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文特色介绍(山西各地特色文化)

1.太原

太原特色文化 太原柳巷食品街

山西人文特色介绍(山西各地特色文化)(1)

夜色下的食品街游人如织。这条承载着老太原人美食回忆的“舌尖上的地标”正在重现活力。食品街修建于1985年,前身是“帽儿巷”,宋代起便是太原市的商业中心。

古交特色文化 古交蒙眼撕纸

山西人文特色介绍(山西各地特色文化)(2)

撕纸是一项民间绝技,即用手代替剪刀,撕出一幅幅精致生动的图案。撕纸线条更自如好看,与现代绘画、书法艺术天趣自然的艺术理念相吻合。

阳曲特色文化 阳曲太阳花音乐节

山西人文特色介绍(山西各地特色文化)(3)

太阳花是阳曲县当地主产作物之一,预示了太阳花音乐节的青春、朝气、激情与梦想。潮流前卫的摇滚乐遇上原汁原味的古村落,阳曲太阳花音乐节注定是一次时尚与民俗的约会。

娄烦特色文化 娄烦四月二十五庙会

山西人文特色介绍(山西各地特色文化)(4)

四月二十五庙会因三教寺而来。它是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完善和普及起来的。

清徐特色文化 清徐背铁棍艺术

山西人文特色介绍(山西各地特色文化)(5)

清徐徐沟背铁棍,最早产生于明嘉靖年间。“背铁棍”就是一个人背后竖一根铁棍,举一个演员,随着背铁棍演员的步伐起伏,铁棍上的化妆演员就会飘舞起来。

2.朔州

朔州特色文化 朔州踢鼓秧歌

山西人文特色介绍(山西各地特色文化)(6)

踢鼓秧歌是一种融拳术、舞蹈、戏曲为一体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街头广场艺术,雏形于宋末,持续于元明,发展于明清,兴旺于解放后。

山阴特色文化 山阴边塞文化周

山西人文特色介绍(山西各地特色文化)(7)

历史上,我国少数民族不时南犯中原,必首攻广武,后图雁门。这片土地,是兵家必争之地,曾上演和见证了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大大小小4700多次的战争。

应县特色文化 应县陶瓷

山西人文特色介绍(山西各地特色文化)(8)

应县陶瓷生产始于辽宋,兴于明清,盛于当代。目前全县陶瓷产品已拥有山西省著名商标4个,著名产品1个,名牌产品2个,产品畅销全国各大中小城市以及俄罗斯、韩国、日本等欧亚国家。

怀仁特色文化 怀仁旺火

山西人文特色介绍(山西各地特色文化)(9)

怀仁旺火是山西省怀仁县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民俗活动,它寄寓了汉族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向往和追求。

右玉特色文化 右玉丧葬

山西人文特色介绍(山西各地特色文化)(10)

悬挂告天纸立讣告,按死者年龄一岁一张,另加“天地”各一张数量的麻纸,箩圈一个、炭一小块、馒头一个、一米长的细麻绳五根。

3.大同

大同特色文化 大同红主腰

山西人文特色介绍(山西各地特色文化)(11)

大同人喜红色,过去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通年都穿件红主腰。红主腰类似现在的贴身背心,这种腰子式样独特,保温性好。

浑源特色文化 浑源杏花节

山西人文特色介绍(山西各地特色文化)(12)

吴城每年的春天,杏花怒放、争奇斗艳吸引了无数游人前来踏青赏花。春季杏花节、夏季采摘游、秋季赏红叶、冬季观杏林雪原四大旅游景观,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绝佳的创作基地。

大同县特色文化 大同县黄花

山西人文特色介绍(山西各地特色文化)(13)

大同县黄花栽培始于明末清初,黄花其茎、根、叶均可入药。大同黄花多生长在大同县内火山群下。大同黄花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左云特色文化 左云楞严寺音乐

山西人文特色介绍(山西各地特色文化)(14)

左云楞严寺庙音乐,融合了佛教、道教的音乐精髓,并吸收印度竺乐、羌慈笙歌等曲风,形成了风韵独具的寺庙音乐,深受左云当地民众的喜爱。

阳高特色文化 阳高二人台

山西人文特色介绍(山西各地特色文化)(15)

早在150多年前,“二人台”已经在阳高有了自己的足迹。“二人台”艺术不仅在阳高县深深扎根,同时影响遍及山西晋西北、内蒙古西南部、陕西榆林以及河北张家口一带。

天镇特色文化 天镇黄河九曲灯

山西人文特色介绍(山西各地特色文化)(16)

元宵节择一较大场地,按灯谱栽杆365根、杆顶点灯盏,场中央栽一老杆,顶悬灯入仪后,观众手执彩灯循灯场路线转引,至老杆处行祭,乐曲吹奏,祈一年安乐。

广灵特色文化 广灵剪纸

山西人文特色介绍(山西各地特色文化)(17)

广灵有全国最大的剪纸博物馆,东西方艺术家协会授予广灵“国际剪纸艺术之乡”称号,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灵丘特色文化 灵丘罗罗腔

山西人文特色介绍(山西各地特色文化)(18)

灵丘罗罗腔兴盛于清代乾隆年间。罗罗腔由一人在前台演唱,众人在后台帮腔,和之以“罗罗哟哟”之声,“罗罗腔”之名即由此而来。

4.忻州

忻州特色文化 忻州《北路梆子》戏曲

山西人文特色介绍(山西各地特色文化)(19)

北路梆子起源于梆子腔勃起的清代初期,属山陕梆子在晋北流变的产物。山陕梆子在晋南演化为蒲剧,传入晋北后与当地民间音乐、语言、地方小戏融汇磨合,形成北路梆子。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五台特色文化 五台“古建筑艺术宝库”

