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打工遭人骗(我70后老实人母亲车祸)
李家就已经营一家饭店,李勇是厨师,李家就靠饭店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
李家经营不善而倒闭,李勇他们三兄弟安排了工作,李勇的二个哥哥,一个进了中岭县水泥厂,一个进了中岭县家具厂,李勇进了中岭县运输站——拉双轮平板车。三兄弟在相隔不到的二年时间内,先后成家。李勇妻子——方小芳,来自该县山村,与他一样都是不认字,连自己名字都不认识。
60年代初出生的李大壮,家里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哥哥——李大军,下有一个妹妹——李大妹,经历了磨难的童年。
中岭县土地贫瘠,大地略显苍凉,六十年代人们普遍贫穷,家家虽然困顿,但民风淳朴,邻里守望相助,伦理秩序整然有序。
小孩们跳皮捣蛋,干点的事。李大壮与儿时伙伴一齐玩,玩得最开心的就是玩圈圈、陀螺、橡皮筋,还有跳绳子。有时几个要好小伙伴窜到玻璃厂偷玻璃弹珠或窜到火车站偷橡胶——一个小伙伴爬到橡胶槽罐车顶用长铁丝钩出膏状橡胶,余小伙伴四处窜。
有一次,李大壮与大二岁的哥哥一起溜到邻居家,偷吃石榴。兄弟俩被邻居发现,告到李勇处,兄弟俩被绑着双脚倒起来打,邻居赶来求情,他父亲才放过兄弟俩。
幼儿时期,李大壮,每月才吃一次肥猪肉。他常常跑到离家很近的县城里唯一幼儿园,隔着铁栅栏,眼巴巴往里边看,只见一大群同龄人在玩小木马,荡秋千,也有上课的,声声悦耳。他巴不得,幼儿园午餐时间早点到来,说不定,又剩下半碗猪肉粥,在里面干活的保育员阿姨——邻居芳姨,在小朋友午睡后,小心翼翼端出来,让他吃。
6岁以后,李大壮仿佛长大了,从此以后不再在幼儿园门口出现过。
大壮邻居孔华是一位名中医,在县中医院上班,出身于中医世家,不知何故,一直单身。父母离世后,妹妹又出嫁,孔华一直到60多岁还是单身,一个人住着大宅院,尤显孤寂。
孔华不仅精通《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景岳全书》、《医宗金鉴》等中医典籍,还精通古文化,尤其是唐诗宋词。作为医生,他擅长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找他看病的络绎不绝,他忙得不可开交,晚上还有人找他看病,他为人善良,下班后找他看病的,从不收款。
孔医生生活俭朴,晚上就一锅白粥,常叫大壮代为跑腿,去800米外的供销社门店购2只发酵柠檬(当地特产,尤其适合送粥,制法:用新鲜整只柠檬添加米醋发酵而成)。购回后,孔医生叫大壮留下,陪他一起吃饭。大壮本来就饥肠辘辘,正巴不得。
孔医生往发酵柠檬中添点白糖,给大壮一只,他们将就着送粥,那柠檬,尤其是汁,吃起来又酸又甜,胃口大开,此时孔医生感叹人生的酸甜苦辣,唐诗宋词,他脱口而出。他看见大壮听得胡里胡涂,就边写边解释。
大壮晚上没什么事的话,就往孔医生家跑,日子久了,在孔医生的潜移默化影响下,才6岁多的大壮也熟读上百首唐诗宋词。
半年后,正好是清明,天空下着沥沥小雨,大地显得苍凉,孔医生在他父母坟前拜蔡完后,归家路上被火车撞。噩耗传来,大壮伤心欲绝,一星期都没出门。
李勇是有骨气的汉子,生活再难也自己扛。还差几个月才7岁的李大壮也开始懂事了,开始跟着父亲去帮忙。
每天早晨太阳升起来后,李大壮就起床,他手拿母亲早已煮熟由舅父送的地瓜,边吃着地瓜,边屁颠屁颠地跟着父亲,往一公里外运输站走过去。
李大壮头一次进运输站时,他吓了一跳,只见上百辆双轮平板车反扣在墙上,每车都有编号。站里有接到运输任务时,调度再将单派出去,接到单的职工就出车,没接到单的,今天凉拌,工资月结。
有搬运活干的日子,李大壮就随父亲一起出车。空车时,李大壮坐在平板车上,其父亲拉着平板车,而有货时,李大壮跟着车后面推,尤其上坡时他要花浑身力气推。
沒活干的日子,有时候父子俩就到家4里地外的大塘村小溪捞鱼或去站后山砍柴火。
7岁那年,李大壮跟平时一样,跟着父亲出车,前往县火车站将20捆黄麻(粗纤维)装到平板车上,然后再送到县麻袋厂。
车站仓库工人从仓库将黄麻搬到仓库边缘,再用力将其推落到停在平台下面的双轮平板车上,平板车双轮被三棱柱木卡死、双梁尾端靠在平台侧面凸出的柱条上面,而李勇在车上整理。
车上黄麻越叠越高,此时在平板车右侧平台梯级走下一个小女孩,从车右侧经过,突然一捆重达25公斤的黄麻从车右侧滚下来,眼看就要砸中她,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大壮一把推开小女孩,那黄麻直接砸中他,他双膝跪地,一声惨叫——昏了过去。
那小女孩顿时吓呆了。听到惨叫声,在火车康站仓库上班的小女孩母亲跑了下来,见状也吓呆了!李勇用手放在儿子鼻前试了下,儿子还有气息,他迅速抱起大壮,飞速奔向医院。一路上,他发现儿子气息越来弱,发了疯地奔跑着。
