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位必知的世界哲学大师(哲学家只识亚柏)

注:这里的现代指1880年之后的时期

10.雅克·德里达

60位必知的世界哲学大师(哲学家只识亚柏)(1)

雅克·德里达(1930年7月15日–2004年10月8日)是解构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掀起了巨大波澜,成为欧美知识界最有争议性的人物。德里达的理论动摇了整个传统人文科学的基础,也是整个后现代思潮最重要的理论源泉之一。

思想理论

1963年,33岁的德里达在巴黎哲学学院做了一次针对福柯的著名讲演《我思与癫狂的历史》,初露锋芒;1966年10月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他发表了题为《结构,符号,与人文科学中的嬉戏》的演讲,矛头直指当时法国乃至国际学术界风头最盛的结构主义的“结构”概念。针对结构主义的整体论,德里达使用了另一个词“deconstruction”,即“解构”,以示拆解、消解传统的理解模式、习惯、结构。德里达这次著名的讲演,也标志着法国学术界兴起一个新的学派,它被称作“后结构主义”或“解构主义”。1967年,德里达发表了奠定他一生学术基础的三部著作:《写作与差异》《论文字学》《播撒》。

1980年代以后,他的工作向政治伦理方面转向。他还直接参与一些政治事件:例如1981年他支持拉丁美洲精神分析界对独裁政府的反抗;1982年在布拉格支持捷克知识分子的反抗运动而被捷克政府逮捕;他还支持南非的反种族隔离运动,对各种极权主义政权和各种形式的知识审查保持警觉,致力于创立一种跨地域的民族国家理论,反对欧洲种族主义,并对实为加强政府权力以破坏基本人权的“恐怖主义”话语进行批判,为动物的权利辩护,反对死刑,甚至对“作为”犹太人及对不同血统和语言的人表示好客意味着什么提出质疑。他认为人权“不仅是抵抗集权主义的工具,他还与主宰着政治性的世界概念的那个欧洲传统密不可分。而后者正是解构的首要质疑对象。所以他的解构工作依次围绕着主体与自由,民主与公民性,边界与民族国家这些观念中展开。”基于这种理念,他在课堂上分析死刑的政治神学基础;他谴责恐怖主义,而且分析恐怖主义的形态、条件以及影响;他分析美国划分流氓国家和邪恶轴心国的原教旨主义情结,也指责“没有启蒙没有政治远见的阿拉伯伊斯兰神权政治主义”;他以犹太人的身份批评以色列的犹太复国主义;他也支持同性婚姻。

德里达金句

正义暗含着与自身的不同一性,这就是为什么说任何人都不能说‘我是正义的’。正义是面对他者时的一种无能为力性。

这种对死亡的关心,一种对死亡保持警惕的觉醒,一种直面死亡的良知,是自由的另一个名字。

没有无记忆的解构。解构是一种肯定,一种投入,也是一种承诺。

自恋是把全部热情投射到不是自己的东西上面。

你的问题等于要我扮演我自己,此刻我仿佛身处一部即兴拍摄的电影之中。我感到好像是在让一个幽灵代替我说话。

如果宗教意味着一套教条式的相信以及拥有教堂那样的机构,那么我认为宗教本身是可以在信仰的名义下被消解的——这种解构不仅可能而且应该。

信仰是不能被教会的,信仰是不能在逻辑上被理解的。信仰是悖谬本身。

承诺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我们通常总是以承诺的方式说话,这并不是要否定承诺,而是说承诺自身就是一个悖谬的结构。“我”承诺“我”在说真话,事实上“我”也在说真话,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我”没有能力把握的,它不是“我”所认为的意思,而“我”没有能力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它是“我”身上所隐藏的秘密。

语言的意义在于写作,写作本身就是一个不以作者的意愿为转移的消解一切对立和区别的意义流动的过程

“思想”意味着无:它是名词化的虚空,是无派生物的自我同一,是力的‘延异’的效果,一种话语或意识的虚幻王国,它的本质、基础会被解构。

哲学与文学的界线,或真实语言与虚构语言的界线。这些偏见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发现哲学在根本上具有隐喻的性质。

