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赵国的赵偃是怎么死的(从大秦赋看人生)

《大秦赋》有很多争议的地方。

比如,是否美化大秦和嬴政?

当然,同样的历史在不同的时代和环境下会有不同的注释,就像历史教科书删除文天祥、岳飞是“民族英雄”的描述。

但嬴政的功绩绝对配得上他千古一帝的美誉?

战国时期赵国的赵偃是怎么死的(从大秦赋看人生)(1)

《大秦赋》

《大秦赋》在刻画嬴政灭六国的情节上,是以一种肯定的态度来编写。

比如,在取得垣城、蒲阳、衍氏三地后,嬴政(张鲁一饰)的第二战是“灭赵国”。

嬴政欲利用郭开(刘冠麟饰)来和赵国结盟,到时赵国没了秦国这个后顾之忧,就会欺凌韩魏燕等小国。

关东六国则会向秦国求援,嬴政就可用仁义之师的口实出兵赵国。

战国时期赵国的赵偃是怎么死的(从大秦赋看人生)(2)

《大秦赋》

嬴政和赵偃(蒋毅饰)自小就有过节,加上秦赵数十年宿怨,要赵偃入咸阳与嬴政签订合盟难如登天。

也因此,这段剧情才显得重要。

嬴政让顿弱(赵成顺饰)假装出使燕齐两国,然后被赵偃捉到邯郸。

庙堂之上,顿弱说嬴政要和燕齐两国结盟,以此伐楚的事。

战国时期赵国的赵偃是怎么死的(从大秦赋看人生)(3)

《大秦赋》

赵国是关东六国实力最强。

秦赵交战数十年,秦国也没有讨得多少便宜。

正常情况是不会先打赵国,这样会给其它五国坐收渔利的机会。

所以,嬴政伐赵的概率最低。

赵偃正是瞅准这一点,才断定嬴政要出兵的是楚国。

只要嬴政出兵楚国,到时他可攻打燕韩魏三个小国。

只要拿下燕魏韩三国的城邑,赵国就有实力和秦国抗衡。

但是,赵偃这个判断是基于秦国会先打楚国。

赵偃没料到,嬴政真正要打的是他的赵国。

正是这个错误的判断才让赵偃一步步掉进嬴政设好的圈套,直至最后的失败。

战国时期赵国的赵偃是怎么死的(从大秦赋看人生)(4)

《大秦赋》

这段秦赵两雄的博弈是剧情一大看点,所耗剧集也挺多。

例如,嬴政驯服郭开为大秦所用,郭开的贪生怕死和自私自利。

赵国庙堂上的君臣不和,还有嬴政设计诱使赵偃入秦合盟,赵偃的多疑与胆识等等。

中间还插入嬴政和燕太子丹,赵佾(李肖宁饰)找人刺杀赵偃的故事,以及一些古代行兵打仗的段落。

战国时期赵国的赵偃是怎么死的(从大秦赋看人生)(5)

《大秦赋》

而赵偃之所以惨败给嬴政,用现在的话来讲,叫做战略定位错误。

从最开始在邯郸被顿弱所骗决定入秦和嬴政和盟,他没有考虑到所有情况,虽然秦国攻打赵国几率最低,但不代表没有。

最后让庞媛(臧金生)大军不顾秦军动向,直逼蓟城,赵偃只看到攻打燕韩魏的好处,却没有想到最坏的结果。

赵偃正是忽略了这些,所以才做出错误的战略定位,进而导致最后的惨败。

战国时期赵国的赵偃是怎么死的(从大秦赋看人生)(6)

《大秦赋》

暂且不论历史,《大秦赋》所编设的七国交锋的情节是很有警醒意义。

在面对大环境所做的选择和决策,每一步看似无关紧要,但却是至关重要。

稍有不慎,就全盘皆败。

文中图片来自剧中截图,如有侵权,必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