2
县人民医院医生听李勇讲述事发经过,结合临床指征,迅速作出诊断:李大壮双膝盖骨骨折、脑外伤——引起昏迷。医生马上进行抢救:注射维持生命指征药、静注止血药、同时对症用药——护脑药、脱水降颅压药。
医生处理完后,叫大壮的父亲去挂号、交费,李勇一脸尴尬,无奈地说:“我没钱啊!”那医生叫他先花1毛钱去挂号。
“手尾好长!” 医生说,“先入院治疗,明天到街道,找书记开个困难证明过来,可全免费。”
李勇挂号回来,见到那小女孩与她母亲过来探望李大壮。她母亲自我介绍叫李大梅,在火车站工作,她女儿叫韦芳芳。李勇安慰哭成泪人的韦芳芳,不要担心,他儿子会苏醒过来的。
李勇先跑回家找大壮的母亲,让她去县人民医院照顾大壮,后又跑回县火车站将黄麻拉到县麻袋厂,拿到签了名的派单赶回单位。
早年参加牛头岭游击队,听说大壮受伤严重,叫出纳找了半天,出纳才找到10块钱。张元对他说:“抱歉!只有10块钱补助金。”
第二天一大早,李勇赶去街道找到。他说明情况。
李勇赶紧跑到县人民医院,找到医院,递上证明。张大为是从省城陆军医院转业过来的,是一名内科名医。张书记问接诊医生,医生向书记汇报说:“放心,我们一直在救治。”
回到病房,李勇听到儿子声——儿子刚刚苏醒过来,喊疼,他见儿子膝盖肿胀——有外伤。
主诊医生见到李大壮已苏醒过来,马上给他安排脑部、双膝关节X光检查。
X光检查结果显示:李大壮头部无骨折,双膝盖骨骨折。医生担心断骨刺破皮肤造成伤口外露,会引起病菌感染,认为应马上手术,大壮的父母赞成。
当天下午开始做手术,医生再次对李大壮清洗伤口,将其膝盖骨复位,后在他伤口处铺上土霉素粉,用药棉包好,再用纱布绑好,最后再用石膏固定他双腿。
手术做完后,医生开出医嘱:隔天打一支盘尼西林,同时对症用药——护脑药、脱水降颅压药。
那年代盘尼西林是奢侈品,一般病人不能享受。
虽然手术很成功,但髌骨大面积的剧烈胀痛,双腿被用石膏固定,不能活动,这些钻心疼痛,使小小年纪的大壮第一次明白:什么叫刻心铭骨的痛!
大壮的父亲还得上班,母亲照顾大壮,而他哥哥照顾才一岁的妹妹。
大壮要卧床休息,不能翻身、下床,大小便由母亲协助在床上解决,一日三餐也由母亲喂食,吃咸菜白粥为主,偶尔亲戚——方小妹——大壮的姨妈或韦芳芳母亲李大梅送来几两猪肉,由大壮一个人吃掉。
大壮住院二个月后,X光显示其膝盖复位成功,且膝盖骨已愈合,但没消肿,他不能下蹲,走不了路,医生还是建议他出院,去县中医院看。
出院后第二天,李勇又找到街道杨奎开了困难证明。
李勇到县中医院后,花1毛钱挂了号,找到钟伟,将证明交给他。
免掉大壮的全部医药费,连他的挂号费也免了。钟书记祖宗三代都是名中医,擅长骨科,他也是骨科名医。
他对大壮的膝盖进行了仔细检查,在大壮膝盖处涂上中药膏,用牛皮纸覆盖,再用木板固定,最后用纱布绑定。
他叮嘱三天换一次药,隔天口服一片土霉素片。折腾二个月后,大壮的膝盖消肿了,但不能下蹲,也走不了路。
周书记问诊完后,再次开出医嘱:二天过来推拿一次,每天用中草药熬汤,将膝盖泡在药汤中半小时,每周一剂内服中药。这样折腾了半年,大壮终于完全康复。
李大壮内心充满感激,他患病期间,亲戚、李大梅、邻居有的送猪肉、送米票,也前往医院探望,而医护人员为病人服务,用他们高超的医技,使自己度过难关,得以康复。
这段外伤经历在他幼小心灵里播下了善良、助人为乐的种子。
3
8岁的李大壮想上小学,可家里穷,交不起学费,尽管每学期才二块钱。
李勇也只好到街道找杨,开了困难证明(大壮的哥哥也是靠街道证明上的学),一直到县一小毕业,都免交学费。杨还额外给县中医院钟打电话,建议让大壮的母亲到中医院上班——干临时工,具体工作就是搞清洁。
从此一家人忙碌起来,大壮兄弟俩上小学,大壮父亲上班,大壮母亲带着他妹妹上班兼在家里做饭。兄弟俩放学后,大壮到中医院帮母亲搞清洁,他母亲回家做饭,而他哥则照顾妹妹。
李大壮念一年级没几天时间,天气还是炎热。大地被太阳炙烤,教室连风扇都没有,同学们就像蒸笼里的馒头,热得受不了。这天上午最后一堂课是语文课,老师操着本地方言,满头大汗地讲授生字,大家根本听不进去,不断用课本扇风,个别走到走廊凉快,有的大声交谈,当老师透明。
好不容易,下课钟声响起,终于放学了。此时,班上有位自称游泳能手的10岁大男孩——杨元庆,鼓动男孩跟他去江边游泳,大壮和李文复、陈兴士、张海土跟着他,先到他家去,饱食一餐芋头后,再向江边走去。
两江在县城上游汇合,流经县城一段变成倒Y状,在江亭处一分为二,一支向西走,离县城而去,另一支穿越县城,将县城一分为二。
从岸堤到江亭处筑有防洪堤,洪水期,大部分被淹没,有助于减缓流速,从而减轻城内防洪压力,枯水期则大部分露出水面。
大壮他们先到江边码头,虽然是枯水期,但从上游过来的竹排还是布满江面,他们只好往下游走,通过防洪堤来到江亭。
大家三下两下然后跳到水里,个个顿时感到凉快!
