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特色苗族的民歌是什么(湘西苗族民歌的创作特点)

文/阿瑶说

编辑/阿瑶说

苗族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其祖先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生活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独特。湘西是湖南苗疆的一个主要聚居地,也是一片苗疆。

最具特色苗族的民歌是什么(湘西苗族民歌的创作特点)(1)

湘西苗族民族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以其独特的勤劳和智慧,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湘西地区的苗族神话传说、歌谣和舞蹈,充分体现了苗族的特点和个性,别具一种特殊的韵味。

一、以方言为主要内容的即兴演唱

苗族山歌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繁荣发展已成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一意义上说,苗族民歌的研究已进入一个较为系统的、全面的、有效的阶段。

湘西苗族民歌历史悠久,调式丰富,曲式完备,曲调独特,曲调多样,唱腔丰富,民族特征明显。从歌词风格,曲调,唱腔等几个方面表现出苗族在湘西民歌中的艺术特色。

最具特色苗族的民歌是什么(湘西苗族民歌的创作特点)(2)

湘西苗族因其特殊的历史条件,只能在山地、河谷中生活。苗族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形成的民族语言。然而,苗族仅有苗语而无苗文,这一点令人十分惋惜,而正是由于这种缺憾,使得苗歌得以繁荣兴旺。

在苗族主要依靠口头交流的时期,苗歌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成为最有效,最生动,最有效的交流方式。俗话说,苗族人都会唱歌,而且一开口就是一首歌曲。随着时间的推移,苗族歌曲已成为一种人们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生活交流方式,并成为湘西苗族文化遗产的一项主要内容。

最具特色苗族的民歌是什么(湘西苗族民歌的创作特点)(3)

湘西苗族民歌中所演唱的语言为湘西苗语,属于汉藏语部族。湘西苗语有东部的“雅话”和西部的“雅话”之分。湘西苗语共有湘西苗语有48个声母、35个韵母、6个声调。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苗族话极具声调和音乐色彩。因此苗族人民所使用的歌谣,都具有独特的风格。

苗族民歌是用音乐来抒发人们内心深处最真诚的情感的一种苗语音乐。苗族民歌的创造和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这种联系贯穿于人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最具特色苗族的民歌是什么(湘西苗族民歌的创作特点)(4)

正如哈萨克族的谚语所说:“从你降生之日起,这首歌便为你打开了一扇通向外面的世界之门;在你消失之时,此曲也随你而去。”这是苗族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苗族人民集创作、歌唱和传承于一体,而“即兴演唱”又是他们民族音乐的一大特点。

因此,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面,工作之余还是在闲暇时间,还是在过节时,或者是平常的小聚,或者是在朋友间的闲聊,或者是在恋人间的缠绵缠绵之中,都可以让自己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苗族人听从自己的心声,用歌声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因而,苗族山歌在歌词上也表现出了“白话化”、“平民化”的特征。苗族的先民们将苗族人关于天地万物,人类起源的远古传说,用《古歌》的方式传承了下来。

最具特色苗族的民歌是什么(湘西苗族民歌的创作特点)(5)

青年男女用《约会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苗家喊年歌》中“过年罗,过年罗,苗家过年喊着过罗”,反映出苗族人喜气洋洋的喜庆氛围,客进苗寨先喝拦路酒,拦路敬酒情意厚,拦路只想把客留,一曲真情流露、豪迈的《苗家拦路歌》引起了苗族人的极大共鸣。

苗族以他们特有的方式,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抒发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感情和感情。当然,经过一段时期的演变和发展,湘西苗歌的歌词也逐渐累积,最后就构成了较为复杂但较为固定的一句体、二句体、三句体、四句体、五句体、多句体等,其中以偶句形式的结构最多。

最具特色苗族的民歌是什么(湘西苗族民歌的创作特点)(6)

二、百听不厌的音乐

一支民歌即使你把它唱了很多次,人们也不会感到厌烦。风格独特,个性独特,千百年来一直在改变。”湘西苗族的民谣,就这样被人们一遍又一遍的传诵着,数千年下来,民谣已经被打磨成了一首又一首的经典之作。

湘西苗族民歌主要以“宫商”调为特色,在乐曲的编排上,一般采用两个并列的乐句,或彼此对应的乐句构成一个乐节,又称“重复式”和“对应式”,一支民歌至少由两个乐句构成,一般由前腔、基本乐句和变化基本乐句、衬腔和尾腔构成,构成一种独特的乐曲。

最具特色苗族的民歌是什么(湘西苗族民歌的创作特点)(7)

因而,苗族民歌的音调结构也非常丰富,其生命的炫丽多彩,是单一或多种音乐形式所无法表达的。苗族群众在歌唱时,常常按照情感的需要,采用“衬”、“润”等方法,来丰富歌曲的颜色,扩大歌曲的构成范围。

因此,大部分苗族的歌谣都是零散的,而且节拍非常杂乱,常常毫无章法,比如湘西苗族的歌谣就有两种典型的节拍形式:“头长尾短”、“头短尾长”。他们相互依存,共同组成苗族山歌音乐的主干结构。

最具特色苗族的民歌是什么(湘西苗族民歌的创作特点)(8)

