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解忧杂货店(胡同版的解忧杂货铺)

胡同解忧杂货店(胡同版的解忧杂货铺)(1)

炎炎夏日的午后,在大栅栏附近的老北京胡同群里七拐八弯,行至一条名为“铁树斜街”的胡同,在一处长势颇旺的葡萄藤掩映下,挂着一个小小的木头招牌——“内观堂书店”,稍不经意就会错过。书店的门就是街边门脸儿房常见的那种防盗门,没有特别的装潢,架在门墩上的小黑板是一段用粉笔写就的关于铁树斜街的历史由来,旁边的凳子上摆着一个洗脸盆,手巾就随意地搭在一旁的椅背上。这么文艺的店名,配上充满生活烟火气的门脸儿,让人不由放慢脚步欲一探究竟。

胡同解忧杂货店(胡同版的解忧杂货铺)(2)

十年前的“一时兴起”

“一锅豆汁味甜酸,咸菜盛来两大盘,此是北平新食品,请君莫作等闲看,麻花咸菜一肩挑,矮凳居然有几条,放在街头随便卖,开锅豆汁是商标。”民国年间的北平文人张醉丐先生曾专门为老北京的一些小吃及平民食品赋诗。这里的主人把这首小诗“戏题”给了内观堂,别说,还真符合这家小店的调调儿。走进内观堂,一下子就像踏进了一间“时光杂货铺”,满眼的老物件,各式各样的旧书老玩意儿,把一间30多平米的小屋填充得满满当当,眼睛都不知道该先往哪瞧。

胡同解忧杂货店(胡同版的解忧杂货铺)(3)

胡同解忧杂货店(胡同版的解忧杂货铺)(4)

说是书店,其实书只是这里售卖品类的一部分,历史人文、连环画、旧外文,杂志、课本占据了整整一面墙。除此之外,各个年代的老式相机、煤油灯、旧旺板、废弃粮票供应证、电影放映机,过去孩子们玩的羊拐,80后童年记忆里的绿皮青蛙,都在内观堂内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来这里的顾客有慕名而来的老北京,也有无意中拐进这“百花深处”的外地游客。进来的客人见着一两样记忆中的老物件都喜欢拿起来把玩一番,但看的多买的少。

胡同解忧杂货店(胡同版的解忧杂货铺)(5)

内观堂的“堂主”代煜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50多岁的代阿姨,射手座,热心肠,爱聊,佛系又时髦。聊起开这么一家不赚钱的书店的缘由,代阿姨说就图一乐儿。十年前办理了内退后,她有了想开一间小书店的念头,为啥是书店不是别的呢?还是俩字:兴趣。办书店得有书啊,“白手起家”的时候内观堂的书基本都靠朋友们捐赠,“内观堂”的名字是弟弟起的,寓意为多关注人的内心,就连店门口的招牌都是代阿姨的爱人亲手篆刻的。

胡同版的“解忧杂货铺”

在这个年代开书店不容易,已经撑了9年的内观堂靠什么吸引人呢?说代阿姨凭借一己之力的人格魅力不为过,说人情味可能更妥帖。只要迈进书店的门,不消费代阿姨也愿意陪你“唠十块钱”的,小板凳上一坐,匣子里的广播就是自带的BGM,一杯茶,两牙儿西瓜,就能在此消磨一个钟的时光。抑郁了的年轻人喜欢来找代阿姨聊天,初入职场的新人在工作上有苦恼了也会来内观堂跟代阿姨念叨几句。小店凝聚的人情味儿也是礼尚往来的,家住老远的大姐来到这以聊天会友后俩礼拜不见人,再来时给送来一个雕刻了内观堂门脸儿模样的葫芦。“您说,这份情谊,是不是无价?”

胡同解忧杂货店(胡同版的解忧杂货铺)(6)

不为卖货的“佛系”堂主

说这里的堂主佛系,是因为代阿姨卖货非常“任性”,有些东西说不卖就不卖,老少中外,概莫能外。像1962年的京剧名伶挂历,50年代课堂上的闹铃,这些难得一见的老物件可遇不可求,代阿姨说不卖是因为出一件就少一件了,不指望它们赚钱。“它们摆在那儿时间就停在那儿了,是个念想儿。”曾经有位韩国游客进到书店一眼就看中了一块跟自己同龄的1978年出厂的门帘子,出多少钱愣是没能拿下。

胡同解忧杂货店(胡同版的解忧杂货铺)(7)

随缘营业的时髦阿姨

守着这么一个小店,除了跟街坊邻居们聊天儿,代阿姨看店的一天安排得还非常充实。兴趣广泛、心灵手巧的她脑洞也很大。缝纫、彩塑、手工艺,不算精通,但自娱自乐样样玩得转。小时候玩的羊拐小石子儿到她手里图个色儿、描个影儿,又变了一番模样。这不,一听说社区开了面塑班,玩心重的她又“任性”地“关门大吉”学她的新手艺去了。

胡同解忧杂货店(胡同版的解忧杂货铺)(8)

胡同解忧杂货店(胡同版的解忧杂货铺)(9)

胡同解忧杂货店(胡同版的解忧杂货铺)(10)

【京蜜贴士】

内观堂书店

营业时间:随缘(一般午后开门,饭点儿闭店居多)

地址:西城区大栅栏铁树斜街44号

交通:地铁7号线虎坊桥站B口向西北步行600米

撰文 新京报记者 徐晶晶

摄影 新京报记者 徐晶晶

制图 见习记者 韩舒雯

编辑 王琳 校对 郭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