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如何评价李世民(魏征是个怎样的人)

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诛杀了李建成、李元吉,登上太子之位后,立即对李建成的党羽展开了行动。

不过,这并非是一场清洗行动,而更多的是一场招抚行动。

魏征作为李建成的首席谋士,自然成了李世民的重点关注对象。

魏征如何评价李世民(魏征是个怎样的人)(1)

那一日,李世民派人将魏征找来,见到魏征后,开口便说道:

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

这句话显然是一种责怪和问罪的语气,在场的人听完之后,都感到情况不妙,心想,这魏征怕是要被砍了.......

谁知,魏征却毫无惧怕之心,反倒理直气壮地蹦出一句更直接的话:

太子要是早点听了我的建议,必定不会有今日之祸了!

众人听完,大惊失色,纷纷认定,魏征要么是疯了,要么就是故意找死,这下子肯定惹怒了李世民,死定了。

可大家万万没想到,一件更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只见李世民从座位上起身,缓缓走到魏征面前,向魏征拱手行礼。

在场的人都还没从之前错愕的表情中回过神来,见到眼前的一幕,简直是瞠目结舌,下巴都快掉了。

这时李世民开口了:

早就听闻先生才识过人,是不可多得的王佐之才,今大事已定,如蒙不弃,愿先生助我一臂之力,我愿与先生协力共创一代盛世。

可魏征哪里是那么好打发的?仅凭这么一句话就想让他改投到李世民帐下,显然是不大可能的。

见到魏征不作回应,似乎在犹豫,李世民又进一步说道:

先生有经世之才,立志于辅佐明主,实现天下大治。然而,先生辅佐建成,那些治国韬略,又被采纳几条?

今天下已然平定,正是先生实现理想之时,若先生能助我一臂之力,我愿将先生的治国方略一一采纳,与先生共同开创一代盛世。

魏征听完,脸上的表情极其复杂,在他看来,李建成已死,再做无谓的抵抗已无任何意义,更何况自己的理想是辅佐明主,开创盛世,如今只有李世民能为自己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一番挣扎后,魏征决定接下李世民的橄榄枝,正式投效到李世民麾下。

魏征如何评价李世民(魏征是个怎样的人)(2)

就这样,这位昔日的太子府首席谋士,成了李世民的智囊团队成员,并在日后释放出耀眼的光芒,成为实现贞观之治的功勋人物。

李世民为何如此器重魏征,他到底有什么样的本事,值得李世民亲自去游说他?这就得从魏征的经历说起了。

魏征的早年经历

一提起魏征,我们的印象中,往往是魏征敢于犯言直谏,是古代那种谏臣、直臣的角色。

但这仅仅只是魏征身上展现出来的一种突出的特质而已。

真实的魏征,不仅是个谏臣、直臣,而且还有宰相之才,精通治国安邦之道。

其实魏征的家世并不好,他自小家境贫寒,最后干脆出家当了道士,但他有大志向,喜欢读书,涉猎广泛。

不过,魏征读书可不像其他人那样读儒家经典,而是特别喜欢读纵横之书。

所谓纵横家,即是战国时期谋圣鬼谷子开创的一门绝学,昔日其弟子苏秦、张仪等人,以天下为棋盘,以各国为棋子,凭借智谋,搅动天下格局。

纵横之说要求对政治、兵法、经济、文化有较高的认知,对人的智谋水平有高要求,这样才能在大争之世纵横捭阖。

而魏征所学,正是这一门学问!

但是,即便魏征有真才实学,他的仕途,在李世民招揽他之前,可以说是不顺的。

关于魏征早年的经历,其实真实的历史并非像小说或者电视剧里面说的,魏征参加了贾家楼结义,与众兄弟共同发动瓦岗起义,魏征也成了瓦岗军的创始人之一。

魏征如何评价李世民(魏征是个怎样的人)(3)

真实的历史是这样的:

