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时期广东名将(太平天国豫王千岁)

太平天国前后册封2700位王爷,常用的3000多汉字表示压力很大,但天王洪秀全却乐此不疲,继续搞“滥封”,这也是天国灭亡之重要原因。按照拜上帝教教义,太平天国群众都是上帝子民,人人皆兄弟、姐妹,故而这2700位王爷都是亲王,且还是世袭罔替,也就是所谓的铁帽子王。当然,这2700位亲王之含金量也是差异很大,除了少数是精英,剩下的都是一般般,甚至是“关系户”,可谓是良莠不齐。那么,2700位亲王中,谁的含金量比较高呢?就是前期册封的7位亲王,以及后来册封的英王、忠王,这都是货真价实且能力突出的战将,是天国之勋臣。在此,笔者就来说说一位亲王,此人最“富裕”,家财万贯,却主动资助金田起义;战斗中斩杀了湘军第一名将,后病死在老家。

太平天国时期广东名将(太平天国豫王千岁)(1)

胡以晃,太平天国豫王千岁,广西平南人,祖籍是江西临江,祖上因做生意而在平南居住,后成平南县一大土豪。那么,胡以晃究竟多富有呢?田产、地产跨越平南、藤县、金秀三县,地租每年5000多担;房屋、铺面数十座,租金每年白银数千两;同时还发放高利贷,利息收入不计其数。可以说,胡以晃绝对是土豪,是如假包换的大地主。但是,胡以晃也有难言之隐。胡家不是本地人,而是外来户,因而经常受到当地“土著地主”欺负,还没有诉说之地。有一次,胡以晃骑马经过平南县大地主卓家门前,因拒绝下马行走被拉进牛棚暴打一顿,头发也被剃光一半,然后被踢出来。卓家背后有官府撑腰,胡以晃能怎么办,虽说自己是武秀才,但别人就是看不起你。所以,胡以晃只能暂时隐忍,等时机成熟再收拾仇家。

太平天国时期广东名将(太平天国豫王千岁)(2)

胡以晃被暴打之消息传出后,善于搞思想工作的冯云山直接去胡家,经过一夜交谈,胡以晃同意加入拜上帝教,一起反清。胡以晃是大地主,家财万贯,吃喝肯定不愁,为何非要去干造反此种掉脑袋之事呢?笔者认为,冯云山思想工作到位是其一;胡以晃常年受到本地土豪、官府欺压才是关键。无论如何,胡以晃都加入革命阵营,这是一大喜事。入伙拜上帝教后,胡以晃经过萧朝贵“天兄下凡”一顿教育,直接将全部家当贩卖,并将所得银两充公,给了“圣库”,算是资助金田起义了。凭借巨额资金赞助,胡以晃受封豫王千岁,成为早期八大领导人之一:洪、杨、萧冯、韦、石、秦、胡等。八大领导特权之一就是不受“男女分营”制度束缚,可以享受家庭之温暖,这一点在太平天国早期绝对令人羡慕。

太平天国时期广东名将(太平天国豫王千岁)(3)

1850年10月,清朝桂平官吏发现紫荆山区的拜上帝教会众有起义之迹象,于是出兵3000余人围剿。杨秀清、萧朝贵为了在起义之初树立威望,便以“天兄下凡”来劝导洪秀全、冯云山,让他们去山人村胡以晃家中“避吉”,等起义成功后再回到大本营。洪、冯在山人村之消息很快传到清军那里,于是副将李殿元便带2000多兵勇前往围剿,试图来次“斩首行动”。清军行动迅速,胡以晃则赶紧号召村内教徒死守各隘口,并派人翻山越岭去紫荆山找杨秀清,让他火速派兵来增援。10月中旬,蒙得恩(专门为洪秀全选妃)带1000多教徒来到山人村外围,与胡以晃内外夹击李殿元,斩杀其副手,清军由此溃败。接着,胡以晃一路拼杀,将洪秀全安全送回紫荆山,此为著名的“迎主之战”。

太平天国时期广东名将(太平天国豫王千岁)(4)

