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和湖北有多少相似地名(为何韩国有大量地名与湖北完全一样)

韩国和湖北有多少相似地名(为何韩国有大量地名与湖北完全一样)(1)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国能够保留完整的文化并传承下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文化有巨大的包容性。

正是这样的包容性,使得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日本不用多说,深受中国汉唐文化影响,文字到如今有许多都是汉字,茶道文化、书法文化、尺八等乐器,也都是中国传过去的,日本古时的京都,光看结构就是一个“小长安”。

韩国也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在韩国境内,有许多地名跟中国湖北省的地名完全一样,几乎都不像是巧合,那么,韩国到底跟我国的湖北省有什么渊源呢?

韩国和湖北有多少相似地名(为何韩国有大量地名与湖北完全一样)(2)

几乎照搬的名称

众所周知,韩国现在的首都是首尔,但就和北京、南京一样,首尔也是几度易名。

1392年,朝鲜太祖李成桂在开京建立朝鲜王朝,后来迁到了汉阳,此后几百年,汉阳都是朝鲜的首都。

日据时代,汉阳改名为汉城,朝鲜战争时则几度易手。

后来,韩国与朝鲜割裂,不再是朝鲜王国的一部分,汉城便成为韩国的首都。2005年,汉城正式改名为首尔。

中国湖北也有一个汉阳,因位于古汉水之阳而得名,和汉口、武昌并称武汉三镇。

韩国和湖北有多少相似地名(为何韩国有大量地名与湖北完全一样)(3)

汉江是长江的支流,位于湖北境内,也是湖北境内除长江外最长的河流,汉阳就发源于此地。

而在韩国中部,也有一条汉江,是朝鲜半岛上最长的河流,距离首都首尔很近,也是韩国的母亲河,具有很高的航运、经济价值。

朝鲜半岛历史上曾以“小中华”自居,受中华文化影响很大,所以河流名称相同倒也不足为奇。

2004年,韩国却对“汉江”的中文名称不满,提出这条河流的中文名称应该叫做“韩江”,也许是因为“汉江”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华汉族。

韩国和湖北有多少相似地名(为何韩国有大量地名与湖北完全一样)(4)

韩文里,“汉”和“韩”的发音与写法是一样的,无法区分。但是,在中国,“韩江”还是未能成为官方名称,韩国人未能如愿。

中国湖北汉江的源头是秦岭山脉的最高峰太白山,这也是中国历代文人留下千古流传的诗句的一个地方。巧的是,韩国的汉江源头也叫太白山,如今成为韩国一个著名的旅游景区。

除了这些之外,韩国还有一些地名也跟湖北的地名一模一样。

例如,湖北省有襄阳县、江陵县,韩国境内便有襄阳郡、江陵市,丹阳、黄州等,也和湖北省的地名一样,就连湖北著名的洞庭湖在韩国也有一个。

韩国和湖北有多少相似地名(为何韩国有大量地名与湖北完全一样)(5)

深受楚文化影响

如果两个国家中,有一两个完全一样的地名,那还可以说是巧合或者是文化的影响,但韩国境内是有许多地名都和中国湖北省境内的地名完全一样,俨然一个“复制”的湖北省,这就很难用巧合来解释了。

那么,韩国跟中国的湖北省真的有渊源吗?渊源何在呢?这实际上也是一些历史学家一直在探究的问题。

有许多人做出大胆的推测——历史上,韩国人是中国湖北人的后代,是湖北人迁移到朝鲜那个地方繁衍生息的。

韩国和湖北有多少相似地名(为何韩国有大量地名与湖北完全一样)(6)

这并非无稽之谈,我们都知道,湖北省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楚国,楚文化在现今的湖北省境内,也被很好地保存了下来,成为一大特色,其语言、文字、乐器等,都是中国南方文化的代表。

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韩国是受到中国楚地文化影响的。韩国的国旗图案是太极八卦图,通称为太极旗,是一百多年前定下来的,据说这是一位中国人设计的。