最开始,隋末天下大乱后,他原本隋朝武阳郡丞元宝藏的帐下做了一名芝麻小官儿,但此时隋朝已经江河日下。

瓦岗军在李密等人的带领下不断壮大后,元宝藏干脆起兵响应李密,投入到瓦岗军当中,魏征也随着元宝藏加入了瓦岗军。

作为读书人,魏征能够被领导看到并提拔,自然是跟笔杆子有关。

当时,元宝藏起兵响应瓦岗军的过程中,免不了要跟李密有很多书信往来,而这些往来书信均出自魏征之手。

李密通过那些书信、奏疏发现魏征的文采那是相当好,所以事后便将魏征提拔为元帅府文学参军,掌记室。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文员的岗位,虽然比之前的官职有所提升,但也并不是什么大官儿,也不是能发挥他实力的舞台。

为了给自己争取一个发挥才华的机会,魏征特意在这期间写了一份壮大瓦岗军的十条计策,李密看后,虽然觉得很惊奇,却一条也没采纳。

而魏征本人,也就此被埋没,一直到投降李渊后,才稍有改善。

因为,从此魏征就在这个文员的岗位上一直干到瓦岗军败亡为止,也没升过一官半职,虽然这个过程仅仅只有一年。

但这丝毫不影响魏征的水平发挥!

618年,李密率领瓦岗军精锐和宇文化及的骁果军正面对决后,虽然打败了宇文化及,打垮了骁果军,但瓦岗军从此元气大伤,战力跌落二流水平。

就在这关键时刻,洛阳的王世充率军进攻瓦岗地盘,但王世充有个致命的缺陷——缺粮严重。

瓦岗军中很多头脑清醒的人物都认为,瓦岗军最佳的军事战略应该是坚壁清野,据险而守,同时派兵偷袭王世充的粮道,等王世充粮尽之后,再出兵打垮他。

这个策略无疑是正确的,因为瓦岗军刚刚经历一场大战,元气大伤,需要休整,不宜出去和王世充硬拼。

但李密却经不住一些激进派将领的请战情绪刺激,当即决定亲率瓦岗军主力在邙山脚下和王世充硬碰硬。

魏征如何评价李世民(魏征是个怎样的人)(4)

此时,文员魏征却明确地指出了李密的问题,并提出了更好的取胜策略。

虽然他区区一个文员,是见不到李密这种首脑人物的,但他还是找到李密的长史郑颋说道:

魏公虽然此前多次取得胜利,但自身伤亡也比较大,瓦岗本来也没有府库,将士们立下战功也得不到赏赐,战死的兵士也得不到抚恤,此时士气本来就不旺盛,再打也难以取胜。

不如深挖沟,高垒墙,坚壁清野,据守不战,跟王世充耗下去,王世充本来粮草不足,很快就会粮草耗尽而退兵,到那个时候,再纵兵追击,才是取胜之道。

可郑颋却一脸不屑地说道:你这都是些老生常谈的话,没啥卵用。

言外之意很明显,这是在警告魏征,这些话只要读过点书都能说出来,没啥参考价值。

谁知,魏征听完却怒了,当即正色道:这是奇谋深策,怎么是老生常谈呢?

说完便冷哼一声,拂袖而去,只留下郑颋一个人错愕地待在原地。

然而事实证明,魏征是正确的。

果然,不久之后,李密被王世充击败,瓦岗军精锐尽丧,李密只好投降李渊,而魏征也随李密一起投到了李渊帐下。

随后,魏征又亲自出面说动瓦岗名将李世勣献上瓦岗地盘,投降李渊,这算是魏征的一大功劳。

不过,这期间,魏征曾受李神通连累,因李神通战败,魏征和李世勣都被窦建德俘虏,窦建德还将魏征任命为起居舍人。

果然有才华的人到哪儿都能有饭吃啊。

后来李世民在虎牢关一战擒双王,同时击败王世充、窦建德后,魏征才得以再次归入李唐。

也正是此时,太子李建成听说魏征是个有才华之人,所以再三请求,让魏征担任太子洗马,并对他礼遇有加。

从此,魏征成为了太子党首席谋士。

魏征如何评价李世民(魏征是个怎样的人)(5)