迎主之战,打响了金田起义之第一枪,胡以晃击败清军,威望高涨。1851年1月,洪秀全、杨秀清等正式宣布起义,号召天下子民起义击杀“清妖”,共享人间天国之乐。金田起义后,军权基本掌握在萧朝贵、韦昌辉手中,罗大纲、林凤祥、李开芳等直属悍将得以大展拳脚,经常充当开路先锋。此时的胡以晃,地位比较尴尬,没有机会带兵,只能追随大部队行动。其中之原因很简单,胡以晃赞助巨额资金没错,但他没有拉到“人”;胡家没人愿意革命,还与之决裂,胡以晃是独自一人参加起义,本钱太少。没有拉来“人”,自然就没直属部队,带兵作战也就没他戏份了。当然,胡以晃也不是没“伙伴”,石达开此时也没机会带兵作战,都是“天兄”萧朝贵说了算;“天父”杨秀清都被压制,也暂时没法子。

太平天国时期广东名将(太平天国豫王千岁)(5)

1853年3月,洪秀全、杨秀清等杀入南京(当时称江宁),并将其作为首都,与大清隔江对峙。5月,林凤祥、李开芳挥师北伐,率2万老兵直捣燕京;悍将罗大纲则经略镇江、扬州,且因天地会出身不受杨秀清待见;韦昌辉、石达开等需要处理政务,没法子离开天京。如此,杨秀清只好让胡以晃挂帅西征,率1万兵马溯江而上,攻取长江中游各地,为天京征集粮草。6月,胡以晃拿下安庆,而后驻守此地部署防务,国舅爷赖汉英继续西征,结果在南昌被江忠源击败,无功而返。10月,胡以晃率万余精兵从安庆出发,征讨皖北,连克集贤关、桐城、舒城,兵锋直抵庐州,准备与安徽巡抚江忠源决战,为阵亡蓑衣渡、南昌之将士复仇。江忠源,乃湘军第一名将,也是第一位获得巡抚职位的湘系人物,可知此人非同一般。要知道,同时期的曾国藩还是“三无人员”,只有侍郎虚职,经常受地方官员刁难,一点脾气都没有。

太平天国时期广东名将(太平天国豫王千岁)(6)

此时的庐州,内有江忠源镇守,外有玉山、舒兴阿、音德布、江忠浚等部清军来增援,清军城内外兵勇总计3万余人。尤其是陕甘总督舒兴阿麾下的3000八旗铁骑,更是骁勇无敌,悍不畏死。对此,胡以晃决定先发制人,在清军增援部队尚未站稳脚跟之际,发起突袭,斩杀总兵玉山,击毙清军2000余人。接着,胡以晃夜袭舒兴阿大营,清军猝不及防,死伤数百人,于是后撤30余里。连续两次战败,清军增援部队十分畏惧太平军,故而不敢发起主动进攻,胡以晃则借此机会挖掘壕沟、修筑木城、构建栅栏,掩护士兵攻城。1854年1月,太平军挖掘好地道两层,放置火药万斤,而后爆破,庐州城墙被炸毁数十丈。接着,曾天养率前锋杀入缺口,太平军大部队随机跟进,庐州就此被攻破。此时,江忠源不愿意撤退,更不愿意投降,结果在战斗中被击毙,一说自杀。

太平天国时期广东名将(太平天国豫王千岁)(7)

两层地道爆发庐州城,斩杀了湘军第一名将江忠源,也算为阵亡蓑衣渡的南王冯云山复仇了,胡以晃因而名声大噪,受封豫王,成为一颗新将星。1856年3月,胡以晃在萍乡成功阻击湘军刘长佑部,为石达开取得樟树大捷立下赫赫战功。不久,胡以晃带兵去增援临江,却因过于劳累而病逝军中。胡以晃祖籍是临江,结果也是在临江病逝,算是死在老家吧。当然,这也是胡以晃的一种“幸运”,因为他病逝时太平天国正处在巅峰状态,取代清王朝大有希望。若是多活一阵子,胡以晃将会看到“天京事变”爆发,看到兄弟们相互残杀,最终葬送太平天国。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全史》、《太平天国战争全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