人称自己为人,唯有通过划出界线,把他的他者排除在增补游戏之外:纯粹的自然、动物界、原始状态、童年、疯癫、神圣。对这些界限的接近,既是死亡威胁的恐惧,也是进入没有延异的生活欲望。人称自己为人的历史,就是把我们之间所有这些界限结合成为总体系统的表达。

9.威廉·詹姆斯

60位必知的世界哲学大师(哲学家只识亚柏)(2)

威廉·詹姆斯(1842年1月11日—1910年8月26日),美国心理学之父,美国本土第一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也是教育学家、实用主义的倡导者,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亦是美国最早的实验心理学家之一。190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0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2006年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之一(第62位)。

思想理论

他是美国心理学研究会(1885年成立)的主要创立者,终其一生都在探讨超个人的心理现象与超心理学,认为人的精神生活有不能以生物学概念加以解释的地方,可透过某些现象来领会某种“超越性价值”;并强调人有巨大的潜能尚待开发,人的意识只有很少一部分为人所利用。他曾参与类似禅坐的静坐活动,表示静坐是一种唤起深度意志力的方法,可以增加个人的活力与生命力,也做灵媒的实证研究。此外,詹姆斯横跨哲学、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界,对超意识的自动书写很感兴趣,曾大量收集案例,并发现青少年最能借此表达内心的纠葛与人格之冲突,他还注意到自动书写有时能解开罪犯的犯罪症结,但并非人人能自动书写,必须透过催眠或其他方法。1880年以前,美国的心理学论著大都是欧洲有关心理学说的回声,没有显著的特点。美国心理学家开始用实验方法研究人的心理,把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来研究,主要也是受到了德国冯特所倡导的实验内省法和内容心理学的影响。他们主张心理学应研究意识的内容或构造,采用生理学的实验方法,偏重正常或成年人的一般规律的研究,认为心理学应该是一门纯科学,不重视心理学的功能和心理学的实际应用。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不仅总结了实验心理学在当时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它开创了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新方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预见了他以后美国主要心理学派的发展。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中提出的思想与德国冯特式的心理学形成鲜明的对比。它代表心理学中的生物学倾向,主张心理学应研究适应其环境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去发现意识的要素。它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主张扩大心理研究的范围。詹姆斯认为他这本书是描述性的。但是他所说的描述,不是纯粹现象学的;描述运用概念,而概念是分类的工具,本身就具有理论的因素。《原理》也具有反形而上学的特点,但是他所反对的形而上学指的是先验的形而上学,也就是说他反对“经验的理性心理学”或“哲学心理学”。他并不反对作为科学的继续的后验的形而上学(posteriormetaphisis),因为这种后验的形而上学,与科学一样,包括描述和理论。詹姆斯是最早把心理学看作一门自然科学的心理学家。他在《原理》的序言中指出:“在本书的整个范围内,我始终密切地保持自然科学的观点。”(第Ⅴ页)他进而主张“心理学是关于心理生活的现象及其条件的科学。”(P.1-2)“现象”指直接经验,“条件”指的是躯体、特别是人脑。在他看来,构成心理生活的物质结构,实际上是心理的组成部分。他把生理条件和心理现象都包括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中。

詹姆斯的心理学受C·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进化论的影响,并贯穿着实用主义的思想。他反对当时有些人把意识看作一种附带现象,也即把意识看作与生理现象平行并且不起作用的说法,他明确主张,意识是为了一种用途而演化出来的;意识的功用在于引导有机体达到生存的目的;它的特点受其产生的实际效果所制约。他指出,意识——大概象一切其它机能一样,总是为了一种用途而发展出来的—不须经验就可知意识没有用处是极端不可能的。