太极是中国道家的一个重要部分,而相传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便是楚国人,荆楚之地也的确盛行道学。

韩国人后来有机会修改自己的国旗图案,但还是选择延续太极图作为国旗,可见楚文化对韩国的影响。

韩国和湖北有多少相似地名(为何韩国有大量地名与湖北完全一样)(7)

另外,在中国,端午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从楚国一带流传开来,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相传是为了纪念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在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这些传统习俗也成为人们的共识。

在韩国江陵却也有一个端午节,跟中国的端午节仅相差一个字,有部分习俗跟中国的端午节也有相似之处。

端午祭是一种祭神活动,具有一定的神秘感,这跟荆楚文化中,崇尚神巫、光怪陆离的部分也不谋而合。

韩国和湖北有多少相似地名(为何韩国有大量地名与湖北完全一样)(8)

现代社会,韩国的一些生活习俗竟也与湖北地区的习俗相同,例如宜昌地区有一种俗称包面的食物,和饺子差不多,在国内其他地方很少见,在韩国却有这种传统食物。

宜昌一带认为36岁是人生中重要的节点,在36岁这一年要过寿,而韩国也有这样的习俗。

楚人的后代?

关于韩国人和湖北人之间的渊源,目前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要追溯到商朝时。周武王灭商后,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带领五千人逃到朝鲜半岛一带,在平壤建立政权,史称箕子王朝,这是史书上能找到的关于朝鲜国最早的记录。

韩国和湖北有多少相似地名(为何韩国有大量地名与湖北完全一样)(9)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秦灭六国,燕国遗民逃难到了朝鲜,推翻了箕子一手建立起来的朝鲜王国,建立新的政权,并扩充疆域。

因此,到这时,朝鲜一带跟中原有着紧密的联系。

秦朝时期,秦始皇为了求得长生不老药,派来自楚国的术士韩终前往朝鲜南部,也就是今天的韩国,这一事迹在朝鲜思想家李圭景的著述《五洲衍文长笺散稿》中有记载。

据说,韩终到了朝鲜南部之后,并没有找到秦始皇想要的长生不老药。

因为害怕秦始皇的惩罚,他便不敢回到中原,而是扎根在朝鲜南部,成为马韩王,也就是说,他一手建立起了韩国的政权。

韩国和湖北有多少相似地名(为何韩国有大量地名与湖北完全一样)(10)

作为深受道教影响的楚国术士,韩终在立足之后,大举宣扬道教的文化,因此,今日的韩国受道教文化、楚文化的影响很大。

而作为楚国人,因为思乡情切,韩终就把一些地方的名称改成和原本中原楚地的名称一样。

由于年代久远,这个说法并没有太多的证明,韩终这个人物在历史上的记载也并不多。但是,今日的朝鲜和韩国与中国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大概不假。

第二种说法则是说,春秋战国时期,秦灭六国后,六国遗民四处逃亡,今日湖北一带的楚国遗民便一路北上,逃难到了朝鲜半岛,在那里建立了政权,并世世代代在那个地方繁衍生息。

韩国和湖北有多少相似地名(为何韩国有大量地名与湖北完全一样)(11)

于是,楚国的各种风俗文化,例如端午节习俗,也被带到了朝鲜地区,半岛上的许多地名,也更改成了与原本楚国的地名一样。

如果按照这种说法的话,那现今的韩国人就是古时中原楚国遗民的后代。

第三种说法则与宋元战争有关。元朝虽然最终灭了南宋政权,但在这过程中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最惨烈的一战,也是元灭南宋的关键一战,便是襄阳之战,就是在湖北一带的战争。

韩国和湖北有多少相似地名(为何韩国有大量地名与湖北完全一样)(12)

