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大全大图(品艺小楼丁酉篇特辑)

宋词大全大图(品艺小楼丁酉篇特辑)(1)

前 言

编者按:小楼开设《品艺小楼》专栏,每周发一篇梦欣老师的赏读文章,所评作品均从丁酉年小楼发表过的作品选用。

宋词大全大图(品艺小楼丁酉篇特辑)(2)

【小楼诗词】坛坫五虎专辑

中华诗词论坛五虎将,去年在小楼集体亮相。【小楼听雨诗刊】特地配发了他们的代表作。当时便有给予点评介绍的想法。可是因文债积压如山,一直未能排上日程。这几天恰值《品艺小楼》丁酉篇写完预定的24篇,便赶紧把这一篇插进去,就作为号外特辑好了。

这五位侠客,老大文正清风陈良誉、老二晋风牛永维、老三听涛轩严野夫、老四楚家冲李兴旺、老五李道李著豪,都是笔者认识多年的好友。他们在中华诗词论坛叱咤风云已久,对他们各人的诗词成就较为了解。况且当年在长沙结义,也还是本人的倡议并与原诗词论坛站长张驰一同充当结义见证人。因了这一层缘故,便多了一点因相知相识而可以直话直说无所顾忌的淡定。

当日结义,老大文正清风以“五虎啸吟湘水边”之句代笔为五兄弟吟下一首七律以成辘轳体,这五首,均嵌入五虎名号,颇为有趣。这里,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老大文正清风的杰作。第一首,写他自己:

五虎啸吟湘水边,清风束首揖前贤。

赠袍义酌关公酒,扶案灯挑琥珀篇。

江外烟霞聚还散,心中日月缺犹圆。

梅香暗动春为证,羁旅人生共醉眠。

作为起手之作,老大把结义的地点、背景、道义、情怀及期望等等相关内容,抒写得文质彬彬、规规矩矩、意重情长。借用古人重友情、珍结义、有作为的典故、情节,激励自己也勉励四位兄弟,并以烟霞、日月、梅花等景象为类比取义,寓情于景,使诗作边里内外润而不燥。结句又巧妙揭示自己及个别其他兄弟目前客居于外地的现状,更深化了结义的实在意义。这诗的特色是切事而稳、情浓而润。


第二首写晋风:

晋风沽醉出秦川,五虎啸吟湘水边。

本志不求身外物,元心只慕座中莲。

更为后会知来处,漫道相逢是别筵。

践约飞鸿情未老,衡阳再酌少陵篇。

晋风为诗,向以追求有趣及奇思为最大嗜好,文正清风有意以“沽醉”二字及颌联状其特色,之后于颈联发力:点明本次结义所具有的历史意义。相逢是别筵,切合五兄弟各在一方的现实,是以每次相聚也都面临着又一次的分手,些些无奈之中蕴含深挚的情感。这两句取自老杜《送路六侍御入朝》里的诗句“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改了几个字之后,不但切合结义的事体,也让流水衔接的气韵更加顺畅。


第三首写听涛轩:

向晚凝香独渺然,听涛轩上抚琴弦。

三英义释桃园里,五虎啸吟湘水边。

远客未归酬去雁,近秋欲别送行船。

寒星寥落频相忆,触忤山盟对酒眠。

首联的情景描述,刻画出听涛轩闲逸生活的状态与高雅脱俗的胸襟。中二联的工整对仗,突出结义的情谊之重。结句则化入老杜“触忤愁人到酒边”之意,但易“愁人”而为“山盟”似有点费解(因为老杜的原意是眼前的美丽风光让即将分手的人愁上添堵)。


第四首写楚家冲:

楚家冲里俨才贤,画栋雕甍福地连。

鹤去空林留正统,春来妙玉识真传。

六朝歌舞琼瑶上,五虎啸吟湘水边。

风骨裁成凭斫手,洲头倚醉碧云笺。

楚家冲是李兴旺的家乡,诗人将自己的出生地作为笔名、网名,其名声之大已盖过其本名,乃至当今诗坛的许多人只知道楚家冲而不知道李兴旺。相信楚家冲本地的人也会沾诗人的光了。楚家冲的诗,思路与意境通常有别于人,是以文正清风的首句,就把老四着实夸耀了一下。接着又用两联夸张的对偶句衬托楚家冲艺术实践的不俗表现。之后以“风骨”定性楚家冲的诗词特色,足以让老四喜形于色的了。


