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江苏人在广东少(浅谈华东华南两地差异)
我一开始到广东,仅仅是因为对粤语的喜爱,先体验一下这种南方城市的生活气息。
于是大学毕业之后,在广东省的某二线城市找了一份薪水、环境都一般的工作,开始了“人在广东已经漂泊十年”的第一年。
其实回想起来还挺梦幻的,因为我从高二只会鹦鹉学舌“炖母鸡”、“母鸡呀”,到大四可以听懂一大半粤语,这中间的历程都在学会粤语的喜悦中被慢慢消化了。
来到广东之后,最初的是新鲜体验,对这个陌生却又经常在梦中出现的城市,认认真真地认识了一番。
1. 地理环境
其实从南京坐火车到广州的时候,就发现,越往南开,隧道越多,云也越低。
作为一个江苏人,在我长时间生活过的几个地方——连云港、常州、南京,正好跨越苏北、苏南、苏中,当然,其间也去过上海、杭州、宁波等华东地带。
江苏几乎每个城市都有那么几座山,但是不管是坐火车还是坐汽车,都没有经过一个又长又黑的过山隧道。
而广东,实际上从地图上都可以看得出来,广东的山不是一般的多,不仅包括欠发达的粤西地带,也包括广州深圳这些一线城市。甚至像中山珠海这些小巧又迅速发展的二线城市,目之所及就是一座小山。
大概也正是山多、气候炎热潮湿,让两广地带在古代一度被冠以“蛮荒之地”。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饱含的对贬谪广东的不满和无奈。在历代文人骚客眼中,广东从来都是“被流放的伤心地”。
相较之下,华东地区包括“江南水乡”和“江淮一带”,尤其是江南这鱼米之乡,无论是苏州的小桥流水,还是杭州的断桥残雪,都被蒙上了一层浪漫主义色彩。即便是江淮一带,也因为江湖气重,而蒙着一层英雄好汉色彩。
青山环着白云,感觉手一伸就可以摸到云。广东的天空给人的感觉不是遥不可及,而是既遥远又接近,像极了生活中其他方面。
2.饮食文化没有来广东之前,我一直对广东存在误解:以为广东水果丰富且便宜。
来了之后,发现自己曾经的这个认识并不全面。
广东地处亚热带,在相对“北方人”的刻板印象中,是一个适合生长任何水果的地方。的确,我来到广东,见识到了不少在华东地区普通店面里没有的水果。比如番石榴、黄皮、百香果等等,但是要说广东的水果比华东的水果多且便宜,我倒不大认同。
广东最富盛名的就是荔枝。相信关于杨贵妃的一段佳话“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已经家喻户晓了。就连“被贬专业户”苏轼也要为荔枝“正名”:“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但是荔枝吃多了,也带来一个问题:容易上火。广东人爱喝凉茶是出了名的——天气热又上火,不来点养生凉茶降降火可还行?
初到广东,以为凉茶大概就是和王某吉、加某宝一样难喝(我个人觉得这俩饮料不好喝),来了之后发现原来凉茶并不凉,甚至还烫手!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的滋味苦到让人怀疑人生······
周围的广东人包括许多外省人,每年都靠凉茶来消暑。当有个同事因为口腔溃疡喝了瓶凉茶,第二天竟然好了,我开始怀疑广东凉茶包治百病······
除了凉茶,广东人爱喝茶也是爱到不行,就茶而言,他们的讲究程度应该仅次于福建人。
在我的老家记忆里,大家招待客人的方式,都是拿出一罐上好的碧螺春,拿出几个玻璃杯或者茶缸,每个杯子来几夹茶叶,倒上刚烧开的热水,完成。
而在广东,家家户户必备茶具,潮汕人更甚。要经过洗杯、洗茶、泡茶等等一系列复杂的程序,不过说起来,真香!
最让外省人垂涎的就是特色早茶。量少精致的广式美食在这早茶文化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八点吃到十一点是常规操作。不用上班?开玩笑,不知道广东人靠收租就已经忙不过来了吗?
