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最新有多少个县级市(广东省广州佛山)

广州、佛山、中山、珠海、清远、清远、江门六市最新县级政区简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广东最新有多少个县级市?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广东最新有多少个县级市(广东省广州佛山)

广东最新有多少个县级市

广州、佛山、中山、珠海、清远、清远、江门六市最新县级政区简介

广东省概况

广东省,简称粤,位于中国大陆最南部,南临南海。全省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陆地中部。大陆海岸线总长3368千米,岛屿众多。陆地面积17.98万平方千米,海岛面积1600平方千米。

2020年全省人口1260.1251万人,人口为全国之最。共有21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21个地级市),121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54个市辖区、23个县级市、41个县、3个自治县)。省会广州市。

广东以广南东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代将广信以东划为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为广东省得名之始。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

广州市

公元前214年,秦置南海郡番禺县,属番禺县地。时南海郡尉任嚣在今广州市中山四路旧仓巷附近修筑城廓,称为“任嚣城”,任嚣城为南海郡治所在地。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了南越国后,把原赵佗割据地区划分为九郡(后缩为七郡),今广州仍称南海郡,属交趾部(后称交州),南海郡行政范围缩小。交州治所驻地曾移至广西梧州。东汉末年,治所再次迁回任嚣城,并改名广州。晋代仍称南海郡。唐代置广州都督府,是岭南道的道治与都督府治所在地。自此至明清,广州一直是州、路、府、道、省治驻地。

1921年2月广州市政厅成立。1949年10月,广州市被确立为中央直辖市。1950年改为中南军政委员会领导。1954年,广州市划属广东省领导,改为省辖市。  1949年,广州市划分为28区。1952年10月调整为9区。1958年,成立政、社合一的8个城市人民公社,4个郊区人民公社,但这一行政体制没有全面实行。1960年8月恢复城区4个:越秀区、东山区、海珠区、荔湾区;郊区3个:黄埔区、芳村区、江村区。至2020年末,广州市共设11市辖区。

荔湾区:自秦代起先后隶属番禺、南海县。清1757年—1842年,境内十三行成为对外通商口岸。1859年,沙面被迫租借给英、法作租界。1922年,境内西关地段划属广州市。1946年,收回沙面租界。1952年设西区,1960年西区分设荔湾区和芳村区。2005年,芳村区并入荔湾区。

越秀区:越秀区是广州市最古老的中心城区,因区内越秀山而得名。1949年,广州市设28区,今越秀区范围涉7区。1960年,境内为广州市4区中的东山区和越秀区。2005年,东山区并入越秀区。

海珠区:1960年,海珠区为广州市4个市辖区之一,后范围调整多变,区名不变。

天河区: 原为番禹县天河村一带。后辖区曾多次变更,先后隶属于广州市沙河区、石牌区、冼猎杨区、白云区、东区和郊区、番禺县、郊区和黄埔区。建区前属于广州市郊区。1985年,正式设立广州市天河区。

白云区:1962年5月,广州市3个郊区合并为1个郊区。1987年,广州市郊区改称白云区。

黄埔区:1951年以前,属番禺县地。1951年,黄埔划属广州市。1953年设立黄埔区。后区划、合并和分置有多次变化,1973年自广州市郊区析出,恢复设立黄埔区。

南沙区:1993年,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挂牌成立。2005年,将番禺区的南沙街道等地、东山区、芳村区、萝岗区等地,合并设立广州市南沙区。花都区:汉属番禺县地,隋属南海县地。宋以后分属番禺、南海县地。清1686年取南海、番禺两县部分区域置花县,因县城近花山得名,属广州府。民国时期,花县屡次改属。1993年,花县改设县级花都市。2000年,花都市改设广州市花都区。1949年属珠江专区,1952年属粤北行政区,1956年属佛山专区。1960年属广州市。

