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开国第一位状元(他身为清代开国状元)

@小哪吒聊文史原创的第97篇清传记小说,拒绝任何形式的洗稿或抄袭,违者必究!

哈喽哈喽,大家好,我是小哪吒,蹦蹦跶跶我又来了。今天跟大家聊一下清朝初年开国状元的好玩儿事,希望偶的小可爱们能够喜欢。

说清军入关后不久,满汉关系尤为紧张。从大的方面来讲,明朝(除了南明残余)已经归顺,但从小的方面来讲,大明民间仍然“藏龙卧虎”,而且这些“龙”和“虎”心里还是对满清持抵触的态度。

让他们忘记满清铁蹄下死去的同族,并且心安理得地认下新“主子”,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且,除了顺治帝体恤汉民之外,其它八旗当权者还是认为对待汉民应该武力镇压,应该用刀和剑,让他们流血,之后他们才能深深埋下头。

但满汉关系一直这么紧张下去,对满清治国一丁点儿好处都没有,是时候该给汉民一些甜头吃了。

首当其冲的举措就是把大明遗留下来的有志、有识之士引入清廷,给他们不低于在大明朝时候的待遇

所以,满清入关后的第一次科举就应运而生了!

清朝开国第一位状元(他身为清代开国状元)(1)

记得那是1646年的阳春三月,大地复苏,异主的北京城里,小草露出嫩芽,清香怡人的杏花已然开放,朝代更迭下的百姓已经开始准备踏青。

天刚蒙蒙亮,就有眼尖的百姓看到了刚刚贴上去的满清通告,说为了国之需要,准备招贤纳士,所以即将开始满清入关后的第一次殿试,凡是在大明有过科举经历的人均可参加,而且,前朝时已经取得功名的,在大清国仍然算数!

一时间,一石激起三层浪。

对于这通告示,大家七嘴八舌——

有人说,这是满清的套路,借着这次殿试,要把大明朝有点文化水的都抓起来,挨个砍头;有人说,这是满人征服不了汉人了,就想弄一些有文化的汉人做帮凶,给他们出主意;

有人说,士可杀不可辱,就是跑去街头要饭,也不要去到满人的阵营里当官,给多少银子都不干;

也有人说,千万不要听满人胡说八道,谁知道他们藏着什么样的花花肠子……

虽然争议不断,但还是有不少人准备参与这场殿试,万一改变命运呢

清朝开国第一位状元(他身为清代开国状元)(2)

1. 力挫群芳的傅以渐

这些参加清入关以来第一次殿试的人中,就有傅以渐。

身材臃肿,憨态可掬的他夹杂在一群白面书生中,竟然被认为是一位屠夫。

那些白面书生一起讥笑他,说他一定是想当官想得发疯,这是什么场合呀?他一个杀猪的也敢来凑这个热闹,也不怕摄政王和小皇帝砍了他的脑袋当球踢

傅以渐也不说话,只是憨憨地笑一笑。他其实跟明朝有名的文化人龚鼎孳,陈名夏差不多,也是一肚子文化,但面对从旧朝到新朝的落差,他没有那么激烈的情绪。

比如龚鼎孳为了追随崇祯帝跳过井,陈名夏为了跟死去的崇祯和灭亡的朝代铭志,还上过吊。傅以渐反而没有任何过激的行为,他默默地接受了一切。

但,他的做法就证明他是个软骨头吗?不,完全不是!

他虽然家境贫寒,但却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神童,相传运河里有赶考书生看他穿得不伦不类,弄了个上联讥讽他:穿冬衣,摇夏扇,糊涂春秋!外形憨厚,内在机敏的傅以渐马上对出下联曰:坐南船,喝北酒,不是东西!就这一句下联怼得几个书生哑口无言,直言他是神童……

清朝开国第一位状元(他身为清代开国状元)(3)

也确实,傅以渐虽然相貌平平,但他也算是有家学渊源,因为七代以前,他的老祖宗傅回还当过县令,是远近闻名的好官,为了做好异地他乡的县令,他宁肯扔下夫人和三个儿子在山东,一生饱读诗书,勤政爱民……

而傅以渐身上也有祖宗的风骨,谁当皇帝,谁得了这个江山他不管,他只想让自己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他关注的只是文化和文化的传承,英雄刀,碧血剑,这些事物倒是被他嗤之以鼻的!

