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苏轼体现朴素道理的名句(苏轼看秋日清晨美景)

苏轼的诗词风格和内容很明显地分为两种。第一种有点热切的报国之心,毕竟他少年成名,20岁就高中进士,未来之路显然一片光明。所以在很多的诗词当中,他也非常的庆幸自己这么高就中进士,尤其是两边劝后人参加科举的时候,其中不乏得意。

诗人苏轼体现朴素道理的名句(苏轼看秋日清晨美景)(1)

但是出道即巅峰,20岁的苏轼高中进士,但此后他的官职却越来越小,离京城甚至还越来越远。后来遭遇乌台诗案,还险些面临杀身之祸。其中的悲苦人生,只有词人自己才能体会得到。所以他开始在诗词中追求旷达,这也是他诗词的第二种风格。

所以在他的诗词当中实时反思自己,如何在建功立业和归隐之间寻得一种平衡,是他诗词当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不,苏轼在一个秋日的清晨,刚看到秋日早晨美景,就写出了几分感慨。

诗人苏轼体现朴素道理的名句(苏轼看秋日清晨美景)(2)

秋池阁。风傍晓庭帘幕。霜叶未衰吹未落。半惊鸦喜鹊。

自笑浮名情薄。似与世人疏略。一片懒心双懒脚。好教闲处著。

这首诗词就是宋代苏轼的《谒金门·秋兴》,写这首宋词的时候,苏轼担任杭州通判。将近40岁的他已经在官场经历多年,对于其中的压力感同身受。就个人最真实的体验来说,对于仕途的未来,他也没有太高的期望。所以在这首宋词的最后12个字,他才会写出“一片懒心双懒脚,好教闲处著”,我的一片懒心可不思世事,一双懒脚可不奔波人情,好让它们闲置起来。

显然已经表现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诗人苏轼体现朴素道理的名句(苏轼看秋日清晨美景)(3)

​诗词的上片是苏轼看到秋月清晨的美丽景色。“秋池阁”指的是秋天里的花园楼阁,也就是苏轼在当地修建的亭台楼阁。他也是在这个楼阁之上才看到了美丽的景色。“风傍晓庭帘幕”风伴随着晨光吹开了庭院的窗帘,他看到了什么呢?“霜叶未衰吹未落。半惊鸦喜鹊”,风霜打过的树叶还没有凋落,风吹也不落下,微微的惊醒了在树上沉睡栖息的乌鸦和喜鹊。

上片的风景带给人一种闲适之感,此时的苏轼也感觉到这样的氛围非常惬意。但是想到自己陷于官场之中,无法真正安心,无法真正挣脱各种羁绊,就不禁感慨“自笑浮名情薄。似与世人疏略”,所以他想到那名利似浮云,那情意似薄纸,有何追逐的价值,因为追名逐利,人情冷漠,导致“与世人疏略”的窘境。

诗人苏轼体现朴素道理的名句(苏轼看秋日清晨美景)(4)

​最后一句是他故作旷达的一种心境,也隐含着自己退居隐居追求平淡生活的情操。“一片懒心双懒脚。好教闲处著”,看上去苏轼要收心了,要隐居了,要让他的“心”和“脚”都“闲处著”。

但是在他一生当中都没有一次没有任何的时间处于隐居的状态,可以看得出他对仕途还是有几分贪恋的。即便是在这里说要让自己的心和脚闲起来,但显然他远没有陶渊明那样真正做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