从化区:明1489年置从化县,取服从教化之意名县。1994年,从化县改设县级从化市。2014年,从化市改设广州市从化区。1949年属北行委,1952年属粤北行政区,1956年属韶关专区。1960年属广州市。

番禺区:公元前214年,秦设南海郡,番禺为南海郡属首县,并为南海郡治所驻地。原县域辽阔,后析置多县。1921年广州市政厅成立,番禺县署于1933年从广州城内迁至禺南新造,1945年迁至市桥。1958年,划禺东、禺北为广州市郊区。1992年,番禺县改设县级番禺市。2000年,番禺市改设广州市番禺区。1949年属珠江专区,1952年属粤中行政区,1956年属佛山专区。1975年属广州市。

增城区:东汉201年置增城县,隶属南海郡。因南海郡原辖6县,新设一县,增多一城,故名“增城”。1993年,增城县改设县级增城市。2014年,增城市改设广州市增城区。1949年属东江专区,1952年属粤中行政区,1956年属惠阳专区。1975年属广州市。

佛山市

秦汉时期称“季华乡”。唐628年,因在城内的塔坡岗上挖掘出三尊石雕佛像,遂重立石雕佛像,地以“佛山”为名。唐宋年间,佛山与湖北汉口、江西景德镇和河南朱仙镇并称我国的“四大名镇”。   1949年,析南海县佛山镇及周边地区设立县级佛山市。1950年,佛山市升为地级市。1958年,佛山市降为县级市,翌年为佛山专署驻地。1975年,佛山市升为地级市。

1983年6月,佛山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佛山地区,将原佛山地区所属南海、三水、顺德、高明4县划属佛山市;将开平等5县划属江门市;将斗门县划属珠海市。至2020年末,佛山市共设5市辖区。

今佛山市所属5区于1949年为1市4县,其1949年及以后的隶属为:

1949年属珠江专区(高明县属粤中专区),1952年属粤中专区,1956年属佛山专区(1970年改称佛山地区),1983年属佛山市。下面介绍佛山市各市辖区时,不另复述。

禅城区:1949年以前属南海县佛山镇。1949年为佛山市城区,1983年改设佛山市城区和石湾区,2003年,撤销佛山市城区、石湾2区,合并设立佛山市禅城区。 

南海区:公元前214年,秦属南海郡番禺县地。隋590年置南海县。1992年,南海县改设县级南海市。2003年,南海市改设佛山市南海区。

顺德区:1452年以前,属南海、新会两县地。明1449年,南海、新会等地发生农民暴动,后被明朝庭镇压,为强化统治,于1452年,将南海、新会2县各划出部分地区,设置顺德县。1992年,顺德县改设县级顺德市。2003年,顺德市改设佛山市顺德区。

三水区: 秦属南海郡。西汉至东晋属番禺、四会两县地。隋、唐以后当地经常暴发农民运动。明1526年,割南海县34图、高要县17图设置三水县,因县治所在地是西江、北江、绥江三江汇流之处,遂取“三水合流”之意定县名。1993年,三水县改设县级三水市。2003年,三水市改设佛山市三水区。

高明区:明1475年置高明县。1959年,高明县与鹤山县合并设立高鹤县,划属江门专区。1981年,分置高明县和鹤山县,划属佛山地区。1994年,高明县改设县级高明市。2003年,高明市改设佛山市高明区。

中山市

公元前111年(属汉代)属南海郡番禺县地,晋311年属东官郡地。隋590年东官县改名宝安县。唐757年宝安县改名东莞县,属东莞县文顺乡(地在香山岛)。北宋设香山镇,因五桂山“多神仙花卉”、“色香俱绝”得名。南宋1152年置香山县。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中山县。1953年,析中山县石岐镇设立省辖石岐市,1959年,石岐市并入中山县。1983年,中山县改设县级中山市,由佛山市代管。1988年,中山市升为地级市。1949年属珠江专区,1952年属粤中行政区,1956年属佛山专区(1970年改称佛山地区)。1988年属广东省直辖。

