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青花瓷真品图解法:三分钟看透青花瓷

(本文选自《知识就力量》杂志2015年6月刊,作者:江泓)

瓷器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是先祖们智慧的结晶,其优雅多变的造型、精美绝伦的色泽是工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正是因为瓷器的存在,中国与这类器物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正是“瓷器”的意思。在中国历史上众多的瓷器作品之中,青花瓷绝对是巅峰之作,它将瓷器的制作工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那么,青花瓷中又蕴藏了什么样的科学元素呢?

青花上料学问大

明代青花瓷真品图解法:三分钟看透青花瓷(1)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其制作工序繁琐,工艺严格。青花瓷给人最深刻的视觉感受就是那一抹透亮纯色的蓝,蓝色是青花瓷的标志性特征之一。到底青花瓷上的蓝色是怎么来的呢?其中的秘密就在绘画中使用的青料上。青料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钴,其在高温烘烤之下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变成蓝色。其实青料的成分不仅有氧化钴,还有氧化锰、氧化铁等。青料中钴的含量越高,颜色越蓝,锰的含量高则蓝色中就会泛出红色或紫色,铁含量高则发黑。同一种青料表现出来的颜色也受烧制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颜色发黑,温度过低颜色发绿,只有刚刚好的温度才能烧出色泽最正的青花瓷。

元代是青花瓷的成熟期,而有瓷都之称的江西景德镇更成为青花瓷的核心产地。元青花的瓷胎以瓷石和高岭土为配方,胎厚重,质地硬,有硬中带柔的感觉。相比较前代的青花瓷,元青花的器形、体量明显变大,出现了大型的瓶、罐、壶等。

到元代时,烧制青花瓷的青料已经分为进口料、国产料和混合料三种。其中,进口料呈现出艳丽的蓝色,但是带有铁锈斑;国产料在蓝色中带有色,色较淡较浅;混合料呈青灰色,灰色比较淡雅,其中有明显的黑色凝聚斑。

除了蓝色,元青花上还有火石红,其俗称“窑红”,是指露胎处所出现的橘红色或橙黄色的现象,这是胎土中的铁分子在高温中流动聚集,在后来的冷却中被二次氧化的结果,其一般出现在瓷器的胎釉结合处。

凭借着在选料、配方、工艺、造型、装饰、审美等方面的成就,元青花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里程碑,对之后青花瓷甚至是整个彩瓷工艺和美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元青花的颜色稳重、沉静,图案纹饰清晰华美,釉色白而透、纯净、润泽,成为元代瓷器的代表。

明代:国产青料成主流

明代青花瓷真品图解法:三分钟看透青花瓷(2)

进入明代,青花瓷的烧制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在元代青花瓷的成熟工艺基础上,明代青花瓷也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

明初期,浩浩荡荡的郑和船队从西洋带回了苏麻离青料。苏麻离青料含铁高、含锰低,其烧制的器物呈宝石蓝,不过会出现黑疵斑点;明中期,进口青料逐渐被国产青料代替,出现了陂塘青、石子青、无名子及一些混合料。相对于进口料,国产青料含锰高、含铁低,其烧制的瓷器纯然一色,蓝中透紫;明后期,此时的青料提炼特别讲究,有进口的回青和国产的石子青混合也有国产的浙料,前者色泽幽青深翠,后者深蓝明快。可以说,明代是青花瓷发展上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它发展了元青花的技术并不断加以改进,使得青花瓷终于在明末清初达到了巅峰。

清代 :用料丰富种类多

明代青花瓷真品图解法:三分钟看透青花瓷(3)

清代开始后,当时的青花瓷烧制继承了明代的工艺,继续发展:顺治时期,青花瓷进入变化期,在继承了明末工艺的同时开始改变。 此时主要使用进口的回青料,色泽鲜艳青翠;康熙时期,制瓷技术明显进步,瓷胎亮白细腻、坚硬细密、杂质少。此时青料除了石子青,还有产于南方的明珠料,其颜色比较亮,色彩稳定,蓝色总略带其他色调;雍正时期,此时的青花瓷工艺精细,瓷胎细腻洁白,胎体厚薄匀称,釉滋润;乾隆时期,青花瓷做工精细,由于皇帝的爱好,出现了很多新的器形和新工艺。乾隆时期的青花瓷颜色更艳,图像更清晰;嘉庆、道光、咸丰时期,由于国力的衰落,青花瓷的烧制水平下滑,瓷胎变得粗糙,器形变得笨拙,颜色泛有黑灰色。

纵观青花瓷1500年的发展历史,其制作工艺持续进步并不断达到一个个新的颠峰。中国勤劳智慧的人民将青花瓷变成了一件件无法复制的艺术品,其中包含着太多神秘而神奇的选料和上料技艺。从堆积的矿石到幽兰剔透的青花瓷,人们用大脑和双手成就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惊人变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