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电影全剧(昆剧节传统与反叛)

昆剧电影全剧(昆剧节传统与反叛)(1)

昆剧电影全剧(昆剧节传统与反叛)(2)

苏州昆剧院的昆剧《红娘》参加第八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名角登台,喝彩声声。《红娘》根据《西厢记》或者《莺莺传》改编而来,剧中的故事情节略有不同,但是主要情节不变。张珙偶遇崔莺莺,俩人一见钟情,后张珙又机缘巧合救下心上人,但是崔母不同意俩人的婚事,在红娘有意或无意的帮助下,俩人私定终身,木已成舟,崔母拷问红娘才知其中缘由,遂同意俩人成婚,但要张珙求取功名。离别之际,红娘送上“家法”,劝张珙不能有负崔莺莺。

《红娘》的故事耳熟能详,只是呈现的侧重点和选取的角度和《西厢记》有所差别。本来这个故事历经时代和不同作者的笔下,文本已经多番变动。

昆剧《红娘》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舞台作品,从念白到唱词,都是非常精妙。作品有着非常高的文学价值,词采风流,同时也巧妙地修改保留了《西厢记》中的部分经典段落。例如,张崔俩人离别之际,同唱道,“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时谁染霜林,多管是别离人泪”,这段唱词则是根据王实甫《西厢记》中《长亭送别》里的经典唱段稍加改动而来。

昆剧电影全剧(昆剧节传统与反叛)(3)

昆剧电影全剧(昆剧节传统与反叛)(4)

角色的选取和演员的表演功力,是昆剧《红娘》中的最大看点,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出神入化。崔莺莺眼波流转、媚底生娇的相国千金形象,对爱情满是渴望,但是又思虑到大家闺秀的身份,最后冲破礼教束缚走向爱情。张珙一眼万年的痴情,求佳人而不得,相思成疾,病中眼神中的痛苦,见到崔莺莺的迫不及待都表演得非常到位。红娘是这部作品中最重要的人物,她的戏谑、俏皮和反叛更是通过一举一动表演得入木三分。红娘只是相国千金的丫鬟,所有的反叛举动在她身上表现出来,似乎更合情合理。

《红娘》具有鲜明的传统戏曲作品特点,在戏剧冲突中也颇为讲究,巧合突转,一波三折,将矛盾集中表现。崔张两人一见钟情,但是孙飞虎横插一杠,崔莺莺临难,但是也给张珙提供了机会,张珙在好友的帮助下退敌,可是崔母又出尔反尔,阻断俩人的姻缘。情节上矛盾冲突紧张紧凑,张力十足,设置引人入胜。

昆剧电影全剧(昆剧节传统与反叛)(5)

昆剧电影全剧(昆剧节传统与反叛)(6)

在传统题材作品中,加入反叛的思想意识,这是这部昆剧最具有价值的地方。而反叛意识最集中的表现,则是体现在红娘这个角色身上。一开始红娘只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到后面崔张的私会,红娘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怂恿者。红娘帮助崔张俩人传递书信,月下私会,崔母又是通过红娘之口知道俩人已经私定终生。到最后红娘还承担了教化张珙的角色职能,本来夫婿外出,多番叮咛不要留恋青楼,不能攀高忘旧,这些话应该是由崔莺莺说出来,但是这里却改为由红娘说出,红娘的角色价值得到了升华。

红娘从不把自己放在丫鬟的位置上,而更像是领路人,不守规矩,不遵礼教,大胆追求,教化他人。看到互相思念的俩人,伸出援手,在花园里拿棋枰遮着张珙,悄悄带去见崔莺莺。但是她又戏弄张珙,在传递书信的时候,让张珙戏称自己为“娘”,让张珙钻狗洞翻院墙去见崔莺莺,这些举动都具有颠覆意义,是对当时正统的颠覆,对封建礼教的反叛。

昆剧电影全剧(昆剧节传统与反叛)(7)

而《红娘》之所以能受到这么多观众的喜爱,离不开创作者和表演者赋予了人物现代性的意识,符合当下价值观的评判标准,表达了观众内心的渴望世界。也就是抛却一切人间繁复的桎梏,满足观众对爱情的追求,对自由、幸福、浪漫的向往,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执著。而红娘又是用一种和解的态度在反叛,并不是一味的犟头蛮干,她的反叛是为了求得更美好的未来。

艺术作品最有价值的地方是能给人带来思考,《红娘》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在昆剧的低吟浅唱中,唤醒观众内心的爱和美。每一个观众都有可能是崔莺莺、张珙,甚至是崔母或孙飞虎,但是又有谁的内心不渴望住着一个红娘呢?通讯员 顾瑜

来源:紫牛新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