体更好地吸收维生素 D,从而促进钙质吸收。 正常人平均每天至少晒 20 分钟,且要注意阳光一定要晒到皮肤上才管用。

4、注意补充维生素K₂:这是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方式,也是骨骼健康至关重要的一步。 维生素 K₂就像钙的领航员,能使钙准确沉积到骨骼中,促进骨形成,从而帮助减少骨质疏松发生。

荣获诺奖的维生素 K₂,

要注重额外补充

很多人都不知道维生素 K₂,它是维生素 K 家族中的一员,是体内多种蛋白质活化必需的维生素,具有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双重功能,对人体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928 年,丹麦生物化学家亨利克·达姆在“小鸡胆固醇代谢”研究中意外发现并命名一种可以防止出血的物质“维生素 K”,1939 年美国化学家多伊西分离出维生素K1 和维生素K₂,并发现了两者的不同。1943 年,为表彰他们的发现研究贡献,被授予35岁以上就需要预防骨质疏松了么(你的骨骼亮红灯了吗)(6)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维生素K₂最先是在日本被批准作为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而后在美国、欧盟等国都逐步被批准可作为食品强化剂。自此以来,它的疗效及药用安全性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认可。2016 年,我国也正式把维生素 K₂(发酵法)列入到了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当中,成为营养强化剂新品种。

我们总是喜欢食用天然性的食物来获取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所以维生素 K₂ 在食物中的含量也是我们格外关心的。35岁以上就需要预防骨质疏松了么(你的骨骼亮红灯了吗)(7)结合临床研究,一般对成人的维生素K₂每日推荐摄入量为 90μg,骨质疏松患者一般会35岁以上就需要预防骨质疏松了么(你的骨骼亮红灯了吗)(8)建议在180μg/ 天。但维生素K₂ 的来源很稀缺,日常食物中含量极低,被誉为“铂金维生素”。天然食物中,纳豆是天然维生素K₂含量最高的食物,每 100 克纳豆中约含 900微克维生素K₂。日本的一项研究显示,大量食用纳豆人群,血循环维生素K₂的水平相对较高,这些人的髋骨骨折发生率更低。但我国大部分人都难以接受纳豆的味道和黏稠的口感,而常吃的蔬菜、水果等几乎不含有K₂,因此很难从食物来源获得足够的维生素K₂。此外,人体虽可以通过肠道菌群合成微量维生素K₂,但合成量远不足人体所需。因而,在必要时需要适时地服用维生素K₂补充剂。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骨质疏松不要慌,正确认识病因,一要减缓骨质流失,二要将钙补到骨头里,切实增加骨量。传统的补钙方式主要解决了钙摄入和吸收的问题,但无法保证血液中的钙元素去到它们应该去的地方——骨骼。维生素K₂领钙入骨,刷新了现有的补钙观念,让钙不“迷路”、补得到位,有助于骨骼健康和心血管健康。补钙新时代,补钙同时更要注重补充维生素 K₂。

35岁以上就需要预防骨质疏松了么(你的骨骼亮红灯了吗)(9)

35岁以上就需要预防骨质疏松了么(你的骨骼亮红灯了吗)(10)

35岁以上就需要预防骨质疏松了么(你的骨骼亮红灯了吗)(11)

* 源自优质纳豆菌,深层液态发酵

养生堂维生素K₂软胶囊优选纳豆发酵中的优质菌种,遵循自然规律,把控发酵时间和温度,通过深层液态发酵技术,释放纯净的维生素 K₂。

* 高纯度,全球优质进口原料

严选全球优质原料, 来源于欧洲进口的高纯度维生素K₂, 品质符合欧盟食品安全体系FSSC 标准。

* 全反式 MK-7,高活性维生素K₂

MK-7 是维生素K₂的黄金标准,且反式立体结构才具备活性, 养生堂维生素K₂采用全反式立体结构 MK-7,每一颗都是高活性的维生素 K₂。

浙健广审(文)第2019080231号

食健备G2019335岁以上就需要预防骨质疏松了么(你的骨骼亮红灯了吗)(12)300035岁以上就需要预防骨质疏松了么(你的骨骼亮红灯了吗)(13)641

撰文 韩伟

  • 每日新报公众平台

  • 我们了解天津这座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