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大将片段派援兵(围点打援战术有多强)

说起解放战争期间的几次战争,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大家都很熟悉,参站规模的人数可以达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人。然而,较小的豫东战役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容易。就连战神粟裕,在指挥战斗的十天里,也因压力太大而无法休息。这场战斗险象环生。最终,凭借粟裕高超的指挥艺术和战士们的英勇战斗赢得了胜利。这场战斗有多艰难?强度不亚于淮海战役。豫东之战是典型的围点打援战术,攻敌必所救,吸引敌主力来救援,伏击敌救援路径,包围敌援军,破坏敌人有生力量。而且是一次成功的行动,预定的目标是攻占开封,逼敌救援,然后在敌人援军中伏击、围歼。这一战术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开封是当时去河南省会,而华野一旦被攻占,其政治影响就比较大。开封被攻占后,国军在政治上极为被动。即使知道解放军采用的是四周作战求援的战术,也只能硬着头皮派兵收复开封。

粟裕大将片段派援兵(围点打援战术有多强)(1)

粟裕

  开封虽然是省会城市,但战略价值有限,远不如平汉路与陇海路交汇的郑州重要。所以在河南的国军绥靖公署也是设在郑州,而不是省会开封,这就是原因。但因为开封是省会,省级行政单位多,政治影响较大。解放军攻陷后,更震惊国军。1947年,豫东之战刚开始,粟裕就下令部队撤出开封,向通许进发。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吸引邱清泉西进收复城池,并将其与区寿年分开,以方便部队实施围剿和分裂的战术。邱清泉看到粟裕领兵“弃城而逃”时,觉得胜利已经定下,毫不犹豫地迅速向西推进,而区寿年还在犹豫观望,没有跟随邱清泉向西,立即导致两军近四十公里的差距。他们此举正好掉入粟裕的圈套,粟裕立即派叶飞带兵迅速进攻寿年部队,并采用穿插突击的战术将区寿年部队一分为二,使主力敌军被围困在龙王店地区,其他部队则被封锁在铁佛寺地区。

粟裕大将片段派援兵(围点打援战术有多强)(2)

区寿年

粟裕的包围圈和侵占战术打得区寿年部队无力反击,区寿年立即向邱清泉求助。然而此时的邱清泉却完全脱不了干系。狂妄自大的他西行后很快被陈士渠的部队挡住。这是粟裕早就安排好的“迎宾部队”,邱清泉很难走出陷阱。粟裕的分割合围战术虽然很快生效,但我军此时并没有占据上风,因为华野兵力有限,进攻区寿年主力的兵力不足以迅速歼灭区寿年主力。粟裕不得不将铁佛寺周边的一部分兵力转移到龙王店,希望能迅速夺取区寿年主力,然后迅速将兵力转移到陈士渠那与之汇合,歼灭邱清泉部。这时,蒋介石出手了。他首先命令邱清泉回援区寿年部,然后调动整编第25师和几个快速纵队,组成以黄百韬的新兵团,迅速从东向西增援区寿年。在蒋介石的压迫下,邱清泉拿出了第五军压箱底的美式机械部队,用飞机、大炮、坦克硬生生地炸出了一条路。我军虽仍奋力阻击,但仍使邱清泉部向区寿年靠拢。

粟裕大将片段派援兵(围点打援战术有多强)(3)

邱清泉

  眼见战局迅速逆转,黄、邱清泉从东、西两个方向向区寿年部队靠拢。如果我军不能在敌人到来之前消灭区寿年的主力,很可能会由主动转为被动,遭到国民党军队两面的进攻,并又陷入被围奸的危险。如果被黄百韬咬住,邱清泉再回军,粟裕很可能全军覆没。在这个关键时刻,作为军事统帅的粟裕脑子迅速运转,迅速想出了应对策略。他觉得此时华野部队还有歼灭区寿年主力的希望,于是决定冒险一试。三路人马,分兵重新组成一队,前往东面阻击黄百韬。剩下的部队全力进攻区寿年的主力,必须在援军到来之前拿下龙王店。最后,粟裕的抗敌援军达到了预期的想法,在黄百韬到达之前,就消灭了区寿年的主力。事后,粟裕和一些当时参战的指挥员回忆起这段时间的作战经历,感慨强度不亚于淮海战役。粟裕说自己几乎十几天没合眼,完全撑不住的时候才会趴在桌子上一会儿。一有新情况,他就会马上起来分析战局,制定计划。幸运的是,这场高强度的战役以我军的伟大胜利而告终。粟裕灵活的用兵和大胆的指挥也体现在这场战役中。

粟裕大将片段派援兵(围点打援战术有多强)(4)