虽然江苏的扬州、泰州早茶也闻名在外,但是我没有吃过也不便作多评价,不过起码两个地方的早茶在菜色上是大相径庭的吧。
当然,心灵手巧的广东人煲汤和做糖水的本事也是出了名的。在江苏,虽然有时候家里也会煮耗时比较久的排骨汤,但是在加料上却不会很讲究。多数情况会图方便,做个“方便汤”,比如西红柿鸡蛋汤,老黄瓜虾米汤等等。然而来了广东,总能在汤里吃到各种各样的食材,汤的鲜美味道也真的是要夸一夸。通常能喝下好几碗。
糖水自然更甚,常听说的双皮奶和绿豆沙就是代表。因为糖水比起煲汤更加方便和快捷,所以也是很多家庭经常会在夏天来一碗,给自己送点清凉。
3.民俗传统其实民俗文化跟前面的地理环境和饮食特点倒更像是因果关系,毕竟“一方水土养一方米,一方米养一方人”嘛。
(1)粤语
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方言。江南一带讲的“吴侬软语”,以苏州为典型,江淮一带讲的“江淮官话”,山东一片特点鲜明。而广东则主要也有三种方言,一是“粤语”,又叫白话,也叫广府话,当然就是以广州为准,目前港澳通用的也都是粤语。二是“客家话”,听不懂,不多说。三是潮汕话,我很多个潮汕同事,都自带粤语翻译器,听粤语毫无压力,反之,没门。
因为我是生活、工作在白话地区,就主要讨论粤语吧。我很喜欢粤语,所以我会觉得粤语说话像在唱歌,在公交车上听阿婆聊天,感觉穿越到了90年代的港剧里。
我等你好久啦
粤语听起来像唱歌并不是我的主观臆想,在粤语拼音中,一共有9个音调,很难想象吧?普通话里只有四个声调,其余五个该是怎样的声调呢?
所以广东人说话听起来比较温柔,大概也和他们声调丰富有很大关系,以及粤语词汇中的语气词也很丰富,而且多为“啦”、“嘛”、“皆”之类很没有攻击性的词。
除此以外,想必大家也挺到很多关于粤语和古语的一些分析和研究。亲身体验一下,确实是这样,随便举两个例子:
话:粤语里面就是“说”的意思,“话我知”意为“告诉我”,而古语中,这种用法很常见“把酒话桑麻”。
行:粤语里是“走”的意思,“行街”意为“逛街”,而古语中这种用法更常见了“行路难”。
(2)传统
现在在广东,土地爷、财神爷还是经常可以看见,而每逢过年、清明,广东更是各种拜神、拜山,好不热闹。
有的人可能会说迷信,虽然的确会带来一些焚烧或者其他问题,但是已经越来越多文明的广东人在用更环保的方式来承接传统。另外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就连广东这种节日传统氛围,或许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渐渐消逝,作为最后的传统文化化石——潮汕地区,又能把传统传承多久呢?
在江浙沪一带,同样也有迷信的成分。比如有的地方不喜欢4、7、13这些数字,盖楼时索性直接把这些楼层抹去。我小时候也同样忌讳用红笔写名字,因为“死人才用红笔写名字”。甚至我妈妈还不允许我在晚上剪指甲。
在广东,4、14这些数字忌讳得比较多,而且很讲究风水。曾经小区里因为台风就把三棵树的树枝全部砍了,只留下光秃秃的树干。没过两天,我就在电梯里发现了一个联名信,投诉这三颗树的“在门口就像三炷香,很不吉利!”
当然,不要以为广东文化尽是风水和命理。说起来,岭南的历史也是相当悠久的,早在秦始皇时期,两广地带乃至更南的境外,都属于南越古国。
虽然在广东呆了一年多,和江苏的方方面面都很不一样,但是仍然没有办法阻挡我热爱这片土地,喜欢这里的大海,喜欢这里的牛肉丸,喜欢这里的糖水,冰镇绿豆沙简直让我再也不想喝妈妈煮的绿豆汤。
这里还保有着旧时的一些名俗,与日新月异发展着的城市对比鲜明,也更像是一块悠闲乐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