在李世民和李建成夺嫡之争十分激烈时,由于李建成常年坐镇后方,缺乏战功,跟李世民一比,威望会大打折扣。

所以,当刘黑闼起兵作乱时,魏征当即看准了机会,建议太子亲自挂帅出征,只要平定刘黑闼,就能建立战功,提升在军队中的威望。

李建成也不傻,当即就采纳了这条建议,并在不久之后,将刘黑闼彻底攻灭,平定山东而还。

后来,魏征还建议李建成,设计将李世民调到他不熟悉的地方去工作,并且没有诏令不准私自进京,以削弱李世民的实力。

也不知道是李建成没听进去还是在李世民的反击下没能成功,反正李世民最终还是安稳地待在了长安。

从事后来看,魏征此举给李世民留下了心理阴影,这件事如果实现,想必对李世民会造成严重影响。

因为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后,就是因为想到魏征曾经建议李建成将自己调到别的地方工作这件事,才感觉到魏征是个有真才实学之人,才有了那段招揽魏征的对话。

由此可见,魏征的智谋水平,决不下于房玄龄、杜如晦,而且魏征还懂兵法,似乎又比房、杜二人高出一筹。

才智卓绝的魏征

最初,李世民虽然取得了玄武门事变的胜利,成功登上太子之位,但他的地位并不稳固。

在河北一带还有很多昔日李建成、李元吉的旧部,这些人一直在蠢蠢欲动。

他们都在想:如今太子被杀,自己作为太子党成员,接下来估计要被清洗了吧,因此惶惶不安。

如果李世民此时真的选择清洗这批人,势必会逼反他们,到时候必然引发新一轮的天下大乱。

所以,李世民的策略是招抚,只要这些人服从自己,不出来惹事,就统统赦免。

魏征如何评价李世民(魏征是个怎样的人)(6)

而魏征加入李世民阵营后的第一个任务,便是前往河北招抚李建成、李元吉旧部,这是李世民祭出的大招。

魏征作为首席谋士,都投效李世民了,如果他能出面去招抚其他人,肯定能事倍功半。

于是,李世民授予魏征便宜行事的权力,前往河北招抚李建成旧部。

谁知,刚走到半路,就碰上当地官员派人押送前东宫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的囚车,他们准备把这俩李建成旧部押送长安处决。

魏征看到这一幕后,却当即下令释放这二人。

并且给出了相当有说服力的理由:

临行前,陛下亲口所言,昔日东宫、齐王府旧部一律赦免,因此特命我等前往河北招抚。

如今却把李思行等人押送长安治罪,那我们还怎么招抚?到了河北、山东以后,当地的那些前东宫、齐王府旧部还怎么相信我们招抚的诚意,谁还愿意接受招抚?

到那时,前太子府、齐王府旧部说不定会因为感到害怕,铤而走险,万一举兵作乱的话,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

原本,随行官员不敢擅自做主,因为这是私自释放囚犯,是很严重的罪行,可魏征有便宜行事之权,又有充足的理由,大家只好将这二人释放。

不久之后,魏征果然不负众望,成功招抚了不少李建成、李元吉的旧部,替李世民稳定了人心,巩固了统治。

远在长安的李世民听说魏征私自释放囚犯的消息后,当场就激动了。

他原本只是认为魏征有点才华,之所以招抚他,更多也是为了拉拢和招抚李建成旧部而已。

可通过这件事,李世民看出魏征不仅有才,而且有超凡的胆识和魄力,在关键时刻能当机立断,主动担当,解决问题,这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魏征如何评价李世民(魏征是个怎样的人)(7)

于是,魏征出差回来后,李世民便经常把魏征单独叫到卧室聊各类治国方面的话题。

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李世民聊完之后更激动了!

因为通过几次单独交谈后,他发现魏征不仅性情耿直,而且才识过人,简直就是宰相之才。

李世民因此觉得自己得到了一个奇才,为此十分高兴。

魏征也因为李世民赏识自己,所以心里有什么话就直接说出来,从不藏着掖着,他前后向李世民陈述了200多项关于治国方面的事情,更是令李世民十分欣赏。

这一刻,李世民觉得让魏征做个谏议大夫太屈才了,于是将其提拔为尚书左丞。

可李世民还没高兴几天,魏征立马就让他很不爽了!