  但是,在这场战役中,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懂军事的朋友都会知道,战争是没有平局的,更何况是军事对立双方的双赢。然而,在解放战争的一次战斗中,国共两党都宣称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为什么?此役是豫东之战,其由来与粟裕想证明自己的一个说法有关。当时,刘邓的军队在大别山地区与国军主力纠缠不清,伤亡惨重,但始终没有打开局面。主席于是有了开辟江南战场,带领国军精锐进行防守的打算,从而减轻了刘邓军队的压力。但粟裕并没有吸引大批精锐国军开辟江南前线。他亲自劝说军委攻打中原的主力国军。军委对他也有要求,就是希望他在中原战场上吃掉邱兵团第五军,在4~8个月内歼灭国民党军6~12个旅。当时国共两党在中原如火如荼。在兵力部署上,我军有9个纵队,约20万人,国军有12个整编师和保安部队,约25万人。整个战役有三个阶段,分为开封之战、睢杞之战和围歼黄百韬之战三个阶段。豫东战役后,我党主席用“伟大”二字赞扬了华野在这场战役中的成就,说解放战争最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迎来了真正的转折点。另一方面,国民党宣传南京黄百韬的伟大胜利,并亲自在黄百韬的胸前挂上青天白日勋章,表彰他在黄河边战胜我军,俘虏我军三千多伤员的军事胜利。很明显,双方都把自己当成了战争的胜利者,那么国共之间谁才是真正的胜利者呢?

粟裕大将片段派援兵(围点打援战术有多强)(5)

  从伤亡比例来看,华东野战军在这次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队9万余人,同时俘虏了国民党中郎将区寿年,开创了征服国民党省会城市(当时省会城市是开封)的第一场战役。这样的结果几乎堪比三大战役;更神奇的是,豫东之战正在四处移动。豫东会战第三阶段,当黄第二十五师、第十八军来攻时,大军乘势歼灭襄樊两万余人,攻克襄阳、樊城等城,山东华野兵团突袭兖州,共歼灭3.8万余人。虽然华野伤亡2.5万余人,远远超过了孟良崮战役1.2万人的伤亡记录,但与国民党的伤亡相比,我党无疑是豫东战场的胜利者。从战略上看,豫东之战彻底打开了国共僵局。此前,我军只在孟良崮打了一场大歼灭战。后来由于国民党军队机动部队高度集中,我军一直没有机会打歼灭战。这次豫东之战,解决了华野没有歼灭战的局面。此外,豫东之战后,国民党军队开始对我军产生恐惧心理,不仅没有对我军发动战略进攻,甚至出现不足一个兵团不敢单独行动的情况,这在济南之战中是一个明显的证据。王耀武十余万大军被成功歼灭,原因是徐州兵团不敢前来救援。可以说豫东战役是后来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的预演,宣告我军与国民党军队决战的条件趋于成熟,战略胜利更大。

粟裕大将片段派援兵(围点打援战术有多强)(6)

  1947年,豫东之战刚开始,粟裕就下令部队撤出开封,向通许进发。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吸引邱清泉收复西部的城市,并将其与区寿年分开,以方便部队实施围剿和分裂的战术。邱清泉看到苏羽领兵“弃城而逃”时,觉得胜利已经定下,毫不犹豫地迅速向西推进,而区寿年还在犹豫观望,没有跟随邱清泉向西,立即导致两军近四十公里的差距。其实豫东战役给国军最深刻的印象,并不是共军的战术有多精妙。他们和日本人打了这么多年仗,已经学会了日本人的灵活战术。粟裕的战术除了主动设计邱与区兵团的距离外,并无新意。这场战斗给他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共产党人的火力密度水平能在外战条件下维持这么长时间,超出了他们之前的认知,太震撼了!在现代热兵器战争中,保持足够强大的火力密度水平是第一位的,保持部队的完整性只是第二位的。只要不影响部队火力密度水平的发挥,多几个人少几个人对部队战斗力没有明显影响。那些数人头谈军事历史的人,真的不懂现代热兵器战争。

粟裕大将片段派援兵(围点打援战术有多强)(7)

在随后的淮海、辽东、平津等战役中,国民党军队肉眼越来越谨慎,作战方针越来越保守,进攻越来越单一,主要是不断将兵力收缩到铁路枢纽,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很大一部分原因与粟裕用兵如神、运筹帷幄的军事指挥智慧密切相关。刘伯承曾说:“豫东之战,我不敢下决心打”,但粟裕却敢下决心打。豫东之战后,中国进入雨季,整个东部大部分道路都是土路,下雨就变成了烂泥。国民党在天气条件的限制下,暂时撤兵至秋季,然后再调动兵力。然而此时国民党的士气早已消耗殆尽,对蒋介石的欢迎也只是如烟花般转瞬即逝。我想把这份文件交给粟裕同志。这盛世如你所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