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古诗里藏着一件诡异的事(一首诗引发的惨案)
一首诗引发的“惨案”
唐朝有一个小诗人,不是说他名气小,是说他去世时年纪很小,不到三十岁。
他怎么死的呢,据说啊,这小伙子写了一首诗《代悲白头翁》,兴匆匆地拿给他舅舅——大诗人宋之问,请求点评,结果宋之问这老家伙看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一联,当时就想占为己有。想了一条毒计,用土袋子把他外甥小刘同学给活活压死了。
这当然只是一个传说啊,不可尽信,但宋之问这家伙人品确实不行,一辈子就挖空心思想上武则天的龙床,却因口臭屡屡被拒,就这人品,不被人编排才奇怪了。
这个故事呢,也从侧面体现了刘希夷这首诗的好,咱们看看全诗: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诗很长对不对,别怕,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分成两段来读:
第一段是从开头“洛阳城东桃李花”到第12句“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一段是写落花,他看到洛阳城里的落花,就想起了人生,说这个虽然花谢花落啊,但终归明年还会开花,而人也会衰老,却再无少年时。
由落花想到了人生,第二段就要大发感慨了,以落花为比,兴起白头翁之悲,所以诗题叫《代悲白头翁》嘛。
他说“寄言全盛红颜子”,你们这些青少年啊,听我一句劝,“应怜半死白头翁”,尊重老人是传统美德,不要去嘲笑他们又老又丑,想当年,谁还不是又勾勾又丢丢一朵娇花呢,“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眼前这个白头老翁你看见没,年轻的时候,那也曾和王孙公子一起轻歌曼舞,“公子王孙芳树下,轻歌曼舞落花前”;
和大将军一起饮酒作乐,过着神仙一样的快活日子,“光禄池台开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只不过后来老了病了,浪不动了,“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再说酒局上那些婀娜曼妙的小姐姐吧,都曾是唱跳俱佳的大美妞,现在不一样也是满头白发了?“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没有人能逃得过容颜老去的悲哀,你看这亭台、这楼阁、这一片贵族园林,当年都是他们开party的地方,如今一片废墟而已,有几只鸟雀每天黄昏时,就在这废墟上啼叫,好像是在吟唱一曲悲歌。
你看是不是很简单,以落花起兴,引起白头之悲,顺便上了一堂尊老爱幼的道德课,要不说刘希夷这小伙子,20来岁的年纪,这人品、这觉悟、这境界,比他那口臭好色的舅舅,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只可惜刘希夷英年早逝,他终究只能以少年人的角度,去写白头翁的悲哀,如果他能再多活两个20多岁,兴许就能明白,老太太上炕——也能给爷整乐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