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德过年习俗(以前过年队上要分鱼)
春节是个全家团圆,喜气洋洋的节日,他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离过年越来越近了,湖南人又开始为这个节日忙碌了起来。
关于湖南人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这些风俗习惯中,辞旧迎新、祈福迎祥往往是不变的主题。
春节
今天小编就能大家一起来盘点一点,湖南人是如何度过这个喜庆的节日的。
一、为过年所做的准备
改革开放以来,不少湖南人南下广东等地打工,赚取收益。每年的年末又从广东等地返回湖南过年。留守家乡的亲人们期待着他们的回家,往往在刚进入农历的十二月就开始了过年的一些准备工作。
1、生产队分鱼
“队上分鱼咯”
随着一声呐喊,生产队又要开始分鱼了!
队上分鱼了
小编印象中,在湖南的农村生产队每年过年之前的“分鱼”绝对算过年之前的一件大事。“队上分鱼”往往会选在过年之前的二十天左右,这是因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没有多余的金钱去购买其他的物质。虽然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也有钱采购其他物质,但在湖南农村生产队上,每年分鱼的传统还是保留了下来。
队上分鱼了
“队上分鱼”也有取年年有鱼的意思。在分鱼的时候,队上的乡亲父老聚在一起,也能交流更多的信息。譬如:
“三大姨,你家姑娘都二十五了吧,我舅子有个儿子,非常优秀”
“我家侄子今年在广东可有出息了,一个月工资都上万了”
乡亲们通过这些信息的交流,收集相应的信息,为即将返乡的子侄辈安排“相亲”事宜。
队上分鱼之后,乡亲们会把分到的鱼进行相应的处理,或者熏烤成“腊鱼”,或者放进冰箱进行保险,静待亲人们的回归。
2、杀年猪
杀年猪也是湖南人为过年所做的准备之一,一般会选择在过小年的时候或者之前进行。
“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
杀年猪了
杀年猪可是一件大事,为了在整个正月里都不断肉吃,年猪的肉一般很少外卖,即使外卖也是卖给关系特别好的乡里邻居。杀完年猪,往往还会准备一餐“杀猪宴”,杀猪宴主要会以猪身上的原材料进行加工。
而多余的猪肉则会被放进冰箱里,再多余的猪肉则往往会把它制成“腊肉”。
腊肉
二、 过小年农历腊月二十四,湖南人一般都是这天过小年。小年是湖南人过年的“开幕式”,小年的到来就意味着:从小年开始到元宵节结束的“过年”正式拉开了序幕。而小年的当天,湖南人也戏称小年是“小孩子的过年”“细伢子的过年”,有些地方甚至会在过小年当天就给小孩子封个压岁钱。
小年的时候一般有那些风俗呢?
1、 祭灶
“辞灶辞灶,年节来到。”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述职。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奉灶神为掌管家庭饮食的神明,认为灶神要在小年这天晚上到玉帝那去述职,为了让灶神多在玉帝面前说说自己家的好话,保佑来年家庭幸福安康,所以会举行祭灶的活动。
祭灶
2、沐浴理发
正月里不能剃头呀!剃头一般也会选在在小年,正所谓“有钱没钱,剃头过年” 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
3、 扫尘
扫尘主要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把家里进行一次大扫除,干干净净的迎接亲人们的回家。各家各户都要在年前在进行认真彻底的清扫,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三、 过大年之前的日子1、办年菜、买新衣服
腊月二十九日之前都可以进行准备,主要是对过年物质进行采购。包括供品及人们节日食用的主食。
快乐的小孩子穿上了新衣服
过年肯定要穿新衣服拉,而且新衣服一般都是非常喜庆的色彩。买新衣服的过程也是表达亲人间情意的一种方式,给父母买,给子女买,给岳母娘买….也少不了给自己买。
2、贴春联,倒贴福
贴春联自古有之,从战国时期的“桃符”,到五代后蜀皇帝孟昶所题的我国第一幅对联
“新年纳馀庆;佳节号长春”
再到明太祖朱元璋规定除夕贴春联,并用红纸写春联,到现在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
贴春联
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湖南人习惯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四、欢欢喜喜过大年每年的农历最后一天,即大年三十。
在这一天,亲人们基本上已经回家,在本地做生意的也会早早放一串鞭炮“关门大吉”。全家团圆聚饮,菜肴有余有剩。
