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欢喜喜唱大戏下联(欢欢喜喜贴对子)

欢欢喜喜唱大戏下联(欢欢喜喜贴对子)(1)

欢欢喜喜唱大戏下联(欢欢喜喜贴对子)(2)

欢欢喜喜唱大戏下联(欢欢喜喜贴对子)(3)

欢欢喜喜唱大戏下联(欢欢喜喜贴对子)(4)

杨忠新

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春联,青海人称之为“对子”。当人们在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字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在农村,除了家门口要贴春联外,猪圈、鸡舍等处也要贴类似对联横批的字条,寓意六畜兴旺,内容一般是“鸡鸭满圈”“牛羊成群”“六畜兴旺”。还有敬神仙的对联:“灶王爷”的春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意为灶神上天向玉帝汇报时多说好话,下凡回来时多降吉祥。“土地爷”的春联是:“土中生白玉,地内长黄金”,意为只要辛勤劳动,就能在土地中得到收获。“天地爷”的春联是:“天高覆万物,地厚载群生”,短短十个字把天地之德都包罗了进去。院子里的树木需贴上“树大根深”,院子里的墙面需贴上“春光明媚”“春光满院”,家里靠土炕的墙上需贴上“幸福健康”“身卧福地”,厨房的门上或里面墙上需贴上“勤俭节约”“小心灯火”等。

多少年来,不管我住在何处,都特别注重除夕那天的贴春联仪式,即便要回老家过年,也得贴好了春联才动身。老家的人对贴春联更加重视。听父辈们讲,过去村里会写字的除了私塾先生,再就数不出来几个。腊八过后,大家准备年货之余,特意抽时间去私塾先生家请写一幅好字,以带来新年福运。因此,每到这时先生家里的人特别多,以至于“一字难求”。春联写好后,写字的先生会用不同的符号标注春联的倒顺和上下联。否则,大字不识的村民就会闹出笑话。听我爷爷讲,有一年先生写了一幅“牛羊满圈”,那时我家的人也不识字,二话不说就把它贴在炕头上。春节亲戚来拜年,有人认出“牛羊满圈”,又联想到我家姓“杨”,于是便开玩笑地说,你们家确实“牛羊满圈”啊。这个事情传到左邻右舍,家里人觉得十分难为情,从此,就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

后来我们家的孩子有好几个考上了大学,是那个年代在村里考上大学较多的人家之一。虽然学生多,但是毛笔字写得不好,只有我叔叔是个例外。我的叔叔毛笔字写得非常好,快过年时,左右邻舍便纷纷找他写春联。他的毛笔字用“行云流水、刚柔并济、铁画银钩、落笔如云烟”形容都不为过。每年写春联时,爷爷坐在旁边看着叔叔写。叔叔每写一副春联,爷爷就会捋着胡子满意地点点头。

我们兄弟的毛笔字不好,留给我们的工作便是撕大门、房门、柱子、牛圈门上的旧春联。爷爷要求特别严,在门、柱上不能留上年春联的旧痕。

和贴春联相关的工作是熬浆糊。农村贴春联,多是用白面熬制浆糊,一做一大碗,能把几个屋门口的春联都贴上。制作浆糊时要在小锅里倒入凉水,加热之前用手抓着面粉,慢慢撒入锅中。同时,用筷子顺着一个方向慢慢搅动,让面粉与水充分地融合。之后就要开着小火,随着水温逐渐上升,面粉在热水中渐渐变成糊状。此时,水的颜色是白色的,就跟家里做饭,做疙瘩汤时候的那种水的颜色类似。但是千万不能做出疙瘩汤的疙瘩,那就糟糕了。手上的筷子要一直顺着固定的方向搅动,不能停止,而且搅拌速度要均匀,就跟大厨做菜时收汁一个道理。随着水分蒸发,面粉的浓度越来越高,能看到最上面冒出一些小泡泡,咕嘟咕嘟的样子。从这时起,面粉就开始向浆糊转变。用筷子挑起来,能看到拉起的丝儿。最后,即使顺着一个方向搅动都感觉费力,这时浆糊就熬好了。

贴春联时,爷爷有个独特的工序。就是将平时收集的烟盒里的锡纸裁成两指宽,横贴在春联的头上。对联这时看起来显得大气、金碧辉煌。我特别喜欢大门的门框上贴“春满书香门第,福系金粉世家”“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和花园里假山上贴“春色满园”。那时我想,“书香门第”反映出生活越来越好,我们都能上大学了。腊八的时候,家里人会在花园中央和院落的四角摆上晶莹剔透的冰块,以此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临近除夕,在假山上贴的“春色满园”春联在冰的衬托下,透露出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意境。人间的喜事从春天出发,阳光灿烂的日子生机盎然。

我父亲讲,之前我家贴春联时也给“灶王爷”贴上春联,献上食物,叩头祷告:“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可是20世纪60年代初,在一个星期内,我的一个小叔叔和两个姐姐相继夭折。我父亲想,我年年给你上香叩头,可你不保佑我家身体健康、平安吉祥,于是愤怒之下砸了供奉“灶王爷”的神龛。从此,我家里少了一个贴春联的地方。

现在,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多了,春节临近村里人再也不愁写不上春联了。湟源县巴燕中心学校的老师们送文化下乡,冒着严寒,走村串户挥毫泼墨,为百姓书写春联和福字。农家院里纸墨飘香,欢声不断。村民们喜笑颜开:“感谢‘书法家们’送来了人气、财气和喜气,我们的日子一定会像春联一样,越来越红火。”

在漫长寒冷的冬天里,在万物沉寂、草木凋零的时候,贴上红底黑字的春联,使原本萧条的世界有了春的色彩和气息。热热闹闹贴春联,红红火过大年。春联的红色和人们脸上幸福的红光交相辉映,故乡的村庄也因此显得更加美丽,更加喜庆。

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欢欢喜喜唱大戏下联(欢欢喜喜贴对子)(5)

《青海日报》(2023年01月23日 第4版:假日特刊)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