水不是很深,刚好到大壮胸口位置,,其他人都不会游泳。一边示范,一边说:“将自己想象成一条鱼,而鱼在水中轻轻松松地游来游去。”
他叫大家围成一圈,先教大家水下蔽气、潜水,然后他提到,一个一个来,互相潜到对面。他说完后,头一个潜水。只见他钻到水中,潜到大壮处,再站定,叫大壮学他动作,往刚才他站的位置潜过去。
大壮硬着头皮,往水中钻,因不会潜水,不会憋气,水一个劲地往他嘴里和耳朵里钻,他感觉耳朵里隆隆直响,成个人往下沉,他手忙脚乱,感觉要完了!关键时刻,大壮脑中闪出一个念头“我要活着”,于是他手脚并用,试图找到支撑物,让自己站起来。
大壮突然摸到一个石头,就势站了起来,居然比预定位罝有一米远。大壮惊魂未定地走过去,杨元庆说:“练多几次就没事了。”其他同学接着练。
半小时后,杨元庆叫大家往外走1米许,大家围成的圆圈大了许多。
杨元庆头一个往水里钻,等了一阵,不见他浮起来。大家害怕了,拼命叫救命。
岸上一位叔叔听到有人叫救命后,箭步往水中冲,边冲边脱掉上衣、鞋,迅即潜到水底摸。过了十几秒,又从岸上下来几个叔叔参与救助,其中一个问李大壮他们就读小学、年级、杨元庆水性情况,并叫他们上岸等,不要泡在水里。
大壮他们上到江亭,慌慌张张穿好衣服。他们坐立不安,祈祷奇迹出现!几位叔叔拉网式潜水搜索了一阵子也找不到。不知生死,大壮他们惊慌失措,飞快地往后山跑,躲了起来,不敢回学校。
4
天黑下来了,大壮他们又饿又不敢回家。张海土同学说:“我有5分钱,可买盒火柴,到农民地里偷挖番薯来煨。”大家认可,于是他们兵分二路,二人下山购火柴,另二人趁黑摸到山脚,在农民番薯地偷挖番薯。
半小时后,他们在山上再度汇合。山上黑灯瞎火,大壮他们对死亡没什么概念,只是听大人讲“谁就得死”。
一想到杨元庆,他们浑身发抖,生怕捉他们——心中祈祷他还活着,在茂密的相思林下,尤为恐惧!李大壮建议大伙走到空旷处。他们一走出茂密的相思林,一轮明月挂天际,明亮的月光洒在大地上,黑暗顿时消失,大家心情平复后,开始煨番薯。
大家在四周找到干枯的树枝和干草及干泥块。先搭泥窑,这是技术活。他们用泥巴垒成中空的金字塔状的泥窑,窑底部留缺口,泥巴之间缝隙用小泥块堵上,最后在泥窑上面洒上碎泥巴。
他们从窑底部缺口先放进干草,用火柴引燃,再放干树枝进去,不一会,开始冒烟,他们不停地添加树枝,窑被烧得通红。外面泥巴全变黑后,大伙停火,马上将番薯埋进去,大壮用脚踩塌泥窑,并踩实。
煨20分钟后,他们开窑,用树枝将番薯翻出来,香味开始弥漫整个空间,个个开始饥肠辘辘吃起来,但留了一个给杨元庆,生怕他万一没得吃。大家吃完后都困了,倒地睡着了。
不久,满山遍野的知了开始唱歌,他们被吵醒了,此时阳光洒在大家屁股上。大壮讲起他梦中所见,大家吓坏了。他们非常焦急地想知道杨元庆的生死,决定回校。
李大壮、李文复、陈兴士、张海土他们四人刚踏进教室,大家投来诧异的目光,教室气氛压抑,李大壮他们感觉到闯大祸了——已溺水身亡。
李大壮刚坐下,他的同桌女同学马巧玲心情沉重地说:“昨天下午,大家都知道出事了,当时班主任周成宗老师要求我们今早提前半小时回校进行安全教育。他刚刚讲了事情经过,提到昨天整个县城上百人参与打捞,直到下午近3点许,遗体在潜水点下游几公里处才被打捞上来。”
听她这么一说,李大壮不知说什么好,眼眶满是泪水。
此时广播喇叭响起,快到做早操时间了,大家准备往操场去。此时班长吴秋木从外面踏进教室,他要求李大壮、李文复、陈兴士、张海土他们四人去老师办公室,其他人到操场做广播体操去。
李大壮、李文复、陈兴士、张海土他们四人来到老师办公室。见到班主任周老师,他们个个耷拉着脑袋、红着双眼,每个人的一双小手在裤上来回擦汗。周老师严厉批评了他们,在对他们进行一番安全教育后,放他们回去上课了。