有一次,封德彝上书建议本年度的士兵招募工作中,将那些未满18岁(中男),但是体格强壮的男子也一并征召入伍。

李世民觉得可行,于是就批复了。

谁知诏书却无法顺利颁布,因为卡在了尚书左丞那里,而担任尚书左丞的正是魏征。

按照当时的规定,如果皇帝的诏书没有尚书左丞的署名,下面的人是有权拒绝执行的。

所以,为了能顺利落实这份诏书上的政策,办事的人前后在皇帝和魏征之间来回跑了四五趟,可魏征依然不肯签字。

这下直接把李世民给惹火了,当场就把魏征给找来,开口便说道:

那些身体高大威猛的中男都是一些谎报年龄来逃避兵役的刁民,朕认为把他们征召入伍并无不妥,你怎么这么固执?这都看不懂?

好家伙,皇帝大人连寒暄两句都免了,直接暴躁地一番吐槽,这显然是火气不小啊。

不过,魏征早就准备好了对策,只听魏征说道:

臣以为,军队强大的关键不在于人数多少,而在于是否统御得当,陛下选取身体强壮之人入伍,如果治军得当,自然天下无敌,何必要招那么多年幼的来?

更何况,陛下总是说自己以诚信来治理天下,要让臣民们都不再互相欺诈。

可陛下自登基以来,已经失信好几次了。

此话一出,李世民顿时一脸懵逼,心想,这个魏征,朕还没治你的罪,你倒指责起朕失信了?

于是带着错愕的表情不解地问道:朕怎么就失信了?

李世民此话一出,正中魏征下怀,他成功地把话题转移到了失信的问题上,他能当面指出皇帝失信,自然是有证据的。

魏征如何评价李世民(魏征是个怎样的人)(8)

只听魏征回应说:

陛下登基之时,曾下诏说,百姓如有拖欠朝廷财务的,一律免除,不用还了。可相关部门的官员却认为,拖欠秦王府国司的钱财不算朝廷的,还是得还。

陛下从秦王升为天子,秦王府的财物不是朝廷的又是什么呢?

魏征说完,还不肯罢休,接着又说:

陛下还曾下诏说:关中地区免除两年赋税,关外免除一年。可没过多久,陛下又下诏说,已经服过劳役或缴纳赋税的,要从第二年开始计算。

第一个诏书下发后,本来那些交过税的已经退还给百姓,结果看到第二个诏书,又不得不前去再重新征收一遍赋税。

这些前后不一致,朝令夕改的事情本来已经让百姓感到不满了,现在又变本加厉,征完一波税,又要征兵,还谈什么从下一年开始呢?

更何况,帮助陛下治理天下的是地方官员,陛下将各地政务授权给他们处理,如今却怀疑他们在兵源方面使诈,这难道就是陛下说的诚信吗?

好家伙,这简直是一环扣一环啊,先通过转移话题将李世民引到失信问题上,再通过列举几个李世民失信的事情,来证明他现在的政策是错误的。

而且每一条都是针针见血,理由充分,令人无法反驳。

李世民果然无话可说,对于魏征的一张嘴,他算是服气了。

随即,皇帝大人向魏征承认了错误,表达了歉意,并收回之前的错误决策,还赏赐了魏征一个金瓮。

此事足以说明,魏征对纵横学说的学习没有白费,而且学到了精髓,那张嘴怕是不输于千年前的张仪。

魏征如何评价李世民(魏征是个怎样的人)(9)

不过,真正体现出魏征智谋的,却是另一件事。

贞观二年(628年),岭南土著部落发生了动乱,引起了朝廷的警觉,李世民差点就派兵打了过去。

原本,当初李靖率军招抚岭南时,这些部落纷纷宣布投降李唐,但他们和朝廷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

这些部落反正名义上投降唐朝,但又不派人入朝,也不自立,朝廷也不知道他们心里咋想的,双方就这么一直僵持了好几年。

直到李世民登基后,岭南部落首领冯盎、谈殿等人为了争夺地盘,大打出手,附近各州县的官员自然是听到了不少风声。

也不知道是情报有误,还是其他原因,几乎所有的附近地方官员纷纷上奏说,冯盎等人起兵谋反。

李世民收到奏报后,在上朝时当即宣布要调集军队大举讨伐!

谁知话音刚落,朝堂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声音:臣以为不可。

大家定睛一看,原来是魏征在说话啊。

只听魏征继续说道:中原刚刚平定,而且岭南路途遥远,瘴气流行,不适合驻扎大部队,而且冯盎谋反的证据不足,因此不宜动兵。

李世民听完之后,顿时一头雾水,当场就质问道:

朕前前后后一共收到十几次举报冯盎谋反的奏章,奏报他谋反的人简直是络绎不绝,你怎么能说反状未成呢?

