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大棚双孢菇种植(光伏温室大棚中猴头菇高产栽培技术)
光伏温室大棚中猴头菇高产栽培技术
_蒋宁
基金项目:江苏(高淳)现代农业(食用菌)科技综合示范基地( JATS[2021]026 );常 州 市 科 技 支 撑 计 划 ( 编 号 :CE20182023 )
猴头菇 [ Hericium erinaceus ( Bull. ) Pers.] ,又称猴头蘑、猴头菌、猴菇等,营养美味,自古以来素有“山珍”之美誉。 据古籍记载,猴头菇性平味甘,有助消化、滋补身体等功效,能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等疾病。 近年来,市场上对猴头菇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发展猴头菇产品是食用菌品种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又一亮点 。
江苏省被称为“中国太阳能光伏第一省”,产值接近全国光伏总产值的 2/3 ,从业人员有 12 万多人 。 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将重点在山东、安徽、江苏、广东等沿海地区依托农业设施建设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集中区,市场可达千亿规模。 但因光伏组件下面的农作物无法获得正常生长所需光照,极大制约了该产业的发展 。本项目组联合常州天合田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根据光伏大棚下光线弱、湿度大的特性,开展了光伏温室大棚猴头菇栽培试验。 通过光伏温室大棚类型的选择、高效栽培等技术的应用,猴头菇栽培获得成功。 其栽培条件简单,技术方法容易掌握、经济和社会效益良好,适合在光伏温室大棚中推广,市场前景广阔。
1 品种来源
日光温室栽培食用菌与常规大棚栽培对品种要求基本一致,需要从有资质的供种单位或者科教机构引种,并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确定猴头菇品种类型。
菌 - 光温室大棚设计
2 菌 - 光互补大棚搭建要求
猴头菇的子实体适宜温度为 16~20℃ , 可在 12~25℃ 正常出菇 。出菇期要避免阳光直晒,仅需要强度为 50~400 lx 的微弱散射光。选择单体砖瓦结构大棚温室,长 70 m ,宽 9.2 m ,单边坡顶,坡顶离地7.5 m ,坡底离地 1.5 m 。 采用玻璃光伏板为顶,其透光率约为 50% ,经测试光伏大棚的光照强度白天平均值约为 13 klx ,虽光照强度仅为普通大棚的 50% ,但仍需在棚内搭建一层遮阳网和薄膜进行避光才能满足猴头菇生长要求。 为了便于出菇期降温和增氧需要,在温室坡顶处设计了可开关薄膜气窗,同时留空作为上通风口;坡底每隔 2 m 开 50 cm×50 cm 的下通风口,并加装防虫网,形成上下通风循环。 棚内架设雾化增湿系统,并在棚内挖排水沟,保持大棚排水通畅、操作方便。
3 菌种准备
种性优良的菌种, 外观应该具有菌丝整齐均匀、 气生菌丝明显、 菌丝体较为连续、菌丝较多,基质没有明显积水、不收缩,不存在菌根状的菌丝束、色泽正常等特征。 菌龄应小于 40 天,有适应性强、抗杂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等特点。 如需要自主生产,应根据生产安排来制定菌种生产时间,一般出菇前60 天进行制种。 试管种做到随做随用,如不能及时使用,需在 4℃ 左右冷藏保存。母种培养基一般采用常规 PDA 培养基;原种和栽培袋可采用如下配方:杂木屑 78% ,麦麸 18% ,黄豆粉 2% ,石膏粉 1% ,蔗糖 1% ,含水量 48%~50% 。 生产方法可以按照常规技术进行 。
4 栽培季节
猴头菇 1 年可栽培 2 次,如在冬季播种,则春季出菇;夏季发菌,则秋季出菇, 2~3 个月最多可以收获 3 潮。 实践表明,光伏发电大棚具有明显降低环境温度的作用,在温度最高时,光伏温室大棚温度可较自然环境降低 8~12℃ , 较普通大棚降低3℃ , 故在光伏温室大棚中栽培猴头菇可以适当提前 5~10 天进行。
菌 - 光温室大棚外观
5 培养料制备
按上述配方称取原料,加水搅拌均匀,含水量约为 65% ,采用 17 cm× ( 32~34 ) cm×0.04 cm 的聚丙烯折角袋,用装袋机装袋,每袋约装 350 g 培养料(干料)。 猴头菇是一种喜酸性菌种,因此进行培养基的配制时, pH 值应该控制在 5~6 ,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
6 灭菌
高压灭菌,温度控制在 121~130℃ ,保持 2 h ,自然冷却至压强为 0 MPa ,温度降为 70℃ 以下即可出锅。 出锅后,菌棒需冷却至 25℃ 以下后按常规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