小孩的天真、跳皮个性,大壮就读的(5)班也存在校园欺凌现象。刚开学,大家都不了解,个别跳皮同学也不敢轻举妄动。
一个多月后,互相了解后,个别跳皮同学开始搞事。
大壮放学后常到中医院帮母亲忙,用扫把打扫走廊、露天广场、挂号处、药房周边等地方。
班上有叫何中华的同学,家境好,打群架,常欺侮大壮。他常常带着几个同学到中医院来捣蛋,将垃圾倒在已清理干净的地面,三番五次鼓捣大壮的扫把。
大壮的母亲要么在病房搞卫生,要么在家做饭,她看不到儿子被欺凌。有时实在忍无可忍时,大壮只好跟他们打起来,自然打不过他们,也没少受伤。何中华他们还经常放学后追着大壮打,一边打,一边喊“仔”。
这样日子实在难过,李大壮将自己遭受的欺凌讲给李文复、陈兴士、张海土他们三个听,他们三个与李大壮“在生死路上走了一回”,他们三个听大壮讲完后,作为好哥们,个个“义愤填膺”。
有一天放学后,李大壮、李文复、陈兴士、张海土他们四人与何中华他们打了起来。李文复、陈兴士、张海土他们三个高大,何中华他们自然打输了,再不也敢找大壮麻烦了。
从此以后,大壮和李文复、陈兴士、张海土经常一起玩。放学后,他们经常聚在一起,有时候打乒乓球、有时候弹玻璃弹珠、有时候抓石儿子、有时候摔面包、有时候玩泥巴等。
其实大壮他们特喜欢的是养金鱼,但大壮、李文复、张海土家里没条件,只有陈兴士家里有条件,养金鱼在当时是奢侈的事,即使有钱也买不到金鱼。
隔三差五,他们几个就在一起下到下水道中,一个人用铁丝搅动污泥,其余人手拿小网斗——铁丝另一头圆形网兜,一见到红虫四处窜,就马上捞,将捞到的放进瓶子里,不一会,瓶子就装满了。
大家来到陈兴士家。一到陈兴士家,大壮和李文复、张海土一看见大鱼缸,他们都好奇,透过玻璃观看那6条五颜六色的大金鱼,发现其中两条乌黑发亮,尤为抢眼。
金鱼在水中遨游,时间长了,会浮到水面,嘴巴一张一闭,发出“叭哒、叭哒”的响声,从空气中大口吸氧,再将吸到口中的空气吐出来,形成好看的“吐泡泡”。
见陈兴士站到台上喂金鱼时,大壮他们傻傻地看着,一小团红虫刚放到水面,就各自分开,往缸底潜下去,可没到缸底,就被争先恐后的金鱼活活吞食。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到了四年级。跟前三年一样,每门课每周才一次作业,在校自习时间就能做完。到了四年级,大壮也跟前三年一样,作业(包括寒暑假作业)从来不交,在课堂上也从不回答老师的提问,老师也不管,至于一学期才考一次试的期末考,考得怎么样,老师从来也不说。
5
大壮他们四年级第一学期时,一次学军拉练回来没几天,还在上课,县发来通知,要求全县开展除“老鼠、蟑螂、苍蝇以及蚊子”的四害运动。要求全民行动起来,学校也不例外,统一行动定在星期天早上8点,通知同时还要求全县中小学生,该天下午一点到五点开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拍苍蝇比赛。
星期天中午12点30分,大壮班上50多个人全来了,劳动委员要求4人组成一组,大家自由组合成十几个组。李大壮和李文复、陈兴士、张海土组成一组,李大壮为组长。李大壮的曾经“仇人”何中华拉了3个“三好学生”(每年只有4个“三好学生”,另一个是谭玲)组成一个组——其中有副班长彭伟国,他叔叔刚升上本校校长。
本次拍苍蝇比赛由劳动委员主持,而劳动委员由谭玲兼任,她不参加组,自己单干。她要求大家5点半回校,将苍蝇尸体交由她处理,并由她裁定胜出者,并且自掏腰包奖励胜出的组长。
一点刚过,班上个个同学积极响应,带着苍蝇拍及空火柴盒从学校出发,到县城各处开展拍苍蝇比赛。李大壮提议到食品站养猪场去,于是组员跟着他一起往一公里外的养猪场走去。