第五首是李道李著豪的:

韵揽丹青越岭前,著豪逸趣笔如椽。

风摇翠箨斜飞雪,云护红幢细悟禅。

真气随君摽海岳,虚名累我困尘烟。

神驰万里身犹健,五虎啸吟湘水边。

李道是军旅才子,诗书画印及摄影五艺俱精。其篆刻,古韵深厚。其国画山水,大气磅礴。其书法,独创六体合一,线条灵动而结体有味。其摄影,功力与创意均有深度。相对来说,诗写得少一些。但其题画之作,每见点睛之笔。是以,文正清风称誉其“韵揽丹青”、“逸趣笔如椽”。也许是老五的才艺与修炼令老大格外垂青的缘故吧,李著豪这一首写得最为给力。尤其是中间二联,一为实景,一为幻象。实景之中,摇、飞、护、悟几个动词所构建的画面鲜活而灵动。幻象之体,摽、困意均虚而情靠体验。实景的画面有细节,故景象肉眼可看。幻象的样态无形体,故意趣只凭经验感知。这两联对仗工整而气韵饱满,让全诗顿出精彩。尾联上句的蓄势,也见力度,使主题句的收结,恰到好处。

由上面这组轱辘体作品,显示了老大文正清风厚实的文学功底与诗词造诣,果然下笔锋利,意象纷呈,比兴精妙,诗意鸯然。一般来说,轱辘体、回文诗都是技巧方面难度较大的诗体,老大不但以此一组轱辘体《五虎啸吟湘水边》惊艳诗坛,也还展示一组轱辘体《浣溪纱》四首、一组顶针回文诗二首及一组五句谣六首,文笔都相当老到。一般来说,轱辘体玩律诗比较多,玩词曲比较少见。因为律诗是齐言体,旋转而下有对应的位置。词、曲是长短句,且有的还同时交替押平仄两种韵,因而旋转而下不一定有对应的位置。所以,轱辘体词曲难度要大一些。文正清风是诗坛的高手,在诗词论坛担任竹枝清唱首版十多年了,各种高难度的诗体都吟咏自如,正可以担得起五虎将的第一把手。


下面再看老二的作品。晋风选登的是五首绝句和一首律诗。我们这里选评一首绝句。

登黄山莲花峰

红映天边日正曛,霞光斜照碧莲裙。

不知身在多高处,只觉频频踏碎云。

晋风的诗,常用幽默的笔法,挖掘人间或事物之间的奇趣。因而展示诙谐或调侃的作品较为多见。但如果因此便认定作者只能写讥讽、逗趣、搞笑之类的诗那就错了。读读这一首,就知道正儿八经的作品,晋风一样有不俗的表现。此诗结句的“频频踏碎云”,是登“黄山莲花峰”之时的怡悦情感。之所以有此怡悦情感,一是身在高处,云在脚下,有一种征服快感;二是黄昏时刻落日余晖斜照在山峰上,景象非常壮观。而这两点作者均预先做足充分的铺垫。而已知身在高处却有意设置一问,便更有强烈的感知。有此一问,便把“步步层岩踏碎云”的痛快感觉牵引出来。景象的描写正有情感的溢出,不说情而情已盈满,此所谓结情于景,浑含无限。

再看老三的作品。听涛轩于古诗词的浸染算来时间也挺长的,曾有一段时间自称是国内唯一以诗词为职业的专业人士之一,并于几年前创办了“中华诗词书画交流协会”,笔者曾评析过他的几首小诗,这里不妨引录几段:

先看《宿过厝寮村二首》:

1、

节节清渠竹,苍苍古寨榕。

婴啼三两巷,月落一池中。

2、

已惯家山远,何堪落日红。

人生多少梦,风雨说萍踪。

这两首五绝,善于从旅途中拾取眼前最平常不过的景色,最普通不过的场面,容易被人疏忽或者熟视无睹的细节,展现一个游人的所见所思、瞬间情感,别具客旅风情,别具行尘意识。第一首下笔先描绘旅游所到乡村的古朴景象:水边修竹挺立,村头古榕参天。一二句是靜景。三四句写婴啼,写月落,是动景。动景出情趣而靜景见精神。一实一虚,一闹一静,一出一入,一新生一隐没,意旨微茫,涵咏幽远。第二首前两句用上特具哲理意味的流水对,语调流畅而一意圆紧,是不可多得的天籁之句。有了这精彩的铺垫,结句“风雨说萍踪”便神韵迭出、风骨不俗。两首均为纪游诗佳作。


再看《访五台山》:

时风侵古寺,香雾罩青松。

峻岭重重过,无缘识主峰。

听涛轩这首五绝,从五台山“面面拥奇观”的纷繁景象中把握住时代的特色,一句“时风侵古寺”便把五台山从历史的传说中剥离出来。而“香雾罩青松”进一步把今日的五台山与旧时的五台山区别开来。种种“时风”包围古寺的结果,就是笼罩青松的不再是云烟而是“香雾”了。然而,“时风侵古寺,香雾罩青松”的景观,又何止五台山一处,少林寺都上市了,中国的僧道也大都经历了脱胎换骨的转变,有人说连腐败也传染到寺观里了。既然“时风侵古寺,香雾罩青松”还不是五台山独有的景观,这诗的三四句就必得想办法扣住五台山的唯一性特征。听涛轩真不愧为高手,三四句看似不动声色,却大有文章。“峻岭重重过,无缘识主峰”。这就只能是五台山。由于五座山峰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因此也很少有人能够到达五台,更没有人能上主峰,因为五台中没有主峰的定位。大多数到过五台山的游客,通常只是到了以五台县台怀镇为中心的那些寺院群。这些寺院群分布在五座山峰之间,因此,人们通常就把到过台怀镇视为去过五台山了。听涛轩的“峻岭重重过,无缘识主峰”,非常准确地描述了这一客观现实,但也包含有行程匆匆未能细细考察五台山之憾意。同时,若再细细品味,又似乎隐含有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深意。结句可有多重含义,这诗也就特具厚味。

再来看老四的作品。楚家冲的诗词作品和他的活动能力一样强大。请看他选登的四首七律和一首《蝶恋花》词作,即见一斑。一般来说,诗词中功力深不深,可看其七律。如果把绝句比喻为亭台楼阁,那么律诗就是宫殿。亭台楼阁只须精巧、成景观、有情趣即可,而宫殿须得伟岸壮观、富丽堂皇。要有大气魄或好材料的两副对联撑起门面,要有虚实相生的景象和跌宕起伏的情感充实全诗的躯干与形体,使之血肉停匀、气脉通畅。或浑厚、或沉郁、或警拔、或精思、或悠远。总之让人读后有足够的分量感,空间广阔而情感充沛。我们可以粗略分析一下楚家冲四首七律中的第一首。

这是《丁酉自寿兼答友人》三首之一:

半生履险路重重,长向崎岖赏宿容。

已惯江湖知善恶,懶分谣诼并裦封。

如家小酒旅中饮,得友奇书山外逢。

岁月身边自来去,平夷万象皱衣松。

自寿诗也就是生日诗,本来是写给自己的,但也有借此宣泄人生感悟或个人心志的,所以多以自嘲(拿自己开刷)、愤慨(生涯艰辛、命运坎坷或遭遇不平者)、感恩(生活美满或心胸豁达、知足者)这几类为常见。此作基本属于第一类,但因为题目中还有“兼答友人”这几个字,所以又将自嘲的笔墨稍微收淡一些而略带知足感恩的色彩,因为总得对朋友的关心表示一点感激之心意。这么一来,对此生已走过的道路的回顾,对自己努力程度的检点,对自己处世能力及行为效果的衡量,对自己价值观所影响和支配的生存状况的评价,以及想向关心自己的朋友表达谢意,等等,构成这一首七律的丰富内容。

信息量的无比丰富,是这首律诗的第一特色。比如,首联仅两句即已传递这么几个信息:1、人到中年,是为“半生”;2、经历过艰险,闯过一个个难关;3、一直在外面奔波,客居他乡;4、这种生存状态还得继续延续下去;5、因为命运坎坷长久下来也就习惯了目前的生存状态。一个“赏”字用得精妙。包含几重涵义:自我肯定、自我激励、化无奈为淡定等等。其他各联中,虚实相生,博依繁喻,有可供读者发挥想象的巨大空间,信息量也相当广泛。

