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翔第三部网络电影(周星驰喜剧之王的皮毛)
文/马庆云
7月11日,陈翔老师编剧并导演的电影《陈翔六点半之重楼别》正版视频平台上映。这部电影大有学习周星驰《喜剧之王》的味道,但其只学会了周氏喜剧的皮毛,却让自己成为一个文艺电影和商业电影之间的怪胎。
对于《陈翔六点半之重楼别》来讲,为何说它学习的是周星驰的《喜剧之王》呢?两部戏在主干精髓上,是一致的。《喜剧之王》塑造的,是一个落魄而有艺术梦想的男性,在他最低沉的时刻遇到自己最想保护的女性。而女性方面,则又是一个典型的女神和脏女之间的游离状态。张柏芝老师饰演的角色,内心纯洁,但却做着“失足女性”的工作。
《喜剧之王》真正抓人的地方,正在于,承袭了中国传统小说叙事当中的书生和青楼女子的爱情戏码。青楼女子,本身便具备艺术的悲剧价值。首先,是女子的柔美带着高贵的女神气质,其次,她从事的职业,又是打碎高贵,奔向卑贱。这类女性,往往出现在艺术作品当中,成为艺术创作者的自况。
反观陈翔老师的《陈翔六点半之重楼别》,也是直接照搬了《喜剧之王》的创作路数。男主角也是有着戏剧梦想的落魄男人。而女主角,则一面是高贵的女神气质,一面又是介入有钱富豪婚姻的“第三者”。可以说,陈翔老师的这部电影,在主角人设上,丝毫没有远离周星驰的《喜剧之王》。
《陈翔六点半之重楼别》的问题,也正在于,只学会《喜剧之王》的男女主角的人物设定,却没有学会其喜剧之外的悲剧精髓。《喜剧之王》浅层次的悲剧精髓,是将张柏芝饰演的角色,用“按在地方摩擦”的方式打破女神的高贵。女主角是一个出街女。可不可以不出街?你养我啊?这些,都是直接面对生存的物质本源问题。
反观《陈翔六点半之重楼别》,剧中的女主角,可不可以不做有钱富豪的婚姻介入者呢?《喜剧之王》的女主角,不出街,就没有饭吃。《重楼别》当中的女主角,您不介入别人的婚姻,有手有脚,也能赚钱养活自己啊。因此,女主角身上的悲剧性是荡然无存的。可以说,陈翔老师固执地“学习”《喜剧之王》,却无法更深层次地进入“喜剧之王”的悲剧世界,只能在皮毛上瞎晃悠。
更深层次上,则是《重楼别》男主角的悲剧性,根本没有做出来,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思。首先,是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缺少有效的合理性。在剧情设计当中,女主角来听男主角的戏,男主角就喜欢上人家了,这跟视觉动物没有区别。反观《喜剧之王》,在男女主角的爱情戏码上,是做足了文章的。后者更符合电影剧本创作的基本规律。而陈翔老师的这部戏,爱情戏码上,就纯粹的胡乱拼凑了。
与此同时,《陈翔六点半之重楼别》的艺术升华,也存在致命的问题。整部戏,充斥着一种我唱戏我有理的即视感。这是电影创作最要不得的态度。在《喜剧之王》当中,另一种精髓,就是对演戏的自我瓦解,用自嘲来实现更重的艺术升华。而在《重楼别》当中,“唱戏”这个内容,一直是端着的,下不来。瓦解再升华,才能形成更强的力量感。反观《重楼别》缺少对《喜剧之王》这一精髓的认识。
目前来看,陈翔老师的这部《重楼别》属于文艺片和商业片之间的怪胎。陈翔老师一方面想做出一点文艺的气质来,一方面又还得加入各种低端的商业元素,保持自己的剧作能够被绝大多数的网络观众认可。这就四不像了。
文艺片方向上,要求更高层次的现实主义和浪漫气质。首先,人物要活在真实的世界当中,说的话,做的事儿,不能浮夸。《重楼别》当中,塑造了不少的无脑桥段,这本身就是对现实主义的巨大玷污。人物无法活在真实的生存维度当中,就无法在这个维度当中展示真实的生存困境,就毫无艺术可言。
而作为商业片来论,《重楼别》的叙事调性,又过分沉闷了。文艺片更多地依靠深沉的情绪带动情节。《重楼别》缺少这种深沉的情绪,只能通过剧情冲突来带动。可是,这部电影却在桥段之间的衔接上,乏善可陈。除了各种桥段之间的不合理性之外,更是让整部剧的剧情节奏过分缓慢。
这种缓慢,本身便是桥段矛盾冲突不足造成的。反观《喜剧之王》,在商业属性上,非常注重三幕式剧情的矛盾冲突设置问题,高潮是一层冲击了一层的。《喜剧之王》更是在具体的桥段上,运用了大量的周氏喜剧元素,让剧情节奏变得飞快。《重楼别》则只会抒情,忘记了自己的喜剧表达。
《陈翔六点半之重楼别》具备一定的代表性。我们不少的电影从业者,着急摆脱自己的商业属性,使劲挣扎一些艺术气质出来。然而,又很难深度挖掘生活,创作出生活之上的艺术作品来。如何是好?就过分地学习前辈的成功作品,直接嫁接给自己的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之上,搞得四不像了。陈翔老师,当然有苦劳。但,没有功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