食品站养猪场位于郊外,里面养有5、600头猪,平时大门紧闭,没几个同学知道这个地方。李大壮小时候和父亲去抓鱼时路过,知道这地方,心想这冠军非自己莫属了。
20分钟光景到养猪场了,他们使劲拍大门,门卫听说是来拍苍蝇的,二话不说,打开大门,让他们4个进来。
哇!吓一跳,他们见到猪圈通道全是苍蝇!随便一拍下去,十几个苍蝇就归天,没多长时间,每个组员的火柴盒已装满苍蝇尸体。李大壮在养猪场找到煮饭的阿姨再要4个空火柴盒,他们继续干,没多久,4个空火柴盒又满了。
时间还早,他们在里面溜达,参观猪场,近距离观看师傅给猪喂食,还跟着兽医,看他给猪看病,给猪仔喂中草药粉。
差不多5点时候,他们清洗干净苍蝇拍,再洗完手后,就带着胜利品——8盒满满的死苍蝇往学校赶。
他们组第一个回到教室楼下,见四楼教室门紧闭,就不上去了,在下面席地而坐。不一会,何中华组(组长为彭伟国)也到了,但他们只有6盒死苍蝇,是否装满只有天知道,其他同学也断断续续到了。
5点半已过,还没见到谭玲浮头。
又过了十多分钟,其他班同学全走光了,才见谭玲打开教室门,原来她早到了,在教室里看书。
“每组由组长上来交,一组一组来,叫到的先上来。比赛结果明天下午自习时间宣布。” 她在走廊大声说,“彭伟国上来。”
副班长彭伟国第一个上去,接着班长吴秋木上去,班红小兵队长阮富上去……
其他组长都上完后,李大壮最后才上去。
第二天下午自习时间,谭玲宣布副班长彭伟国组是冠军,李大壮不服气,站起来反对,认为她不诚实,冠军应该是自己组。谭玲反驳说:“你应该穿鞋,可实际上光脚。”同学们笑起来,李大壮一副尴尬表情。
下堂后,大家围住副班长彭伟国,看班花——谭玲送给他的冠军礼物——封面是一对燕子的价值5元的文具盒,它与班花的一模一样。大家觉得好玩,不会深想,但彭伟国陷入苦思,他同桌颜小芳也不得其解。李大壮见他纳闷,就在纸条上写下白居易的《燕诗示刘叟》诗中头句:“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放学后,李大壮将它交给他。
差不多到国庆节时,班委决定搞宣传画比赛,副班长彭伟国画画不错,且又兼任宣传委员,顺理成章由他负责。同学们都积极响应班委的决定,唯独大壮不参与,因为穷,买蜡笔、宣纸什么的要5元钱,对他来说,太奢侈了。
同学们交上来的宣传画,全贴在教室后面宣传栏上。各种题材都有,当然这些宣传画不是原创,都是大家将宣纸贴在年画上,用铅笔描绘下来的,再用蜡笔上色才制作出来的。
副班长彭伟国提议,班委会同意,班花的《丰收喜悦》胜出。彭伟国自掏腰包送班花奖品——新华字典,且用上有一个男童、一个女童的年画作为包书纸将词典包得方方正正。班花收下后,羞答答的脸像四月的桃花一样粉红,到此,同学们终于明白怎么回事了。
转眼到了期末,彭伟国、谭玲毫无悬念当选“三好学生”,另外班长吴秋木也当选了,唯一意外的是以前几乎每学期当选的班红小兵队长阮富没选上,从来没任何陈兴士反而是头一次当选。
6
四年级寒假的第二天,张海土的父亲张迪庆拉一车化肥到大关供销社——李大壮的舅父所在地,驾驶室刚好有一个空位,于是大壮借机去看舅父。
天刚亮,吃完地瓜后,李大壮穿着新鞋,提着白糖及水果糖,7点准时来到县人民医院路口等张海土父亲——张迪庆。
半小时后,张迪庆开着装满化肥的解放牌汽车过来了。他靠边停下,打开车门,让李大壮上车,又将大壮的母亲已打好包的白糖及水果糖放进驾驶室内的小柜子里,副驾驶员没跟车,李大壮就坐在他位置上。
从县城到大关村,有70多公里。除县城到西牛村是铺设沥青的省道外,西牛村到大关村27公里是县道,路况极度不好,是沙石路,坑坑洼洼,上坡下坡多,转弯也多,一会从山顶过,一会绕行山脚,一会穿行平原,只有老司机才敢走!