想当初李自成杀进北京的时候,老乡们都讥笑埋头苦读的他说:马贼都来了,你这书是要读给谁?傅以渐回答得不卑不亢:别管谁来,总有一天,真天子会来,那么一定会用到读书人,再说,我们此时不读书,要去干什么?我从来不信读书无用,我也不信这天下不再用我们读书人……

老乡骂他一句憨子,就转身离去了!

清朝开国第一位状元(他身为清代开国状元)(4)

就这样,在别人蔑视的眼光中,在肢体的推推搡搡中,傅以渐以37岁高龄参加了清入关后的第一次殿试,而且毫不费力地得了头名状元

歪打正着,这个“屠夫”把顺治帝的千古难题——“满汉如何和谐”回答得头头是道。胆大心细的傅以渐通篇考题都是站在满人的立场,但实际上却在为汉人发声,说满汉并无高低贵贱,应该互相学习,同心同德!

傅以渐的回答深得顺治帝的心思,他不第一谁第一呢?

张榜那天,大街小巷都沸腾了,很多百姓都说,一个长得像屠夫的人得了状元,这满清是不是选不出来状元了?

很多人都以为傅以渐有其名而无其实的时候,他却进了清宫,给小皇帝顺治当起了老师。

1647年,胖乎乎的他又当起了会试考官,从他的手底下,为清廷输入下一届状元了。据说,多达22位的文心殿大学士都是由傅以渐亲自选拔,很多人一生尊奉傅以渐为师傅。

清朝开国第一位状元(他身为清代开国状元)(5)

1648年,在傅以渐带头下,一些老文人开始抱着公正开明的态度修起了《明史》,傅以渐经常彻夜秉烛,历时四年,《明史》修成。

这书拿给当时的政要看,没有一个不服气的,说就傅以渐的《明史》修得最好,最有看头!

清初官员开始夸他,说这明朝的汉族文化人,还真是有才。

哪怕顺治也喜欢摸着他宽宽的额头,让他给讲讲明朝汉官的故事

1652年正月时,傅以渐被点名要求修撰《清太宗实录》,让他完全以一个汉人的角度,去描述皇太极。

皇太极杀了多少汉人?践踏了多少汉人的土地?

如果不是站在一个历史的高度,如果不完全摒弃个人的情绪,我想傅以渐修不了《清太宗实录》!

事实证明,傅以渐当时不负圣望,圆满完成了任务!

清朝开国第一位状元(他身为清代开国状元)(6)

2. 傅以渐的实力

是的,傅以渐这个人,能得头名状元,格局绝对是不可小觑的

他跟明朝那些文化人,比如陈名夏,比如龚鼎孳完全不同。可能从文学实力上来说,他不一定赶得上陈名夏,也比不过龚鼎孳,但他决不会像陈名夏那样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面上拥护新朝,但暗地里常写“反诗”,暗中勾结朋党,对“反清复明”极为热衷,终于因为一句反诗“若要天下安,留发复衣冠”而丧了命!他也不会像龚鼎孳那样,有着性格的多变性,动不动讥笑皇家贵族妻妾成群,连多尔衮都讥笑他,说他总是自喻为魏征,还把李自成当成唐太宗……

总之,陈名夏和龚鼎孳空有一腹才学,却不知道自己最终要什么而傅以渐性格起伏不大,无论在哪个朝代,他都懂得顺应时代,保持本心,比如他提升自己文学修养的同时,喜欢干一些实事,得圣心又得民意,一样是文人,他从没有陈名夏和龚鼎孳身上的酸腐气。他甚至从来不把自己当成一个文化人,更别说头名状元之类的。所以,人们说他是屠夫,他就当自己是屠夫。

傅以渐在清廷,三分之一靠的是才学,二分之二靠的是性格的通达,也就是我们现在喜欢用的词——“情商”

他这样的性格是被顺治所喜欢的!

