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垃圾分类第一人谁(首支垃圾分类明星志愿者服务队今成立)
记者从今天举行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两周年主题宣传活动中获悉,《条例》实施两年来,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三增一减”成效渐趋稳定,垃圾分类难点问题有所突破。今天,上海第一支垃圾分类明星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立,成员将发挥各自的影响力,推动垃圾分类。
垃圾“三增一减”成效稳定,难点问题有突破
两年来,全市生活垃圾量“三增一减”的成效渐趋稳定。同比2019年7月1日《条例》施行前,今年上半年,全市干垃圾控制量14847吨/日,下降28%;湿垃圾分类量10311吨/日,增长约89%;可回收物回收量7104吨/日,增长约1.65倍;有害垃圾分类量2.02吨/日,增长14倍。
同时,通过不断摸索优化,公共场所的垃圾分类等难点问题也有所突破。全市已经全面实现沿街店铺生活垃圾上门分类收集,通过对道路、公共场所废物箱的投口进行改造,提升公共区域垃圾分类成效,目前全市已完成近9000组道路废物箱投口改造。
上半年,全市70家三级乙等以上医院、58所高校的垃圾分类达到“优秀”水平,11个交通枢纽实现达标。在7月底,各区、各街镇及重点公共机构和场所的垃圾分类综合考评结果中,全市16个区和220个街镇都达到“优秀”水平。
已成立125支垃圾分类街镇志愿者队伍
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是垃圾分类取得实效的重要辅助力量。今天,全市第二批72支“上海市垃圾分类街镇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截至目前,上海已正式成立125支“上海市垃圾分类街镇志愿服务队”,力争在2022年实现全市所有街镇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组织全覆盖。
各街镇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都有自己的一套做法,部分形式创新,实践案例生动,形成了一批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特色社区。比如,宝山区大场镇推出“志愿者积分兑换制度”、“志愿者星级评选制度”和“环保小先生制度”三项制度,分别从志愿者在社区开展公益服务的“质”和“量”两方面加强正向激励。
黄浦区打浦桥街道聚焦日月光中心、中海环宇荟、凯德晶萃等多个大型综合性商场和商务楼宇,结合黄浦区“五零”行动(即垃圾分类“零”误投、点餐用餐“零”浪费、过度包装“零”买单、一次性用品“零”使用、再生资源“零”丢弃),积极探索新途径、尝试新方法,在从源头降低垃圾产量。
首支明星志愿者服务队成立
今天,全市第一支垃圾分类明星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立,由上海垃圾分类形象大使王汝刚担任队长,以为进一步发挥各行各业典型人物的示范作用和社会效应,继续巩固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首批上海市垃圾分类明星志愿者服务队从“文艺团体”“物业管理”“餐饮饭店”“医疗卫生”“高等学校”“中小学生”“酒店宾馆” “行业劳模”“物流快递”“科技企业”等10个行业(领域)中定向招募,选取了一批“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分类”“行业影响力大、示范作用突出”的先进人物作为代表。他们包括,著名喜剧演员、上海市垃圾分类形象大使王汝刚,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李影,参与垃圾分类系列知识读本编写工作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勇等。
到2025年,垃圾全程分类体系进一步完善
到2025年,本市将完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完善“两网融合”回收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场所细化可回收物分类,指导各区落实可回收物政策制度,加快培育回收利用龙头企业,完善可回收物资源利用产业布局,修复和维持低价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再利用体系,提升可回收物源头分类实效。
此外,搭建长三角再生资源回收与末端资源化利用企业的互联互通平台,加强对回收品种、数量和物流的监管。
深入推进规模化菜场湿垃圾就近就地源头减量,加大净菜上市推进力度。
来源:周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