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比伦 四大文明古国(你还记得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
古巴比伦(Babylon)是世界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乃至五千年前,其文化在历史上有很大的影响。
古巴比伦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当今的伊拉克境内。“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希腊语音译,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故又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又名伯拉大河)和底格里斯河。巴比伦王国的最后一个王朝(西元前626~前538年),曾灭亡古犹太人的王国,因此《圣经》中多次提及它,《启示录》中也引用该典故。
公元前4000年末的两河流域,人类文明史拉开了帷幕,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建立了国家,发明了文字和滚印,建造了众多大型寺庙和神殿,制造了无数精美的艺术品。
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苏美尔文明就此诞生。
后来说塞姆语的阿摩利人开始掌握两河流域的统治权。建立了强大的古巴比伦帝国,属于塞姆语的阿卡德语成为了官方语言。苏美尔语从此失去了官方语言的地位。
从这时起,苏美尔文明或者说以苏美尔语为标志的文明随着古巴比伦帝国的建立而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以阿卡德语为标志的巴比伦-亚述文明。
汉谟拉比法典也许后世人们对古巴比伦王国没有任何印象,甚至觉得它根本不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这部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却人人都一定要知道。
汉谟拉比法典是由古巴比伦王国第一王朝的第六个国王汉谟拉比颁布而得名的。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语,意思是“伟大的主人”,“伟大的先生”。汉谟拉比国王是一位伟大的君主,他结束了古代两河流域各王国纷争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古巴比伦王国。
他颁布的法典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最完整的成文法典。它比欧洲文明的支柱之一罗马法典至少要早几百年问世,距今约有三千七百年的历史。它的问世,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它本身就是人类文明宝库里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法典全文铭刻在一根高225厘米,顶部圆周165厘米底部圆周190厘米的黑色玄武岩柱上。石柱的顶端有精致的浮雕、汉谟拉比国王双手毕恭毕敬地从太阳神沙马什手里接受权杖。法典全文用古巴比伦语的楔形文字铭刻在石柱上,共计三千行,因此亦有“石柱法”之称。
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以象征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
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当时的巴比伦时期农村社会分化十分严重了,土地可以随意买卖,抵押,转让和继承,长子的继承份额则为双份,占有村社份地的人必须向国库缴纳实物租税,其数额约占收获量的十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不等。
而且还要服劳役和兵役,国王拥有巨大的王室(宫廷)经济,全国各地的神庙经济均从属于王室经济,古巴比伦时代王室地产的经营方式,已不同于乌尔第三王朝时代的大规模集中经营,而是将土地划分成三公顷至十五公顷不等的份地,分配给王室服务的各类人,如王室商业代理人,军人、手工业者、牧人和中小官吏等等。
但主要是分配给所谓“纳贡人”,“纳贡人”从王室领得份地,种籽,耕畜和农具后,自行经营,每年须向王室缴纳相当的收获物。他们不得出卖或抵押份地。
《汉谟拉比法典》保留了维护君主统治、体现团体本位、保留原始习惯残余、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特点。
这些特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社会性质,也反映出了当时汉谟拉比王的专制统治的绝对权威性。因为当时国王就是权力的象征,君权神授、君权至上的思想的影响,用法典展现了汉谟拉比的绝对权威。
除了在君主专制统治上的体现,还有自由民对奴隶的绝对统治权和支配权的确立,严格保护了奴隶主的利益,赋予奴隶主对奴隶的统治权与支配权,使奴隶的人身财产任凭奴隶主处置,这样,巴比伦社会的权力就已经牢牢掌握在了统治阶级手中。为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提供有力保障。