他提出了著名的“意识流”思想,并把这个思想贯彻在全书之中。他反对当时流行的冯特式心理学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各种感觉、感情元素的做法,主张意识是不可分解的整体,预先说出了格式塔心理学的主旨。他说,“意识本身并不表现为一些割裂的片段。像‘锁链’或‘列车’这样一些字眼并不能恰当地描述它最初所表现的状态。它并不是什么被连结起来的东西;它是在流动着的。‘河’或‘流’乃是最足以逼真地描述它的比喻。此后我们在谈到它的时候,就把它称之为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流。”(P.239)他进而指出意识有五个特点:1、意识是属于私人的。意思是说每一思想都是为某甲或某乙所有,不属于任何人的思想是不存在的。这是对的。但他又说,“这许多心各自保持自己的思想,不相交易”,认为个人意识对经验加以选择,构成自己独有的世界。这种说法,与后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张相吻合。如果绝对化了,将与意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这一基本命题相悖。2、意识是常变的。意思是说每个心理状态都只能出现一回,不能复返,因为每一意识状态都是整个心物合作的机能;每种感觉都相应于某种皮质活动,如果后来的感觉和原先的感觉是同一的,这种感觉必须发生于一个未经变化的脑中。这是一种不可能存在的条件。3、意识是连续不断的,其实在这些实体状态之间,还存在“过渡状态”,把各个实体状态连成一片。他用这种“意识缘说”(The doctrine of fringe)来说明意识的自由流动和关于时间的心理经验;如把过去、现在和将来作为一种“似是而非的现在”(Specious present),共存于我们关于时间的经验之中,以说明为什么思想进程有时出人意料地改变了,片刻以前在意识缘①模糊存在的东西可能发展而居于突出地位,并使整个思维进程改变方向。这种关于心理状态的细微的描述,是当时流行的构造心理学所略而不谈的,但对文学艺术中的意识流思想却产生了直接的影响。4、意识必定有它自身以外的对象。他所说的对象指的是在当前意识状态以外的对象,不一定是指存在于主观世界之外的客观存在。5、意识有选择性。这是意识的基本特点。意识的选择性是有目的的;詹姆斯认为,选择的标准是刺激物对有机体达到各种行为目标的适当性。选择适当刺激是为了使意识能以合乎逻辑的形式来操作,并使一系列的观念可以达到一个合理的结果。这个思想显然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同时构成了后来美国机能心理学的基本信条:它还预示了符兹堡学派提出的定势和决定趋向的理论。

詹姆斯提出了一种特殊的情绪学说,这个学说认为,情绪只不过是对于身体所发生的变化的感觉,如果没有了身体变化,如肌肉紧张、心中加剧等,也就没有什么情绪;身体变化在先,情绪体验在后。他进而认为没有任何心理变化不是伴随着或跟随着某种身体变化。詹姆斯的这个情绪理论。与丹麦生理学卡尔·朗格(Carl Lange,1834-1900)于1885年发表的一篇论文观点上相似,后人把它称之为詹姆斯—朗格学就。詹姆斯的情绪学说是以内省观察为依据,没有严格的解剖生理学和实验的证明,实际上站不住脚,但它却推动了许多关于情绪的实验研究,被认为是现代情绪研究和情绪理论的出发点。他关于“没有任何心理变化不是伴随着某种躯体变化”的思想,对行为主义产生了直接影响。詹姆斯关于习惯的理论也很有名。他认为习惯是神经系统的机能,重复的动作会增加神经系统的可塑性。使后来的重复动作变得较易完成。詹姆斯在《原理》中关于自我的分析,与近期不同年龄儿童的自我概念的研究结果,颇有吻合。他认为经验中的自我有三种:1、物质的自我,源于对躯体的觉知,包括与自己有关的衣着、家庭、财物等;2、社会的自我,反映个体对两方面的看法,一是个体以为是重要的其他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一是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3、精神的自我,指自觉到自己的存在和弱点,也即“受格的我”(me)。

