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施虐倾向(母亲在4岁女儿面前狂抽自己)

“鸡娃”,指的是父母为了孩子能读好书、考出好成绩,不断给孩子安排学习活动、不停让孩子拼搏的“打鸡血”行为。

作为孩子长大的我们,对于强迫学习所产生的逆反心理,应该都非常了解:

并不是课程全部都安排妥当,知识就会随之传输到大脑中。

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案例是,即使日程被补习班填满,可一到考试还是什么都不会。

“明明老师都已经讲过,为什么总是记不住呢?”的情况,其实属于普遍现象,如果家长硬是要强迫孩子学习会怎么样呢?

在综艺《不要小看我》中,一位4岁小女孩的妈妈,分享了她对女儿小桃的“鸡血”经验。

孩子有施虐倾向(母亲在4岁女儿面前狂抽自己)(1)

有一次,小桃因为作业没背下来,令妈妈很抓狂。

即使问题重复了很多次,小桃依然没有记住,时间耗到十二点,妈妈逐渐失去耐心。

情绪失控的小桃妈妈,最后用抽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

每当小桃背诵卡住时,妈妈就会抽自己一个嘴巴,即便小桃露出了惊恐的眼神,也无法平息妈妈的愤怒。

这种通过 “自虐”的方式教育孩子,虽然会让孩子感到内疚,从而修正自己的行为,但也正如嘉宾李诚儒所认为的:

这种教育方式,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观察员边玉芳也表示不赞成小桃妈妈的做法,她指出愧疚式教育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和恐惧感,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孩子有施虐倾向(母亲在4岁女儿面前狂抽自己)(2)

节目播出不久,小桃妈妈就遭到了网友一边倒的攻击,因为大多数父母是不会强求4岁小孩在规定时间一定要掌握多少知识的。

对于4岁这个年纪,大多数孩子还是应该在享受玩耍和游戏中穿插着快乐学习。

这种将自己的意志强行套用孩子身上的行为,让很多网友都想起了逼迫自己的父母。

有人认为,父母未完成的梦想是他们自己的梦想,并不代表孩子的梦想。

强行要求孩子完成自己的梦想,只会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

更有人认为,父母对孩子的过高期望,实际上是因为他们只是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并没有考虑孩子本身想要的是什么。

这样的爱是空洞,却没有灵魂的。

那么,这种愧疚式教育,究竟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实质性伤害?

孩子有施虐倾向(母亲在4岁女儿面前狂抽自己)(3)

— 1

被道德绑架的人,没有自主性快乐

某一期《奇葩说》,黄执中曾讲到过一个故事:

每次吃鱼的时候,妈妈都会把鱼肉给孩子、自己吃鱼头。

一直到母亲临终前,这位妈妈才告诉儿子说:“我其实从不喜欢吃鱼头。” 

黄执中表示中国的关系很奇怪,在歌颂一段感情叫“你要牺牲,他要报恩”。

但实际上,这位妈妈用鱼头绑架了孩子一辈子,让他永远都活在内疚之中。

这样的教育,表面上是在通过惩罚自己让孩子感到内疚,从而产生“变好”的驱动力,实际上却是对孩子的情感绑架。

这种愧疚式教育,施行之前都有一个前提:父母会把自己认为价值量高的物品给予孩子,并把自己的行为当做是自我付出。

等到孩子长大以后,父母又会理所应当地认为:既然自己付出了,孩子就应该百分百服从自己;如果不服从,就是有悖道德。

但生孩子是为了养老送终的思想,会形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债务关系,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天生欠父母的。

孩子有施虐倾向(母亲在4岁女儿面前狂抽自己)(4)

心理学家苏珊.富沃德说过:“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是被操纵者心中最常见的感受,而自虐者也常是通过传递这三种感受,来控制对方的情绪和行为。”

如果孩子作为亏欠的一方、一生都用在还债上,又怎么会有快乐呢?

他们在做任何选择和决定前,都会事事想着自己还背负着父母的期待。

如果达不成期望,除了被指责,更难以接受的是父母失望的神情。

这种期待感带来的罪恶感,会让他们既感受不到自由,也感受不到快乐。

孩子有施虐倾向(母亲在4岁女儿面前狂抽自己)(5)

— 2

愧疚,会加剧孩子的自卑

将愧疚的情绪传达给孩子,孩子随之产生只能是负疚感,以及无力支付「报偿」而导致安全感严重缺失。

在网络上有一位网友表示,他在某店看到一位母亲带着孩子买薯条鸡腿。

买的时候,孩子开心极了,但坐下用餐之后,却沉默不语了。

用餐的时候,母亲对孩子说:“小乖乖,这个鸡腿是用妈妈辛苦工作赚取来的,妈妈不吃,都给你吃。”虽然这位母亲只是想让孩子知道省吃俭用的道理,但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会被孩子理解为另一种意思:“我们家很穷,只够我一个人吃鸡腿和薯条。”

节俭和浪费,是教育孩子比较好的词汇,而“穷”就不一样了。

穷,代表有比较、有阶层。

在小孩子眼中,穷意味自己比别人少很多东西,且不是自己努力就能获得的。

这会让心智还没成熟的孩子,很难接受这样的现状、产生深深的自卑。

父母所教导的初衷虽然只是为了让孩子听话,但这种愧疚式教育只会让孩子在他人面前更加不自信、更加怯懦。

孩子有施虐倾向(母亲在4岁女儿面前狂抽自己)(6)

— 3—

愧疚感,会让孩子背负一生

香港作家马家辉曾在《圆桌派》的节目中,提到自己是一名对美食没有欲望的患者。

无论什么美食,都无法引起他太大的兴趣。

他对美食产生了本能的厌恶感,而这都源自于他的一段童年经历。马家辉小时候很喜欢吃芒果,但是由于家庭并不富裕、人口众多,对于他们家来说芒果算是贵价产品。

因为很少能吃到,马家辉对芒果有独特的偏爱。

奈何家里有七个人,每次他都只能被分到小小一块,吃起来很不过瘾。

为了吃上芒果,马家辉用攒了很久零用钱买了一个芒果,偷偷放在厨房藏起来。

等到全家人都睡下,他才独自跑到厨房享用。不巧的是,他被父亲半夜起来发现了。

父亲对此很生气,觉得他不应该一个人偷吃芒果,而不与家人分享,于是严厉地批评了他的“自私”行为。

在马家辉的少年时代,父亲会不断提起这件事,马家辉笑言:“被提起至少有三千遍吧”。

从那以后,吃东西在他心里和自私化为了等号。

一提起食物,他就会有耻辱感,以至于他这一生都没办法坐下来好好享用美食。

孩子有施虐倾向(母亲在4岁女儿面前狂抽自己)(7)

因为父亲的反复批评,让他对食物蒙上了阴影。

愧疚式教育的本质,其实是在加深孩子的愧疚。

如果愧疚成为阴影,那将不仅仅是警戒,而是孩子一生的梦魇。

美国作家珍妮·艾里姆曾说:“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孩子。

引领孩子走正确的路的初衷本是好的,但方法不适合的话,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孩子不是父母的工具,父母也不是孩子的债主。

愧疚式的教育,只会让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不对等,让孩子因此缺乏自信和追求梦想的判断力。

把双方的关系对等看待、正确引导孩子,才会让父母和孩子过得更轻松。

- END -

作者|羽冰,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金融学专业,曾从事于金融行业,后转媒体行业3年,国内外影视分析研究者,擅长从看剧中思考人生,以及从国内外女性生存现状中探索现实情感价值观,深度启发众多女性婚恋与自我提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