7 接种
接种室要干净、无死角、无灰尘堆积。 接种工具及菌种要提前置于接种室内进行药物熏蒸。 也可在超净工作台等局部无菌环境中按无菌操作要求接种,接种量控制在 10%~15% 。
8 发菌
猴头菇菌丝生长阶段需要避光发菌,一般采用室内发菌。 发菌时初期温度可略高,控制在 26℃ 加快菌种萌发定植; 4~9 天后待菌丝进入生长旺盛期,则将发菌温度降至 20~23℃ ,防止因呼吸热导致温度升高而影响菌丝生长。当料温超过 26℃ 要倒袋和通风降温,期间应保持室内干燥,空气相对湿度保持 70% 以下,及时调整袋间温度和料温,防止高温烧菌和减产, 一般 30~40 天后菌丝就可长满袋。发菌过程中,如出现菌丝未长满菌袋就出现子实体现象时,可以及时进行出菇管理 。
9 出菇管理
9.1 出菇准备
出菇前应该提前做好光伏温室大棚的清洁处理,清除杂物,并进行空间和地表消毒、杀虫处理,安装雾化喷灌设备。
9.2 排袋
当菌丝长满菌袋,菌袋表面出现原基,表明已经发菌成熟,应适时将菌袋搬出,放入光伏温室大棚内进行出菇管理。 棚内湿度随着棚内高度而变化,接近地面则温度相对较低。 故菌棒应地面摆放为主,既可达到降温目的,又有保持湿度的效果,出菇时去掉袋口棉塞或套环。
9.3 温度管理
猴头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度为 16~20℃ ,最低不低于 12℃ ,最高建议不超过 24℃ 。如果温度低于 12℃ 则导致子实体呈淡粉色和橘粉色,影响其商品性;温度偏高则子实体菌刺长,容易形成分枝状畸形菇和不结实。 光伏温室大棚每日高温出现的时间比正常大棚晚 1~2 h , 一般 15 : 00~16 : 00出现,因此,日常管理中可选择在此时进行空间增喷雾化水和灌沟增湿,或者开启温室大棚通风口通风,达到降温目的,确保猴头菇正常生长。
9.4 湿度管理
猴头菇生产最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在 85%~95% ,本次栽培试验中,光伏温室大棚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在 89.3% , 空气相对湿度变化幅度较小,平均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故较适宜猴头菇生长,日常管理可采取每天雾化增湿 3~4 次,每次 10~20 min ,下雨天可以不喷水。
9.5 通风管理
为了促使菇蕾形成, 前期可闭棚减少通风来促进原基形成,待原基长到直径 2~3 cm 时,加大通风量,促进子实体生长。 猴头菇生长期间每天通风30 min ,温度较低时,应选择中午通风,保证栽培室内空气新鲜。
9.6 光照管理
猴头菇子实体处于原基分化阶段时,需要适当的散射光,光照强度保持在 200~600 lx ,光照过强时子实体难以形成,颜色变红;光照太弱时容易出现畸形菇,因此需要对光照强度进行严格控制 。 玻璃光伏板下日间光线强度仍可达到 1.3 klx 以上,因此需要在现有光伏大棚内加装遮阳率 70% 以上的遮阳网来降低光照强度,满足猴头菇生长需求。
10 采收
当猴头菇子实体菌肉组织圆润坚实, 外形饱满,菌刺长 1.0~1.5 cm ,且粗细均匀,孢子尚未弹射时即可采收。 采收后及时清理出菇料面,停水 3~4天,按正常管理 15~20 天可出下一批菇,一般采收4~5 次,猴头菇生物学转化率 70% 以上。
11 经济效益分析
经测算,该光伏温室大棚单位面积供电量产生的经济效益达每年 30 000 元 /667 m 2 。 配合棚下猴头菇生产, 光伏温室大棚栽培每 667 m 2 平均可生产猴头菇约 2 500 kg , 鲜菇价格按照 10 元 /kg 计算,每667 m 2 产值 25 000 元, 扣除成本, 667 m 2 利润可达20 000 元, 整体效益是普通农业大棚效益的 2~3倍,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12 讨论
受国家促进光伏产业发展政策及光伏企业产业多元化发展需求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光伏农业新技术新模式发展迅速, 相关研究和生产实际表明,菌光互补模式因避免了光伏大棚不适应绿叶作物生长的弊端,实现了单位土地面积上 2 个产业的效益叠加, 在光伏农业产业模式中较具发展潜力,发展迅速。
但该模式仍然存在技术不成熟、栽培品种较少的弊端,本文介绍了珍稀品种猴头菇在光伏温室大棚下的生产技术,但实际生产中需要依据地区情况和企业需求,选择适合品种,精准调节光伏温室大棚中的“温、光、湿、气”参数,降低与严控各环节生产成本,向管理要效益,促进光伏企业以食用菌设施栽培为手段实现产业融合发展,以有机安全农业生产为基础,开展品牌营销,创建提升品牌价值,增强企业产品竞争力,提升综合效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