很明显,李世民没有透过现象看事情的本质,但魏征看到了。

他当即就说:

如果冯盎真的谋反,那么一定会分兵占领各处险要关隘,同时大举进攻附近的州郡。

可眼下的情况是,举报他谋反这事儿,都举报好几年了,而且年年都有,可岭南的军队却从未越界。

臣以为,虽然冯盎没有走出谋反这一步,但既然附近州郡都举报他谋反,说明他可能已经在谋反的边缘。

而且,冯盎等人长时间没有派人入朝,附近各州郡又怀疑他谋反,朝廷也没有派使者去安抚,这样一来,冯盎如果入朝的话,又担心被杀,所以不敢入朝。

如果我们不把事情调查清楚,就贸然兴兵讨伐,势必将冯盎逼反,到时候免不了一场大战。

因此,臣建议,陛下应该派一名使者前往岭南,转达朝廷对他的信任,冯盎必定会派亲信来长安朝见陛下,如此,岭南可定。

魏征如何评价李世民(魏征是个怎样的人)(10)

魏征的这项建议效果如何呢?我们来看看结果。

李世民听从了魏征的建议,派了一名使者前往岭南,才发现原来是岭南各部落内讧,争夺地盘而发生战争,并非谋反。

而且冯盎本人也愿意臣服于朝廷,只是迫于当地形势,又担心朝廷怀疑他,贸然入朝会被杀,因此才没有入朝。

在李世民的使者一番安抚后,冯盎彻底消除了对朝廷的疑虑,特意派自己的儿子冯智戴随使者入朝拜见李世民,并澄清事实。

还让儿子代表自己向李世民表达自己忠于大唐,没有异心的想法。

此事结束后,李世民感慨道:

朕原本打算调集大军攻打岭南,可魏征说派一个使者就能把事情搞定,如今看来,魏征是正确的,他的一番话顶的上十万大军。

于是,李世民赏赐给魏征绢五百匹。

以上种种事迹,足以说明一个问题:魏征是一个具备宰相之才的智谋之士,他既懂得治国之道,也懂得军事、政治、经济等,绝非那种逞口舌之利的人。

鉴于魏征先生的事迹实在太多,真要写出来,怕是得写几万字,其他事迹,本文就不再多说。

魏征既然如此厉害,也深受李世民器重,可为什么他死后,李世民竟然下令推倒了他的墓碑呢?

魏征的身后余波

贞观十六年(642年),由于太子李承乾变得有些肆意放纵,而李世民对嫡次子李泰的宠爱又越来越过分,引起了大臣们的议论。

他们一方面担心李承乾如果继续这么放纵下去,作为太子,是很不像话的。

另一方面,李世民对李泰宠爱过度,这会让李泰误以为李世民想立他为太子,所以会产生夺嫡之心。

而事实上,这俩人暗中早就各树朋党,围绕着太子之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魏征如何评价李世民(魏征是个怎样的人)(11)

大臣们的担心也不无道理,李世民已经进入晚年,此时如果爆发严重的夺嫡之争,是很不利的事情。

但李世民从未想过要废了李承乾,但李承乾的言行,又让一些大臣感到不满,为了堵住大臣们的嘴,李世民决定让魏征出任太子的老师。

谁都知道魏征是个刚直不阿的人,有他做老师,自然能教好太子,大臣们也不敢再说什么了。

但魏征此时已经年老多病,经常卧床不起,不能正常工作,虽然回绝了李世民,但最终还是被任命为太子太师。

可仅仅过了一年,魏征就病重,将不久于人世,李世民赶紧放下一切工作,带着衡山公主,亲自前去探望。

那一日在魏征的家中,李世民先是屏退左右,单独坐在魏征床前,看着眼前这位跟他唠叨了半辈子的人,不禁老泪纵横。

随即握着魏征的手说道:有没有什么未了的心愿,朕一定替你办到!

