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世纪教育的因素(19世纪为何会出现)

前几天到一个好朋友家里做客,随手翻看她家孩子的成长相册,我发现这位朋友很少“出镜”,即使露面也是在生日会全家福、新年大合影等“仪式化照片”里,而在日常生活照片中几乎看不到她的身影。

大家是否也有这样的感受呢?仿佛自己从家庭相册中隐身了,但实际上自己一直都“藏”在镜头后面给孩子和家人拍照啊!当妈妈们意识到这点时,禁不住有些沮丧。

这让我联想到19世纪“隐藏的母亲摄影”,照片里也是只有孩子而看不到母亲。我是偶然了解后发现,原来摄影术还有这么一段“特殊”的演变过程。我今天就来聊聊这个古老的故事,以及它从侧面反映出的亲子关系的变化

影响中世纪教育的因素(19世纪为何会出现)(1)

▲ 19世纪“隐藏的母亲摄影” 本文配图全部来源于网络

1椅子竟然是“隐藏母亲”摄影术的“特殊”演变过程

大家看一下这张照片,是不是觉得奇怪但又说不上来问题出在哪里?▼

影响中世纪教育的因素(19世纪为何会出现)(2)

▲ “隐藏的母亲摄影” 摄影师不详,约1860年代至70年代

仔细观察,孩子坐着的椅子形状有点古怪,还盖着深色的纱布;若再细细端详,为什么看起来有个蒙了头的人在照片里呢?原来,这把扶手椅是孩子的母亲装扮的,还被冠以一个有趣的名字──隐藏的母亲

影响中世纪教育的因素(19世纪为何会出现)(3)

▲ “隐藏的母亲摄影”

“隐藏的母亲摄影”是维多利亚时代一种常见的摄影方法,由于当时的拍摄技术还不成熟,曝光时间一般都长达30秒。而孩子天性好动,不大可能安安表静地等待拍摄完成,怎么办?

于是,聪明的人们想了一个办法,让母亲抱着孩子拍照;如果拍孩子的单人照,就请母亲蒙面配合!

摄影师利用布景道具把孩子的母亲隐藏起来,比如给她们蒙上床单或窗帘,在不显眼的情况下支撑、稳住孩子,又不会被镜头“曝露”。

影响中世纪教育的因素(19世纪为何会出现)(4)

▲ “隐藏的母亲摄影”

又或者,摄影师在后期用刮板擦除母亲的脸,用黑色油漆涂抹背景让母亲彻底“消失”,只留下孩子的影像。这种做法从19世纪一直延续到20世纪20年代。

影响中世纪教育的因素(19世纪为何会出现)(5)

▲ “隐藏的母亲摄影”

孩子的确太好动了,即使现在我们用数码相机拍摄小孩子也非易事。你可以想象,在许多年前,在那个曝光需要很长时间的年代,给孩子拍摄一张照片是多么艰巨的任务。

所以,从客观上来讲,这项摄影术解决了婴幼儿拍照难题,但是,在拍摄的过程中母亲的身体被“逐出”镜框、被帷幔遮挡伪装成背景、被摄影师涂抹至“消失”,这样的做法让一些母亲的内心感到遗憾、悲伤

影响中世纪教育的因素(19世纪为何会出现)(6)

▲ “隐藏的母亲摄影”

不过,纵观这段摄影术的演变过程,倒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亲子间深厚的依恋关系,即孩子与母亲之间特殊的持久的感情联系。心理学上著名的“代母实验”,可以给大家更直观地解答。▼

心理学实验之“代母实验”

上世纪50年代,有一位叫哈洛的美国心理学家,曾经找来了许多恒河猴做了一个“代母实验”。他把刚出生的小猴子放进笼中,然后用两个假猴子代替母猴。一只假猴是用铁丝做的,胸前安装了一个奶瓶,可以24小时提供奶水;另一个假猴是用绒布做的,摸起来比较舒适和柔软。

影响中世纪教育的因素(19世纪为何会出现)(7)

实验的结果出人意料,所有参与实验的小猴子,都选择了没有奶瓶的“绒布妈妈”。几乎在所有时间里,小猴都会趴在“绒布妈妈”的胸前,用细瘦的手抚摸她的脸,轻咬她的身体,或在她腹部背部磨蹭好几个小时。只有在感到饥饿难耐的时候,才会跑到“铁丝妈妈”那里喝奶。而且只要一吃饱,它就会迅速回到“绒布妈妈”的怀里。

影响中世纪教育的因素(19世纪为何会出现)(8)

哈洛通过这个实验确认了一个事实:爱源于接触,而非食物。也就是说,猴宝宝们刚来到这个世界上,身体的接触是建立安全感的基础它们在与“绒布妈妈”拥抱、抚摸的触觉感知中,获得轻松、愉悦的感受,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

我们的孩子和小动物是一样的啊,他们坐、躺、靠在母亲伪装成的“椅子”怀抱里,感受着熟悉的心跳和爱抚,即使烦躁不安也会逐渐平复,“配合”摄影师完成照片的拍摄。

影响中世纪教育的因素(19世纪为何会出现)(9)

▲ “隐藏的母亲摄影”

2大学摄影教授讲述一个关于依恋的故事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摄影教授兼学者劳拉·拉尔森 ,对19世纪“隐藏的母亲”照片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2017年的时候,写了一本书叫《隐秘的母亲》

