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讲过去的感情(女心理师爆火背后细节扎心)
爸爸爱妈妈,妈妈爱孩子,家庭方能和谐稳定,孩子才会健康阳光地成长。
作者 | 卡卡辛“我今年三十了,我再也不想活成你想让我成为的样子,不想要这样的生活。”
在最近的热播剧《女心理师》中,蒋静嘶吼着冲妈妈喊出了这句话。
与母亲“相爱相杀”了30年,她的情绪彻底崩溃,继而爆发了最激烈的一次争吵。
蒋静扯掉身上妈妈买的裙子,砸了满屋子的东西,拿着妈妈喜欢的珠宝狠狠摔在地上挑衅道:“现在你心疼了吧!”
而看着这一切的妈妈,眼中却是不可置信,她不理解自己付出全部的爱与心血养大的女儿,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举动。
妈妈愤怒之下,将蒋静锁进了房间里。
压抑了太久的蒋静,给自己心理咨询师贺顿(杨紫饰)发了一封遗书,企图割腕自杀。
这一幕也让人不禁思考:明明应该是彼此最亲近的人,最后为什么闹到了如此不堪的地步?
每一个强势的妈妈,都有一个问题孩子
剧中的蒋静,30年来一直生活在妈妈的控制下,痛苦不堪。
从小到大,梳什么发型,穿什么衣服,选择什么兴趣班,一日三餐吃什么,都是妈妈亲自操办,不允许她提任何反对的意见。
她明明不喜欢弹钢琴,却被逼着每天都要练习10小时以上,弹不好就不许吃饭。
每弹错一次,在一旁的妈妈会一遍遍喊着重来。当蒋静稍有反抗时,迎来的只有劈头盖脸的羞辱。
超负荷的训练,导致她的手上长满了茧子,10岁那年因为弹琴太长时间以至于磨破了手指,血洒满了琴键。
长大之后,蒋静依然被妈妈全方位地管控着。
她没有交友自由,连自己真正喜欢的打鼓也被严令禁止。
有一次,偷偷溜去打鼓被发现后,妈妈怒不可遏地质问蒋静为什么出门不告诉自己:
“你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你做什么都得告诉我!”
这种窒息的爱令蒋静痛不欲生,她爱妈妈,可她也恨透了妈妈。
起初,她把剩饭和酒瓶藏在床底,试图让妈妈看到她内心的反抗,可是妈妈毫不在意。长期的负面情绪无法发泄,于是她转而开始进行自我攻击,因此患上了暴食症。
直到她因为长期催吐导致吐血,才引起了妈妈的重视。
但即使这样,妈妈的第一反应却是代替女儿去进行心理咨询。
妈妈自以为是的爱,拒绝接纳女儿现状的偏执和以妄图操控孩子的欲望,最终使蒋静在沉默中崩溃。
蒋静觉得自己就是妈妈手中的提线木偶,没有思想,没有自由,没有灵魂。
心理学作者李雪说:“父母控制欲的手伸向哪里,孩子一生都将在哪里体会到痛苦。”
他们要么选择妥协,彻底放弃抵抗,要么变得越来越叛逆,与控制者水火不容。
曾经在工作中结识了一个女孩,23岁的她已经经历了生子、结婚、离婚的过程,也因此患上了焦虑症。
看着我欲言又止的样子,她主动聊起了自己的故事。
“在我妈妈眼里,我是个失败的作品。”
从小到大,妈妈都在全方位地控制她的生活,替她做每一个决定,干预她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在她眼里,我就是她的附属品,都是她说了算,不然就挨打。”
女孩表面上顺从,但内心异常压抑,于是她开始用叛逆的方式来反抗妈妈的控制。
逃学、早恋、早婚,她的人生之路完全偏离了妈妈设定的方向。
对于自己的反抗,她说:
“她不让我干什么,我非得干什么。这样才能挣脱她对我的控制,才能脱离她设计的人生轨道,过我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叛逆也使自己吃到了苦头,在别人学有所成的时候,她早早踏入社会,尝遍了生活的辛酸苦辣。
强势的母爱,往往以控制的形式呈现出来。
被控制的孩子,就像生活在一个以爱之名的牢笼里倍感压抑。
长久压抑的情绪,不断积压,往往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影响孩子的一生。
缺席的父亲,加速了妈妈的焦虑失控
蒋静从小生活在父亲缺失的家庭中。
在她很小的时候,爸爸去了国外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在妈妈口中,爸爸就是一个没有担当不负责任的男人。
丈夫的离去,让她的世界只剩下女儿一个人,于是她把全部的精力与爱投入到女儿身上。
她希望把女儿打造成自己希望的模样,因为只有蒋静的优秀才能抚平这场失败的婚姻带给她的痛苦。也正如她经常对女儿说的那样:
“妈妈就是希望你好,希望你将来有出息,我们谁也不靠,我们也一样能够好好地生活,你现在还小,等你长大了,你就知道妈妈的用心了。”
一旦蒋静没有达到她的要求,她就会焦虑不安,情绪失控。
不作为的爸爸,极度焦虑的妈妈,这样的组合在很多家庭中都很常见。
曾经看过一位妈妈发的吐槽贴,丈夫在家就是个甩手掌柜,自己既要上班,又要买菜做饭,照顾孩子,忙得团团转。
按她的形容,自己就是“婚姻中的单亲妈妈”。
而最让她头疼的还是孩子的学习。临近中考的儿子,成绩不上不下,能不能考上高中都不好说。
儿子的每一次大考小考都牵动着她的神经。一旦考不好,她就焦虑得寝食难安。
每次她和丈夫说出自己的担忧时,对方都是轻飘飘一句“你盯紧点”。
这种话愈加让她愤怒,仿佛孩子是给自己生的一样。她的情绪越来越暴躁,生活上的一点琐事都会让她崩溃失控。
在帖子的末尾,她无奈地说:
“现在的我变得越来越神经质,每天感觉有无数件事情要操心。可是我越是用力,我的孩子却越是讨厌我,觉得我管得太严太多了。
但我若不管他,又有谁会管他呢?我的苦又该和谁说?”