过了西牛村,车开始剧烈颠簸,李大壮被震醒了。见他醒过来,张迪庆提醒他,坐稳点,双手扶住扶手。一路上,几乎看不到汽车,偶尔见到一辆牛车,行人稀少。
车时而奔上山顶,时而穿行山谷,时而绕行山脚,只见道路两旁漫山遍野的橡胶林。车在平原飞奔时,路两旁是挺拔的马尾松,马尾松外围是大片的农田。
2个多小时后,张迪庆在一座桥前停下来。张迪庆叮嘱大壮,自己过了桥就是大关村口,并说他车不过桥,往右边走200米到大关供销社仓库卸货,卸完后马上往回赶。大壮道谢后,带上白糖及水果糖下了车。
大壮走过大桥,再走几百米就到了村口,看太阳,估计才10点多。此时他心想,舅父应不在家,正在参加村集体劳动,他极力远眺,观察村口周边环境。
他忽然发现村口对面有一个羊肠小道,穿行在两座山之间,小道尽头是一个山岗,迎风飘扬。
大壮好奇地走进小道。小道两旁是漫山遍野的龙眼树、荔枝树、黄皮树,鸟儿在其间来回飞翔,啁啾叫声悦耳,它们在寻找食物——果树害虫。
这些果树还没到花期,看起来没那么好看,但还是有惊喜,果树间中点缀着几棵大树菠萝、香蕉。有一棵大树菠萝,它非常高大,枝干向四周蔓延,超过周边的龙眼树,绿油油的叶子挤在一起,在阳光照耀下,成片翠绿色,似翡翠几乎透明,可惜也没到花期。
令大壮开心的,香蕉树开花了,他头一次见。香蕉树只有几片叶子,叶子既大又阔,一米多长,颜色是绿的,长在主干的腰上,淡黄色的小花被叶子簇拥着。
小道尽头是一山岗。上了山岗,就见到一根竹插在地上,竹顶上一面迎风飘扬,后面是二百多方的操场,操场并不平整,是泥地,坑坑洼洼,操场上耸立着一个破烂不堪的篮球架。
操场后面是一排破败的平房,泥砖彻的,屋顶是瓦的,墙上有“大关小学”字样。它有五间课室、一间老师办公室。老师办公室门口屋檐下吊着一截钢轨及一截粗钢条,正值放假,屋里没人。
李大壮走下山岗,向大关村口走去,远远看见村里升起袅袅炊烟,他联想到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中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二十分钟后,大壮到达村口,蓝天白云衬托下,村后的山更青,山上树更绿,村子依山傍水。入内异常安静,极少行人,一路望去,村屋全是土坯房,房顶烟筒升起的缕缕炊烟,散发着淡淡的稻草香味,给人一种宁静安详而又温馨的感觉,幽静古朴的泥墙瓦屋上一道道裂痕,诉说岁月的沧桑。
李大壮到达了他的舅父——方晓军家门口,发现门是虚掩的。
他正想踏进去,一条狗突然冲了出来,汪汪叫声打破山村的宁静,方晓军家好几个邻居半掩的门纷纷探出半个身影来。有的是窘相可爱的孩童,呆呆地盯着“大壮”这个外来者;有的是农民叔叔、农妇,他们的黑黑的脸上布满皱纹,尽管岁月沧桑,脸上仍透着坚毅的神情。
农民叔叔、农妇他们纯朴、老实、善良及好客,他们笑容可掏,大声地说:“是从县城过来探望舅父吗?”李大壮高高兴兴地回话:“是!”
此时,方晓军走了出来,见是大壮,忙制止了狗,不让它再对大壮吼,并开心地对众邻居说:“是我大妹——方小芳的第二个儿子来看我。”
方晓军叫李大壮将带来的水果糖全发给邻居的大人小孩吃,众人夸大壮很有孝心。派完后,李大壮跟随他舅父进了屋。
大壮的舅父家是泥砖平房,前庭是四个房间,中庭是客厅兼饭厅,开有天井,后院是柴房——做饭的地方。李大壮的舅母——潘小芬见到他进屋来了,就从客厅前往柴房准备宰鸡做饭。
大壮的舅父叫上他一起去摘菜。
大壮跟着舅父走出村口顺着公路往西走几百米,来到一处坡地——大关村民自留地。
村民在自留地里种着各种菜,有小白菜、萝卜、菜心、青菜、葱、香菜、生菜、芥菜、地瓜、油麦菜、苦麦菜等。
大壮的舅父在自家豆腐大的自留地种的是苦麦菜,间中种着几棵葱。李大壮没吃过苦麦菜,他跟舅父一样,采摘苦麦菜外围的叶子,不一会,摘了一斤多。临走时,他舅父还挖走了2棵葱。
大壮跟着舅父一回到柴房,就闻到浓浓的鸡香味、稻香味,舅母正在炉灶前添加干稻草,炉灶不时有淡黑色的炊烟飘出来,火红的尾焰在烤着瓦煲——清炖鸡。
大壮的舅母对他说:“大壮,把这鸡胸肉和你带来的一斤白糖给你叔公送去,快去快回,早点吃饭,今天是墟日,有戏看。”
大壮把鸡胸肉放进碗里,提上一斤白糖,一路小跑,到了隔壁的叔公家。
李大壮刚进门,就听到“咕噜——咕噜”声,呛鼻子的土烟味飘过来,进入客厅,见到一直单身的叔公——方士兴正靠着竹椅抽着“大碌竹”,怡然自得地吞云吐雾。