襄阳之战持续六年之久,因为有广阔的汉江作为屏障,所以襄阳并不好打,宋军巧妙地利用地理优势,一步步阻止了元军的进攻。

蒙古人最后找到了阿拉伯的兵器专家,利用先进的武器才攻下了襄阳,也真正灭了南宋。

关于这一战争的惨烈情形,哪怕不看史书,光看金庸先生笔下经过艺术加工的故事,也可见一斑。

蒙古人在中原建立元朝,为了报复南宋抗元军民——其中大部分是襄阳一带遗留下的湖北人,就把他们流放到了元朝的征东行省,也就是朝鲜南部地区,当时的高丽,今日的韩国。

韩国和湖北有多少相似地名(为何韩国有大量地名与湖北完全一样)(13)

这些被流放的遗民在一片荒芜的朝鲜半岛上,为了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于是就把一些家乡的地名原原本本照搬过去,这就出现了现在这种地名相同的情况。

这些说法,无一例外都没有确凿的历史事实可以证明,真正的历史如何,恐怕只有古人自己才知道,后人只不过是根据史书的一些蛛丝马迹来进行推测。

每种说法大概都是真假参半。但不可否认的是,今日哪怕分裂开来的朝鲜和韩国,都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

尊重文化事实

2005年,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成功申遗,这一消息一出,国内网友便炸开了锅,觉得韩国人抢了我们的端午节。

韩国和湖北有多少相似地名(为何韩国有大量地名与湖北完全一样)(14)

但实际上,韩国的端午祭与中国的端午节并不是一回事,一个是传统节日,一个则是巫俗祭祀活动,韩国人把端午祭拿去申遗,并不会影响我们端午节的申遗。

四年之后,我国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一事件颇有点乌龙的意味,但可以看出的是,韩国总是想极力摆脱中华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在民间,总会出现一些把中华文化占为己有的声音。

例如说源于中国的书法文化是韩国的,中国人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韩国的,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是韩国的,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是韩国的……

韩国和湖北有多少相似地名(为何韩国有大量地名与湖北完全一样)(15)

有人便调侃道,若说韩国深受中华楚国文化的影响,那么怕是有一天楚国和道家,都要变成韩国的了。

事实是,历史上的高句丽文明是隶属于中华文明的,韩国在某一段时间里也一直是中国的附属国,这也有据可查。

韩国人并非不明白这一点,他们之所以在一些文化的问题上纠缠不清,喜欢将他人的文化“据为己有”,还是因为他们本身在文化上渴望独立的焦虑。

近代以来,韩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成为了“亚洲四小龙”之一。

韩国和湖北有多少相似地名(为何韩国有大量地名与湖北完全一样)(16)

经济基础会影响上层建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韩国人便会从历史文化中寻找自己的民族自豪感,他们渴望突出自己文化的独特性,可骨子里却对自身的文化感到自卑。

因为追根溯源,韩国的文化来源于中华文明,他们并没有那么多可以炫耀和自豪的东西。所以,他们这样一种把文化遗产“据为己有”的行径,可以称得上是自欺欺人的行为。

然而,抛开历史文化这些,韩国最引以为傲的产业是娱乐文化产业。

这一点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初见端倪,“韩流”这股风不仅刮遍亚洲地区,还刮到了欧美地区,众多韩国偶像以及韩剧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走红,彰显了韩国文化产业的实力。

韩国和湖北有多少相似地名(为何韩国有大量地名与湖北完全一样)(17)

甚至于现在提到韩剧,人们在头脑中都会浮现一个固有的“套路”。近些年,韩国影视业也丝毫没有颓势,《寄生虫》、《鱿鱼游戏》等影视剧,都是拿得出手的优秀影视作品。

韩国的娱乐产业,具有自己的代表性,是许多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为什么韩国人不为这些成就骄傲,而非要纠结于一些历史文化的问题呢,甚至说出无耻的言论呢?

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势所在,正确的观点应当是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把文化的精华发扬光大,这才是世界可以共同进步的可取之道。

参考资料

[1]《时代文学》,2014-04-23,《韩国文化与中国楚文化的渊源》

[2]《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02-28,《韩国文化与中国楚文化渊源初探》

[3]《五洲衍文长笺散稿》,李圭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