山西人文特色介绍(山西各地特色文化)(20)

五台山现存唐、宋、金、元、明、清、民国、现代等8个时代的寺庙68座,对外开放的45座。这些寺庙大多集中在五台山中心区台怀镇,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恢宏壮丽、丰富多彩、琳琅满目、世间鲜有的古代建筑群。

宁武特色文化 宁武小秧歌

山西人文特色介绍(山西各地特色文化)(21)

宁武小秧歌是一种流传在山西省宁武县东山地区的汉族民俗舞蹈。也叫斗嗓子秧歌,这是因其演唱时,只有打击乐器伴奏,很累嗓子;也因为秧歌队常汇聚一起,进行演唱比赛,“斗”就有竞赛和亮嗓的含义。

静乐特色文化 静乐“剪纸”艺术

山西人文特色介绍(山西各地特色文化)(22)

静乐县民间剪纸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风格独异,别具一格,她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种类数以千计,真可谓无所不包,无奇不有。她是点缀、装饰生活的艺术,是象征美好生活的祝愿与追求,更是一代又一代静乐儿女孕育和滋养的文化硕果。

神池特色文化 “神池道情”

山西人文特色介绍(山西各地特色文化)(23)

神池道情是一种主要流行在山西省境内的晋西北和雁北地区一带的汉族戏曲剧种,以神池县为基地而取名。这一种汉族民间艺术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素有“七弯八转”之称

五寨特色文化 “五寨面鱼”工艺

山西人文特色介绍(山西各地特色文化)(24)

五寨面鱼是山西五寨县的汉族特色手工艺品。捏面鱼,用面粉捏成鱼的形状,经过艺术处理的面鱼,自然是色彩艳丽,栩栩如生了。经过加工的面鱼,或赠送亲朋,或赠送好友,或给家人外出时作干粮,尽管用途不一,但已经成为一种工艺品了。

岢岚特色文化 岢岚“捏灯盏”工艺

山西人文特色介绍(山西各地特色文化)(25)

相传在山西晋西北的岢岚县民间,岢岚县人捏灯盏,是用面捏,所用面,有荞面、糕面数种。捏荞面灯盏,要捏成形后放在笼屉中蒸熟。从正月初十到二月初二,人们在几个晚上都要点油灯,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声笑语,一派欢乐景象。

河曲特色文化 河曲“河灯节”

山西人文特色介绍(山西各地特色文化)(26)

在黄河岸边的河曲县,至今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民俗,就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都在一个称作县城西门外的”西口古渡”燃放河灯,为当年在黄河上走船而死难的船工们超度亡灵,其意义在于它记载了中原先民“走西口”的创业历史。

保德特色文化 保德民歌

山西人文特色介绍(山西各地特色文化)(27)

保德民歌是山西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曲、保德、偏关民歌是一个整体,保德民歌首当其冲,历史非常悠久。保德民歌融合了内蒙的爬山调,陕北的信天游以及河曲、偏关的山曲儿,形成了自己语言质朴、形象简练、感情直率的风格。

偏关特色文化 偏关县“龙华盛会”

山西人文特色介绍(山西各地特色文化)(28)

劳动人民为了纪念先烈、抗击倭寇、保家卫国、弘扬民族精神、祈求幸福安康、五谷丰登的一大盛会,对传承我国民间传统民俗文化有着重要价值。2009年4月24日偏关万人会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第四十一届万人会隆重举行。

定襄特色文化 定襄“面塑”

山西人文特色介绍(山西各地特色文化)(29)

定襄面塑也称"定襄面花",是山西省定襄县内流传的传统民间面塑技艺,也是远古人类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的综合遗存。定襄面塑是定襄县较为突出的代表,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县特色文化 代县“民间刺绣”工艺

山西人文特色介绍(山西各地特色文化)(30)

代县民间刺绣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能人赵杰民为传承和发展代县刺绣这一独具雁门文化和地域特色的艺术瑰宝,创办了山西锦绣源工艺品公司,在代县刺绣的基础上,博采其他名绣特点,形成了仿真刺绣,使代县传统刺绣工艺跃上一个新台阶。

繁峙特色文化 繁峙“秧歌”

山西人文特色介绍(山西各地特色文化)(31)

繁峙秧歌又称奋地秧歌、大秧歌,是山西独有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繁峙县境内及其附近区。繁峙秧歌戏是由汉族民间舞蹈演变成戏曲的,尤其它的唱腔融合了多种类型的戏曲唱腔的形式,为研究中国戏剧发展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5.阳泉

阳泉特色文化 阳泉评说

山西人文特色介绍(山西各地特色文化)(32)

阳泉评说,又名哈哈笑。借鉴平定当地秧歌、迓鼓等地方曲艺,以当地方言为表现形式,以当地趣闻为主要题材,注意押韵,集合说学、逗、唱等艺术手法,风格轻松幽默,民间气息浓厚。近年还出现了化装评说、评说小品、评说剧等不同形式。

平定特色文化 平定迓鼓

山西人文特色介绍(山西各地特色文化)(33)

平定迓鼓是由宋将王韶在熙宁六年对阵西夏的“熙州之役”中创制的,经过长期的演变,现分为文武两种迓鼓。文迓鼓合说、唱、舞、打于一体,说白使用方言,歌唱节奏明快,风格诙谐逗趣。

盂县特色文化 盂县看亲

山西人文特色介绍(山西各地特色文化)(34)

由媒人向男家介绍女方晶貌、家庭情况后,男家初步同意,便遣媒人请庚帖,叫议亲。也有先相亲的。一般未婚男子都怕羞,由已婚的兄弟或叔伯去代看。而被看的姑娘又往往故意避开,只能看到她兄弟姐妹,藉以推测她的模样,俗称“摸姻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