他左手托着一支一米多长的水烟筒,右手拿着火柴,对着水烟筒中间伸出来的烟嘴点火,嘴巴贴着筒口,使劲地吸着,“咕噜——咕噜”声响过不停。过一会,他抬起头,吐出一缕乳白色的圈状的烟雾,脸上透出惬意、知足的神情。
方士兴见李大壮进来,就与他聊起来,提到城里人过日子虽然比农民强,但现在形势不同,要好好读书才有好归宿。
坐了一阵后,李大壮向叔公道别,走回到舅父家里。
舅父舅母正等他吃午饭,他看见八仙桌上用鸡油葱头炒过的鸡,闻起来香喷喷,口水不自觉地流了出来。他清楚地记得,这是第二次吃鸡,第一次也是在舅父家吃,那是去年暑假。
他深知舅父母对自己的厚爱,毕竟鸡在农村人那里也算奢侈品。大壮先喝了一碗鸡汤,那鸡汤鲜美甘淳、滋味浓郁,再手拿着黄澄澄、油辘辘的鸡腿,一口咬下去,那鸡肉嫩嫩的、香喷喷,回味无穷。
苦麦菜吃起来有点苦涩,但苦中带甘,别有一番风味。席间,舅母提到今天午后公社木偶剧团在墟镇上表演节目。
大壮的舅母是戏迷,她感恩木偶剧团演员肩挑道具,靠二条腿,走村串乡,为农民免费演出。
他们三个闲聊正酣时,村里大喇叭响起来,通知今晚7点县电影院在村晒谷场放电影。
吃饱饭后,大壮的舅母拿一条长条凳子出了门,李大壮跟着她往墟镇走去。
村中大街南北走向,村口是北端,紧挨着公路,南端挨着墟镇,它是条泥路,坑坑洼洼。下午村民不用出工,大家午饭后去赶集或看戏,于是路上行人多了起来。
不一会,李大壮与舅母经过一个平平整整、灰沙批荡过的晒谷场后,来到了大关墟镇。
大关墟镇只不过是一条400多米长的泥沙路,南北走向,路面还算平整,行人也够多,很热闹,与大关村不同的是墟镇上店铺全通电。
墟镇的供销社门店,里面人头攒动。路边有七、八个农民在摆地摊:有的卖鸡;有的卖鸡蛋;有的卖灯芯草、艾草、艾条;有的卖金毛狗脊;有的卖芋壳、酸菜、菜苗;有的卖菜头、干田籺。
路旁还有卫生所,里面坐着一个40岁上下的“赤脚医生”。卫生所隔壁是大关墟镇粮所。路最南端是,门口停着集市上唯一的一辆自行车。
路尽头有一条西行羊肠小路。在这西行羊肠小路路口,中关公社木偶剧团演员正在准备表演《白蛇传》,路尽头全被四面八方赶来的村民占领了。
这是李大壮第二次看木偶戏,他与舅母坐下来准备欣赏木偶戏。此时坐在李大壮后面的女孩小声嚷嚷,他回过头,见到一个眉清目秀、阳光的女孩,她一个人坐在矮凳子上,原来他遮挡她视线了。
李大壮提议与她换座,她愉快地接受了大壮建议,坐在大壮舅母边上,而大壮在那矮凳子上坐。她自我介绍说,叫吕玉花,县二小四年级学生,李大壮也介绍起自己来,介绍完自己后又介绍自己的舅母。
相互介绍完后,他们开始聊起来。
吕玉花:“你是第一次看木偶戏?”
李大壮:“我是第二次看木偶戏,第一次看木偶戏也是这个地方,那是去年暑假。”
吕玉花:“真是巧合!我也是第二次看木偶戏,第一次看木偶戏也是这个地方,也是去
年暑假。”
潘小芬:“你是谁家亲戚?怎么没见过你?”
吕玉花:“李福贵是我舅父。去年暑假我住在他诊所里。今年他诊所添了不少器材,无地方煮饭,队里就将村里的一间屋分给他,我白天去他诊所玩,晚上就回村里那屋睡觉,所以你沒见过我就不奇怪了。”
潘小芬:“李福贵是一个好医生。那间屋只不过是个无房间、无厨房、年久失修的寺堂。李医生只不过简单整理一下,搭个炉灶,地上铺上几块床板,门口装上门就变成新居了。姑娘敢住在这危房里,不简单啊!城里姑娘?”
吕玉花:“我爸是大学生,县水轮机厂技术员,我妈是大堂村人。”
潘小芬:“我知道李福贵是大堂村人,大堂村离我们大关村有十几公里远,没通公路,只有一条羊肠小道的山路。”
李大壮:“出乎意料的是木偶艺人都由农民组成。”
吕玉花: “木偶戏由福建传入本地,已有几百年历史。木偶艺人及乐手都是农民,农忙时种地,农闲时演出,公社在演出时给予一定补助。他们从小是戏迷,对木偶戏发自内心的喜爱,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师傅口传身教下,长年累月的学习、模仿,加上自我发挥,才获得登台演出机会。”
李大壮:“木偶戏道具、乐器、台词很有特色,人物造型很有个性。”
吕玉花:“乐器有锣、铜钹、鼓、木鱼等。木偶头像是用木头脽刻的,重1.5公斤,并涂上油彩,脸、眼、鼻、耳、口等画得精美。”
吕玉花:“木偶头像有几十个,分生、旦、净、丑、武生、须生等角色。台词由艺人编,剧本故事取自民间的传说或历史材料(小说)。”
李大壮: “木偶戏艺人真是多才多艺!”