威廉·詹姆斯金句

一个小人物的救助永远是一种伟大的救助,最伟大的因素正是由于他的渺小。

我们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觉得,对于生命持一种无忧无虑的淡泊态度,将抵偿他自身的一切缺点。

身先行动起来,装出快乐起来,随之心就会快乐起来。

我这一代人最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通过改变态度来改变生活。

人性深处的禀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宗教是记载人类的自我主义的历史中的极重要的一章。

我们的弱点也许会给我们提供一种出乎意料的助力。

真正的文化以同情和赞美为生,而不是以憎厌和轻蔑为生。

人类的一切作为可归结为大小发明家的创造和其余人的模仿。个人指出道路,确定模式。模式间的竞争即世界的历史。

明智的艺术就是清醒地知道该忽略什么。智慧的艺术就是懂得该宽容什么的艺术。

清醒总是意味着退缩,辨别和反对;酣醉则总意味着扩张,一致和赞同。

疯子恐怖的幻觉全都取材于人们日常生活。

8.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60位必知的世界哲学大师(哲学家只识亚柏)(3)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军事理论家,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卡尔·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经济支持。马克思逝世后,将马克思遗留下的手稿、遗著整理出版,并众望所归地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

思想理论

1845年,恩格斯写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第一次明确地指出无产阶级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必然推动它去争取自身的解放 ;而社会主义只有成为工人阶级的政治斗争目标时才会成为一种政治力量。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公开树起共产主义运动的旗帜,是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恩格斯在《〈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里面反思了马克思暴力革命的局限性。他指出德国工人阶级当时一定要利用选举权同资产阶级争夺每一个席位,用选票来证明无产阶级的力量,以便在将来的决战中获胜。这种思想在他死后被伯恩施坦进一步阐述,并在后来受到列宁的抨击,被称为修正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之为辩证方法(它与形而上学方法相反)的,不是别的,正是社会学中的科学方法,这个方法把社会看作处在不断发展中的活的机体(而不是机械地结合起来因而可以把各种社会要素随便配搭起来的一种什么东西),要研究这个机体,就必须客观地分析组成该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研究该社会形态的活动规律和发展规律……从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在什么地方论证过:俄国“应当有”资本主义,“因为”西欧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等等。从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的理论是一种必须普遍遵守的历史哲学公式,是一种超出了对某种社会经济形态的说明的东西。

具有决定意义的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第196页上的一段话:“全部困难是由这样一个事实产生的:商品不只是当作商品来交换,而是当作资本的产品来交换。这些资本要求从剩余价值的总量中,分到和它们各自的量成比例的一份,或者在它们的量相等时,要求分到相等的一份。”

恩格斯认为,只要经济规律起作用,马克思的价值规律对于整个简单商品生产时期是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说,直到简单商品生产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形式的出现而发生变化之前是普遍适用的。在此之前,价格都以马克思的规律所决定的价值为重心,并且围绕着这种价值来变动,以致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得越是充分,一个不为外部的暴力干扰所中断的较长时期内的平均价格就越是与价值趋于一致,直至量的差额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的价值规律,从开始出现把产品转化为商品的那种交换时起,直到15世纪止这个时期内,在经济上是普遍适用的。但是,商品交换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之前就开始了。

恩格斯又认为人们不把方法论的本体(即辩证法)说成是历史的方法的规定,相反地,直接说成是逻辑的方法,因为没有想到要探求科学方法“如何来”问题。说到底,他们不懂什么是历史。历史对范畴生产来说是本根的规定,本身并不是什么本体范畴,乃是具体发展过程。

恩格斯金句

最好你们能独立处理事情,这将使你们获得自信心。

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

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

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由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灾难不是以历史进步为补偿。

野心就是一切虎伪和谎话的根源。

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勇敢和必胜的信念常使战斗得以胜利结束。

哲学是一切科学的灵魂。

传统是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力。但是,它是消极的,因此一定要被摧毁。

7.卡尔·波普尔

60位必知的世界哲学大师(哲学家只识亚柏)(4)