1、 吃团圆饭
吃团圆饭一般会放一串鞭炮,增加节日欢乐的氛围,(湖南人当然是放浏阳鞭炮拉),大年三十的下午如果听到那家开始放鞭炮了,就表明这一家的团圆饭开始了。
团圆饭
团圆饭一定会吃鸡、鱼、肉,而且肯定是大鱼大肉,吃团年饭的时候全家大小围坐一桌聚餐,最长者最先尝菜,并要求不论大小,桌上的每样菜都得下筷子,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讨吉利。
2、守岁
吃完团圆饭后就是收岁。灶膛里的柴火通夜不灭,全家人相守欢聚到十二点以后。小孩子在屋外的空旷处放鞭炮、烟花,大人们则守在火炉前谈今年的心得和收获、对来年的安排、看看春节联欢晚会等。
“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滚过,偏从此夜惜年华。”
午夜十二点的时候,一般会再放一串鞭炮,预示着辞旧迎新。
3、 大年三十的禁忌
这一天有很多禁忌,大家都不能乱说话,比如说:“死”呀,“烂”呀,“坏了”之类的不吉利的话,万一说漏了嘴,大人马上就解说:“孩童之言,百无禁忌”。如不小心摔破了东西,就说“落地开花”“打发打发”。若酒杯倒了,就说“酒泼红地”。避免因此而带来不吉利的事情。在初一也有这些禁忌的。
五、 新年来了“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
1、大年初一
新年的第一天,早上起来的第一天肯定是放一串“大地红”的鞭炮拉。放完鞭炮后,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中国人重视“人情”,走亲访友在春节里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从大年初一开始,通常还要带上礼品(现在一般都是直接给现金红包了)。
初一到元宵节给人拜年均可,一般湖南人初一一般是给自己家人或者长辈拜年。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2、大年初二
大年初二祭财神,去岳母娘家拜年。这一天也称为“迎婿日”中国民间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 回家时要携带礼品,名为带手或伴手。
去岳母家拜年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3、元宵之前
元宵之前都算过年。初三初四主要是给街坊邻居拜年。
“恭喜你过了一个热闹年”
初六取六六大顺之意,很多商家也会选在这天开门大吉,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人也会选择这一天离家外出工作。
到了初七初八湖南人讲究“七不克八不归”'意思是初七不外出初八不回家。初八这一天“八”取“发”之意工厂上班、商家营业一切活动都恢复正常.以后熟人见面互道“拜个晚年”到了十五元宵节,就基本不过年了。
六、 湖南各地的一些特色习俗长沙:送元宝
正月十五之前,有客前来拜年,入座后,送上两枚槟榔,称为“元宝”,祝其发财。
益阳:聚宝
大年初一不倒水、不扫地,不向屋外倒垃圾、泼废水,意为“聚宝”。
湘潭:舞龙灯
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湘潭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
舞龙灯
岳阳:年饭炮
吃完“团年饭”要关着门,意在不让财宝跑了,饭后放上一挂鞭炮,表示已吃过了年饭,人们可以走动往来了。
郴州:开财门
正月初一,鸡鸣而起,开门第一件事是燃放鞭炮,谓之“开财门”。
株洲:开门炮
初一凌晨,株洲人喜欢打打“开门炮”,“开门炮”越早越好,象征今年随便做什么事都会顺利。
怀化: 送灶灶
农历腊月廿三会举行传统的“祭灶”活动,俗称“送灶灶”,预示着春节就由此开始。
常德:闹春
在常德,腊月廿三,各家各户焚香拜灶神,奏善事、驱火灾。腊月廿四,民间各种游乐活动多从此日开始,俗称“闹春”。
张家界、湘西州:过赶年
即提前一天过年,年夜饭一般都在腊月三十凌晨开吃,越早越好,是土家族民间最大的节日。
邵阳:大拜年
“三十守一宿、初一崽(儿子)、初二郎(女婿)、初三初四拜舅娘(街坊)。”这是邵阳人春节大拜年时的“生活写照”。
永州:十大碗
永州对 “团年饭”很讲究,菜式非常丰富,一般有“十大碗”,而且都有鱼这一菜式,表示年年有“余”。
十大碗
衡阳:关财门
大年三十吃完团圆饭后,入夜接回灶神司命后即关上大门,叫“关财门”。
娄底:吃萝卜
过年一定要吃萝卜;年夜饭要赶早。
马上就要过年咯!在外打工的各位赶紧回家吧,热热闹闹的和家人一起过一个大年!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写下对来年的期待和对亲人们的祝福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