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张店日常生活日记(一颗小水果见证市民幸福生活)

“市场上水果太多了,不知道买哪种好。”金秋时节,各类水果迎来丰收季。在我市各大水果销售区域,一眼望去,琳琅满目。沂源红苹果、源泉猕猴桃、大泽山葡萄……常见的本土特色瓜果成为百姓果盘中的“主角”;阳光玫瑰青提、火晶蜜柿、软籽石榴……优质的新兴品种瓜果被搬上货架;南非西柚、秘鲁牛油果、泰国金枕榴莲……进口水果正在以逐渐亲民的价格抢占市场一席之地。

近日,通过一周市场调查采访记者发现,目前,已有数百种水果进入我市市场。小水果背后,映射出的是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勤劳、智慧、创新带动的致富。

淄博张店日常生活日记(一颗小水果见证市民幸福生活)(1)

单调到多样 数百种水果上餐桌

张店区八大局农贸市场的水果摊前挤满了买水果的顾客。市民刘女士挑选了博山源泉猕猴桃,打算给在外地上大一的女儿寄过去。

说起吃水果,刘女士满满全是回忆:“我们小时候,只在过年过节才能吃到苹果和梨。平时,吃西红柿、黄瓜这类蔬菜就代替水果了。那个年代吃水果,就是件奢侈的事。”

“来个榴莲吧,帮我们剥好。”正说着,一对夫妻到摊前购买了逐渐下市的反季节水果。天气变凉,榴莲已不像几个月前那样热销抢手,市场里卖榴莲的摊位只剩了这一处。“现在买比夏季价格高了不少,但老婆喜欢吃,就买。”李先生对记者解释。

淄博张店日常生活日记(一颗小水果见证市民幸福生活)(2)

“是啊,现在生活更好了,和之前比吃个新鲜水果没那么难了。”刘女士感慨地说,“我女儿小时候,家里也多是买橘子、梨这种普通水果,收礼收串葡萄都让她高兴得不得了。现在仅苹果就能分出五六种产地、七八个名字,像什么黄金帅、花牛,还有蛇果、冰糖心苹果,更别提最近几年兴起的蓝莓、车厘子。之前只吃时令水果,现在冬季也能吃到榴莲,夏季也能吃到草莓,水果店里应季、反季、南方水果、进口水果种类越来越多,有些从百元一斤降到二十几元一斤,价格是越来越接地气,每次都不知道买什么好了。”

据山东博发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兴国介绍,目前,我市主要经营的水果品种分省内品种、省外品种和进口品种3大板块,50多个大类,300多个细分品种水果。他们批发市场每日的货物吞吐量在4000-5000吨左右,产品销售可辐射到省内16个地市,以及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市。

从一两种大众水果到多品种瓜果,从吃不起到随便买再到实现“榴莲自由”、“车厘子自由”,吃水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稀松平常的一件事,水果也褪去“奢侈品”外衣。作为食材原料、点缀装饰的瓜果品种,更是时常出现在我们生活中,见证着人们日渐美好、富裕的新生活。

淄博张店日常生活日记(一颗小水果见证市民幸福生活)(3)

小水果背后 见证市民生活变迁

水果品种增加影响的不仅有市民家的餐桌,还让市场也有了新变化。小水果背后,一批市民依靠勤劳与坚守,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原来只能挤在瓜菜堆里的水果,也有了专门的专卖店,有的甚至成了水果连锁店。

“刘师傅,给我来3斤橙子。”10月14日上午9点,在张店区科技苑便民市场的四季鲜水果店,买水果的顾客络绎不绝,店主刘光正夫妇忙得不亦乐乎。

刘光正,日照莒县人,今年50岁,从小就与水果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说:“我三十多年都在卖水果。”

从14岁帮家里果园卖水果到24岁来到淄博,在张店区侨联医院附近的农贸市场摆摊近10年,如今刘光正与妻子经营的水果店生意红火。靠着这间店铺,夫妇俩把两个孩子拉扯大,还买了两套房。“等大儿子明年从部队回来就可以入住婚房了。”

“没特殊情况,常年不休。今年唯一休息的两天是送孩子去北京部队报到。”

水果店大约30平方米,店面不大但水果种类繁多,二十多种水果摆放得井井有条。在淄博卖水果的二十多年,光是进货,刘光正就跑废了5辆电动三轮车。早上4点去进货,营业到晚上10点是他的日常。

与刘光正一样,姐姐一家也做着水果生意。从10年前摆摊到如今经营水果店,姐弟俩天天联系,互相帮忙进货和生意周转。刘光正坦言,他们一家人始终相信“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

淄博张店日常生活日记(一颗小水果见证市民幸福生活)(4)

创意吃法 小水果吸引年轻人

与刘光正不同,28岁的王恩泽把水果市场瞄向年轻人。他经营的“如果爱水果捞·果切店”是目前淄博线上平台销量最火爆的一家,而这一切源于4年前的一次偶然尝试。“当时是我第一次吃水果捞,觉得这个水果加酸奶的方式新鲜又好吃!就自己也想做这个。”他说,当时市面上做水果捞的店不多,王恩泽能参考的经验有限。

“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市面上常见的酸奶并不总是那么完美的适配于水果。”爱思索的他想要突破,“我想要对水果捞进行标准化,自制适合与水果搭配的酸奶。”

通过不断尝试、研发,王恩泽最终自制出黏稠度更好、口感更佳的酸奶。经过市场调研,专属于“如果爱水果捞·果切店”的酸奶提升了产品满意度,吸引了更多回头客。

淄博张店日常生活日记(一颗小水果见证市民幸福生活)(5)

王恩泽对水果捞的探索远不止于此。选水果就是一门学问,同一类水果中,他要找到当季最适合做水果捞和果切的品种,成熟度和切的部分也会决定水果的甜度,如何选到口感更甜的果,这些都需要经验总结。平时,他会用爆款的促销模式来引流,比如上架0.01元一盒的水果捞或新鲜果切,每逢节假日会设计相关的节日策划来进行促销,并针对购买人群拓展更高端的业务线“鲜花水果礼盒”。他说:“有许多人是买给女朋友吃的,这时候就可以顺便买束鲜花。”

4年来,王恩泽的水果捞生意越来越好,淡季每日销售量200多单,旺季400多单,车已经换过一辆,买房也提上了日程。

城市变迁,关于水果的故事也在变化,市民餐桌上的水果从一两种到上百种,从本地果至洋水果,多样化、优质化的水果丰富了城市便民市场,也满足了市民生活。一颗小水果,见证的是一座城市品质的提升、人们生活的幸福。(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采写/记者周慧 见习记者李细雨 策划指导/董振霞 刘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