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爱人张婉婷个人资料简介(张婉婷的发疯日常)

嗨,你好,我是阿棘[兔年大吉]

再见爱人张婉婷个人资料简介(张婉婷的发疯日常)(1)

“什么是对的人?

我们为什么没能和对的人走进婚姻?”

“我们总是擅长,对亲密的人露出狰狞。”

再一次打开《再见爱人2》,当开篇导语独白响起蕊希温暖治愈的声音时,我知道自己又有了一次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亲密关系的机会。

看节目的时候,我与男友会就节目中的点展开讨论。我发现,异性之间对于同一个问题会存在截然不同甚至相反的看法。

这引发了我深深地思考,今天就与大家浅聊几点,纯属个人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世界需要多样性。

一、我们为什么需要亲密关系

演员宋宁峰曾经有过一次婚姻,与经纪人张婉婷相差十岁。他们在恋爱一个月时,意外怀孕让他们很快迎来了三口之家。

再见爱人张婉婷个人资料简介(张婉婷的发疯日常)(2)

孩子八个月时,因为要给孩子上户口才领证结婚,张婉婷抗拒和只恋爱了一个月的宋宁峰走进婚姻。

对这个男人的不了解带给她巨大的不安全感,而这种“不熟”成为他们产生一切矛盾的靶子。

那个初识时在宋宁峰眼中"灵动、青春、活泼的小女生",变得会因为任何一件小事发脾气,变得"不可理喻、不讲道理"。

再见爱人张婉婷个人资料简介(张婉婷的发疯日常)(3)

作为演员,宋宁峰觉得相较于共情角色的情绪,共情张婉婷的情绪更难。这一点受到张婉婷的强烈反对,她会不断打断宋宁峰的表达,贬低他作为演员的价值。

而这个张婉婷心中曾经"简单、赤诚"的好男人,在婚姻中只剩下"冷漠、得过且过、委屈求全、绝处逢生"这样令人窒息的描绘。

再见爱人张婉婷个人资料简介(张婉婷的发疯日常)(4)

恋爱、结婚、生子,

都不是完成任务,也不是让我们从中得到能量。

做这些事情的目的并不是向全世界证明:“你是有价值的,有个人可以证明这一点。”

做这些事的目的是,能帮助我们完整的看到我们自己,看到我们在其他任何关系和情况下都无法察觉的那部分自己。

做这些事的目的是,让我们狂喜或者摧毁我们,这样我们就能知道是什么让我们生气、激动、兴奋,以及我们需要在什么地方给予自己爱。

做这些事的目的,不是试图借此修复自己,治愈自我,或者让我们完整和幸福。

而是告诉我们哪里需要修复,哪些部分仍然存在缺陷。

还有一点,也许是最残酷的:除了我们自己,没有人能完成这项工作,也没有人能让我们幸福。

再见爱人张婉婷个人资料简介(张婉婷的发疯日常)(5)

生活中宋宁峰"说一句怼一句"的沟通方式,让张婉婷发疯。可当她将自己对宋宁峰的不满一股脑宣泄出来时,又抱怨宋宁峰"他不理我"、"他使用冷暴力",她的逻辑彻底混乱了。

张婉婷认为,如今这样的宋宁峰与刚谈恋爱时那个温柔的男人大相径庭。

张婉婷恨这样的宋宁峰。甚至想以死给宋宁峰点教训,让他后悔一辈子。

也正因如此,宋宁峰才一再强调:你为什么老要告诉我,你应该怎么说。我就问你,我在哪?

宋宁峰迫切地想要在张婉婷那里找到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性。

而此时张婉婷会气急败坏地、歇斯底里地嘶吼着答道:你个大男人,站着问我,你在哪,你在哪问你自己,你问我,你问得着么?

她的逻辑再一次混乱。

无法很好地宣泄情绪的张婉婷彻底崩溃了,她无法自洽。

我们会与自己对抗的真正原因,是害怕被别人伤害。

他俩好像都已经触摸到了无法在其他关系里触碰到的那部分自己,足够深层次的连接仿佛唤醒和照亮了他们内心最深处的角落。

但是,他们没有找到自己哪里需要修复,哪些部分仍然存在缺陷。

他们还不知道需要在什么地方以何种方式给予自己爱。

再见爱人张婉婷个人资料简介(张婉婷的发疯日常)(6)

二、爱不能治愈破碎的内心

在节目中学习到了一个新的学术概念,即"操控事实"。一件事情通常不止一种真实的表达方式,既可以被建设性地使用,鼓励好的行为,也可以被误导者使用,去实现不可告人的目的。

这也是张婉婷前后矛盾,逻辑不自洽的表现之一。她的重点已不止是改造宋宁峰,还上升到改造宋宁峰的社交网络。

她试图通过哭诉,引导大家对于宋宁峰乃至二人婚姻关系问题的看法。而最终的目的,就如同胡彦斌所说的,是为了让宋宁峰产生对自己的深深的亏欠感,然后心甘情愿地听自己的话。

她反复强调"我都愿意给你生一个孩子了"这件事,以此强调自己的牺牲和付出。甚至认为,这个孩子一定程度上拯救了彼时处于低谷的宋宁峰。如此,自己在宋宁峰的生命里,就应该是上帝,扮演着拯救者的角色。

当然,这里不得不说,彼时孩子确实是事业不顺利的宋宁峰唯一能抓住和拥有的礼物。

他也真心因此感激张婉婷,所以他一再纵容张婉婷侵犯他的边界,这是属于他的弱原则感和边界感。

所以,一旦宋宁峰冷处理或者说消极对待张婉婷时,她就会动摇,会向内向外逼问:宋宁峰配得起自己的牺牲么?这份爱值得自己的付出么?

