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斋吃素的区别(桐淞说吃素)
在很多人心中“吃素”与“吃斋”是一回事,毕竟寺院的斋饭都是“素食”。其实素和斋是有区别的。“斋”的含义要丰富许多,斋指的是“过午不食”,也是与“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历代帝王就有在祭祀之前斋戒的传统。斋戒包含了斋和戒两个方面。“斋”来源于“齐”,含义是“整齐”,如沐浴更衣、态度端正、不饮酒、不吃荤。戒主要是指停止娱乐活动,比如不与妻妾同寝、不歌舞游猎等。
在佛教中,清除心的不净叫做“斋”,禁止身的过错叫做“戒”,斋戒就是守戒以杜绝一切嗜欲的意思。
“吃斋”严格来说应该是“持斋”。在佛陀住世的时代,有位弟子傍晚托钵乞食,导致一位孕妇受惊吓而流产,引起世人讥讽;而且一天两次托钵,减少弟子学佛修道的时间,所以佛陀从此制戒规定过午不食,是为“持斋”。
佛教把一天分成六个部分:
白天的旦时、午时、暮时,
黑天的前夜、中夜、后夜,
合称为昼夜六时。
持斋就是在过了午时之后,一直到第二天的早上天亮之前不吃东西。
后来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吃”和“持”二字同音,而且又是跟吃有关,所以慢慢就由“持斋”误传成了“吃斋”。
汉传佛教从梁武帝开始要求吃素,所以寺院吃的饭叫素斋。出家人吃早粥和午斋是一堂佛事,所谓的二时临斋,也称为“过堂”,这是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中特有的制度。
进斋堂前,须有专人敲击挂于五观堂外的大木鱼和云板。
当云板响起,僧众搭衣列队进入斋堂,依序就坐。开饭前,全体僧人需要齐念《供养偈》,以此奉请十方诸佛菩萨。用斋时止语端坐、正念受食、威仪寂静。
僧人在过堂用斋时,需要心存五种观想,以培养菩提心,这是佛门中的一种修行方式。
计功多少 量彼来处
《大智度论》云:“思惟此食,因垦植、耘除、收获、舂磨、淘汰、炊煮而成,用功甚多。”每粒米皆来之不易,需倍加珍惜,不可浪费。
忖己德行 全缺应供
《毗尼母经》云:“若不坐禅、诵经、不营佛法僧事,受人信施,为施所堕。”用斋时,需要自我思索修行和道德有无缺失、以惭愧心来激励自己精进修行。
防心离过 贪等为宗
用斋时,不得贪恋美食美味,也不能因为不合口就起瞋心,每吃一口,心中觉察得清楚明白,如祖师所说:“终日吃饭,未曾咬到一粒米。”
正事良药 为疗形枯
进食只是用来维持生命、防止饥饿的办法,因此将用斋看做服药,自然不起贪吃之念。
为成道业 方受此食
用斋的根本目的在于成道。所谓“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不除水难消”。
寺院晚上的饭称为药石,是因为我们现在的人白天繁忙,晚上如果不吃东西就难以忍受,所以晚上以吃“药石”来治疗饥饿这个大病。
通常晚上寺院斋堂会把白天吃剩的东西拿出来给需要吃“药石”的人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