清朝开国第一位状元(他身为清代开国状元)(7)

顺治亲自下旨杀了陈名夏,说他太过狡诈;顺治帝还把龚鼎孳贬去广州卖菜,但对傅以渐,顺治却把他当成香饽饽!

顺治总是好奇,说你傅以渐不仅诗学的功夫好,你还懂得带兵打仗,你看看你那个样吧,不就是个杀猪的?

面对皇帝的玩笑话,傅以渐总是憨憨一笑,顺治感觉这个状元太好玩了,所以,无论上哪里去,都喜欢带着傅以渐。

但是傅以渐个子矮小,也骑不了高头大马,就自顾自地骑一头小毛驴,跟在皇帝的后面,那种场面还真是有些令人啼笑皆非

清朝开国第一位状元(他身为清代开国状元)(8)

3. 庭院门口的毛驴图

骑驴陪圣上这事儿傅以渐并没有放在心上,但出行归来,顺治回想起白日场景,不由得意兴阑珊,兴之所至,顺治就画了一头栩栩如生的小毛驴,然后还配了一首诗: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夕晖,一色杏花红十里,状元归去驴如飞!

亲自给汉族臣子作画还要赋诗一首,可见顺治帝对傅以渐的喜爱程度!

所以,当傅以渐申请告老还乡的时候,顺治帝非常舍不得,连给他的“挽留信”都写得“情意绵绵”,说我们君臣的情谊,始终令人难忘,若你非要离去,那就相当于忘了君啊!

对于顺治来说,傅以渐是唯一一个让他放弃“铁血”,告诉他既然清廷入了北京,那就不应该在“马上打”了,应该在“马下治”了!他简直说出了顺治的心里话

所以,顺治又让傅以渐给二岁的玄烨当起了老师……

但在傅以渐一次次的请求下,他还是被放回了乡下。

清朝开国第一位状元(他身为清代开国状元)(9)

傅以渐认为该做的事情他都做了,面对汉人所受的压迫,他也屡次进谏,顺治几乎都采纳了他的意见。

但作为一个一心做学问的文化人,并无官痞之气,惭渐成了宫里的另类,如果说一点畏惧之心没有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之老迈,傅以渐倒希望自己像老祖宗傅回那样,拼尽一生的余力深入百姓疾苦中,这样他才能活得更踏实!

毕竟,他是以汉人的身份进了满人的宫里当官的,他是想继续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他一辈子都会为汉人发声。

所以晚年的傅以渐不仅在家里读书写字,也关心着民间的疾苦,“仗着”自己跟顺治的特殊关系,“仗着”自己是荣归故里,所以他多大的官都不怕,在他身上,经常发生为民请命的事情。

傅以渐的作法在乡里乡亲中成就美谈,但也有一些不信邪的,一向喜欢仗势欺人的官员上门找这个“胖屠夫”的事儿,但总能看到庭院里挂着一副毛驴图,上面是顺治御笔题的诗,马上吓得战战兢兢,给傅以渐磕头认罪了……

清朝开国第一位状元(他身为清代开国状元)(10)

对于傅以渐的告老还乡,顺治帝一直抱有幻想:傅以渐会回来的。

不幸的是,顺治帝1661年英年早逝,刚刚23岁!而远在聊城老家的傅以渐在帝亡后四年也驾鹤西去,再也没有被康熙启用的可能了……

倒是他骑驴,顺治做诗的事传为一段佳话……

PS:傅以渐临终前为啥留下遗嘱不让清廷赐他谥号而得以万古流芳?不让后代子孙受之荫庇呢?

传闻傅以渐虽然才华横溢,深受清廷器重,但并不甘心以汉人的身份效力于满族,更何况曾与吴三桂过从甚密,对待大明,他总有盼之东山再起的愿望!只可惜至死未成……

这些事情,清廷不可能不知道,所以也就顺水推舟地满足了傅以渐的遗愿,没有赐予他任何谥号!除了给他的墓地扩充到120亩之外,清廷也做不了什么了……

现在的傅氏陵园,倒是21世纪的后人个人捐款1200万重新修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