可以看出,这种结构和节奏的特点,既源于苗族的表达方式和音韵特点,又源于苗歌的“即兴”特点,因而具有独特和不可替代的特点。从民俗的观点来看,音乐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对语言进行美化,让歌词有了节奏,有了音律,有了变化,让人听上去更加舒适悦耳。

另外一种则是将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而苗族民歌中的乐曲,与苗族方言相融合,就成了一种主要而又生动的表达情感的方式。

通常,歌者只能边唱边写,或者将自己脑海中的歌曲重复一遍。所以,歌手们经常会挑选自己最熟知的旋律,然后按照自己的需求,写出最符合自己口味的歌词,这样就造成了苗族民歌的旋律在变化中变化,在变化中发展,但却永远听不腻。

最具特色苗族的民歌是什么(湘西苗族民歌的创作特点)(9)

三、使自己能顺应环境

湘西苗族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北部,依附在武陵山脚下的云贵高原的边缘地带。苗族是一个以山区为主的民族,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较为隐秘的生存环境,为苗族歌曲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苗族民歌在经过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了长期的演化与改进,逐步形成了其自身的特色与风格。按照苗歌腔的特点,可分为高腔和平腔两种类型。不同的唱段,因其所处的音乐环境而呈现出迥异的音乐风格。高腔在湘西苗族民歌中最具特点,多用于砍柴、送客入寨等活动。

最具特色苗族的民歌是什么(湘西苗族民歌的创作特点)(10)

一个“高”字,是高腔的显著特征。高腔的声音都比较尖锐,一开始是5-8度,接着又突然拔高,经常是4-5,7-8,再突然降低。其声场范围大,声幅大,声质响亮,节拍不受限制。高腔的嗓子,既能穿透大山,又能引人注意,又能震慑猛兽,还能保护自己的战友。

“平腔”是一种在湘西地区流行的苗族演唱方式,在农村和家庭中比较常见。平腔中的“平”,是指其声场狭窄,声调朴实平和,叙述性强。所以,“扁调”与苗族方言有很大的联系,它的唱速和节奏随着说话人的情绪而改变,或快或慢,或紧或缓,非常有弹性,往往是用“纯正”唱出来的。

最具特色苗族的民歌是什么(湘西苗族民歌的创作特点)(11)

“平腔”既是家人间交流情感的工具,又是情侣间谈情说爱的工具。此外,在湘西苗族歌曲中,还存在着仡佬腔、飞腔、拉固腔等特有的苗腔。“仡佬”是湘西土家族、苗族、汉族在交流中共同运用的一种方言,是湘西苗族“仡佬苗”的一种发音方法,主要以汉语进行歌唱。

“飞腔”是湘西地区苗族“花苗”的一种演唱方式,它的演唱方式都是单一的一段,既简短又优美;拉固是湘西苗族山歌中最有特点的一个,它以大小调为主,音调上有自己的特点。

最具特色苗族的民歌是什么(湘西苗族民歌的创作特点)(12)

四、民谣产生于民间文化

湘西苗族是一个民歌的国度,那里的人民不分男女,人人能唱能舞,并且民歌的内容非常丰富,主题也非常广泛,几乎囊括了人民的全部生活。可以说,苗族历史的长河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苗族山歌的创造创造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其中包括:古老的山歌、祭奠的歌曲、爱情的歌曲、节庆的歌曲等。湘西苗族的生存环境相对封闭和保守,又处于较低的经济和文化水平,因而不能准确地理解人生和大自然的变化,往往把这一切都归功于祖先的庇佑和上帝的控制。

最具特色苗族的民歌是什么(湘西苗族民歌的创作特点)(13)

因此,在民间为求太平、家族兴旺、子孙繁茂,便出现了许多不同的信仰,如天王信仰等,信仰的鬼神也很多,有“三十六,七十二”之说。于是又出现了诸如“古歌”和“开土歌”的苗歌。

湘西苗族有很多春节习俗,因此也就有了唱歌的时机,例如:赶年、三月三、赶明、赶龙节、四月八、六月六、赶秋节等等,都是唱歌的好时机。每逢节庆,苗族人民都要打扮得漂漂亮亮,而“大歌会”又是最为隆重的一项活动。

最具特色苗族的民歌是什么(湘西苗族民歌的创作特点)(14)

虽然它们有大有小,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无论男女老少,都会主动到去参加。而那些年轻的男女们,也可以趁着这样的场合,相互了解交往,表达自己的爱意。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是通过唱歌来沟通,提升自己的声乐水平。

此外,在各种礼仪中,还包括了苗歌。苗族人在婚礼上唱的是喜歌,在丧礼上是哭歌,在饮茶时是茶歌,唱的是一首接一首的歌曲,在他们看来,没有歌曲就不会幸福。

最具特色苗族的民歌是什么(湘西苗族民歌的创作特点)(15)

笔者的观点:

湘西的苗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漫长的岁月中,以苗族方言为主要语言,以现场创作和口耳相传的方式,在苗族群众的共同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下,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苗族人民生活生产等各方面的变化,对其传统文化的继承造成了空前的威胁和考验。

【参考文献】

  1. 湘西苗族民歌
  2. 杨民康.中国民歌与乡土社会[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3. 薛良民族民间音乐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4. 郑土有.吴语叙事山歌演唱传统研究[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