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身首异处(金鳞岂是池中物)

《三国演义》开篇是从黄巾起义写起的。这个时间节点,一般均认作是泛三国时期的开端。因为在《三国志》中,许多即使是死于曹丕篡汉之前的人物,如袁绍、吕布等,也都是有自己的列传的。正是自黄巾起义开始,天下永远地脱离了大汉王朝的控制,成为群雄争霸的舞台。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

诸葛亮的运气并不好。

因为黄巾之乱那一年,

他才刚刚4岁。

此年,

曹操已经30岁;

袁绍生年不详,

但已知比曹操略大;

刘备24岁;

孙坚30岁;

孙策稍小一些,10岁。

纵观三国时代的其他风云人物,

只有孙权的年纪和诸葛亮相仿,

那年只有3岁。

但孙权有父兄基业,

亮亮在起跑线上就输了一大截。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第一波的天下争雄,

诸葛亮完全没有办法参与。

讨伐董卓那年,

他10岁;

曹操收编青州兵的时候,

(史称“魏武之强,自此而始”)

他12岁;

曹操迎奉汉献帝那年,

他16岁;

官渡之战那年,

他20岁。

这时已经是公元207年,诸葛亮也终于长大了,27岁。

诸葛亮身首异处(金鳞岂是池中物)(1)

但问题又来了:这个年龄,又实在是太大(老)了!27岁放在当下来说不是事儿,但在当时,男子早该自立门户,“三十而立”了!

而此时的诸葛亮呢,可以说是一事无成。人生总结起来,每天就三件事:

读书,种菜,吹牛逼。

难道他是找不到工作吗?当然不是。诸葛亮在荆州名声颇健,刘表是当有征辟的;而且,他的哥哥诸葛瑾这时候已经在东吴做幕僚,也是不会放任弟弟不务正业的,必定为他在江东谋过差事。

但诸葛亮却力辞不就。这枚已经成家的青壮男子,就这样以27岁的“高龄”,每天无所事事,过着读书,种菜,吹牛逼的散淡日子——不管是以古代还是现代的眼光来看,这都是个夸夸其谈,难成大器的主儿,没错了。

- 那么,诸葛亮到底是要干嘛呢?

- 答曰:他在等机会。

- 什么机会呢?

- 曹操下江南。

这里要解释一下“江南”这两个字的含义:

当时“江南”指的是现在的湖北、湖南一带,即当时刘表所占据的荆州大部。

而我们现在所指的苏南浙北一带,在当时则称作江东。

当时的天下,已经乱哄哄的打了十几年的仗。中原人民之惨,用曹操自己的话来形容,就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而随着曹操击败袁绍,一统北方,安定的曙光似乎正隐隐显现。以时人看来,汉丞相曹操不仅有平定天下之志,更有平定天下之能。此时他已经统一了北方,挥军南下那是必然。

而如果南下,曹操首要的进攻对象,必是荆州刘表。

诸葛亮身首异处(金鳞岂是池中物)(2)

只不过刘表却没有给曹操这个机会——他很适时的......死了。

诸葛亮苦等的机会终于来了。

在过去,他无数次可以出仕刘表,但却都选择了拒绝。因为荆州已经和平了二十多年,只能积功升迁,这太过于缓慢。

他也可以去江东,但这些年来孙权到处招揽人才,张昭张纮俱是一时英杰,更不用说孙策的连襟——周瑜。他去了,难望出头之日。

这些对于有着天下之志的诸葛亮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

他也考虑过刘备,刘备那里倒是人才缺乏,可是刘备有什么用呢?守着一个新野小县,能指望他吞并曹操还是能指望他拿下刘表?

天下的态势已经稳固,群雄各据一方,已经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这种时候,诸葛亮能做的,只能是等,等着天变,等着风起,等着机会来。

而现在,刘表的死,终于让一切有了可能。曹操南指的兵锋,将彻底打破这既有的稳态。只有局面一破,激烈的动荡才会紧随而至。而这汹涌的乱世波涛,才正是想要建功立业的英雄们最好的出头机会!

如果没有秦末大乱,刘邦可能会在泗水当一辈子亭长;如果不是王莽篡汉,刘秀可能会在乡间一辈子横笛牧牛;而如果不是黄巾起义,曹操可能会一直在汉王朝的官僚系统里勘磨……但是时势,却让他们跃上风口,成为了踏浪的英雄!

这一刻,诸葛亮知道,他出山的时候,到了!