卡尔·波普尔(1902年7月28日—1994年9月17日),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20世纪批判极权主义最重要的人物,也是这一科学空前发展世纪之最重要的科学哲学家。

思想理论

波普的对待科学证伪主义态度,使得他在科学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他的“三个世界”理论在多个学科得到新的诠释。波普的“第一世界”(“世界1”)是指包括地球在内的全部宇宙自然界,“第二世界”(“世界2”)是指人的精神世界,包括所有人的心理活动、心理状态等,“第三世界”(“世界3”)又称为“客观知识世界”,包括人类所创造的语言、文艺作品、宗教、科学、技术等。他认为“第一世界”最先存在,而“第二世界”在新的层次上出现,“第三世界”又出现在更高的层次上。

波普是位证伪家,他觉察到不管以何种名义宣称可以提供某种确定的真理的知识体系或政权所蕴涵的巨大错误和危险。在这样一种系统中,就毋须建立促进思想之交流和学习的社会和政治结构,因为真理已在手中了。打着历史进步的招牌,政权就可以宣称对个人自由的压制,甚至大规模的暴政,都是合法的。因此,波普反对一切宣称掌握了历史变化的规律的理论,他把这种错误学说称之为历史决定论。历史预言是对开放社会的威胁,事实上,纳粹主义和苏联式极权主义都制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惨剧。

由于对政治和科学思想的贡献,波普将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一位哲学家而为人们铭记。他的很多洞见已成为常识,这也可能正是他名声不振的原因吧。我们常听人说"证伪"这一或那一理论,却不见人提起导入这一概念的人,科学已深深打上了证伪方法的烙印,而开放社会一词,也成了人们的日常用语。时至今日,正是由于波普,所有的哲学家或多或少都成了证伪家,他们都认识到了实证主义的失败。

在波普尔看来,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别在于经验上的可证伪性,但他坚决否认这是区分“有意义”和“无意义”的划界标准。在这个问题上,波普尔与逻辑实证主义者有着尖锐的冲突,后者认为,只有逻辑命题和科学(经验可检验的)命题才是“有意义”的。而波普尔则坚持,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划界标准绝不是“意义”的划界标准。相反,他认为宗教、神话和形而上学等命题,虽然不是科学陈述,但他们有自身丰富的意义和价值,有些可以成为科学猜想的源头。他甚至认为许多被他称作“伪科学”的理论,如弗洛伊德心理学,本身可能有深刻的洞察力,而且他们的学说有可能是正确的,只是不具有可证伪性,无法在经验上予以检测。

在波普尔的词典里,“科学”不是“有意义”或“有价值”的同义词,更不是“正确”或“真理”的同义词。科学知识也不是人类唯一有意义的智性事业。他强调,科学理论都只是暂时的、尚未被证伪的假设,更是否定了将科学等同于真理的迷信。所以,与那种流行的误解恰恰相反,波普尔实际上是一位科学至上论和唯科学主义的最强烈的批判者。

波普尔金句

当然,只要可能就避免错误,它仍然是我们的职责。但是,正是为着避免它们,我们必须首先意识到避免它们何其困难,没有人完全取得了成功。甚至由直觉引导的最有创造力的科学家也没有成功:直觉可能把我们引入歧途。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我们对错误的态度。我们实际的道德改革正是必须从这里开始。因为旧的职业道德的态度使我们掩盖错误,保守秘密,尽快忘掉它们。新的基本原则是,为学会避免犯错误,我们必须从我们的错误中学习。因此,掩盖错误是最大的理智的罪恶。 我们必须不断提防错误。当我们发现错误时,一定要记住它们;我们必须彻底分析它们,弄清事情的原委。

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

我们必须了解,自我批评是最好的批评;但是别人的批评是必需的。它几乎和自我批评一样有益。

理性批评必须总是特定的:它必须给出特定的命题、特定的假设何以错误,特定的论点何以站不住脚的特定的原因。它必须由更接近客观真理的观念作指导。在这个意义上,它必须是非个人的。

