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人一生的痛(评论家孙立生先生人生感悟)

孙立人一生的痛(评论家孙立生先生人生感悟)(1)

去潍坊时,抽空闲去当地的名居“十笏园”转了一圈儿。“主人”的账房是郑板桥的题匾“留余”。我站在跟前久久徘徊而不愿意离开,俩字与账房的职能、追求那么贴切,却赐予我无穷无尽延伸联想与味道:做人、从艺、撰文、过日子等等,哪方面可以对它忽略不计呀?!

做人留余天地宽。有人问到我与某人的关系,我说从骨子里始终都向往与人为善、尊重他人,但因修行不到故而许多真相并不了解;“留给别人的印象”我自己左右不了、也不去求全责备,就是随着素养之提升顺其自然——活到老、学到老、提升到老。问我的人,对这些回答不置可否;这种“价值观”却是我余生的不容置疑。曾说过“老”与“后劲儿”的重要,文如其人与人如其文彼此是切割不开的。有人曾评价秦桧的书法如何、如何,我也就是听听而已;不信它会与做人脱离而没有联系。

从艺留余此及彼。艺术是讲求味道,而由此令受众欣赏、咀嚼、咂摸的。由此它的“余”就是必须的“留”。曾撰文评价过王连成先生的《闯红灯》,其中便论述到它“言在此意在在彼”的味道。还写过《技近乎道》“‘技近乎道,游刃有余’,惟有从必然出发才能加入自由王国的国籍;所谓‘随心所欲不逾矩’,是说在尊重艺术规律、规矩之后的所向披靡、心旷神怡。”

撰文留余韵味浓。让书写的文字令人“回味无穷”,是许多书写者追求的审美境界。李白那首“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其中的每句话都如“白开水”,但是组合起来就是香味四溢的“明前龙井”。所以,中国的汉字书写、创作,惟有老老实实地钻研、深学的资格,心底缺少对其敬畏,是“留”不下任何余“味”的。

生活留余路久远。我们家日子虽不富有,但亦衣食无忧。所以如此,与老伴儿的善于算计、打理不无关系,就是知道该省则省、需花必花地去适当留余。它,很重要,让一家人都有平和生活与舒适心灵。写过一段《赶集……》“一大早随着老伴儿去赶集,之后大包小袋儿往家提;知道她赶集买得是过日子的心气,不去扫她兴而自信她会留余……”

写过两段含有“余”字的话,其一“自食其力;包容差异;放飞思想;人留余地。”其二“喜欢将所思所悟变成语言,之后将它通顺、简洁成一种‘笔谈’;不去人为地雕琢、修饰或者美化,只要不化妆,便不会影响我余生做人的从容、恬然……”(立生边想边说于2022年7月2日上午)图片摄影:史奎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