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火车重要的是沿途的风景 这些关于坐火车的记忆

坐火车重要的是沿途的风景 这些关于坐火车的记忆(1)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

40年里

铁路飞速发展

40年里

几代铁路人完成了交接

他们是这一切荣耀的见证者

他们有太多的话想要说

“我与改革开放40年”

主题征文活动

正在火热进行中

铁道君从来稿中精心挑选

先于本次推出3篇征文

以飨读者

一起来欣赏吧!

《从绿皮车到复兴号》

陈国庆

南京电务段

从绿皮车到复兴号,中国高铁承载着几代铁路人的梦想,它像一道白色的闪电,带着全国人民,一路奔向富强。

我到铁路工作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我从部队退伍后,被分配在皖赣线上的黄山铁路工作。报道的那天,是5月中旬。中午12点左右,一列绿色的火车冒着浓浓的黑烟,缓缓驶进宣城火车站。停在月台上,宛若一条绿色的长龙。上了车,一溜的木质座位、小茶几,齐刷刷排列在过道两边。车上旅客不多,个个谈笑风生,很兴奋。我专门找了个靠窗口的座位坐下后,汽笛长鸣,火车开动。蒸汽机车吞云吐雾,徐徐地离开了站台。

火车钻山洞,过铁桥,一路欢歌。火车开得很慢,每小时只有30多公里,途中停靠了十几个站,连乘降所都有一分钟的停点,就这样走走停停,到达屯溪站已是黄昏时分。宣城到黄山只有200公里,火车却花了6个半小时才完成这段路程。那时的感觉就是火车真慢。

火车在提速,铁路在腾飞。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蒸汽机车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动车组列车。屯溪站也改名为黄山站,而我们单位也经过几次整合,由五家电务段合并成现在的南京电务段。

一转眼,30多年过去了,我因为工作原因,要经常往返于上海和南京。坐在时速300公里的动车里,舒适而快捷,两小时就到达目的地。

从绿皮车到复兴号,中国高铁承载着几代铁路人的梦想,它像一道白色的闪电,带着全国人民,一路奔向富强。

▷向下滑动阅读◁

《我的乘车记》

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还会有更多的高铁线路开通,只为每一位旅客得到更安全、更舒适、更便捷的乘车体验。

陈玉婷

芜湖站

2001年,我去南京上学,从芜湖到南京,不算远的距离,坐火车要两个小时。因为都是过路车,很少能买到座位,尤其到了寒暑假,车厢的连接处就是我常常待的地方。

2005年,我毕业了,成为了一名铁路工作者,走上了售票员的岗位。随着时间的飞逝,我的身份从旅客变成了工作人员,铁路也发生了质的飞跃。

2015年,宁安城际铁路通车了,芜湖到南京、上海等地也通了高铁。原本到南京两个小时的车程缩短到了半个多小时。儿时见到的站台上随着列车奔跑的场面被站在车厢号前整齐的候车队伍取代;上学时在列车上被挤得无法动弹的场面被舒适的乘车环境取代。

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以来,铁路人一步一个脚印,碰了无数次壁又无数次努力站起来奋斗的结果。接下来的日子里,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还会有更多的高铁线路开通,只为每一位旅客得到更安全、更舒适、更便捷的乘车体验。

▷向下滑动阅读◁

《我与铁路这些年》

任梦圆

铜陵北站

从望尘莫及到跟跑、并跑再到领跑,中国高铁一路披荆斩棘直上世界顶端。

还不到两岁的时候,奶奶总是抱着我去看火车,从家里走过去,不过两分钟。黑色的庞然大物冒着白烟驶过,呼啸声震耳,我竟然兴奋地手舞足蹈。

等我长大些,常听祖父回忆:“那时候修铁路,全靠人海战术,肩挑背扛那叫一个苦哟。”等到上世纪80年代父亲接棒时,铁道穿徐州城而过,机械设备取代人力,内燃机车走上舞台,数以万计的铁路子弟开始了新的人生。他们平凡如草根,但在改革开放的大潮里,绿色的火车带领着他们,把汗水和辛劳通通锁在“前所未有的变化里”。

四年前的夏天,攥紧了入职通知,拥挤在晃荡的车厢连接处,自徐州至芜湖,历经九个小时的走走停停,我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铁路生涯。车站从简陋到高大上,列车从“慢”到“快”实现了贴地“飞行”的跨越,只有亲眼目睹了这座城的四年间的巨变,才能体会到“中国速度”带给我们的强大自信心。从“一票难求”到“说走就走”、从“彻夜排队”到“掌上购票”, 智能科技让铁路事业走入新时代。“微信支付”“高铁订餐”“常旅客服务”“复兴号”等越来越多的新鲜词添加到工作记事本中,越来越高的服务标准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

四年来,铁路的高速发展让这座江城再放光彩,城市面貌不断升级,皖江明珠更加璀璨。

▷向下滑动阅读◁

编辑:苏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