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学桃园三结义不要贾楼一炷香 宁学桃园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要贾楼一炷香 宁学桃园三结义(1)

桃园三结义,刘关张磕了头,念的词是为了“匡扶汉室”。在余下的四十年里,这哥仨就是这么践行下来的。

幽州战黄巾,虎牢关斗吕布,寿春逐袁术,赤壁拒曹操,三人一路都在牢记诺言,不忘初心。刘备与一切逆贼势不两立,关羽降汉不降曹,张飞以为关羽变节差点儿捅了二哥,是为“忠”。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要贾楼一炷香 宁学桃园三结义(2)

关羽千里走单骑送二嫂归家,刘备兴全国大军讨伐东吴,张飞领二十骑长坂桥舍身拒敌,是为“义”。

事事为兄弟着想,这才叫“忠义”。不然人家关羽凭啥成为“忠义”的化身?对吧。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要贾楼一炷香 宁学桃园三结义(3)

瓦岗寨和刘关张比起来,就是塑料兄弟情,这批人的利益小群体太多。

瓦岗寨四十六友,又称贾柳楼四十六友,或称贾家楼四十六友,在有些版本书籍中,为瓦岗寨三十六友。不管是四十六友也好,还是三十六友也罢,主要人物基本上还是一致的,虽以“义”之名汇聚,但他们间的义一直为世人所诟病,故而坊间常有“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之说,将这段结义佳话推向了风口浪尖,成为许多人口诛笔伐的对象。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要贾楼一炷香 宁学桃园三结义(4)

其实这句话并不能跟“忠义”扯在一起,因为瓦岗那批人压根儿就没什么忠义可言。

先跟程咬金后奉李密转头就从了李世民的秦琼徐茂功“忠”吗?

为了秦琼的一匹马差点儿回去剁了身为自己老大的单雄信的王伯当“义”吗?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要贾楼一炷香 宁学桃园三结义(5)

带走了把兄弟的家眷唯独让老五家里上下一百多口“颈上餐刀”的三哥,“仁”吗?

连挑义父丁彦平,大伯杨林的罗成“孝”吗?

所以这本儿书虽然号称“忠义”,但其实真跟忠孝仁义根本相差甚远,他们大都是一帮草莽,全凭个人喜好而言。

这也是这句话的真正精髓:

没有共同的目标,人都是一盘散沙。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要贾楼一炷香 宁学桃园三结义(6)

再如梁山108将结拜,就以书中关胜、呼延灼、朱仝的境遇来看,梁山之于他们,还不如塑料兄弟情的瓦岗寨呢。

瓦岗寨,好歹还有点兄弟情。

而梁山则全是“血腥的兄弟,真实的仇人”。

好好的,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梁山就杀来了。杀了自己的亲戚朋友,断了自己的大好前程。然后自己还不得不忍气吞声,跟杀了自己亲戚朋友,断了自己大好前程的仇人在一起称兄道弟。

就像宋江,你让他给晁盖报个信儿,给武松卖个好,他都行。但一旦身份变成了大宋先锋,他的格局就容不得他仁义了,反倒成了现在大家心中的厚黑学课代表。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要贾楼一炷香 宁学桃园三结义(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