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最安逸的一段时光(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开篇:投了个好胎
杜甫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生于巩县。自汉武帝起,杜家世代为官。娘家崔家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
一.712年~730年,快乐的富二代
杜甫青少年时期,家庭环境优越,唐朝也处于鼎盛时期。他打小儿就接受了不少关于文化艺术的熏陶!富家子弟的见识也为他日后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比如:人家五六岁时就见过公孙大娘的剑器浑脱舞;后来在岐王李范宅里、崔涤堂前,听过李龟年的歌声;在皇帝庙里欣赏过画圣吴道子画的五圣尊容、千官行列。
所以杜甫七岁就能吟诗,才气过人、出口成章。也是妥妥一枚学霸。
绝 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731年~745年,恣意游侠客
杜甫在20多岁小青年的时候,那可称得上是资深旅游达人一名啊!先后游历了吴越和齐赵。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24岁时回故乡参加“乡贡”。第二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他因自视才学甚高,不愿蝇营狗苟,没有事先投名状,结果落第。
可人家挥挥衣袖,借着去兖州探父的名目,和朋友跑到齐赵平原,又玩儿了四五年。人家父亲是兖州司马,有钱、任性。
这个时期他的诗歌充分展现了青年人的“快意”、“轻狂”,也流露出了少年时代不平凡的抱负。比如这首脍炙人口的《望岳》。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44年,杜甫在洛阳遇到了李白,这俩玩伴儿志投相合,一拍即合地同游了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会见了诗人高适,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
745年,他在齐鲁又与李白相见,饮酒访友、炼丹求仙,互赠诗篇。真是“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啊!
三.746年~770年,国破家败、心系苍生的杜工部
杜甫三十五岁以后,家道中落。为了家族责任,他不得不又回到长安应试,在官场寻求职位。几经周折,屡不得志。后来又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危机。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后来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也饱受与兄弟分离之苦。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中年的杜甫,心系苍生,胸怀国事,郁郁不得志。这个时期,杜甫的诗大多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声名远播的还有《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辗转回长安的途中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他的诗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非常深远,他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的一生可谓波荡起伏,他豪迈的性格,使他总能在窘迫的处境里发现快乐,如果没有快乐,那就制造快乐。他是一个真正“看清生活真相,却依然热爱生活”的人。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