珠海市

原为中山县地。1952年析设渔民县,1953年渔民县定名珠海县,因县境位于珠江注入南海处得名。1958年珠海县并入中山县,1961年复置。1979年,珠海县改设地级珠海市,1980年在市境内设立珠海经济特区。1983年增辖斗门县。至2020年末,珠海市共设3市辖区。

以下3区1949年及以后的隶属为:1949年属珠江专区,1952年属粤中行政区,1956年属佛山专区(地区)。1979年属珠海市。

香洲区:1961年为珠海县。1979年为珠海市城区,1984年,珠海市城区改设珠海市香洲区。

斗门区:金湾区:宋为新会县地,1152年,分别为香山县和新会县地。1935年,为中山县黄梁区、新会县睦洲区。1965年,自中山、新会两县地析置斗门县。2001年,斗门县改设珠海市斗门区和金湾区。2010年,斗门、金湾2区正式列入珠海经济特区。

清远市

春秋战国时属百粤。秦属南海郡、长沙郡。汉初属赵佗南越国。公元前206—195年,西汉先后置桂阳县(今连州一带)、阳山县、浈阳县和含匡县(浈阳今英德市境),均属桂阳郡。公元前111年置中宿县(原清远县一带),属南海郡。三国时,各县隶属始兴郡。南朝梁502年—519年置清远郡,清远之名由此而始,辖五县。另置阳山郡,辖3县。于含匡设衡州,领阳山郡。隋590年,废清远郡置清远县、政宾县,仍属于南海郡。隋590年,废阳山郡改置连州,将衡州改名匡州。600年废匡州,其属县改隶广州府。742年连州改置连山郡。五代南汉921年于浈阳县设英州。宋1120年英州改置真阳郡,含匡、浈阳先后改名为含光县、真阳县。1195年真阳郡升为英德府。元1278年英德府改为英德路,不久又降为州,领含光、真阳县。1195年真阳郡升为英德府。明1396年英德州改置英德县,属韶州府。清1727年,连州为广东省直隶州,领阳山、连山二县。1813年,由清远、英德两县划地设广东布政司佛冈军民厅。抗日战争期间,广东省政府北迁连县,清远各县均属广东省第二行政督察区(驻连县)。

1983年7月,韶关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韶关地区,将原韶关地区所属清远、佛冈两县划属广州市,其余各县划属韶关市管辖。

1988年1月,撤销清远县,设立地级清远市。原清远县分设清城、清郊两个市辖区。清远市府驻清城区,增辖广州市属佛冈县和韶关市属连县、阳山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英德县。至2020年末,清远市共辖2区2县2自治县,代管2县级市。

今清远市所属各区县市,1949年为7县。这7县1949年及以后的隶属是:1949年属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1952年属粤北专区(1956年并入韶关专区,1970年改称韶关地区)。1983年属韶关市(清远、佛冈2县属广州市),1988年属清远市。以下在介绍各区县市时,不另复述。

清城区、清新区:隋590年,废清远郡置清远县(取“清明广远”之意名县)。唐623年政宾县并入清远县。1988年,撤销清远县,其辖区分别设立清远市清城区、清郊区。1992年,清郊区改设清新县。2012年,清新县改设清远市清新区。

佛冈县:清1813年,划出由清远、英德两县,置广东布政司佛冈军民厅。1915年,佛冈废厅改为佛冈县,因“观音山东厅北三十里,……高出诸山,石室虚敞,中有天成佛像”得名。1958年,佛冈县并入从化县,1961年恢复佛冈县,划属广州市。1963年,佛冈县自广州市划属韶关专区。

阳山县:汉置阳山县。县有阳先山,高出众山,日光先照,故名。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隋置连山县,因“县南有黄连山,峰峦连络,多草木。旧志,山产黄连”故名。1958年改设连山瑶族自治县。