但凡丈夫能多分担一些,妈妈们又何至于这么辛苦。
身后无人可依,自己必须扛下一切,她们不光要工作,还要照顾家庭,关注孩子的教育,多方面的压力足以把一个妈妈逼疯。
所以她们才会试图掌控一切,把控制欲投射到孩子身上,其实不过是为了成全自己在婚姻中缺失的安全感与满足感。
然而,这种爱既不能成全自己,也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
说到底,是那个隐形的爸爸,伤害了两个人。
家庭模式,决定了孩子的模样
在综艺《新生日记》中, 刘璇这个虎妈与猫爸王弢之间配合默契。
刘璇负责照顾儿子的日常起居,素来要求严格的她,为儿子制定了非常周密细致的计划表。
而王弢是一名单簧管演奏家,他承担起孩子知识的传授和兴趣爱好的培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王弢能够理解刘璇,尊重她的付出,与她一起承担家庭的责任。
比如刘璇在辅导儿子练字时,耐心耗尽差点发火时,王弢就主动地抱过儿子安抚,也给了妻子一个喘息平静的时间。
他在做好父亲角色的同时,也为妻子分担了育儿的压力。
正如教育专家孙云晓说的:“父亲和母亲的影响不同,父母双方应该成为孩子教育的合作者,携手同行。”
一个幸福的家庭中,父亲的作用不容忽视。
对于男孩子来说,父亲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自然地去模仿他们的行为。而女孩通过和父亲的相处,学会了如何在亲密关系中与异性相处。
最重要的是,妈妈的情绪,往往与爸爸对妈妈的爱分不开。
在台剧《俗女养成记》中,嘉玲的父母感情非常好。
每当嘉玲与妈妈有矛盾时,嘉玲的爸爸就会出来调和,一面安抚妻子的情绪,一面告诉女儿妈妈的良苦用心。
这个时候,嘉玲妈妈的怒火就会平息,因为她能感受到自己的辛苦被丈夫理解。
妈妈的情绪稳定了,孩子才有了更好的成长空间,从而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就像嘉玲,她的性格乐观,自信,非常勇敢。
小时候,看到同学家的大房子和精美的家具时,她并没有觉得自卑,反而认为如果爸爸为了赚钱经常不回家,那么房子再大,也不会幸福。
长大之后,在工作中,为了反抗老板的各种无理要求,她毅然决然地选择辞职。
在感情上,在碰到了强势干涉自己生活的未来婆婆时,她可以不顾年龄的困扰,勇敢地结束这段关系。
能够做出这些选择并不容易,只有足够勇敢和自信的人才能做到。
嘉玲是幸运的,因为她成长于一个父爱母爱完整的家庭,她的内心是平衡而丰盈的。
我们常说孩子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这个家庭的模样。
那么最好的家庭模式就是:不缺席的爸爸 从容淡定的妈妈,养出一个阳光向上的孩子。
在剧情的结尾,蒋静告诉妈妈:
“妈妈,不管将来我走到哪里,过着什么样的日子,我都不会忘记你,因为我爱你,比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要深,你是我唯一深爱的女人,妈妈,谢谢你。”
这对母女,终于在这次推心置腹的沟通之后,矛盾得到了缓解。
但现实中许多孩子仍在苦苦挣扎,用一生“为缺席的爸爸、焦虑的妈妈”这种家庭模式买单。
养育孩子,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必须要依靠双方的配合和付出。
一个不缺席的爸爸,是对妈妈的支撑,妈妈情绪好,家庭氛围才会和睦。
一个从容淡定的妈妈,把平和健康的情绪传递给孩子,使他们充满了安全感和幸福感。
父母各司其职,孩子才能在爱中自由成长,直到与最好的自己相逢。
点个【赞吧】,与所有父母共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