他最终选择了刘备。

为什么呢?除了上述的分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刘备是反抗曹操的标志性人物,十几年来一直在和曹操对着干。虽然总是被曹操追着到处跑,现在看上去一没钱二没人,但是,他却有一个机会,一个他们两人共同的机会。

我们来看《隆中对》:“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番话简单翻译下就是:

您如果能占据荆州、益州,拒险而守;然后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那么将大有可为。

一旦天下形势发生变化,您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自己则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当地百姓一定会热烈的欢迎并拥护您。

如此,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这一番话让刘备大喜过望,甚至于无比激动。他也是一代枭雄,一听之下当然能发现其中的机会。长久以来,他一直缺少的,就是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战略家来为他理清混乱的现状、指明前进的方向。今得孔明,真是如鱼得水,犹如天助!

诸葛亮身首异处(金鳞岂是池中物)(3)

做了一个简单的动图,不难看出

刘备此后的战略基本是与《隆中对》的思路无差的

不止于此,好消息几乎是接踵而至。过不了多久,孙权居然派鲁肃到荆州吊丧——名为吊丧,实则是探听荆州虚实。这让刘备和诸葛亮格外惊喜,《隆中对》里谋划的“东联孙权”,竟然这么快就出现了如此好的机遇,对方居然主动伸出了橄榄枝!

于是,甫一出山的诸葛亮马上便随鲁肃赶赴江东。

为什么是他去?因为他的哥哥——诸葛瑾在那里。

士人的交往有自己的方法,诸葛亮出身高贵,又有亲人照应,必然在东吴的士子圈中深得好感。

(《三国演义》中那段著名的“舌战群儒”纯属虚构,万勿当真)。

而且,孙刘两家目的相同,利益一致,很快便一拍即和,结为联盟。

随后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不再赘述。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语境中,诸葛亮一直是聪明人的代称。这种“聪明”的印象,主要是《三国演义》留给我们的。在这部《演义》里,诸葛亮的掐指一算和锦囊妙计,让他看上去“多智而近妖”。那些安插在他身上不合逻辑、不符常理的故事,总让我们觉得他不像个人,而是个半仙。

但历史中的诸葛亮却不是如此,他不是诸葛半仙,只是个活生生的人;他没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只有人类正常的思维能力。或许他的思维能力比一般人强,但也绝不可能做到“知五百年后事”。

他的超长之处,在于善于分析时事,善于耐心等待,善于把握机遇。这些,都不是天生的,靠的全是后天的点滴积累。诸葛亮并不是那种上天直接选中,开了无敌光环的人,而只是一个积极上进的人罢了。他增广才学,积极上进,既关注天下局势,又能耐心等待时局发展。

他看到了天下的过去,看到了时势的变化,最终,才真正把握住了稍纵即逝的机会,一举成名。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15年股市疯涨的时候,一句很有名的话:

只要是在风口上,

猪都能飞得起来。

诸葛亮,就是那个能找得到风口在哪里的人。更何况,他还不是一头猪。

他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白天下的局势变化,所以能够在大风未起的时候,静下心来耐心蛰伏,努力学习,以使自己富有才华,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同时,他又善于思考,观察仔细,能够找得到属于自己的风口,能够发现让自己飞起来的大风将于何处起于青萍之末。

仅此而已。

这个事很难吗?

也难,也不难。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计算机的普及以及后来的互联网时代,给整个世界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计算机、移动互联网由此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样来看,你是不是就能理解比尔·盖茨、扎克伯格、马云等人顺势而为的成功了?

如果这个命题还是太大,那就再说点具体的:近二十年来,中国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地产商们赚得盆满钵满。而有房子,就必然有电器,于是国美的黄光裕和苏宁的张近东相继出现。

如果这也太遥远的话,那就看看你身边那些早几年甚至早十几年就贷款买房的人,看看那些干了好几年房产销售和中介的人吧。你和他们的收入差距极远,难道是因为你工作不够努力?态度不够端正?

很明显都不是。

只是因为他们站在了房价上涨的风口上,而你没有而已。

最后,我们再来举一个对比极端的例子:有两份工作,一份是在面临去产能任务的钢铁行业,国企;另一份则是在新兴发展的人工智能行业,私企。两份工作薪酬差不多,但是工作强度和辛苦程度却符合各自的所有制性质,你会怎么选?

没有人否认辛勤工作的重要,但并不是每一份耕耘都会有收获。选一条对的路,远比你埋头苦干要强得多。

很多人会遗憾,错过了过去二十年的房产造富运动,又错过了过去一年的比特币财富爆炸,因此而后悔不已。但是,如果你相信这个世界还会继续发展,中国还会继续进步,那么你就应该能确定,永远会有下一个机会的存在。与其去遗憾抱怨,还不如去想想,如何能把握住下一个机会。

希望二十年以后的你,没有错过那个机会,没有留下什么遗憾。而在这之前,你应该做的,就是静下心来提高自己,然后找到下一个机会的风口。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关注小树,一起提升知识,等待下一个风口!

诸葛亮身首异处(金鳞岂是池中物)(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