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夏天想吃冰(古代人夏天是怎么吃上冰的)

古代夏天想吃冰(古代人夏天是怎么吃上冰的)(1)

其实很多朋友对古人的生活是非常感兴趣的,我个人也是一样,所以我在享受着现代科技带来的方便和快捷的同时,我就会思考古人碰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他怎么解决,他能不能享受的到我此时此刻正在享受的这个惬意的生活。

比如说天热点儿的时候,大伙儿都愿意吃点儿凉的,爽口的东西。那么古人能吃什么,今天我请大家先来做一个思考,我做一个提问。就是你觉得古代人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在天热的时候能吃点儿凉快的,清朝?明朝?元朝?宋朝?还是什么时候呢?

这个答案要是说出来,真是超级出乎我的意料。因为根据文县的记载早在西周时期,基本就封神榜那时候了。就已经有人完成了在夏天,在天儿热的时候能吃点儿凉的东西的这个技术了,怎么实现的呢?就最简单,用冰。但是古人没冰箱啊,你冬天留冰简单,放外面就行了,夏天怎么办呢,其实一说更简单了,就是你在冬天把这冰采出来,放在一个特定的屋子里边,这个屋子做点儿保温,然后一直挺,挺到了夏天你就能吃了。可是我们知道到夏天它得化啊,所以你在冬天采冰的时候你还得计算出它的这个损失量,这个标准大概就是能留下三分之一的意思。

所以在周礼当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这个凌就是装冰的屋子,叫冰室,也叫作凌阴。然后随之入分之后温度慢慢的就升高,冰逐渐融化,留下来的只是三分之一,所以就是把预计你要用多少的冰你就三倍与它储藏起来就行了。那么这个事在古代叫什么,叫三淇凌,大家觉不觉得这名字特别的符。你想想我们经常吃的东西叫什么,叫冰淇淋,现在一想这名字怎么来的?高人想出来的。

我们国家曾经做一个考古挖掘的时候就发现了春秋时期的一个冰室,这个冰室特别大,里边能存一百九十立方米的冰,这个地点恰恰就是春秋时期的秦国所在的地儿。但是你要说到秦国,一说到秦国还有这个储冰的技术,这好像有一个矛盾。就是当年秦始皇的尸体,我们知道这段历史是秦始皇死了之后,李斯和赵高他们俩就商量说咱们不要公布这个消息,借机我们翻盘,把这技术人用在秦始皇的儿子胡亥身上。可是因为天气比较热,你还不跟大家说秦始皇已经死了,那你就得保存他的尸体,但是没保存好尸体臭了,于是人们又往秦始皇的车顶上放咸鱼,说这是咸鱼的味道。当时我以为,最开始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以为秦国是没有储冰的技术呢,现在一想不是,恰恰是因为他们不能够在远处调来冰,只能就地取材,所以他只能用咸鱼来掩盖味道。不代表秦国没有储冰的技术了。

古代夏天想吃冰(古代人夏天是怎么吃上冰的)(2)

那有的朋友又会说了,这储冰技术既然当时都已经成熟了,你就找找当地的大官呗,你说皇上要吃冰,你给弄点儿不就得了嘛。这也不行,因为你想啊当年你要把这个冰采出来,再给它运输,再挖建一个冰室,然后按期要进行保养,他不是一般人能够干得了得。所以在古代只有皇家他有能力去采这个冰,而且它的规模也是最大的。

刚才我讲打周朝时候开始,皇家的藏冰就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了,主要就是给皇室成员天儿热的时候他们把这个冰拿出来清爽清爽。但是到了隋唐时期人们这技术又有了提升,就是不在地面上盖一个屋子了,这效果不好,我得面临着1、2、3、4、5,5面的热量对吧,你只有地上能稍微凉快一点儿。那我要做的这个保温技术它一定很费事,所以唐代的人们又有一个进步,就是在地上挖一个深井,深井大家知道很凉啊。那么这样的话冰的周围就全都是冷的,你就只要在顶上封一下就行了。所以在隋唐的时候是挖井往里边藏冰。

古代夏天想吃冰(古代人夏天是怎么吃上冰的)(3)

那么我们把这几个事儿连在一块儿不又出现了我们现在常常用的一个词嘛,叫深井冰。这个比较有意思吧,可是我们这么一想呢,这个要一挖井的话好像工作量就没有那么太大了,你家里边只要差不多的都可以挖一个井,所以当这个技术出现以后,民间能够藏的起冰的人也就多起来了。所以在宋代以后就有专门干这种买卖的人了。我投资,我挖个大井,然后我把冰封里到夏天我就可以卖我这个深井冰了,这是宋代。

其实我们在这儿轻飘飘的一说,这技术就这么发展了,但是在当年真是经历了很久很久才能够流到民间。唐朝的时候关于冰这件事儿还有一个明确的记载,叫什么,长安冰雪,至夏日则价等金璧。那个冰跟金子一样贵,所以就符合一个商业规则,就是产品它稀少它就贵。而且我们也可以考量一下,唐代都城在哪,北宋都城在哪,南宋都城在哪,对吧。这里边也可以直接影响到冰的价格和藏冰技术核心的问题,因为什么呢,大家知道北方藏冰它比较容易,但是南方它这个气候致越它,没办法往大了去凝。

所以在南宋之前一般都是北方人才能够享受的到这个夏天的冰,南方人他没这个需求他也没这个财力,他也就弄不了这东西。是随着南宋的政府往南边迁,这才把北方的藏冰技术在江南开始推广了。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下,当年的南方人一看我们原来还可以藏冰啊,这是他们觉得非常非常的新鲜的一件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