张婉婷期待爱、理解爱的方式,都给他们的亲密关系带来巨大的压力,压力转化成摩擦,无数摩擦让他们冲突不断。

再见爱人张婉婷个人资料简介(张婉婷的发疯日常)(7)

张婉婷需要宋宁峰承认自己的牺牲、奉献;需要他肯定自己"愿意为他生个孩子"这件事区别于任何其他人的独特性和重要性;需要宋宁峰永远和自己站在一起,永远把自己的情绪放在第一位,永远不要在她生气的时候与自己对抗。

歇斯底里地表达愤怒,哭泣着倾诉,掐着宋宁峰的脖子说着"你太欺负人了",像个疯子一样的。这样的场景在张婉婷的家里每半个月上演一次,而且是在一个不足两岁的孩子面前。

我想说,我们必须意识到,每个人内心的挣扎常常是因为即使我们爱着她,但仍会离开她;即使我们爱着他,但仍会与他对抗;即使我们爱着他,但仍会对他说狠话。

这一切都不是因为不够爱。爱与分离、爱与对抗、爱与诋毁,所有这些事情都可以同时存在。

爱也不能从根本上治愈伤痛和内心的破碎,而只能暂时掩盖它。

有些人的爱是默默的。有些人明明爱着,却没有意识到——有些爱看起来根本不像爱。

它有时被恐惧掩盖,有时被迫变成宽恕,有时又表现为一次又一次的愤怒和失望。

爱有时会变成惩罚,就像那些试图强迫我们服从的父母,他们没有意识到不能通过羞辱和贬低让一个人做出改变。

实际上,表达愤怒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机制,那并不是爱。

实际上,表达愤怒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机制,那并不是爱。

即使我们找到一个适合我们的人,我们本质上依然是不完整的。

我们必须自己填补心中的空白。没有人可以为我们做到这一点。

再见爱人张婉婷个人资料简介(张婉婷的发疯日常)(8)

三、旅途终点,你能找到的只有自己

张婉婷渴望被理解,又不会进行有逻辑的有效沟通。

她认为自己心里承受的那些伤害,可能在别人看来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这种别人都没事,都能全身而退,只有自己天崩地裂无法自抑的状态,一点点地在蚕食着她,逐渐地在摧毁他们的婚姻,只剩下两个不知道自我哪里出了问题的个体。

再见爱人张婉婷个人资料简介(张婉婷的发疯日常)(9)

拿刀挥舞的人,常常在惊惧中割伤自己。

这种情感解离的状态或许始于童年时期,是因为她的负面情绪而受到惩罚的结果。

孩子不知道如何调节情绪。他们不理解这些,不理解什么是餐桌礼仪,也不知道如何尊重他人。

他们必须接受教导,但很多时候,没有人告诉他们该怎么做。

十几岁时,父亲的离世让张婉婷不得不迅速长大。她无形中获得一种暗示,即当她表现出"积极情绪"时,周围的人会更好,会更加爱她。甚至,她会把自己担心不被接受的负面情绪隐藏起来。

张婉婷如今在婚姻中出现这样的情绪反应,很大程度是因为她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安抚。

不幸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她的调节负面情绪的能力越来越差,开始建立起解离的防御机制,完全忘记了自己的本来面貌。

然后,在和宋宁峰的亲密关系里,张婉婷不断地传递焦虑,动辄指责他人,总想着控制周围的一切。

这样下去,这种不健康的亲子养育模式难道不会传递给他们的女儿宋恩娜么?

我想,这也应该成为父母在考虑婚姻是否应该存续时,除自我感受外,又一值得思考的问题。

再见爱人张婉婷个人资料简介(张婉婷的发疯日常)(10)

在这次为期18天的旅行中,张婉婷或许不要太过关注宋明峰是否是“来爱自己的”,而真正应该做的是向内剖析,问问自己,自己哪里需要自己给予自己爱。

一味地指责,渴望从伴侣身上得到救赎,这本身就是不正常的。

宋明峰也需要自我反思,是不是自己的原则和边界感树立的不够清晰,内核不够稳定,才指使这段关系越来越不受控。

痛苦是一种提醒,告诉我们有些重要的东西需要学习。

负面情绪来时,要认真审视自己的内心、想法、自己与他人、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再见爱人张婉婷个人资料简介(张婉婷的发疯日常)(11)

最后,祝我们都能在亲密关系立足自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