吕玉花:“是!提线木偶的造型较高,木偶的关键部位要有提线,至少有十余条,如进行特技表演还要加辅助提线。”
吕玉花:“通常3、5个人组成一个戏班,每次出场及过门时,乐手或艺人敲击或撞击乐器(铜钹互相撞击),洪亮的乐声过后,艺人开始按角色行当不同的表现程式和动作表演,唱出男、女、老、少的声音和各种角色行当的语言特色,在台上做出唱、念、做、打等不同动作。”
吕玉花:“艺人唱腔浑厚、乐手的打击乐优美(戏班人少的话,艺人也兼职乐手),在艺人灵巧双手操纵下,提线木偶的身、手、眼、口灵活自如,还能准确完成挥手、提腿、抬头、转圈、穿衣、翻跟斗、舞刀弄棍、上窜下跳、吹胡子瞪眼睛、甩头发等动作。”
李大壮:“观看木偶戏,就是享受艺术盛宴!木偶戏表演得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引人入胜,大家从始至终守望着舞动的木偶,入戏入情入境,与戏中人物共鸣,或哭或笑,伤心时,会流泪,开心时会开怀大笑。”
潘小芬:“小姑娘聪明伶俐!是读书的料。”
吕玉花:“聪明伶俐倒谈不上,只是毎学期的三好学生都被选中。”
聊着聊着,木偶戏表演开始了。
剧团才5个人,3个艺人,2个乐手。每次开场及过门,乐器齐鸣,乐声洪亮,艺人技艺精湛,操纵木偶栩栩如生,唱腔了得,有时令人凄然泪下,有时令人捧腹大笑。
李大壮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的木偶,听着艺人的唱词,跟上剧情的展开,一路看下去,才大概明白故事的来龙去脉
剧情发展到这,目睹许仙一家遭此不幸,艺人悲痛欲绝的唱词令大家凄然泪下。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白娘子儿子长大后高中状元,将母救出,一家人团聚,小青也找到相公。至此剧终——大结局令大家满心欢喜。
演出结束后,吕玉花与大壮道别往卫生所走去。大壮与舅母一起往舅母家走,大壮的舅母叮嘱他用心读书。
天黑后,李大壮与舅父舅母一起出了门往晒谷场走去,舅父手拿可坐三人的长条凳子,舅母打着手电筒照着路。一路上,见到一束束手电筒灯光,人影依稀可见,村民们都是一家老少出动,走着走着,大壮的舅父遇到一位从关塘村步行过来看电影的朋友。
到了晒谷场,黑压压的人群占了半个晒谷场,还有村民不断从四面八方涌来,有的从大关村方向过来,有的从大关墟镇方向过来。
晒谷场的西边已搭起竹架子,竹架子上有一块露天电影幕布,还吊了2只照明用的灯泡,地面上有一长长的电线直通大关墟镇方向——从大关供销社拉的临电。
电影放映人员正在麻利地铺线、架设电影放映机,不一会放映机上电灯泡息了,大家全部安静下来,个个仰头盯着银幕,一束光从放影机投放到银幕上——电影开始了。
首先放映新闻纪录片,介绍重大新闻。放完纪录片后,开始放映《地道战》。
李大壮看《地道战》有N次了,刚开始兴致勃勃地看,由于累了一天,实在太困,看了一半后打瞌睡,舅父见状,把手电筒给他,叫他先回去睡觉。
李大壮打着手电筒走在村中大街上,路上难觅人影,他抬头望星空,只见满天繁星,大关村漆黑一片,周围万籁俱寂。
走着走着,李大壮听到一种异样的脚步声在靠近自己,他吓一跳,不敢回头看,马上跑起来,脚步声也越来越近,他赶紧往前跑。
他跑了一会,没了动静,他不跑了。突然不远处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尖叫声,他赶紧循着声音跑过去。到了跟前,他发现:破败不堪的寺堂里,吕玉花手拿煤油灯在躲避一条疯狗的追击。
李大壮飞一样地冲进去,叫吕玉花往外跑,自己挑逗那疯狗,让它不去追吕玉花。他用手电照着狗,它一边汪汪狂叫,一边扑了过来,他小腿被咬了一下,他本能用脚踢了它一下,它踉踉跄跄地倒在地上。
但一瞬间后,它又迅速地站起来,继续扑向李大壮,大壮用手电筒朝它鼻子砸过去,那狗被砸得嗷嗷叫。此时,大地突然晃动,左摇右摆起来——瞬间塌了下来,大壮眼前一黑,失去了知觉,那疯狗也不叫了。
此时在外面的吕玉花知道发生了地震,面对死一样的沉寂,既恐惧,又揪心,她放声痛哭起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