连南瑶族自治县:1946年,划出连山、连县、阳山三县地,新置连南县,因在连县之南而得名。1953年,连南与连山2县合并设立县级连南瑶族自治州(后改连南县)。1958年改设连南瑶族自治县。

英德市:公元前111年,汉代属浈阳、含匡两县地。南汉因置英州。宋1195年以英宗潛邸,升为英德府。明改英德县,因县北有英山得名。1994年,英德县改设县级英德市。

连州市:隋590年,废阳山郡改置连州,后改连山县,因连口水得名。1817年,连山县改设绥瑶直隶军民同知州。1911年,废州设县复称连县。1994年,连县改设县级连州市。

江门市

江门市地处西江与西江支流蓬江汇合处。江北蓬莱山与江南烟墩山对峙似门,有如江之门户,故名“江门”,属新会县地。元末明初之间(1363年左右)已形成圩集。江门墟原在蓬莱山西山坡上,旧称“墟顶”。至17世纪初,江门墟已初具规模。1662年、1664年,清政府两次颁布“迁界令”,强迫沿海居民内迁50里,江门划为界外,江门居民被迫内迁。1669年,“迁界令”废除,江门居民回归复业。鸦片战争以后,根据1902年《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于1904年将江门辟为对外通商口岸。1925年8月,析出新会县江门埠,设立广东省辖江门市。1931年撤消江门市,复属新会县。  1949年,划出新会县江门镇及周边地区设立县级江门市,1950年江门市升为地级市。1958年,江门市降为县级市,划属佛山专区。1974年,江门市升为省辖市,受广东省和佛山地区双重领导。  1983年6月,佛山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佛山地区,将原佛山地区所属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5县、湛江地区所属阳江、阳春2县划属江门市。1988年,阳江、阳春2县划属地级阳江市。至2020年末,江门市共管设3市辖区,代管4县级市。   今江门市所属各市辖区和县级市,1949年为1市6县。这1市6县1949年及以后的隶属是:1949年属粤中专区。1952年,新会、鹤山2县属粤中专区;台山、开平、恩平、赤溪(1953年并入台山县)4县属粤西专区;江门市属省直辖。1956年并入佛山专区。1959年属江门专区,1961年并入肇庆专区。1963年再属佛山专区(1970年改称佛山地区)。1983年属江门市。以下在介绍各区、市时,不另复述。

江海区、蓬江区:1984年以前,为江门市城区和郊区。1994年,江门市城区和郊区分别更名为江海区、蓬江区。  

新会区:秦属四会县地,三国吴226年,析四会县东南部置平夷县。西晋280年更名新夷县。南北朝置新会郡,隋590年撤新会郡改置新会州,新会郡治地改为新会县。1992年,新会县改设县级新会市。2002年,撤销新会市,部分辖区并入蓬江区;其他辖区设立江门市新会区。

台山市:明1499年置新宁县。清1867年自新宁县析置赤溪厅。1912年裁赤溪厅改置赤溪县。1914年新宁县更名台山县,因境内有三台山而得名。1953年赤溪撤县并入台山县。1992年,台山县改设县级台山市。

开平市:秦属象郡,汉以后,历代分属临允、盆允、义宁、新兴、恩平、新会诸县。明置开平县,因县治在开平屯而得名。1993年,开平县改设县级开平市。

鹤山市:清1732年始置鹤山县,因县内有山如鹤得名,县治设鹤城。1959年曾与高明县合并,称高鹤县,1981年底,鹤山、高明两县分置。1993年,鹤山县改设县级鹤山市。

恩平市:东汉219年置思平县,后沿革为齐安县。唐757年改齐安县为恩平县,因县南有恩平江得名。1959年并入开平县,1961年复置恩平县。1994年,恩平县改设县级恩平市。

谢谢各位看官老爷阅后加关注,欢迎指出缺点错误,我好更改(14天后就不能更改了)。欢迎评论点赞。非常感谢各位看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