奄奄一息的魏征却说: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寡妇不愁织布的纬线少,而忧虑宗周的危亡。

用现代语言说的意思是,寡妇由于担心国家衰亡,所以没有心思织布,魏征是在担心国事以至于也无暇顾及所谓的个人心愿了。

说完此话,魏征顿时没了力气,似乎有陷入昏迷的迹象。

李世民见状,赶紧开门把衡山公主叫了进来,他已经决定将衡山公主(新城公主)许配给魏征的长子魏叔玉。

衡山公主来到床前后,李世民焦急地说道:魏公,你睁开眼看看你的儿媳吧!

魏征勉强睁开双眼,看到了衡山公主,可此时的他已经病入膏肓,无法起身谢恩了。

但魏征不知道的是,他最后看一眼的儿媳,最终也没能嫁入魏家。

魏征死后,李世民在他的葬礼上痛哭流涕,悲痛不已,并亲自为他撰写了墓碑的碑文,还为他废朝五天。

谁知,才没过几个月,朝廷内部便接连发生了重大事件!

魏征死后仅仅几个月,就爆发太子李承乾谋反案,李世民最终将李承乾废为庶人,不久之后又将魏王李泰贬到外地,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李承乾谋反案爆发后不久,又发生侯君集谋反案,李世民下令诛杀了侯君集,同时查出杜正伦与侯君集、李承乾有勾结,又将其流放。

所以,李承乾、侯君集、杜正伦三人是一伙的,也是太子党重要成员,现在他们都谋反了。

魏征如何评价李世民(魏征是个怎样的人)(12)

这跟魏征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魏征曾经向李世民推荐侯君集和杜正伦,说他们有宰相之才,想到这里,李世民突然觉得不对劲。

他接着又联系到,当初魏征在世时,经常劝自己厚待太子,压制魏王李泰,似乎魏征是一个有门派的人。

李世民因此怀疑魏征是太子党成员,以往魏征刚直不阿,从不结党营私的对外形象瞬间在李世民心里崩塌,他开始怀疑魏征在朝廷结朋党。

谁知就在这时,又有人向李世民举报说,魏征曾经整理出自己劝谏李世民的语录,拿去给褚遂良看,褚遂良当时负责记录皇帝起居注。

这意思很明显,是在说魏征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当面是劝谏,背后却拿着这些记录到起居注(史书),分明是在故意突出自己的劝谏功劳,好像没他魏征,自己就是个昏君一样。

一想到这里,李世民气不打一处来,一怒之下,当场下令将魏征的墓碑推倒,并且亲手取消了衡山公主与魏书玉的婚约。

不过也仅此而已了,李世民并没有做出进一步的行动,魏征的家人并未因此受到连累。

两年后,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回来时,认为此战没有达到攻灭高句丽的目标,反而劳师动众,因此感到十分后悔。

这时,他才想起了魏征,对左右的人说,魏征若在,必定能阻止我做出亲征高句丽这个错误的决定。

感慨万千之下,李世民特意召见了魏征的家人,给他们赏赐了很多东西,并派人以“少牢”之礼祭祀了魏征,并将墓碑重新建造起来。

至此,魏征的身后之事,总算有了一个结局。

魏征如何评价李世民(魏征是个怎样的人)(13)

烟郭说

纵观魏征的一生,他在李密麾下时,李密不听他的建议,到了李建成麾下时,李建成听了一些,但不全听,这时候他是不得志的。

反倒是到了李世民麾下后,李世民不仅听他的建议,还将他提出的政策实施下去,给了魏征施展才华的舞台。

可以说,魏征是千里马,李世民是他的伯乐,如果没有李世民,魏征是不可能青史留名的。

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李世民大度包容魏征的同时,魏征也总是能纠正李世民犯的很多错误,匡正李世民的言行。

魏征就好比是个监督者,他经常关注皇帝的一举一动,及时纠正,使得李世民能长期保持一个明君的形象。

魏征如何评价李世民(魏征是个怎样的人)(14)

不过,魏征之才,绝不仅仅是匡正皇帝的言行,犯言直谏,他也有超凡的胆识和魄力,有着甚至比房玄龄、杜如晦还要更胜一筹的智谋,是真正的王佐之才。

事实上,魏征死后,李世民真的就瞬间从明君的神坛上跌落下来,干了不少昏君才能干出的事情。

可见,魏征对他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搜索,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