《汉谟拉比法典》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古代法律形成、发展的轨迹提供了最有力的实物证据。因为它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知的人类早期立法史上保存得最完整的成文法典。
同时《汉谟拉比法典》也是古东方法从习惯法阶段进入成文法阶段的体现。它独立于宗教之外,以强制性规范确立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有效调整古东方早期奴隶制国家的社会关系。其法律特征之鲜明、条文规定之缜密、文字表述之准确,都是人类其他早期法所不能比拟的。
必然的消亡当巴比伦最后一个王朝的第二位王,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ar,约西元前630~前561年)当权将国力推至鼎峰时,尼布甲尼撒的野心也开始日渐膨大。
此后的统治时间里他依靠雄厚的国力,多次发动对外战争,进攻并灭亡了古犹太人的王国,攻克犹太教圣城耶路撒冷,洗劫并彻底摧毁了犹太教圣殿,全城活着的居民几乎全被掳到巴比伦为奴。
很多人因宗教与习俗的差异,遭受种种侮辱和迫害。对犹太人而言,这是惨痛的经历与教训,因此将这段时期称为“巴比伦之囚”。
但强盛的国力和军事,却让尼布甲尼撒非常兴奋。然而他的雄心壮志并没有因此锐减。这一时期,至今仍被后世津津乐道的“空中花园”(The Hanging Gardens of Babylon),诞生在了这位国王的一声令下。
这是因为当时的巴比伦国正在古埃及对抗,而为了维持实力,必须跟隔壁伊朗高原上的另一个王国米底王国(The medes kingdom)联姻。尼布甲尼撒二世娶了米底王国的公主,这位公主背井离乡,整日郁郁寡欢。为了让爱妻开心,于是尼布甲尼撒二世就修建了这座空中花园,园中奇花异草,宛如仙境。这也体现了当时巴比伦王朝的繁荣。
然而这时古巴比伦不仅繁华,还伴随着乱性等众多道德败坏的现象,因它不光是王国的首都了,还成为了中东地区的商业中心,各国的商人川流不息。
由此它的堕落波及了更广大的地区与众多的国家,《圣经》中写道:巴比伦“使天下沉醉;万国喝了她的酒就癫狂了”,“因她得罪了耶和华”;犹太教的先知在被迫害中,依然宣扬道德与正信,巴比伦却不接受,先知最后哀叹“我们想医治巴比伦,她却没有治好”。看来这是古巴比伦文明灭亡的主要原因。
自大后必将消亡
西元前538年,巴比伦帝国的最后一个王,伯沙撒(Belshazzar)在位,他是尼布甲尼撒的外孙。在巴比伦帝国灭亡的最后一天中,波斯王居鲁士(Cyrus)已经在同巴比伦帝国作战,波斯大军已经迫近巴比伦城。
大敌当前,伯沙撒却认为巴比伦的城防坚固无比,不可能被攻破,于是召集了城中一千位大臣大摆筵席,继续狂欢。而且,他还拿出外祖父尼布甲尼撒从犹太教圣殿中夺取的,供神用的金银器皿饮酒作乐,亵渎犹太教信仰的耶和华神。
他和臣子们在这巴比伦的最后盛宴上大吃大喝,酩酊大醉。这时,他们突然看见凭空出现了一只手指,在墙上写下预言巴比伦即将灭亡的警示文字。面对神奇的警告,伯沙撒依然没有悔悟。
因为他的狂妄与轻敌,巴比伦的众臣都被招到筵席中饮酒作乐,无人认真查看城防。波斯王居鲁士恰好找到了一段废弃的河道,使幼发拉底河(伯拉大河)改道,原先流经巴比伦的那段伯拉大河(幼发拉底河)和巴比伦的护城河就此干枯了。
晚上波斯军队趁着夜色,轻松走过护城河河床,抵达城墙下,发现城门竟然没有关闭,于是长驱直入,没有人组织抵抗,不费吹灰之力便占领了巴比伦。整个占领行动中,仁慈的居鲁士只诛杀了亵渎神的亡国昏君伯沙撒一人。
巴比伦王国的历史至此终结,巴比伦城也在以后的历史变迁中渐渐荒废,化为一片废墟,荒凉至今,《圣经》称“因他们的罪孽使那地永远荒凉”。
居鲁士攻克巴比伦后,善待犹太人和犹太教,停止了迫害,释放所有被抓来的奴隶,让犹太人返回家园故土,并归还被抢掠的财物,允许重建犹太教圣殿。居鲁士开创的波斯帝国享国两百余年,直到今天,伊朗人都将居鲁士尊称为“国父”。
曾经强悍无比的巴比伦王国,竟在一日之间就离奇的,非常戏剧性的灭亡了。
波斯时期开始后,巴比伦的社会,文化,宗教等都得以基本延续,但公元前第一千纪早期以来,巴比伦和亚述都逐渐西闪米特化,阿拉姆化,阿卡德语作为口头语言可能已经走入末期,两河流域文明已经开始走向了灭亡。
而波斯阿切美尼德王朝之后,巴比伦被希腊人占领,成为塞琉古王朝的一部分,巴比伦也受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两河流域文明的要素逐渐皱缩到仅仅在神庙祭祀阶层中还得以传承。
这一时期仍然有楔形文字资料出土,但泥板上除了楔形文字之后,还有阿拉姆语和希腊语。特别是希腊语和阿卡德语对比的泥板,能够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阿卡德语末期的发音。古巴比伦的时代彻底成为回忆。
但不论如何,这个文明依旧赋予了后世很多的想象空间,因为当时对于现在来说实在是过于久远了,人们也几乎只能靠想象来弥补这种遗憾,无论他在当时多么有影响力,但是对于我们这种后人来说,几乎想不出他到底是做了什么。
就像是一个人,假如一个人取去世了,你无论做了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是会被遗忘的,就算是不被遗忘,那么也只能成为一代人的回忆,等到换了年龄层,那也只能成为时代的眼泪,等到有人想要为不知道的人解释的话,后面的人却也不一定想要听。
因为人们认为和自己本身是无关的事情,人们就只想要过好当下的生活,毕竟也是没有经历过当时的事情,如果要是近代的事情,比如要是抗日战争,那我们是有一些记载的,也是有证据的,所以我们后人也会感觉到感同身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