我们的客观的猜测性知识越来越超出任何一个人所能掌握的程度。因此简直不会有任何“权威”。在专业化的学科中亦然。

自由比平等重要。实现平等的企图危及了自由。如果失去了自由,就连在不自由的人中间也不会有平等。

人们需要的与其说是好的人,还不如说是好的制度。

我所追求的全部知识,只是为了更充分地证明,我的无知是无限的。

企图缔造人间天堂的结果无一例外造成人间地狱,它导致不宽容

科学的态度是批判的态度,它不寻求证实而寻求判决性检验;这些检验能反驳被检验的理论,虽然它们绝不可能确证它。

6.戈特洛布·弗雷格

60位必知的世界哲学大师(哲学家只识亚柏)(5)

戈特洛布·弗雷格(1848年11月8日–1925年7月26日),德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是数理逻辑和分析哲学的奠基人。

思想理论

区分逻辑的东西与心理的东西,客观的东西与主观的东西。真理是客观的,非心理主义的。概念、关系是抽象实体,作为逻辑与数学的对象,保证了二者的客观性。逻辑探讨证明的恰当性,由此数学才得以成立。故两门科学应紧密结合,为哲学提供起点。

语词在语境中才具有意义,语句是语词成真的条件。鉴于自然语言有缺点,应建立人工语言,从而实现完全定义,即每个谓词、关系式或函项词都给每个对象下定义。

区分开概念与对象。对象是专名的对应物,可作主词的指称。概念是谓词的指称,存在是否有事物隶属其下的问题。可区分开对象所属的一级概念与一级概念所属的二级概念。这两种所属关系不同,前者表现为特征,后者为标志。

区分含义与指称。名称凭借含义指称对象。特定指号对应特定含义,特定含义对应特定指称(对象),特定指称对应不只一个指号。语句表达的思想是意义,其真值是指称。语句可以有意义而无指称。

他于1879年出版的概念文字标志着逻辑学史的转折。 概念文字开辟了新的领域。弗雷格定义了逻辑演算来支持他在数学基础上的研究。概念文字是书和其中定义的演算二者的名字。

波普尔金句

每个好的数学家至少是半个哲学家,每个好的哲学家至少是半个数学家。

科学家几乎找不到比在完成一项工作时让其基础让位更令人向往的事情了。

我不是从概念开始,然后把它们放在一起形成一个想法或判断;我通过分析思想来得出思想的各个部分。

来,例如,从月球到数字 1?通过抽象,我们确实得到了某些概念,即。地球的卫星,行星的卫星,不自发光的天体,天体,物体,物体。但是在这个系列中,第 1 条是不会遇到的;因为月亮会坠落,这不是概念。在 0 的情况下,我们根本没有对象可以开始我们的抽象过程。反对 0 和 1 不是与 2 和 3 意义相同的数字是不好的。什么回答了多少?是数字,例如,如果我们问“这颗行星有多少颗卫星?”,我们对答案 0 或 1 的准备程度与对 2 或 3 的准备程度一样多,而且不必以不同的方式理解这个问题。毫无疑问,0 有一些独特之处,大约1000个;但原则上每个整数都是如此,只是数字越大越不明显。以此来区分种类是完全武断的。对 0 和 1 不起作用的东西对于数字的概念来说不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在勾股定理中表达的思想是永恒的真实,独立于是否有人认为它是真实的。它不需要承载。它不是第一次被发现的时候,而是像一颗行星,在任何人看到它之前,它就已经与其他行星发生了相互作用。

“事实,事实,事实”,如果科学家想强调科学的坚实基础的必要性,他就会喊道。什么是事实?事实是一个真实的想法。但是,科学家肯定不会承认某些依赖于人们不同心理状态的东西是科学的坚实基础。

我将算术比作一棵树,它以多种技术和定理向上展开,而根则深入深处。

(未完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