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薯的保存(从红薯到土豆)
下班路上,收到夫人发来的胡萝卜、土豆、山药、芋头,随便买一种,晚上蒸着吃。
每天下班路上,都会收到类似的微信。因为我骑自行车下班,路上总会经过那个很大的菜市场,所以每天买菜的任务,就落在了我的头上。鉴于兹事体大,属于家庭重要事务,我从来不敢擅自做主,总是请教夫人,惟夫人马首是瞻。
中华美食,烹调方法那是千变万化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同样的食材,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美食体验。然而我在这方面是绝对的食盲,如果让我做菜做饭,只能用“熟了”这一个指标来衡量,至于什么色香味,是完全挨不上边的。夫人也了解我的这个“特点”,所以没有给我出难题,让我蒸着吃。
锅里添上(适量)水,放好蒸屉,把刚买的土豆洗干净放进去,盖好盖子,再开火等待一定时间,就把蒸着吃的做饭任务完成了。
蒸着吃这种做法,小时候就司空见惯。但是蒸着吃土豆,却是我在山西学会的经验。
小时候家里最常吃的食物,是红薯。虽然食材只用这么一种,但是用不同的做法来调制,会得到许多不一样的味道。红薯直接上锅蒸,比较常见,我们叫做“烀红薯”,熟了以后,越是那种干硬干硬的,掰开以后都掉渣的,吃起来味道就越好。
实际上,红薯生吃的味道也不错。尤其是一种叫做“北京红”的品种,掰开以后截面边沿有一圈紫红色的斑点,里面是淡红色的内瓤,直接咬下去,在嘴里咀嚼,味道香甜爽口。这种红薯蒸着吃的味道,却比不上内瓤是白色的了,那些蒸熟以后掰开掉渣的,都是白色内瓤的。这种“北京红”,虽然蒸熟以后比较软黏,可是如果悄悄抓来一些花生米插在内瓤里,吃的时候就感觉到在软当中会有脆,在甜当中多了香,也是一种独特的美食体验。
红薯大批量蒸熟以后,用竹篮吊运到房顶上,沿着长度方向切开两半或四瓣,排列在阳光底下,一直晒上几个月,到了冬天,味道又格外不同。这是我们自己制作的“红薯姩”。这样的红薯,在太阳光长期作用下,里面发生了一些奇妙的变化,糖分似乎变得更多,有些都溢出到了切开的断面上,呈现出来一层白霜样。此时放在嘴里嚼一嚼,咬起来分外筋道,而口感似乎更甜了。当然,直接吃这样的红薯,必须有一副吃嘛嘛香的好牙口,筋道当然是筋道,一般牙口咬不动也是事实。所以一般来说,还要洗干净了放进锅里蒸一蒸再吃。
红薯从地里收获回家以后,一大半要用一种自制的铡刀切成片,一大筐一大筐地晒在房顶上。因为生红薯在自然条件下没办法存储太长时间。如果一定要存下来生红薯,则要采取沙土埋一类的方式,不然就会烂掉了。切成片的红薯晒干以后,可以装在粗布口袋里。这种存储方式,是可以经历很长时间而不变质的,可以解决来年春天青黄不接时的口粮问题。
如果不太讲究,晒干的红薯片,抓一把一片一片的生吃就可以充饥,但是更多的时候,还是要上屉蒸一蒸味道更好吃。母亲在蒸红薯片时,还会放上一些糖精化成的甜水,吃起来口感就更好了。
红薯的特点,就是含有大量淀粉,吃起来本身就有一种甜甜的味道。不管是刚从土里挖出来生吃,还是烀红薯,红薯姩,红薯片,主要的特点就是一个甜字。我一直到现在都喜欢吃甜食,是不是因为小时候红薯吃多了,形成的口感习惯呢?
土豆,就是另外一种印象了。我们老家那边,是不种土豆的(这个说法不见得正确,但是在老家土豆的稀有,是绝对的事实)。虽然能够吃到土豆,但是跟红薯的地位不一样。红薯是饭,而土豆是菜,红薯基本上一年四季绝大多数时间都能够吃到(不想吃也得吃),而土豆需要去买,并且还不是想吃就能吃得到。
记得小时候,过年过节时父亲问我们想吃什么,我们在狭窄的关于“好吃的”的知识范围内,最多也就会说什么什么炒肉,其中就包括“土豆炒肉”。在年幼的我们眼里,能够吃上土豆炒肉,这已经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了。
对土豆认识的转变,还是参加工作以后。因为去过山西,在山西那边农家吃过饭,才发现原来他们吃土豆,就跟我小时候吃红薯是一样的,不过就是一种食物而已。他们不但能吃,还用来喂猪,跟我们老家用红薯喂猪,一样样的。
红薯多的地方,就不会重视红薯,当然为了能经常吃红薯而不厌烦,发明了许多种不同的吃法。土豆也是一样的。土豆多了,也不会得到重视,同时为了经常吃,也不得不发明不同的做法。其实,本质上都是人类这个物种为了繁衍生息而采取的自利行为。再展开一下,所谓的各种美食,也不过如此。
土豆蒸熟了,揭开锅盖一看,许多土豆的外皮都爆开了,仿佛刚刚经历过一场风暴,或者被皮鞭狠狠地抽打过一番。夫人看着土豆的样子说:“这个土豆肯定好吃。”
其实,我们家蒸着吃土豆,是从我开始的,在认识我之前夫人并没有见过蒸着吃的做法,估计跟我一样,小时候家里不种植土豆的缘故。一开始她不肯吃,后来在我的带领下,尝了几次,就慢慢被我同化,并且现在到了主动要求的地步。
都说物以稀为贵,这本来没错。但是这个“稀少”,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这个地方稀少,另外一个地方却有可能很多,反过来也一样,这边常见的东西,也许那边根本就没有,这大概就是形成“蜀犬吠日、吴牛喘月”的原因吧。牛与犬没有思考能力,它们的少见多怪是正常的,但是对于拥有高等智慧的人来说,能够理智对待,就应该成为一个人是否成熟的分水岭,最起码是之一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