但是,收集和描述这些复古的影像作品并不是劳拉写此书的唯一目的,因为她收养了一个女儿名叫加迪斯,她将自己收养女儿的过程的叙述与这些照片的历史结合在一起,讲述了母女间相互依恋的温情故事。但是,这段养育女儿的经历,也让劳拉印证了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并且体会到了与依恋中的女儿 “分离”的滋味

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

描述孩子在6-18个月的生命经验,这一时期是婴儿从没有语言到习得语言的过程。婴儿从此确立了“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对立。

开始时,婴儿无法辨识镜子中的影像就是自己,把镜子里的孩子认为是另一个孩子,误将“自我”指认为“他者”;后来,他发现镜中的影像随着自己动而动,他认出了镜中影像就是自己,因此错将镜中的“影像”认为是自己“本人”。

加迪斯原本住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一家孤儿院,而劳拉住在美国俄亥俄州,两个人距离遥远。办理收养的法律程序过程中,劳拉迫切想对这个小家伙多了解一些,想知道她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在等待的期间,劳拉一共收到了大约15张加迪斯的照片,让劳拉看到了孩子的模样,她本能地就把自己认定为加迪斯的母亲,加迪斯就是她的女儿。劳拉仅凭几张照片的“链接”,就体会到对女儿的强烈依恋,无法自拔地沉浸在情感中!

虽然这看起来很神奇,但却是有科学依据的。

美国育儿专家哈拉·马拉诺介绍,母亲对孩子的依恋是快速建立的,内部是激素在发挥作用,外部是拥抱、哺乳和眼神接触。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则是逐步建立的,通过父母照顾时的身体接触,逐渐将父母的形象内化。

在看了七个月的照片后,劳拉终于和女儿加迪斯相见了。女儿很小的时候,养育是件很费体力的事,劳拉没有精力写作;女儿慢慢长到四岁了,可以自己睡觉的时候,劳拉会坐在她房间门口的地板上陪护,在黑暗中,劳拉会在笔记本电脑上写下一些想法;或者在安慰孩子、给孩子唱歌的间歇里,开始围绕“隐藏的母亲”复古照片进行写作。劳拉的这本书就是从这些片段描写中“丰满”起来的,这些片段与她做母亲的实际经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劳拉是摄影教授,所以读者们很自然地认为这本书里也会有很多女儿的照片。但其实书的最后只包含一张女儿的照片,而且她的小身体正转向笔记本电脑的摄像头,劳拉的脸都没有出现。在一次采访中,劳拉作了解释,她说,女儿小时候讨厌拍照,所以笔记本电脑上的拍照应用程序是她拍摄母女照片的唯一方法。在书中这张照片拍摄过程中,劳拉与女儿正在拥抱,但女儿却把身体转向电脑屏幕去看她自己,远离母亲劳拉。

对此,劳拉说,我们很亲密,但她已经“离开”我了,就像所有的孩子一样。

劳拉的话或许听起来令人伤感,但我们不可回避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所带来的启示——当孩子认识到他们的身份与母亲的身份是分开的那一刻,即使亲子关系再密切,但孩子已经“离开”母亲了。这是科学养育的自然分离的过程,所有的父母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影响中世纪教育的因素(19世纪为何会出现)(10)

▲ “隐藏的母亲摄影” 摄影师不详,约1920年代至30年代

3家长最需要隐藏自己的时候却把孩子抓得更紧

了解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后,我们有必要重新梳理或修正自己对依恋的认知了:

孩子出生后,父母是他们天然的“依恋人”,对孩子身体上的亲密接触非常重要。随着孩子的成长,稳定的依恋关系已经形成,孩子对身体接触的需求在日渐减退,心理上的独立意识日渐增强,他们想要挣脱父母的怀抱自由奔跑。所以,依恋关系的本质就是为了“分离”;越安全的依恋就有越成功的分离。

然而当孩子渴望自由、一心想要“离开”父母的时候,即父母在最需要“隐身”的阶段,却把孩子抓得更紧了,因为我们大人反过来更加依恋孩子了。这就是我在《时间的格局》里所讲的养育的时间陷阱,孩子只有两三岁,我们却让他做18岁孩子能做的事;等他到18岁了,我们却又像对小婴儿一样看待他,由此形成了养育过程中的时间的错位。

发展心理学把人的早期发展分为五大阶段:胎儿期、婴儿期(出生~3岁)、学前期(3-6岁)、儿童中期(6~12岁)、青春期(12~20岁)。而身为父母的我们,通常已经走到了生命时间轴的成年中期,很容易忘了孩子还处在生命五大发展阶段的早期,因此容易忽视孩子与我们具有截然不同的认知水平。

父母按成人的认知水平要求孩子“听话”,就会让孩子一出生就被贴上“不听话”的标签,同时也让家长掉入“不听话”陷阱久久不能自拔

那么孩子闹“独立”,要“离开”,家长应该怎么办?——这就在考验我们“隐藏”自己的能力。做“隐藏的父母”,从孩子身边“消失”一会儿,把自由的空间还给孩子;还包括隐藏你说话时的消极情绪,隐藏你想要强加给孩子的个人意志,等等。

所以,家长的“隐藏力”是教育的关键。当我们想要责备孩子不听话时,不如控制住自己说教的欲望,先听听孩子的想法,给出合理的建议;当我们强迫孩子去争输赢的时候,不如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找到自信和努力的目标,而这样“潜移默化”的引导,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