豁达的心胸和宽厚的性格溢出纸面,是这首作品的又一特色。岁月(充满险情)可以在诗人身边“自来去”,是诗人在“知善恶”、不为谣诼(坏消息)及裦封(好消息)轻易撼动自己的情绪、有酒能解乏、有友谊可暖心肺的种种情境下实现的,这是得力于诗人把一切事情(万象)都看淡(平夷)的结果。诗人没有刻意描述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这些出实入虚、细节鲜活、多番比喻的客观叙述,让情感自然流淌出来。在这层面,两联精巧而工整的对偶句,撑起了情感的生动场景,尤其是颌联,用流水对的大气魄解构社会的复杂及个人的从容相对,笔力浑厚而意蕴广大,端是可传之句。

最后看老五的作品。李道李著豪一生的精力,被篆刻、国画山水及书法这三种艺术占去的最多,因而在诗词方面涉猎得相对少一些,然而,在作品数量不是很多的情况下却每有高质量的作品突围而出,直令人刮目相看。这里,我们从他选登的五首绝句和三首律诗中,抽一首七绝《湖山拾趣》来作一点评析。其诗曰:

十里平湖生紫烟,青林列壁响流泉。

尘嚣己隔千山外,自在垂钩不计年。

应该说,国画山水画家吟写山水田园诗,正有独到的眼光和超凡脱俗的境界。这一点,王维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李道这首绝句,前二句用大写意的笔墨勾勒出一幅湖光山色、清泉流响的幽静画面。有了这一空旷、宁静的“湖山”美景,画家又略施小技,点缀上一位独钓老翁在湖边悠然垂钓的形象。应该说,这个创意已经不太新鲜,古人就不停地画过。用诗把它表达出来,古人也有不少好的作品。像柳宗元的《江雪》、何文季的《题严子陵垂钓图》、陆游的《舍北溪上垂钓》等等,均是赞誉垂钩独钓情怀的名篇。而刘文嘉《板桥垂钓》“香饵不施竿在手,悠然物我两忘情”及缪公恩“一竿风月无人管,閒数沙鸥倚钓船”之类的诗句,也有“自在垂钩不计年”的意境,但总的来说,李道的这一首,又略胜一筹。胜在那里?胜在第三句的“隔断”。因为红尘间的事与情(尘嚣),都已被(紫烟)隔断了,垂钓就没有任何功利性与目的意义的了。这与钓鱼龙、钓江雪、钓江山、钓名誉有本质上的区别。那么,功利追求没有了,目的意义不存在了,还有什么可以钓的呢?这似乎是一个问题。当我们重新将这首诗通读一遍时,这才发现,钓者的行为动机是“拾趣”。这原来是作者在题目中就已经告诉我们的。拾趣,就是观看湖山的景象、倾听流泉的歌唱、欣赏大自然的美色。这与王维的“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正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作者拾取了前人的意象,又融入了佛教的禅理,让一首山水诗独具超然物外、化入心中的非凡境界,当也是可读之作。

这一路读下来,对诗坛五虎将诗词作品的了解,大体可以窥见一斑。也许读者要问,怎么都是溢美之词,难道就没有缺点,没有不足之处?有的,只是限于篇幅,不便展开来说罢了。通常来说,缺点就藏在优点之中。比如说,老大长于状景,文字功力比较深厚,但也就容易入虚多而切实少;老二擅长调侃、逗趣,这一类写得多了便见滑、味浅;老三好玩深沉,但万事万物可以深挖的切入点不容易找,诗思容易枯竭;老四为人豪爽,诗有酒气、胆气、侠气,但有时也就会扯得离谱;老五皈依佛教,笔头常有较多禅意,不足之处就在于国事民生关注得少,诗作接地气者不多。这些,不知道他们自己是否也有察觉、也能认同?认同也好,有异议也好,交流有益进步。期待他们有更多更好的作品,能够流传于世,谨此为贺。

作者:梦欣

编辑:章雪芳

审核:小楼听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